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掛燈”也叫“卦燈、過法、撥法”,是廣西賀州市昭平縣仙回瑤族鄉(xiāng)一種較為神秘的民俗儀式,它也是當?shù)囟冉鋬x式前的重要組成部分?!盁簟保褪枪饷?;“掛”就是布置。原始社會的瑤族,由于生產力非常落后,人們的認識水平極為有限,對光產生了深厚的興趣,認為光能公平給予萬物普照、安寧祥和,是萬物生長的依靠,更是人類生存的支柱。沒有日月星辰三光,萬物滅亡,人類就無法生存。瑤民認為光就是神,因此產生了對光的崇拜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航拍茅坪村村部所在地,地方藏風聚氣,但也比較險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道師請祖師降臨的開頭語就是:“抬頭起眼觀青天,師父在身邊,師傅親手來相連,天地人合一,弟子顯神力……”其意是抬頭瞻望日月星辰三光,祈求祖師以光速降臨弟子身邊解厄賜福。掛燈儀式主要在于承接管制做過道師而去世的祖先陰間兵馬,不使這些散兵游勇禍害人間,有的是在世的道師傳承弟子?!皰鞜簟币皇鞘沟婪ê罄^有人;二是祈求傳宗接代;三是奢望自己來世成仙。師公通過叩圣承燈、承凳、走天罡步、升燈、唱經、誦咒撥卦、誦經文撥經文等程式,為掛燈人解厄納福,預示瑤族后代若日月之循環(huán)、星辰之繁衍、薪火之永續(x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掛燈文化以茅坪村最具代表性。茅坪村全村總人口約1200人,四面環(huán)山,環(huán)境較為封閉,至今還傳承著祖先崇拜神靈的習俗,各種民俗儀式中都需要請神,掛燈儀式也體現(xiàn)了這樣的信仰。按照當?shù)噩幾宓恼f法,傳承道法必須由道師嫡系或者物色有悟性的男子來完成,這些男子叫“師男”。過山瑤常用掛三臺燈、掛七星燈、掛九宮燈和掛大羅十二燈等幾種掛燈儀式,全與道教北斗七星信仰有直接的淵源關系,并受到了道教設燈儀祭拜北斗七星和授篆的影響。其中前兩種儀式與道教北斗七星本命星信仰有極大的關聯(lián),掛燈經書的部分內容直接抄自道教《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與道教北斗信仰追求現(xiàn)世得道升仙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掛“三臺燈”是代表日、月、星辰三光,是興旺、平安、吉祥的象征。茅坪村過山瑤的傳統(tǒng)刺繡中,小孩的帽子繡有太陽、月亮、星星,家中神龕雕刻著太陽、月亮、星辰圖案,三光同時匯聚。表明陰、陽、晝夜都享受著平安吉祥的光的照耀。正如通常諺語“太陽落山有月亮,月亮落山有星星”。三臺燈的第一盞是祖宗豪光燈,第二盞是本命豪光燈,第三盞是祖師豪光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掛“七星燈”就讓人聯(lián)想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為自己所掛的“七星燈”。諸葛亮夜觀天文,發(fā)現(xiàn)自己壽元將至,于是想禳星之術為自己“續(xù)命”,精通奇門遁甲之術的他使出了獨門絕技——點“七星燈”。點燈之前,諸葛亮對心腹姜維等人說:“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逼渲械囊患o,便是12歲!也就是說,諸葛亮倘若真的能續(xù)命,會續(xù)12年。同時,諸葛亮還叮囑姜維等人守好門,不能讓任何人闖進來。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前六天主燈明亮,眼看只要再過一天就大功告成了。