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葉圣義 潘益朋</p><p class="ql-block"> 雞冠巖和響石山景區(qū),位于浙江東部仙居縣永安溪畔,是浙江較為典型的丹霞地貌。2023年3月11日(周六),我們一行8人,從溪口張村出發(fā),“驢行”了雞冠巖、響石山景區(qū),領(lǐng)略了沿途的丹霞地貌和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是日,沿游步道上行不久,我們拐到野道,攀爬到雞冠巖巖腳脊線上,脊線南首是一座狀若金雞昂首啼鳴的巨巖,脊線下是一根破土而出的大石筍,脊線北向高高拔起的圓坨形懸崖?lián)踝×巳ヂ?。若仔細觀看,這些巖石都顯出微紅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沿原路回到了游步道,踏著石級向上進發(fā),抬頭遠望,巨大的山崖上像是被紅筆畫上一道不規(guī)則的弧形紅線。走近一看,“紅線”巖石是由紅色砂礫堆積而成,由于長期侵蝕,“紅線”處的巖石內(nèi)切,有的巖石內(nèi)切較深,成了扁平形洞穴。越往上,巖石的顏色越深,逐漸由淺紅變成深紅和赤紅。這就是我們想看到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 “紅線”底部由于走得人多了,自然成了路。路的盡頭是斷崖,探頭東望,不遠處有三座略帶紅色的巨崖,如果拼在一起看,極像雞冠,如此景致,也許是雞冠巖取名的緣由吧;三座懸崖要是單獨看,又像三條正欲騰云出山的巨龍。</p> <p class="ql-block"> 相傳古時候,永安溪畔有一位美貌姑娘,因誤吞三顆紅珠子而有了身孕,數(shù)月之后,肚子漸大,上雞冠巖洞躲避,從口中"生"下赤龍、白龍和黑龍。未婚而孕,引起村民們議論紛紛,姑娘在村子里失去朋友和親情,一天,她爬上生龍的巖頂大哭后躍下山巖。三個龍兒為證明母親吞珠而孕事實,在空中騰云駕霧吐出一顆顆紅艷艷的龍珠。三龍孝心感天動地,巖下升起三朵云彩,托著姑娘的肉體到達山頂成圣,成為龍母。由此,雞冠巖又名龍母巖。</p> <p class="ql-block"> 雞冠巖下的永安溪宛如游龍繞村緩行,我們沿“紅線”折回后,向響石山景區(qū)進發(fā),沿途多茂林。響石山景區(qū)因其峽谷中有一種"會唱歌的石頭"而得名。將近景區(qū)時,在眼前的山體上看到了像雞冠巖上一樣的“紅線”,但這條“紅線”較為平緩規(guī)整,像是被人猛砍一刀后留下的血痕。但置身“紅線”時,此處的“紅線”內(nèi)切更深,有的內(nèi)切深度達數(shù)丈,堆積成巖的砂礫塊頭較大,顏色整體較淺,基本是大紅色。</p> <p class="ql-block"> “紅線”下有兩片挨在一起的喇叭形石頭,石頭中部略帶紅色,站在“紅線”上看,像一條鱷魚正張開浴盆大口捕捉獵物。在景區(qū)內(nèi)游走時,我們又欣賞了難得一見的通體褐紅的蘑菇巖、千眼觀音和天生橋等景觀?!扒а塾^音”是一個圓柱形的巖體,巖壁上有數(shù)不清的小洞穴;天生橋是一拱形石梁,跨度達50余米。</p> <p class="ql-block"> 沿途,我們在一懸空巖崖的石壁上,看到了有許多帶有木頭紋理的巖石,這也許是造山運動時,森林被迅速深埋后變成的化石。離開景區(qū)后,我們徒步到里湖坑上車。此次行程達8余公里,累計爬升620余米,耗用5余小時?,F(xiàn)賦詩記之(新韻,平起首句押韻)。</p><p class="ql-block"> 永安溪畔育霞丹,</p><p class="ql-block"> 孝子三龍冠樂安。</p><p class="ql-block"> 天造梁橋石響唱,</p><p class="ql-block"> 觀音千眼守仙山。</p><p class="ql-block">(注:“樂安”指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縣,名樂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