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中西部,有著一個低調的世外桃源,是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qū),素有“中國瀑布之鄉(xiāng)”,“西部之秀”的美譽,這個地方就是安順。<div> 這里民族民間文化豐富,自然風光優(yōu)美,除了廣為人知的黃果樹大瀑布,還有龍宮這樣的人間仙境。</div><div> 提到龍宮,人們只有靠想象它是什么樣,這次我們來到了龍宮一看究竟。</div> “天上有瑤池,地上有龍宮”,安順龍宮風景區(qū),一個隱匿的世外桃源,距離安順市區(qū)27公里,交通便利,主要是以溶洞,瀑布、峽谷、峰林等為主,由“龍宮、油菜河、漩塘、螞蟥”四大片區(qū)構成,形成了一幅天然山水美圖。<div> 景區(qū)內到處都可以看到以龍為主題的造型和文化。</div> 龍宮,有著“五最”、“一絕”等稟賦極高的風景資源,“吞石為洞,吐石為花,神宮賴水造;聚水成淵,覆水成瀑,勝景依石生”,是龍宮景觀的真實寫照。以水旱溶洞最多、最為集中和天然輻射劑量率最低獲兩項世界記錄,還有著多種神奇秀麗的喀斯特景觀。 群山環(huán)繞中,一條河流安靜流淌,,卻被山崖阻擋,山崖上一個巨大的洞穴可窺見天空,一條白色的巨大“水龍”從天而降,噴涌而出,水花四濺水霧彌漫間,遁形潛水化作一河緩緩流淌的碧水,,這便是國內較大的洞中瀑布--龍宮龍門飛瀑。飛瀑高50余米,寬26米,,而這條“龍”下一個發(fā)威處,便是30公里外的黃果樹大瀑布。 乘觀光電梯可直達山頂,但卻漏掉了其后的一個溶洞。溶洞的高差并不大,洞內的景觀壯美。所以,可不坐電梯。 走出溶洞,便來到了“天池”,這里也是一進宮的乘船處。 乘坐窄窄的小船蕩舟龍?zhí)?,進入奇幻的洞天福地。龍宮似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充滿神秘與玄幻,溶洞五彩斑斕,石筍、石柱千姿百態(tài),讓人啞然失聲,,沉醉其中,不愿醒來。 龍宮水溶洞長達15公里,為國內之冠。目前景區(qū)對外開放了二段,長1260米,洞內鐘乳千姿百態(tài),與北方溶洞相比更顯細致與精巧,與南方溶洞相比更顯神秘與奇特,其洞廳構造宛如神話中的龍王宮殿。 “地下漓江、天上石林”的溶洞風景價值,是目前國內已發(fā)現(xiàn)的其它同類型景區(qū)中無以比擬的,大詩人艾青稱“大自然的大奇跡”,國畫大師劉海粟譽“天下奇觀”,全國溶洞專家感嘆“覽龍宮知天下水洞,蕩輕舟臨人間仙境”。 一進龍宮,位于天池與蚌殼巖之間,為龍宮地下暗河的水平面最低伏流段,總長度840米。宮內大大小小的鐘乳石或高懸空中,或下接水面,或沿洞壁向下流生。洞體最寬達40米,窄處卻只有2米,最高達110米,最低處僅容船行。由于洞體和水流寬窄變化,將一進龍宮分為五個洞廳。第一廳是半沒于水中的溶洞,洞頂懸垂下來的數(shù)十條鐘乳石,酷似龍形,并有蜂擁而出的動感,故而稱為“群龍迎賓廳”。 第二廳是一處輝煌宏大的廳堂,洞頂洞壁的石鐘乳,形態(tài)各異,色彩燦爛,有“雄獅護寶”、“雙龍戲水”等栩栩如生的鐘乳石壁,因此稱之為“浮雕壁畫廳”。 此外還有“五龍護寶廳”,面積4000多平方平、水深26米的“水晶宮殿廳”,稱為地下漓江、高峻100余米、幽長200余米的“高峽幽谷廳”等三個洞廳。洞中水清冽平緩,鐘乳石交錯如林,景致優(yōu)美,由于水、洞、景配合較好,廳堂寬敞,各廳之間有狹部或廓道相隔,給游客以豐富的層次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虎穴洞為龍宮“五洞”之一,是獨具特色的旱溶洞風光,位于龍?zhí)毒皡^(qū)內,從一進龍宮(水溶洞)下船后,上行80米就可到達虎穴洞入口。 虎穴洞長約600米,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里面的景觀與龍宮相比,另有一番情趣。洞口上方是一株挺拔的古松,好似正伸展著茂密的枝葉迎候大家的到來。 洞中崎嶇蜿蜒、層巒疊翠、五彩斑斕,石鐘乳、石瀑、石花、石柱比比皆是,在燈光映襯下顯得千奇百怪,一步一景,其中的伏虎劍、犀牛望月、九重天、鴛鴦寶柱等景觀更讓人不由感慨世間造物的神奇。 關于虎穴洞,當?shù)赜幸粋€美妙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這里本叫“白龍宮”,洞內住著龍王的愛女白龍公主。在她護佑下,周邊村寨風調雨順。后來兇惡的山魔黑虎精強占此洞,自稱“虎穴”。它經(jīng)常出沒于四鄉(xiāng)八寨,除了傷害百姓和牲畜外,還擄掠心靈手巧的姑娘進洞來為它布置宮殿,它想與龍王爺比闊氣。 一天,當?shù)厍趧诼敾鄣牟家拦媚锇⒚涝谏缴戏叛驎r,被虎王擄掠進洞,與阿美相愛的布依族小伙阿龍聞訊趕來營救。阿龍勇闖虎穴,沖進了威虎廳。此時,虎王正在燒烤一只全羊,準備宴請犀牛。阿龍手執(zhí)長刀,運足渾身力氣,一刀把虎王斬成兩半。<br> 阿龍從密室里救出了阿美。他們一塊來到這兩根石柱下,結成了百年之好,鄉(xiāng)親們把這兩根石柱稱為韞鴛鴦柱。 阿龍和阿美從此在這里居住下來,這是他們蓋起的房屋,那是阿美的織布機,阿美用靈巧的雙手織出了這幅百丈彩錦,看那彩錦上奇山秀水、花鳥蟲魚,人間萬象應有盡有,表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br><br> 二進龍宮,穿過地下河邊棧道,繼續(xù)往洞內穿行,來到第二個碼頭。