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觀察背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構(gòu)游戲一直深受幼兒喜歡,它操作性強,能夠給幼兒充足的自由,讓他們可以在建構(gòu)區(qū)里自由拼搭,放手讓幼兒去搭建。在平時搭建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喜歡用積木鋪各種各樣的“路”。在“路”上推動小汽車前行。漸漸地幼兒在建構(gòu)中將各種各樣的“小路”鋪成了“大路”,在搭建的過程中開始注意整體性和美觀性,也能使用到連接、壘高、圍合的技能。以下,就是一則圍繞建構(gòu)“熱鬧的馬路”而生成的連續(xù)性觀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一次觀察:——“熱鬧的馬路”初落成</b></p><p class="ql-block">觀察對象:可可、安安小朋友</p><p class="ql-block">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在建構(gòu)區(qū)搭建熱鬧的馬路搭建技能掌握情況。</p><p class="ql-block">年齡:4歲(小班)</p><p class="ql-block">觀察時間:3月10日 8:00—8:3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觀察實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區(qū)域游戲時間,可可、安安來到建構(gòu)區(qū)??煽烧f:“我們來搭建熱鬧的馬路吧?!卑舶舱f:“馬路是寬寬的,馬路上還有很多車子?!笨煽捎终f:“馬路是長長的?!笨煽烧J真的繪制了建構(gòu)設計圖,安安開始選擇需要的材料來搭建馬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可和安安兩個人拿起長條積木開始合作搭路。剛開始,可可把一個長條的積木鋪在地上開始搭建,又拿來一個長方形積木放在前面,安安又拿了好多小的方形積木依次鋪好,這時可可發(fā)現(xiàn)馬路鋪的太窄了,思考了片刻,于是她找來了弧形積木接著又拿了很多小的方形積木和長的積木依次一個一個鋪好,不一會兒,一條長長的馬路搭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安說:“哇,馬路搭好了耶,可是馬路上沒有斑馬線,也沒有車子?!笨煽梢舱f:“新造的馬路上冷冷清清的。”這時,可可看到積木柜子上有汽車和紅綠燈,她立刻將汽車擺放在馬路上,又拿著紅綠燈放在路口處,她說:“路上都有紅綠燈,開車和過馬路不能闖紅燈?!笨煽山又β抵矣挚吹剿诜e木柜子上拿“斑馬線”和“大樹”。把斑馬線放在路上,把大樹用對稱的方式排列在馬路兩邊。一條“熱鬧的馬路”就落成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分析評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指南》語言領域目標2“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中指出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在搭建開始前,兩位孩子先進行了自主談話,確定了建構(gòu)主題并繪制了建構(gòu)設計圖,在建構(gòu)過程中兩位幼兒也是按照圖紙上來搭建的,建構(gòu)與圖紙基本吻合。說明兩位幼兒具有一定的計劃能力,在游戲中也有任務意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蔽覀兡芸闯隹煽墒且粋€有豐富搭建經(jīng)驗的孩子,對建構(gòu)游戲感興趣,對于建構(gòu)材料的特征有基本認知,且在初次鋪路時能根據(jù)自己對馬路已有的認識選擇長長的積木用平鋪、延長的技能搭建馬路。把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驗遷移到游戲當中,能夠利用周圍物體適時進行調(diào)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調(diào)整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在游戲中,教師做一個觀察者和傾聽者,在觀察中積極給予回應,或參與活動中,給予幼兒適當幫助。老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仔細觀察幼兒搭建的過程,并能不時與幼兒互動,這樣對幼兒搭建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基于幼兒本次搭建經(jīng)驗,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和談話交流方式引導可可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標志,了解其背后蘊含的含義,豐富她的認知結(jié)構(gòu),從而為下次搭建做準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二次觀察:——“馬路變隧道”</b></p><p class="ql-block">觀察對象:可可、安安小朋友</p><p class="ql-block">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在搭建隧道中使用建構(gòu)材料和與同伴合作。</p><p class="ql-block">年齡:4歲(小班)</p><p class="ql-block">觀察時間:3月14日 8:05—8:40</p> <p class="ql-block"><b>觀察實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們已經(jīng)知道用已有的經(jīng)驗去搭建馬路,在今天區(qū)域游戲中,可可告訴我周末才和爸爸媽媽坐車出去玩,經(jīng)過了“隧道”,里面有些黑,但是亮著燈。可可說:“想在搭建馬路的基礎上搭建一條隧道?!敝罂煽裳埩税舶矃⑴c了進來。兩位小朋友一起認真的繪制著建構(gòu)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可在進行搭建“隧道”時,她找著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有時將搭好的地方又拆掉??煽珊桶舶惨贿叴罱ㄒ贿吷塘恐@條隧道應該怎樣搭??煽珊桶舶蚕却盍巳龡l馬路,在馬路的路口放了紅綠燈,又拿著紙杯大樹放在三條馬路的路邊。這時我看到可可手里拿著一個拱形積木,蹲在那里發(fā)呆,最后把積木橫在了馬路中間??煽膳d奮的說:“這就是隧道啦”。之后可可和安安拿著好多的拱形積木放在了兩條路的中間,不一會兒“隧道”便搭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可和安安拿著小汽車,把小汽車開著走到隧道口,看到隧道口太擠了,這時可可又想到辦法把每一個拱形的積木分開擺放,這樣隧道口就變得很大了。她們一邊開著小汽車一邊通過了“隧道”,兩位小朋友玩的很開心。