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不知咋啦,無意中冒犯了牙神嗎?牙痛不是病,疼起來真是要人命。專程休假跑到福州去看被當(dāng)?shù)匮泪t(yī)判了死刑的牙,希望獲得死緩…檢查、拍CT、醫(yī)生分析完,我決定還是保守治療。剩下的假期咋過呢?很早就一直想去泉州轉(zhuǎn)轉(zhuǎn),去看看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的歷史文化古城。拿上行李,電告泉州丹璐同學(xué)幫訂酒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一出動車站,眼前的泉州和我二十幾年前來時已大不一樣了,現(xiàn)如今它已是“國際花園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yè)城市”、獲得“聯(lián)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獎。</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中山路。是中國東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筑形式于一體的孔廟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明倫堂,古代官方舉辦的學(xué)校,也叫府學(xué),是當(dāng)年泉州的最高學(xué)府。</p> <p class="ql-block">銅佛古寺</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泉州承天寺,又稱月臺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區(qū)崇陽門外東南。承天禪寺環(huán)境清幽,是鬧市難得的一片園林緣地。</p> <p class="ql-block">相傳當(dāng)年有一名臺灣游方和尚雙手托著兩座塔,四方化緣。一天,雙塔不翼而飛。后來佛祖托夢給他,說他只有找到寶剎,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雙塔方能回歸。后來,這位臺灣的和尚到泉州找到承天禪寺后,到該寺定居。不久,果然雙塔飛來,聳立在大雄寶殿前,由此取名"飛來塔"。</p> <p class="ql-block">鐘樓是泉州的中心地標(biāo),始建于民國23年(1934年),位于泉州中山路與東、西街交叉口。鐘樓高13.8米,由留英設(shè)計師設(shè)計, 本體以西洋風(fēng)格建造又融合閩南風(fēng)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魚巷,在宋代時被稱作謝衙,因福建轉(zhuǎn)運使謝仲規(guī)曾在此建宅。唐代開始,五品以上官員就有佩戴魚袋的傳統(tǒng),謝仲規(guī)是宋皇佑元年進士,官至三品。他的后代也均是高官,佩戴金魚袋,所以謝衙就被稱作了"金魚巷" 。</p> <p class="ql-block">泉州開元寺位于泉州的西街,規(guī)模宏大,構(gòu)筑壯觀,景色優(yōu)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cè)分置鎮(zhèn)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p> <p class="ql-block">在開元寺西塔旁有一石壁,即“照壁”,照壁上的這只神獸麒麟,龍首牛尾,麟身偶蹄,步云回首顧盼狀,下配嵌磚雕的元寶,如意等吉祥物。左右兩堵各嵌磚雕的靈芝,牡丹,鹿,鶴等,暗喻福,祿,壽俱全。</p> <p class="ql-block">西為"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今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東塔,其規(guī)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甘露戒壇與北京戒臺寺、杭州昭慶寺并稱中國三大戒檀?,F(xiàn)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攢尖式結(jié)構(gòu)。</p> <p class="ql-block">千年桑樹,傳說中的桑樹開蓮花指的就是此桑樹。</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又稱紫云大殿,現(xiàn)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遺物。大殿面闊九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橫匾書"桑蓮法界"四字。殿內(nèi)減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構(gòu)架,號稱"百柱殿"。斗栱上雕有"飛天樂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鳥、基督教天使和中國飛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紀(jì)念館是紀(jì)念弘一法師的生平,一代高僧,我國新文化運動和中日文化交流先驅(qū)。</p> <p class="ql-block">古船陳列館,因正在修繕故無緣參觀。</p> <p class="ql-block">東為"鎮(zhèn)國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米。</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的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現(xiàn)存建筑建于民國十四年(1925年)。殿內(nèi)石柱為梭柱,石柱上有對聯(lián)"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是朱熹所撰,由弘一法師所書。</p> <p class="ql-block">德濟門遺址,地處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天后路,是古城中唯一保留下來并經(jīng)過科學(xué)考古清理的古城門遺址。為宋元時期古刺桐城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宮,位于泉州市區(qū)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現(xiàn)存建筑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和明清時代木構(gòu)件。</p> <p class="ql-block">清凈寺,始建于公元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筑形制建造,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chuàng)建的現(xiàn)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清真寺?,F(xiàn)存建筑有大門樓、奉天壇和名善堂。</p> <p class="ql-block">泉州關(guān)岳廟,位于涂門街,始建于宋代,廟宇占地二畝多。</p> <p class="ql-block">錫蘭僑民舊居位于涂門街,錫蘭是斯里蘭卡的舊稱。</p> <p class="ql-block">來到泉州是一定要去實地看看當(dāng)年課本上的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洛陽橋”,下車途經(jīng)蔡公祠、劉氏家廟、石門古地、蔡襄書院。</p> <p class="ql-block">遠遠的就望見“洛陽橋”,它又稱萬安橋,在市區(qū)東北郊洛陽江入海處,該橋是舉世聞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橋。它巧妙地利用繁殖"礪房"的方法,來聯(lián)結(jié)膠固石塊。這種用生物加固橋梁的方法,古今中外,絕無僅有。橋上還裝飾有許多精美的石獅子、石塔、石亭,橋兩端立有石刻人像守護。</p> <p class="ql-block">蔡襄雕像,是為了紀(jì)念他任泉州知府時,主持建造了洛陽橋。他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xué)家。</span></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是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著名的漁村和歷史文化名村,現(xiàn)存有古建筑、寺廟、具有閩南泉州風(fēng)格的"蚵殼厝"。</p> <p class="ql-block">蟳埔順濟宮,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加以擴建,民國二十年(1931年)重修。該宮坐北向南,現(xiàn)存為兩進,中有拜亭,外有拜埕,還有旗桿夾石及百年古榕樹數(shù)棵。</p> <p class="ql-block">殼厝之間的小石巷曲曲折折,兩邊是海蚵殼層層疊疊搭建的殼墻壁,組成了沿海漁村一道獨特的古民居風(fēng)景線。</p> <p class="ql-block">蟳埔阿姨的服飾與惠安的服飾堪稱泉州民俗的兩朵奇葩。惠安女是"封建頭,民主肚,節(jié)約衣,浪費褲"。而"蟳埔阿姨"則是"民主頭,封建肚"。惠安女用頭巾把頭包得剩下臉部一個"倒三角",而"蟳埔阿姨"則在頭部裝飾上大下功夫,梳成"田螺頭"。</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如今,蟳埔村里的年輕人平常已都不再梳圓髻,戴鮮花了。只有年齡大的“蟳埔阿姨”,還依然保留梳圓髻戴鮮花。放眼望去,那一群群、一堆堆的年輕人都是游客,她們穿上當(dāng)?shù)胤?,把秀發(fā)梳成圓髻,頭戴鮮花興致勃勃地拍照留影,爭先恐后地爭當(dāng)一回“蟳埔女”。</p> <p class="ql-block">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白天我一個人逛遍了想去的景點,現(xiàn)在都市里旅游真是太方便了。泉州市政府為了方便游客,還專門配備了市區(qū)景點間隨上隨下的“小白車”,太貼心了。每天晚上,丹璐同學(xué)就給我上大餐,有當(dāng)?shù)靥厣给啞⑼凉S凍、閩南鹵面、蚵仔煎…太好吃!太豐盛了!謝謝親愛的舍友,因為有你,泉州之行才那么的完美!在此也期盼著你和全家來我們山區(qū)逛逛,也期待著各位老師和同學(xué)們來三明聚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