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獲悉好友釋居士在屏峰古寺修行,即攜夫人朝圣訪賢,一窺廬山。</p><p class="ql-block">屏峰古寺座落于距塘田市鎮(zhèn)約3公里的屏峰村,駕車從207國道出塘田市鎮(zhèn)往回龍寺方向 ,在園藝村招呼站左轉(zhuǎn)入村道,車蜿蜒盤旋到懸在屏峰山腰上的一個叫寺面前的小村時,“叮叮咚咚”的溪流聲似古箏禪樂。我環(huán)顧左右停車欲問,人跡罕至,唯見村頭一片竹林朝初來乍到的人點(diǎn)頭。車子上了前面的一條石子路,越往前走,溪躍林更幽,鳥鳴山愈靜,穿行于云霧繚繞中,我想起了一個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遙遠(yuǎn)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古時候,一個砍柴的童子大山之中見倆位老者在下棋,就近前觀看。老者送他一粒棗核,他吞下后竟然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老者對童子說:"你為什么還不走呢?"童子起身發(fā)現(xiàn)坐在屁股下的斧子已經(jīng)生銹,木頭斧柄早腐朽爛了。他回到村子,與他同齡的人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他卻仍然是個砍柴的童子,村里都沒有人認(rèn)識他了。</p><p class="ql-block">今天能否有如此的緣分,山中遇下棋的老者,討一粒棗核。我沉浸在神奇的故事里,跟著自己的感覺,慢慢走向云霧生處。</p><p class="ql-block">不一會,路前方矇矇朧朧有個身影越來越近,我靠路的一側(cè)停了車,來者正是在屏峰古寺修行的釋居士,雍容氣度,古稀之年依然步履輕盈,他出寺院來接我們了。 </p><p class="ql-block">到達(dá)屏峰古寺,釋居士先把我二人領(lǐng)進(jìn)了他的居室,小屋簡陋得只一張床,一只廚柜,一套桌椅,床頭塞滿了各種書籍,桌上的一只茶壺正“咕嘟咕嘟”冒著熱氣……。</p><p class="ql-block">享有小南岳美譽(yù)的屏峰古寺,康熙年間始建于屏峰山東側(cè),上世紀(jì)七十年代被毀,僅遺留古建筑的石基腳,保存完整的古鐵鑄香爐一座、石頭開戳而成的四方水缸一個。2019年選址屏峰山北側(cè),由劉玉保、劉立國、劉安國、劉下放出資復(fù)修,總投善款380萬元。還在建設(shè)中的屏峰古寺除主寺大殿外,有管理辦公室、居士室、齋飯?zhí)?、男、女客房等相關(guān)配套設(shè)施。在屏峰村村民大力支持下復(fù)修的百年古寺重放異彩,這里是朝圣、旅游、避署的天然公園。</p><p class="ql-block">品嘗著屏峰山山泉泡的清茶,釋居士把屏峰古寺給我們做了簡要的地介紹。</p><p class="ql-block">釋居士領(lǐng)我們來到大雄寶殿,見大殿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大門上方鑲嵌著一塊大理石牌匾,上書“屏峰古寺”四個鎏金大字,雄渾遒勁而氣概凜然。踏進(jìn)莊嚴(yán)肅穆的殿堂,檀香氤氳,正上方三尊高大的佛祖像盤腿坐在刻滿云紋的墊子上,安靜柔和,面帶微笑,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讓人感受到慈愛的目光。三尊佛祖右側(cè)的觀音菩薩,手持凈瓶楊柳枝,如《西游記》里所描寫的“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diǎn)紅。凈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闭婷涝眨∽髠?cè)是城隍爺和手捧金元寶的財神爺。大殿兩邊的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我夫人把備好的水果擺上佛臺,倆人焚香膜拜,祈求平安。</p><p class="ql-block">雖然知道,佛祖無法保佑我們每一個人,但我還是羨慕那些穿行于廟宇間的善男信女,羨慕那些人常在氤氳的香爐前膜拜,沾染了佛的氣息,閑靜如云。敬佩歷盡紅塵之后,以超然的境界懷揣寂寞,擱淺塵世紛擾,孤燈清影侍奉佛前的釋居士。</p><p class="ql-block">我一泛泛俗流,有太多的執(zhí)念,太多的放不下,清楚自己不是與佛有緣的人,只想在佛前,從紛雜的塵世里尋一絲寬慰,一絲超脫。我喜歡寺廟,喜歡寺廟的神圣,喜歡佛的安靜祥和。</p><p class="ql-block">“自凈其意,明心見性。想佛所想,作佛所作。了妄即真,離妄既佛。佛既是我,我既是佛?!保?與佛只有一步之遙的我,卻覺得這些離我還很遠(yuǎn)很遠(yuǎn)。 </p><p class="ql-block">出了大殿,釋居士告訴我們寺廟后面高聳入云的山頂是最好的觀景臺,頂上有座屏峰大王廟,沒見到屏峰大王等于沒到過屏峰山。我不想在此留下一丁點(diǎn)的遺憾,決定攀登屏峰山頂,一覽全境。</p><p class="ql-block">站在寺院前抬頭仰望屏峰山,一縷縷云霧輕柔縹緲,纏繞于山腰,拔地而起的山峰直指蒼穹。釋居士轉(zhuǎn)身回到居室,匆忙換上一雙老年防滑鞋,手里特地拄了根拐杖,給我當(dāng)起了向?qū)АR环N豪邁,勇毅,征服的快感即刻在我的胸間風(fēng)起云涌。 </p><p class="ql-block">從寺院旁的山路徒步而上,山溪潺潺,林蔭朦朧。膽小的野兔躲在草蓬里兩眼忽閃忽閃的,從我腳下猛的一竄,便不見了蹤影。松樹給我們撐開綠色的大傘。蜜蜂兒在五顏六色的花叢中忙忙碌碌。眼前的一切令人感到一種與世隔絕的輕松愉悅。 </p><p class="ql-block">路越來越陡峭,我們小心冀冀地向上攀登。天氣雖冷,接近山頂時,我們都渾身冒汗,累得氣喘吁吁。約正午時分,傲然屹立的屏峰山終于被我們一行三人征服于腳下。 </p><p class="ql-block">山頂上的大王廟前,屏峰大王的石像威風(fēng)凜凜,如鎮(zhèn)關(guān)守險的老將軍,每天第一個沐浴陽光,最后一個送走夕陽。 </p><p class="ql-block">“云薄觀山遠(yuǎn),心靜看天高”,正如釋居士所言,站在屏峰山頂,眼前豁然開朗:</p><p class="ql-block">滿目層巒疊嶂,山形交錯延綿。大地像五彩斑斕的錦緞,紅的桃,白的杏……還有那金黃色的油菜花,村莊農(nóng)舍珍珠般鑲嵌其中。眺望東南,萬韌之中的河伯嶺主峰遙相呼應(yīng);俯瞰西北,芙蓉峰下的夫夷河輕盈飄逸。面對崇山峻嶺,我突然想起蘇軾的一首詩來: </p><p class="ql-block">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p><p class="ql-block">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此刻,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讓我體會到什么是“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縱山小”,真想高歌一曲,張開雙臂將蒼茫群山擁入懷中。 </p><p class="ql-block">屏峰山,屏峰古寺隱藏在紅塵之外的云霧之中,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陋室銘》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待有緣之人掀開她神秘面紗的那天,自然而然,禪與大自然同在。屏峰山,屏峰古寺:山有寺而名;寺有山而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