游戲在兩位孩子的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分析評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痹谡麄€活動中,能夠看出兩位孩子對班級建構(gòu)區(qū)的材料比較熟悉,能認真比較其形狀,依據(jù)形狀選取適合自己搭建所需要的部位。比如:可可說這里需要穿過一個“隧道”,她能夠準確找到拱形的積木進行搭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搭建“隧道”時孩子們的專注度是非常高的,班級搭建區(qū)的材料比較雜,但是兩位孩子都沉浸在自己有目的地搭建中,會按自己所需要的尋找、選取材料,會用自己的觀點、調(diào)整、更換材料,使自己的作品盡可能地按自己心中的所想去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調(diào)整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搭建的下一步計劃和思考,教師對整個“熱鬧的馬路”建構(gòu)游戲進行梳理、總結(jié),讓幼兒進一步觀察馬路的基本構(gòu)成,鞏固幼兒對馬路相關知識的感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和幼兒互動,傾聽幼兒對自己搭建“隧道”的描述和解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蘊含著許許多多的教育契機,只要我們教師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追隨孩子的興趣點,巧妙、智慧地引導孩子觀察、發(fā)現(xiàn)和探索,就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的學習和發(fā)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三次觀察:——“熱鬧的馬路”竣工</b></p><p class="ql-block">觀察對象:可可、安安小朋友</p><p class="ql-block">觀察目的:觀察孩子在游戲中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體驗建構(gòu)的樂趣。</p><p class="ql-block">年齡:4歲(小班)</p><p class="ql-block">觀察時間:3月16日 8:05—8:40</p> <p class="ql-block"><b>觀察實錄:</b></p><p class="ql-block"> “前兩次都是搭建的平面的馬路,怎樣在馬路的上面再搭一條馬路呢?”這一問題的提出,孩子們商議后,總結(jié)經(jīng)驗,認真繪制建構(gòu)圖后,進行第三次搭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可這時拿了很多圓柱體積木依次擺放好,之后又拿了長方體的積木架在圓柱體積木上。安安說:“這個像高架橋。”可可說:“這個就是高架橋,我看過高架橋,媽媽還在高架橋開過車呢”這時候我問可可:“那小汽車怎樣開到高架橋上呢?!卑舶埠涂煽稍诳紤]著我提出的問題,這時安安拿了一個正方體的積木并告訴我和可可,可以傾斜著兩端各搭一塊斜板,一段一直通到隧道??煽陕犃税舶驳脑捔ⅠR搭建了起來,將高架橋與馬路連接,很快高架橋就搭建好了。之后安安和可可又拿了很多小汽車開始在高架橋和馬路上行駛。最后,一個完整的“熱鬧的馬路”就呈現(xiàn)了。</p> <p class="ql-block"><b>分析評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指南》科學領域數(shù)學認知目標3“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中指出3~4歲幼兒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詞。在建構(gòu)活動中,幼兒在建構(gòu)高架橋時,通過在圓柱體積木上面架上長方體積木來做高架橋,充分體現(xiàn)幼兒對于空間方位的感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指南》社會領域人際交往目標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xiàn)”中指出3~4歲幼兒喜歡承擔一些小任務。孩子們在搭建好第二層高架橋后,繼續(xù)挑戰(zhàn)任務,動腦筋想辦法將高架橋與馬路連接。幼兒在溝通、交流、合作中,解決了難題的過程中完成建構(gòu)作品,充分體驗了建構(gòu)游戲的樂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在搭建中可可能耐心傾聽安安給的建議,和安安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知道團結(jié)合作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調(diào)整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可以再細化建構(gòu)游戲場景化,如:可以讓幼兒在“熱鬧的馬路”四周搭建一些房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游戲結(jié)束后,引導幼兒和同伴間相互交流,教師總結(jié)并提升幼兒已有經(jīng)驗,為下一次建構(gòu)活動做好鋪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引導兩位幼兒在區(qū)域游戲結(jié)束后向小朋友們分享講述搭建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教師感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次建構(gòu)活動中,我通過觀察兩位孩子三次的游戲活動,幼兒使用積木來建構(gòu)、創(chuàng)造,把她們已有的經(jīng)驗呈現(xiàn)出來,她們在各項發(fā)展領域中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本次建構(gòu)活動從孩子們計劃搭建“馬路”到馬路上出現(xiàn)了“隧道”再到搭起了“高架橋”?!盁狒[的馬路”就在幼兒主動探究、積極嘗試中建構(gòu)出來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建構(gòu)過程中,兩位孩子不斷的調(diào)整,將“熱鬧的馬路”搭建越來越好,也不斷的思考和改進。如:可可覺得剛搭建好的“馬路”冷冷清清時,她能想到在馬路上放上斑馬線、紅綠燈、大樹、把小汽車放在馬路上。這樣“馬路”上就會變得很熱鬧。在搭建高架橋時遇到了些困難,安安能想到辦法將高架橋與馬路連接。這種改變說明了孩子不僅空間思維能力在發(fā)展,而且抽象邏輯思維也開始萌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活動中,我也能敏銳地捕捉到“亮點”,結(jié)合幼兒能力做到有效的支持和經(jīng)驗分享,幼兒的建構(gòu)能開始層層深入,不斷豐富。也進一步說明,只要我們老師在活動中給予幼兒鼓勵與引導,靜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孩子游戲的“哇時刻”,這樣才能捕捉住契機,從而有效支持幼兒的游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