<br> 這里巖洞鐘乳石不多,所以人為在洞頂設計了一些燈光,長長的幾條小通道上面排列著一條條小燈串,織成一串串珠鏈,人乘著船從下面飄過,仿佛進入時空隧道。 走出二進龍宮,登上山坡,眼前是一片田園風光。 地藏殿是連接群芳谷景區(qū)和漩塘景區(qū)的天然形成的地下通道,洞內鐘乳奇石比比皆是,十分壯觀。 山路下去就是供奉地藏菩薩的地方,穿過這里才是真正在的地藏殿。 地藏殿為五進龍宮途中一處偏洞,洞長藏殿。地藏菩薩掌管380米,因洞內一尊鐘乳似極地藏,得名地善孝,超度眾生脫離苦難,向往吉祥。地藏殿溶洞屬于旱洞類型,地面幾乎都是干燥的,除了到了洞內的底部有點潮濕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干干的。 因其名為地藏殿,洞內一個個小小的豎起的鐘乳石讓我聯(lián)想翩翩。似乎像眾僧未坐在一起念經(jīng)供佛,一起保佑著這個地藏殿,同時也給來到的客人帶來一份吉祥祝福。那一處閃耀著綠光,似乎是某種光明神奇的力量正在醞釀。 地藏殿很高,有點像小迷宮,按著鐘乳石的道路慢慢向上爬,似乎無路可走,可一扭頭又發(fā)現(xiàn)前進的路就在自己身邊。奇形怪狀的鐘乳石加上燈光的氣氛,神秘感紛紛而來。與方才‘一進龍宮’和‘二進龍宮’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剛才只能坐在船上靜靜欣賞,而在地藏殿則需要自己親身體驗你可以觸摸這些奇異的怪石,看它的紋路是如何生長的。你會覺得它是靜止的,但是它卻在一點一點地生長。 走出地藏殿,便進入漩塘區(qū)域。漩塘以"漩水之奇、短河之多、洞中佛堂之大"被譽為國內"三絕":漩塘之水一年四季按順時針方向整體旋轉,形成"山不轉水轉"的絕景;在漩塘景區(qū)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匯集了3條長短不同的短河,河水清澈透明,翠竹相擁,船在水上走,人在畫中游,仿佛置身人間仙境;漩塘觀音洞是國內罕見的洞寺,博大幽妙,與周圍環(huán)境相得益彰,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先生為此題寫了"觀音洞"的洞名。 臥佛堂,臥佛長2.2米,是以洞中天然橫臥的一方巨石雕鑿而成,石質濕潤,似玉非玉,形象逼真。它頭北足南,背西面東,左側而臥,為中國罕見的左側臥佛之一。<div> 世華形體修長,身著袈裟,面部豐盈,神態(tài)安祥,雙目微閉,似睡非睡,展現(xiàn)出釋迦牟尼涅槃時那超脫一切的意境。相傳釋迦牟尼佛在拘尸那揭羅國守了最后一個弟子善賢之后,便側臥而寂。</div> 禪窟——達摩祖師歇腳處。 全國最大的洞中寺院——龍宮觀音洞。觀音洞,總體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觀音像高達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觀音的鐘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渾為一體。天下名山僧占多,而天然溶洞寺院實屬罕見,其規(guī)模居全國之首。 龍宮觀音洞為漩塘景系的景觀之一,為半開散式旱溶洞,洞最高達60余米,三個大廳按水平位置交叉起伏,為立體游覽線路,饒有趣味?!疤煜旅缴级唷?,而在洞穴建造佛堂卻全國罕見。觀音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殿堂都不是人工造屋,而是天然溶洞,韋馱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總體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共塑有佛像32尊,其中觀音像高達12.6米。 觀音洞外圍有七座山峰均勻環(huán)繞,宛如觀音七朵蓮花寶座,山峰下萬竿翠竹,更有碧水環(huán)繞,兩條短河自一個源頭冒出,分不同的方向將整個山峰環(huán)抱。山壁上,每字面積達16平方米的“觀音洞”三個大字,是原全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為觀音洞題寫的。整個溶洞,天然和人造的佛像相輔相成,為全國最大的洞中佛堂。 漩塘——山不轉水轉。漩塘位于漩塘景系馬鞍山與觀音洞之間,是一個全國罕見的絕妙景觀,一個直徑為101米、面積達8012平方米的圓塘,池水不借風力,日日夜夜、年年歲歲永不停歇地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水面上碧綠的浮萍隨著池水旋動。這亙古悠悠自轉忙的漩塘,是因為池水沿圓塘切線方向流入,最深處達43米的池底,又有天然漏斗讓水潛入暗河,便形成了永不停息的順時針旋水景觀,但最奇特的,就是天然漏斗會隨水量大小自行調整潛水量,流入的水,來得大潛得快,來得小潛得慢,使塘面一直保持著相近的水位. 溶洞在我國數(shù)量數(shù)不勝數(shù),而龍宮卻以其龍文化為基礎,打造出了內容豐富的一處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