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散文------院有榆樹

易融易通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家住縣城一個擁有十八戶機關(guān)家屬大院的前院里,前院靠南面東西向的房子邊生長一株榆樹,它不老不嫩,高一二十米,樹干粗至兩個孩子拉手相抱。前后院內(nèi)也有一些泡桐、槐、楊、石榴樹等,這些樹木中唯這株榆樹“身材”偉岸而鶴立雞群。</p> <p class="ql-block">  興許是榆樹的魅力使然,灰喜鵲、斑鳩、布谷鳥等常來光顧,而麻雀、燕子之類的“小不點”對此并不稀罕,它們更多的偎依在矮小的樹上,有時也會落腳在屋脊、電線上。無論歇息在何處的鳥兒,總是鳥雀鳴啾、伸翅撓腮地不消停,處于孩童的我很好奇,會自覺或不自覺瞅上幾眼。布谷鳥的叫聲惟顯突出,它“布咕咕、布咕咕”的聲音不緊不慢、清晰響亮。每年午收前后的一段時間,它那陣陣剌破晨曦寂靜的鳴叫,每天都玩著“破曉啼鶯先喚人”的把戲,將還在被窩熟睡的我吵醒。待天亮起床出來想看看它的模樣時,它卻飛的無影無蹤,成為我印象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候鳥。</p><p class="ql-block"> 地處皖北的縣城季節(jié)分明,每逢四月春風(fēng)暖,榆樹會開花,名為榆錢。它長在生枝的葉腋成簇擁狀,綴滿枝頭,類似于串串的叢生紫荊。榆錢花瓣狀圓,大如一分、二分硬幣,也像古代的銅錢,榆錢之名便由此而生。開花初期,它為淡綠色,成熟后變?yōu)榘S色。</p> <p class="ql-block">  《中國藥典》中記載,榆錢有藥理功效,對人能健脾安神、止咳化痰、清熱利水。那時,百姓知道更多的是榆錢可以當飯吃。將其拌入面粉上蒸鍋,以它散發(fā)出特有的清香,再配以適當調(diào)料便是一道美味。尤其在各家口糧普遍緊巴時,鮮嫩的榆錢既菜又糧,是大家的渴望,紛紛采摘。大院里名叫“天山”、“李孩”、“社會”的男孩們爬樹采摘它象是在炫技,他們既大膽又靈巧,能將很高枝杈上的榆錢收獲籃中。長我兩歲、十一二歲的二姐性格潑辣、不甘示弱,要求大姐托舉她也爬上榆樹采摘,而我作為“小男子漢”僅能在樹下為其當當下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能食用的榆錢</span></p> <p class="ql-block">  家母對二姐的行為并不贊同, 說女孩子家上樹聞所未聞。她還講過這個榆樹曾是救命樹,三年災(zāi)害的時候,除了榆錢外,樹稍上的葉子都有人用竹竿綁鐵絲,鉤摘下來用來充饑。</p><p class="ql-block"> 待我長大一些,便取代二姐,擔(dān)當了采摘榆錢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整個花季,大院里的人們能吃上兩三次榆錢蒸菜。但中間最怕狂風(fēng)暴雨,一旦遭遇,鮮嫩的榆錢會被吹落,挺可惜的。</p><p class="ql-block"> 之后,榆樹便長出新枝葉,很快出落成“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待孟夏來臨,那滿樹翠綠下的空地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蔽日納涼的好去處。那幾年,因“文革”鬧得學(xué)校常常停課,不上學(xué)的我們就把樹下陰涼地當做玩耍場所,熙熙而樂。白天,男孩們彈溜子、推鐵環(huán)、斗雞,女孩們則跳皮筋、踢毽子、蹦方塊等;夜晚,無論是晴天時的明月星光還是陰天的夜如墨染,瘋不夠的我們會以榆樹為集合點進行捉迷藏等游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榆樹葉</span></p> <p class="ql-block">  大院北面的排房與縣城印刷廠一個車間并行相鄰,“文革”武斗階段的一天下午,兩派在印刷品上產(chǎn)生矛盾,從爭吵升級到打斗,且由印刷廠內(nèi)外延至我們大院。幾個佩戴紅袖章的年輕人,手里拿著磚瓦石塊形色匆匆進入大院,蹭蹭幾下爬上北面房頂,以此為陣地開戰(zhàn)。大人見狀頗為驚慌,立即吆喝我們這些孩子們躲進榆樹南面的“毛蛋”家,不一會,院里就落下不少石塊碎磚。幾個與我一樣大膽的孩子,趁大人看管不備,爬上榆樹登高觀戰(zhàn),甚為過癮。</p><p class="ql-block"> 慶幸,這番武斗沒有造成大的人身傷害。</p><p class="ql-block"> 年華似水,歲月如梭。榆樹長我也長,待體壯個高,家里已不需采摘榆錢補充口糧,因為生活困難期已過,心思不再留戀樹下的嬉戲而轉(zhuǎn)向它處。更大了,便離開大院闖入社會,榆樹成為了記憶。</p><p class="ql-block"> 榆樹,讓我明白了它的寂寞美、堅強力和奉獻心。它不慨嘆四季韶華流逝的落寞,不哀怨大人孩子嘈雜的喧鬧,淡然生長。它服從自然又與其狂虐斗爭,不管世道萬千變化,始終傲然挺立、意氣風(fēng)發(fā)。它開花獻果、任人采摘,又從容大度不求聞達。</p><p class="ql-block"> 誠然,這些品格也正是我們要用一生去追求的目標。</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從昨日頑童變成鬢霜發(fā)疏六十翁,遠離大院數(shù)十載,歷經(jīng)大半人生。退休后的我也曾去故地,奈何這片民居已拆遷改造,沒有留下半片舊痕。世事就是這樣,變遷是常態(tài),而記憶為永恒。那伴我孩童時光的榆樹和故土,自然不會被遺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寫于 二零二三年仲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