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西安博物院

月夜徘徊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友誼西路72號,總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隸屬西安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社會教育、園林休閑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館、唐薦福寺遺址、小雁塔三部分組成。</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位于小雁塔公園內。</p> <p class="ql-block">一進門就是古長安的地圖。</p> <p class="ql-block">長安城模型展示</p> <p class="ql-block">古長安城地圖</p> <p class="ql-block">絲綢之路</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展示了秦漢唐等時期的建筑構件。我在另外專篇介紹這些秦磚漢瓦。</p> <p class="ql-block">青銅禮器大有講究。</p> <p class="ql-block">館內珍藏的很多西周時期的青銅器。</p> <p class="ql-block">勾連云雷紋鼎</p> <p class="ql-block">永盂:永盂是國家一級文物,也被視為西安博物院的一件鎮(zhèn)館之寶。1969年出土于藍田曳湖,1972年在西安市大白楊廢品收購站分揀倉庫被發(fā)現(xiàn)。盂本來是盛水的容器,特定的時候也可以用來盛冰和食物。為周共王時期的重要標準器之一。文物周身有較多銘文,具有極高研究價值,對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當時歷史人物的政治地位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永盂的器身上,有各種精美的紋飾。它有一個獸頭作為裝飾,從長鼻可以看出這種動物是大象。</p> <p class="ql-block">青銅編鐘</p> <p class="ql-block">兵器周代青銅兵器</p> <p class="ql-block">鏤空回首金虎(戰(zhàn)國.秦)</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三寶之秦代玉高足杯:1976年陜西省西安市東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直口,深腹,腹壁較直,下部微斜收,高圈足呈喇叭形。腹外壁分四層紋飾,口下四蒂葉子與勾連云紋一周,腹為谷丁勾云紋,下腹幾何形勾連紋,近足處變形云頭紋。圈足上部陰線勾勒紋飾,共分五組,每組內有交叉的“S”形幾何紋,構思新穎別致,紋飾華麗??谂c足部為二方連續(xù),腹部點散式四方連續(xù),布滿器表,制作工整,切琢精細。腹部凸雕采用壓地隱起與陰線結合手法,先碾出紋樣,壓低外廓,凸處谷丁,然后以陰線勾勒出云紋,上下左右相連,成為有機的四方連續(xù)。腹上下的兩周紋飾淺浮雕,豐滿渾厚,與腹部成為完整裝飾。近足處變形云頭紋,如同蓮花托扶口杯,在高足縮腰支托下,顯得秀麗挺拔。</p> <p class="ql-block">刀幣模具</p> <p class="ql-block">圓銅錢模具</p> <p class="ql-block">三彩鳳首壺</p> <p class="ql-block">新莽九鼎:據(jù)《周禮》記載,西周時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西漢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攝政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實行了一系列改制,特別是在禮制方面,遵從周禮。此次展出的這套王莽時期的九鼎,由5件大型銅鼎和4件大型釉陶鼎組成,器形宏偉,紋飾精美,較為罕見。根據(jù)其出土地漢長安城遺址東側推測,其主人生前應是一位列侯,這也為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銅鏡</p> <p class="ql-block">一件件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隋代黃釉武士騎馬俑</p> <p class="ql-block">造像藝術專題陳列展廳以“寶相莊嚴”為題,以佛教石刻造像為主、輔以金銅造像等佛教文物,介紹長安佛教的基本情況,突顯長安佛教的重要歷史地位,集中反映長安佛教的空前盛況。展廳面積640㎡,陳列文物120余件組。</p> <p class="ql-block">仕女俑</p> <p class="ql-block">館內珍藏有許多唐三彩,不僅是數(shù)量就是質量堪稱國內數(shù)一數(shù)二。</p> <p class="ql-block">唐時外國僑民不少。</p> <p class="ql-block">形態(tài)各異,造型逼真。</p> <p class="ql-block">胡人為官也不在少數(shù)。</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馬惟妙惟肖,經歷千年,色彩依舊如此鮮艷。</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三寶之唐代三彩騰空馬:1966年西安市蓮湖區(qū)西安制藥廠唐墓出土,高38厘米、長52厘米,由騎手和飛奔的悍馬兩部分組成。騎手為胡人少年,端坐在馬背上,頭發(fā)中分,兩耳旁各梳有一個發(fā)髻,面部豐腴,笑容滿面,雙拳緊握于腰間牢牢控制馬的“韁繩”,胡人身穿藍色長袍,腰間系有革帶,革帶上挎了一個袋囊,腳上蹬尖頭靴子。“胡人”是古代漢人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涵蓋中亞、西亞等少數(shù)民族與國家。馬的體型彪悍,作騰空躍起式,頸上鬃毛直立,馬鞍上有白、綠、黃三色相同的袋囊。這件胡人騰空馬,以生動、逼真的造型,鮮美的釉色,成為唐三彩中題材僅見的精品。