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樓,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巖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qū)民居建筑。形狀多種,主要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guī)模宏大、結構精巧。永定現存著名的圓樓360座,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2008年7月,福建土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樓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種功能,通風和采光良好,冬暖夏涼。永定土樓的結構還體現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友愛傳統(tǒng),保持著客家人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樓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樓也被譽為“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用無人機在上空拍攝的照片,從形象上看就如人們調侃的“四菜一湯”,四個方型的土樓和一個圓型的土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興樓是一座方樓,在南江村是一座保存和修飾比較好的土樓,專供游客參觀。方樓也叫四方樓,是客家土樓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梢哉f,凡是有圓樓的地方必會有方樓,且建造的歷史也比圓樓早。 方樓的布局同五鳳樓相近,但其堅厚土墻從上堂屋擴大到整體外圍,十分明顯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是我國古代古越族文化的發(fā)源地,相傳西晉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戰(zhàn)不斷,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為了避免戰(zhàn)亂而南徙渡江,來到現江西、福建及廣東。為有別于當地原有居民,被稱之為“客家”。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演繹出一部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閩西,以長汀為中心的地區(qū)?!翱图摇倍炙淼拇蟾啪褪悄锹牪欢目图曳窖院涂床粔虻目图彝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图胰嗽侵性粠h民,因戰(zhàn)亂饑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qū)形成客家民系。在他們被迫離鄉(xiāng)背井,流離他鄉(xiāng)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都有深切的體會 。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土樓建筑形式。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qū)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筑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樓南江景區(qū)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文化旅游景點。位于龍巖永定區(qū)湖坑鎮(zhèn)南溪“土樓溝”景觀中心的南江村,有著600年歷史,村中樹木青翠、溪流環(huán)繞,水稻梯田與古色古香的土樓相輝映,客家古村落的風韻盡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江村總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82畝,森林面積9200畝,森林覆蓋率78%。全村有411戶1510人,11個村民小組。村子依山傍水,江南水岸田園風光特點鮮明,村內擁有建于清代的各色土樓23座,其中具有開發(fā)價值且符合旅游規(guī)劃的有10座。經過南江村兩委多年經營,南江村已被打造成水上公園,村內植被綠化布局合理,照明體系完善,游步道基本完備,河道梯水隔斷層次鮮明,對面觀景臺一覽南江村全貌,觀景臺區(qū)域保存了富有客家民俗傳說的女兒林,形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充分顯示了作為南溪土樓溝核心景點的優(yōu)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江村面積雖然只有5.5平方公里,但村中卻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0多座,民居、祠堂、書屋、古井等一應俱全。村內23座土樓,建筑形態(tài)各異,風格兼容并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tǒng)民居的瑰寶。2008年7月福建土樓46處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包括初溪土樓群、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華安縣大地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及懷遠樓。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1年8月30日,福建土樓(永定·南靖)景區(qū)榮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春節(jié),領導視察永定土樓時指出:“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010年4月,永定土樓獲“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項吉尼斯紀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之一。土樓固若金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永定客家人民以土樓為依托,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粉碎了反動派勢力的圍剿,播撒革命的火種壯大革命的力量。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建立在永定一座普通的土樓萬源樓里。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中有多位少將,從永定洲片紅土地上走出,永定也因此贏得了“紅旗不倒之鄉(xiāng)”的美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紅四軍于1929年5月25日攻克永定縣城,27日是在永定縣城南門壩召開萬人祝捷大會,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分別在會上講了話。大會由毛澤東親自宣布:紅色政權“永定縣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永定縣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對推進土地革命戰(zhàn)爭,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地,點燃“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勝利開辟道路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江村的土樓很多是以“慶”字命名,如咸慶樓、余慶樓、環(huán)慶樓、天慶樓和興慶樓等。還有振陽樓、福興樓、經訓樓等樓名,頗具文化內涵,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天一樓”和“東成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興樓建于1821~1850年(清道光年間),長方形,坐北朝南,占地約800平方米,樓高三層,設樓梯2道,有水井1口,通廊式。樓門為石門框對開木門,兩側墻壁鑲貼了一副對聯“福澤源流遠,興隆歲月長?!?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一樓原叫源聚樓,建于1915年,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呈鵝卵形。因此樓前后兩溪合抱,清澈的溪水繞樓而過,合二為一,故而得名。然而1929年一場大火使得該樓遭到毀滅性破壞。后來,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更名為“天一樓”,取“天一生水”之意,望以水克火,天佑此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成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客家人圍屋建筑的向心性對稱性以及族人按血緣性聚居的特征,是儒家文化和宗族精神的縮影。土樓以有形的石塊,圍出了客家人團結向上的人文氣息和獨特、豐富的人情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壁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東成樓始建于1843年,坐落在龍巖市永定湖坑鎮(zhèn)南江村橋子頭,坐東朝西,八角樓,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該樓外延邊長26米,內通廊式。據介紹,該樓樓名為清朝翰林巫宜福親筆所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圓型土樓旁邊的這個土樓是唯一的一座八角土樓,名字叫東成樓,據說是清朝狀元給起的樓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介紹,東成樓原本要建成四方形土樓的,但方樓一角正好對準本村黃婆太的墓地。該墓地為猛虎下山形,這個角恰似一支利箭對準虎頭,糾紛由此而生。于是,建樓方要建,而墓主不讓建,雙方爭執(zhí)不下,一度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這時,有好心人建議,請翰林巫宜福出面調解。巫宜福詳細了解情況后,分頭征求雙方意見,最后請雙方一起當面協商。建樓房終于同意削去對準墓地的樓角,為了使樓更加協調美觀,又削去其他三個樓角,由此有了永定土樓中獨一無二的八角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