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2日,全國著名的傳統(tǒng)文化講師王竑錡先生,蒞臨大同雨花齋,為雨花家人們傳道解惑。這是大同雨花齋古城店在成立一個月后,迎來的首次大型傳統(tǒng)文化公益講座。</p> <p class="ql-block"> 為辦好此次公益活動,大同雨花齋的家人,緊張而有序的做著準備工作。</p> <p class="ql-block"> 雨花齋國學大講堂內(nèi)座無虛席,就連會場的過道,講臺周圍的空地也坐滿了人,還有一些人無法進入會場,只能站在門外。從上午8:30點到下午2:30,人們盡情的享受著,王竑錡先生帶來的這場精神上的饕餮盛宴。</p> <p class="ql-block"> 2015年,雨花齋落地古城大同,一路走來,大同的雨花家人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雨花齋這個公益事業(yè),如何才能行穩(wěn)致遠,從而惠及更多的人。也許大同雨花齋大家長黃燕春下面這段感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p> <p class="ql-block">我對雨花齋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2015年,我對雨花事業(yè)的認知膚淺的停留在,就是單純地給需要的老人吃一頓素食,是個不太需要技術含量的活。很多人不屑一顧親力親為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之間大同雨花齋走過了2605天,雨花事業(yè)在我心中有了個全新而清晰的認知,雨花事業(yè)是通過一餐素食和敬老的外在形式、行動,來喚醒志愿者,通過志愿者的行為示范,喚醒和感召更多的人參與素食和敬老行動。</p><p class="ql-block"> 雨花齋不單單是在做素食和敬老這個事業(yè),而是在喚醒我們自己,同時喚醒他人,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不是僅在為個別人、個別群體服務,不是僅在為自己種恩田、悲田、福田的工作。她是在做教化人教育人的一個工作,是在喚醒每個人心中沉睡著的靈性。</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yè)是救人性命與教人慧命,顯然教人慧命意義更深遠,雨花事業(yè)就是教人慧命的事業(yè),雨花事業(yè)值得我終身追隨。</p> <p class="ql-block"> 2016年,由大同雨花齋承辦的,有1200多人參加的大型傳統(tǒng)文化公益論壇會。</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員工在雨花齋</p> <p class="ql-block"> 雨花齋的核心是雨花文化,是復興家文化,和樂千萬家。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餐免費的午餐,而是更高級的精神需求,雨花文化正是這種需求的動力和源泉。中國五千年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之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分,只有根植于這片土地,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永不枯竭,永?;盍?。</p> <p class="ql-block">大同詩詞學會在雨花齋召開研討會</p> <p class="ql-block"> 大同雨花人通過幾年來做雨花齋的經(jīng)歷,對這個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和廣泛的共識,因此,這些年他們一直致力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利用雨花齋這個平臺,舉辦傳統(tǒng)文化論壇會,組織冬令營、夏令營,接待各種社會團體、企業(yè)、學校,來雨花齋踐行,充分體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雨花文化的魅力,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許多家庭和個人為之受益。</p> <p class="ql-block">組織的夏令營活動</p> <p class="ql-block">大同仁和藝術團來雨花齋踐行</p> <p class="ql-block">大同一中的學生在雨花齋踐行</p> <p class="ql-block">大同麗盛商場的員工在雨花齋踐行</p> <p class="ql-block">大同老齡委“春之聲”藝術團來雨花齋慰問演出</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文大學的同學在雨花齋踐行</p> <p class="ql-block"> 我們正走在覺醒的路上,雖然前方不會是一片坦途,但大同雨花人的初心不變,永遠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