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躍馬蘇皖贛 鐵軍威名揚——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掠影

風來風往

<p class="ql-block">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南昌西湖區(qū)象山南路119號,1987年12月被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是國家5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原為北洋軍閥張勛公館的主體,始建于民國四年,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公館按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謀篇布局進行平面設計,樓棟建筑則是典型的法式風格,張勛公館是南昌中西合壁建筑的代表之作</p><p class="ql-block"> 蔣介石坐鎮(zhèn)南昌時,中華民族復興設在江西南昌設分社,社址設于此樓,其機關報《捷報社》也設于此樓。</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4日下午,我們慕名驅(qū)車前往西湖區(qū)象山南路,參觀了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張勛公館建筑風格為法式建筑,兼揉中國建筑特色,后來成為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有兩棟樓房和一棟平房,四周迴廊環(huán)繞,廊孔呈拱形,樓的四角均有六角亭,既有護衛(wèi)功能,亦添建筑之美;門和窗戶均為圓弧形,做工講究,體現(xiàn)了建筑學“看圓不看方”的美學思維,建筑周圍的花園假山亭臺更添生活氣息。</p><p class="ql-block"> 張勛公館建造完成后,張勛并未到此住過。民國十五年(1926),北伐軍三克南昌,北洋軍閥在南昌統(tǒng)治即告結束,攻城部隊之一的第三百軍奉命駐守南昌,軍長朱培德兼任江西省政府主席,把張勛公館作為他的臨時公館,并經(jīng)常在此舉行會議,大宴賓客。</p> <p class="ql-block">  民國二十七年(1938)1月6日,新四軍軍部駐扎于此,同年4月軍部離開南昌開赴抗日前線。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駐贛辦事處繼續(xù)駐在這里堅持斗爭,1939年3月27日南昌淪陷時撤離。此前,新四軍大小黨政會議、戰(zhàn)時軍事指揮均在此。</p> <p class="ql-block">  1949年,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十五兵團接管。1988年1月5日,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對外開放,2008年10月1日,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改擴建工程啟動,2011年7月1日,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正式開放。</p> <p class="ql-block">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主樓一樓是軍部各部門辦公用房,主樓后面的平房是傳達室、警衛(wèi)連住房,樓下是軍部各部門辦公室,樓上是軍首長葉挺、項英、張云逸、曾山、黃道、周子昆、鄧子恢、賴傳珠、陳丕顯等領導的簡單的工作場所、樸實生活的房間。</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葉挺應中共中央邀請抵達延安,受到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的熱情歡迎。毛澤東當面稱贊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葉挺是“共產(chǎn)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zhàn)史要從你寫起”。</p><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初期,項英代表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在南昌與國民黨當局談判成功,標志著南方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1937年9月28日,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成立,蔣介石任命葉挺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這一天,后來被定為新四軍成立紀念日。</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6日,新四軍從漢口移駐南昌,在張勛公館正式掛牌對外辦公。</p> <p class="ql-block">  陳列館序廳正中圍繞軍號雕塑的紅綢帶猶如阿拉伯數(shù)字4的造型,紅綢帶上鐫刻著“新四軍軍歌”的音符,寓意著新四軍在南昌吹響了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的集結號和奔赴大江南北抗戰(zhàn)殺敵的沖鋒號。</p> <p class="ql-block">  序廳背景是和山體實景結合的一幅表現(xiàn)三年南方游擊戰(zhàn)爭時期山水油畫,給人如身臨其境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期間,完成了組建新四軍的艱巨任務。