雖是一個靜止的動作,卻表現(xiàn)出了駿馬疾馳,騎馬者不慌不忙的姿態(tài),足以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技藝。唐帝國卓越的國際地位和優(yōu)異的經濟、文化成就使亞洲各國以至部分歐、非國家對之產生了欽羨之情?!叭屎蓑v空馬”就像是一位絲綢來客,一路疾馳,來大唐長安追夢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騎馬俑、駱駝俑、馬俑數(shù)量不少,而且有不同時期的作品。其中不乏精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古代書畫藝術陳列展廳以“三真六草,鏤月裁云”為題,在近萬件收藏作品中,選擇了100余件書畫作品,作為專題陳列,展廳面積759㎡。陜西版的“千里江山圖”——輞川圖。</p> <p class="ql-block">北周?史君棺?。?003年6~10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在西安市未央?yún)^(qū)大明宮鄉(xiāng)井上村東距漢長安城遺址5.7公里處發(fā)掘了一座墓葬。該墓與北周安伽墓(該石棺藏于陜博)相距約2.2公里。墓內出土石門、石槨、石榻、金戒指、金幣和金飾等珍貴的文物,其中石刻上均采用浮雕彩繪貼金作裝飾,經初步觀察,圖像內容涉及漢文化和襖教等。據(jù)石槨上的題刻記載,墓主姓史,為北周涼州薩保。這是繼虞弘墓、安伽墓發(fā)掘后有關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見過最精美的墓葬雕刻,石槨四壁浮雕、彩繪(大部分脫落)都極其工藝之能事。為研究古代中亞國家的歷史文化很有價值。</p><p class="ql-block">石槨南壁由兩扇槨門、橫樁和門檻組成,南壁槨門上方的橫紡上刻有粟特文和中文題刻,粟特文目前正在翻譯之中。</p> <p class="ql-block">唐代天王俑:天王俑通常成對出現(xiàn),兩件形制相同,早期為披甲執(zhí)盾武士形象,后漸變?yōu)槟_踩小鬼怪獸的武士形象。淵源于佛教藝術中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大唐縣主墓陶俑專場</p> <p class="ql-block">這組人俑非常壯觀。</p> <p class="ql-block">彩繪塔式罐</p> <p class="ql-block">文官俑</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三寶之隋代開皇四年董欽造鎏金彌陀佛像</p><p class="ql-block">隋代銅佛像1974年出士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郊。此像通體鎏金,通高41厘米,鐫刻隋開皇四年(584年)董欽造彌陀之銘文。彌勒結跏跌坐于束腰須彌座上,面型方整,作螺髦,袒右肩,著袈沙,大衣貼肌透體,褶紋簡練流暢,雕刻比例適度,堪稱藝術佳作。</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的主體建筑—博物館(文物展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設計者、建筑設計師張錦秋創(chuàng)意設計,整體外觀以天圓地方理念創(chuàng)作,突出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與同院的小雁塔以及薦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薦福寺最初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是唐睿宗李旦為其父唐高宗死后獻福而建佛教寺院,最初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名為薦福寺。薦福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是唐代重要佛經翻譯場所之一。薦福寺吸引了唐代許多高僧,其中以義凈法師最為著名。薦福寺毀于唐末戰(zhàn)亂。后來,薦福寺搬到塔院即今小雁塔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存的薦福寺古建筑群為明清兩代重修,寺內古建筑群大體延續(xù)了明代正統(tǒng)年間重修時的布局,寺內殿宇建筑集中在山門直對小雁塔的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門、鐘鼓樓、慈氏閣、大雄寶殿、藏經樓、小雁塔、白衣閣等。寺內還存放有石人、馬柱等等民間文物以及各種民俗藝術展覽。</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建于唐景龍年間(707一710年),是唐代長安城中薦福寺的佛塔,本名薦福寺塔。</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是密檐式磚結構佛塔。塔為青磚砌筑。塔平面為正方形。原為15級,約45米高,現(xiàn)存13級,1989年測定塔的總高度是43.395米,底邊長11.38米,高與底邊的比例是100比26。小雁塔的基座為磚方臺?;掠械貙m,為豎穴?;蠟樗恚淼讓虞^高,二層以上逐層高度遞減,故塔的輪廓呈現(xiàn)出秀麗的卷剎。塔身寬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塔身輪廓呈現(xiàn)錐形形狀。小雁塔的塔身單壁塔內中空,塔壁不設柱額,塔身上為疊澀挑檐,塔身每層磚砌出檐,檐部迭澀磚,間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層檐下砌斜角牙磚。塔底層南北兩面各開有一券門,青石門相。門框上布滿精美的唐代線刻,尤其門楣上的天人供養(yǎng)圖像。塔底層以上各層南北兩面正中均開有半圓形拱券門洞。小雁塔內設有木梯,可登臨塔頂。</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豐富多彩,展示內容非常精彩,與陜博不相上下,非常值得一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