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浦東第一八佰伴對面,有一條斷頭路,那就是啟新路,原來的28弄2號就是我家的老宅??墒窃缫驯灰臑槠降?,在上面蓋起了豪宅,與我們百姓無緣了。我的童年記憶,就是發(fā)生在那里。雖然難忘,卻無從尋覓。</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童年不象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那樣,被當作國寶一樣保護。由于大多數(shù)家庭不止一個子女,對待孩子也不象侍弄莊稼那樣上心,而是放任他們象小草一樣自生自長。倒也無病無災,好養(yǎng)得很。只有獨苗(并非都獨生子女,而是唯一傳宗接代的兒子)才頭上拖著根小辮子,告訴人們這是稀有品種(例如棟根剛搬來時就是這樣)。那時候大多數(shù)家長也沒有那么多希望子女成龍成鳳的想法,只要子女長大后有碗飯吃(有份工作)就行。記得宅上我二哥這個年齡的孩子初中畢業(yè)后都沒有再上學,回到社會當上了社會青年。不到半年也都有了工作。</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根本沒有送孩子上托兒所幼兒園的概念,而是讓小小孩跟著大一點的小孩一起"瘋"玩。孩子們充分享受了"野"在外面白相的童年。到了七歲,該上學了。我記得天還不太熱春夏之交一天上午,父親跟我說,你去12號里阿芳家去報個名。我就自己去了,也沒有大人帶著。好象就問了叫什么名字,多大歲數(shù),家住哪兒?別的也沒有問什么就好了。到了開學時候,我就跟著別的孩子一塊兒拎著書包,上了家附近號稱"洋學堂"的浦東縣中心小學(后來改為黃浦區(qū)第二中心小學),依然沒有大人陪送。學習對于我一點沒怎么費勁。上課一門心思聽老師講課,放學后三下兩下做完作業(yè),依然有大段時間可以玩樂。</p><p class="ql-block"> 童年白相的花樣有很多。宅上的女孩很少,大多數(shù)是男孩,因此都是男孩的游戲居多。現(xiàn)在還能記得的有打彈子,刮香煙牌子,抽"賤骨頭",推推推箍(滾鐵圈),造房子,抓金火蟲,蜻蜓,捉纏結(jié)(蟋蟀),"油葫蘆"等。有時侯心血來潮,幾個小伙伴一起去附近農(nóng)田找一條水溝筑壩"拷浜頭"捉"拿摩溫"(蝌蚪)?;蛘哒覀€小鐵盒里頭放些膠皮在爐子上熬成膠粘"野無知"(知了)。沒事時拾棒冰棒頭搭個小籠子,放金火蟲,野無知?;蛘咧苯釉谒鼈兩砩舷蹈€放飛,也有直接剪去一些它們的翅膀讓飛,同樣也飛不走的。反正各種各樣的玩樂都有。</p> <p class="ql-block"> 年齡小的還有一種游戲棋,分別畫有瘌痢,洋槍,老虎,小孩,雞,蜜蜂。玩時物物相克。瘌痢扛洋槍,洋槍打老虎,老虎吃小人,小人趕雞,雞吃蜜蜂,蜜蜂叮癩痢……很符合辯證法的一種玩法。年齡稍大些,大家就開始喜歡軍棋了。覺得有刺激。想玩的排好順序,誰輸了誰下來,下一個上去繼續(xù)。棋子的主人也不例外。這是度過炎炎夏日的最好消遣。可以一玩一整天,連吃飯都沒心思。</p><p class="ql-block"> 大家心中都有一塊童年的記憶,無拘無束,學習又不緊張,不必為什么擔心,天塌下來有大人頂著。童年的歡樂關(guān)鍵不在于有沒有玩具,而是有沒有玩的伙伴。誰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大人也歡迎。小主人跟伙伴一起享受著玩的樂趣。</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充滿野性的老宅童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