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四個支隊,共1.03萬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展廳——浴血堅持,展示介紹南方游擊戰(zhàn)爭的紅軍游擊隊在中央紅軍主力于1934年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在以項英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陳毅為主任的中央辦事處領導下,機關干部和傷病員三萬多人為保障主力紅軍轉(zhuǎn)移做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p><p class="ql-block">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p><p class="ql-block">第三支隊司令員張云逸,副司令員譚震林</p><p class="ql-block">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p> <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4日南昌淪陷后,新四軍軍部從南昌遷往安徽,進駐皖南巖寺,5月5日人進駐安徽太平縣良麻村,5月26日進駐南陵縣土塘村。8月2日,新四軍軍部遷往位贊黃山余脈海拔500多米的云嶺。</p><p class="ql-block"> 云嶺離著名的黃山及九華山主峰的直線距離均不足100公里。涇縣山巒連綿,常年云霧繚繞,在長達幾十公里的山?jīng)_內(nèi)遍布許多村莊,且有多座大祠堂和大宅,其中以陳家祠堂最有名。新四軍軍部搬到云嶺后,司令部、政治部、教導總隊等直屬單位及中共東南局等分別設在東西約15公里的自然村內(nèi)。</p> <p class="ql-block">  皖南事變前,新四軍在華中戰(zhàn)場的敵前、敵后,熟練運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游擊戰(zhàn)、伏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和夜戰(zhàn),積極向敵人發(fā)起進攻,破襲道路交通,伏擊運輸車隊,襲擊分散日軍,爭奪戰(zhàn)略要地,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集小勝為大勝,徹底打破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也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新四軍游而不擊”的謊言,在江南的戰(zhàn)斗中,贏得了全人民的愛慕和敬佩。</p> <p class="ql-block">  1940年,國民黨向八路軍、新四軍發(fā)電,指責他們自由行動不服從中央命令,要求黃河以南的大部隊調(diào)動到黃河以北。此前,蔣介石已制定了剿滅新四軍的作戰(zhàn)方案。</p><p class="ql-block"> 考慮到國共雙方還處于合作狀態(tài),面臨共同抗日的艱巨任務,中共中央為了民族的抗日大業(yè)選擇了臥薪嘗膽,做出了妥協(xié)讓步,同意將位于皖南的新四軍調(diào)往長江以北。</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的名義,向朱德、彭德懷、葉挺發(fā)出電令,強令黃河以南八路軍新四軍于一個月內(nèi)開赴河南,轉(zhuǎn)移到長江以北,有預謀地圍襲新四軍。</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所屬部隊9000余人奉命從云嶺駐地北移,1月6日北上行至皖南茂林地區(qū),遭遇國民黨軍攔截,8日陷入重圍。眾指戰(zhàn)員在葉挺軍長指揮下血戰(zhàn)七晝夜,雖奮力突圍但仍眾寡懸殊傷亡慘重,約2000人分散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在途中談判被扣押,政委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遭叛徒出賣不幸犧牲。</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蘇聯(lián)在與德國訂下互不侵犯條約后,斯大林又與日本達成停戰(zhàn)協(xié)定。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蘇聯(lián)方面雖然對蔣介石的行動有些不滿,但為了維持國共雙方的合作,使國共雙方能制肘日本,一方面希望中共方面進行一定的讓步;一方面對蔣介石“勸和”給其壓力并繼續(xù)提供一系列軍事援助,借中國的力量拖住日本,讓中國繼續(xù)作為抗擊日軍主力牽制日軍的主戰(zhàn)場。毛主席考慮到國內(nèi)抗日大局,沒有選擇以牙還牙,暫時放棄軍事行動,采取以政治行動對蔣介石予以還擊,通過各種方式揭露國民黨的陰謀,以迫使其收斂反共行動。</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代理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張云逸任副軍長,部隊整編為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并于同年7月11日在江蘇鹽城成立新四軍軍部。</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1942年3月19日,劉少奇赴延安,由饒漱石代理華中局書記和政治委員??谷諔?zhàn)爭勝利后,194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任新四軍軍長,饒漱石為政治委員。</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28日—1947年1月21日,新四軍軍部位于山東省臨沂市。</p> <p class="ql-block">  新四軍軍部設山東臨沂時與山東軍區(qū)合并,中共中央華東局和華東野戰(zhàn)軍成立,蘇中進行了“定陶戰(zhàn)役”和“七戰(zhàn)七捷”。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qū)成立,并于1946年6月26日舉行中原突圍,揭開了解放戰(zhàn)爭的序幕。1947年1月27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qū)與華中軍區(qū)合并為華東軍區(qū),山東野戰(zhàn)軍與華中野戰(zhàn)軍合編為華東野戰(zhàn)軍,新四軍番號撤銷。</p> <p class="ql-block">【秒剪】</p> <p class="ql-block">《新四軍軍歌》</p><p class="ql-block"> 集體作詞 陳毅執(zhí)筆 何士德作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