<p class="ql-block"> 三月春光無限好,遍地黃花分外香。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里,小學理科教研組緊緊圍繞“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長”,立足大單元教學,提升教師素養(yǎng),開展了本次教研活動。</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范老師的課堂,范老師為我們帶來的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體積與容積》。</p> <p class="ql-block"> 首先范老師以《烏鴉喝水》的故事導入課題,在此范老師運用了信息技術2.0里面的A2數字教育資源獲取與評價,從抖音上尋找烏鴉喝水的視頻,豐富了孩子們的活動形式。除此之外,此處還運用了信息技術2.0里面的A5技術支持下的課堂導入,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范老師從身邊入手詢問大家:教室中哪些東西占的空間大?哪些占的空間小?常見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東西多?哪些容器放的東西少?從身邊入手,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孩子們以數學的眼光看問題,通過大家討論合作交流,培養(yǎng)大家的團隊精神。</p> <p class="ql-block"> 隨后,范老師帶孩子們通過做實驗比較土豆和紅薯哪個占的空間大。在實驗前強調了做實驗的注意事項,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實驗,通過實驗得出結論。</p> <p class="ql-block"> 通過兩個實驗比較出土豆與紅薯哪個占的空間大,兩個杯子里哪一個裝的水多,在實驗中體會數學的樂趣。孩子們在做中學,玩中學,將抽象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將使兒童學得更主動。從我們的教育目標來看,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等綜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 通過有趣的實驗,讓孩子們體會到體積與容積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本節(jié)課主要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概念,學習好本節(jié)內容,為以后整個第四單元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 觀看動畫讓孩子們回憶今天的知識點,在孩子們的小腦袋里建構知識點,此處運用了信息技術2.0里面的A7技術支持下的總結提升,通過信息技術讓孩子們更直觀的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點。</p> <p class="ql-block"> 孩子們通過動手捏橡皮泥得出同一個物體體積大小與物體形狀無關。一方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一方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們在探究中得出想要的答案,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數學思維。</p> <p class="ql-block"> 在此運用了信息技術2.0中的B1技術支持下的測驗與練習。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開展測驗與練習活動,豐富練習的活動形式,提高練習的評價反饋效率,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p> <p class="ql-block"> 曹莊學區(qū)孫堡營中心小學理科教研組的老師們在認真的聽課。</p> <p class="ql-block"> 課后,范老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說課。大家在評委韓老師的帶領下對本節(jié)課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與意見。</p> <p class="ql-block"> 在交流中碰撞,在研討中提升。</p><p class="ql-block"> 韓老師這樣評價:1、喜歡范老師的臺風,大方,親和力強。2、課的設計扎實有效,數學味道濃,層層遞進,能找準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起點,所設計的實例呈現中,采用觀察、猜測的手段。讓學生獲取簡單推理的經驗。</p><p class="ql-block"> 高老師這樣評價:1、重視讓學生說完整話,有理有據,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注重觀察、思考、猜測,避免低效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描述,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p><p class="ql-block"> 另一位韓老師這樣評價:1、欣賞范老師綜合素質高,語言素養(yǎng)高,語言精練、清晰,評價多元化。2、這是一節(jié)干凈的課堂,源于范老師精心備課,思路清晰。3、這是一節(jié)有靈魂的富有濃濃數學味的課堂。</p> <p class="ql-block"> 此次的研討活動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結束。通過研討活動,教師們在研討中積極思考,提升了個人素質與專業(yè)素養(yǎng)。相信一次次教學的研討,必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更快地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