結果在這個關鍵時刻,風風火火的大將魏延為報軍情,竟然直接闖入諸葛亮的內室,還誤打誤碰弄滅了主燈,結果導致諸葛亮延壽失敗,不久在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五丈原病逝。再有傳說,明朝軍師劉伯溫掛“七星燈”為己增壽一紀成功。上述諸葛亮、劉伯溫掛“七星燈”之事全屬巧合罷了。掛“七星燈”,故要對應七名瑤族師公來主持,他們按照職責大小排列分別是正度師、引度師、正盟師、保舉師、紙緣師、坐壇師、焚香師共七名師公。掛“七星燈”就是點燃勺子型的七星燭臺(七盞燈),以象征天上的北斗七星?,幾迦送ㄟ^掛燈才可以得到法名,但所取之名上不得同宗、下不得同祖。所取之名先經過道師打筶來確定,是陽筶的證明祖先同意,是陰筶的需要重新取名。如仙回很多姓氏的祖先的名字中有“道”或者“法”字,也是通過道教掛燈而得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舉行掛燈儀式前的一個月,師男要親自上門請師公,由第一師公(正度師)幫忙選擇日子,如果本村的師公不夠,還要到鄉(xiāng)內其他村請師公過來幫忙。因為每個師公在儀式上的職責都不一樣,所以請師公時也是有講究的。師男上門邀請師公時,會給師公一個信封,不同職責的師公信封里面裝的東西不一樣。掛燈的總主持正度師和第二師公的信封里要裝一些鹽巴和竹子葉(這些海里和山上的東西,有海誓山盟、一言九鼎、親言囑托的寓意),在信封的正面寫上其在儀式上的職責(有經驗的師公一看信封裝什么就知道自己是什么職責),信封外面再用紅線綁著。其余五位師公的信封里不用裝鹽巴,只有竹子葉,信封正面上也要寫上各自的職責,信封外面再用羊毛線綁住而不是紅線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時,師男要聽取師公的一些禁忌方面的叮囑,告誡師男在舉行儀式前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內,不可在原來的床上睡覺,需另外鋪一床被褥;不能和妻子同床;不可以和別人共用洗澡盆;也不能穿舊衣服、鞋襪和用舊毛巾。以上這樣行為會被認為是不潔凈,褻瀆神靈。每天要在水中放酸柚子樹葉來洗澡,以求解除穢氣。師男所穿新瑤服的腰帶左邊系一條白色帶子,表示儀式期間不食葷腥食物。掛燈儀式中除了需要七名師公之外,還需要大量的人手幫忙做工。在當?shù)厝丝磥恚瑨鞜魞x式是一件喜事,能夠參與到儀式上都是積福積德,被邀請來做工的人都會感到很榮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前來觀看儀式的村民也覺得掛燈儀式能沾福氣,聽到有掛燈儀式都會自覺前來觀看或幫忙。掛燈儀式一般都要在師男家大門口兩邊貼上一副用紅紙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吉日還愿永久丁財兩旺”,下聯(lián)是“良辰接宗遠長富貴雙全”,橫幅是“五世其昌”。整個掛燈儀式需要用到大量的紙錢和紙馬,紙錢是用來燒給祖宗的。紙馬的制作比較復雜,紙馬分三種: 辛苦勞作紙馬、和誠和意紙馬和下車下馬紙馬。這三種紙馬制作方法都是用“板馬”沾上墨水在黃紙上蓋印,只是在數(shù)量上有區(qū)別。“板馬”是一種印有花紋的模具,將其蓋在黃紙上就會呈現(xiàn)出花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瑤族社會中,瑤族同胞在舉行重大的儀式時都需要掛起諸位神仙畫像,如瑤王盤古大王和道教“三清”中的玉清元始天尊(盤古大王)、上清寶靈天尊(通天教主)、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等畫像。他們認為在畫像里有能保佑他們平安的神靈。而每個瑤族師公所掌握的兵馬都在畫像里,不同的師公會有不一樣的兵馬。除請“三清”主神外,還要請列位祖師及雷虎降魔趙元帥、判雷主者鄧元帥、飛天神王馬元帥、運雷主者辛元帥。在掛燈儀式中,掛三臺燈的師公有36名兵馬;掛七星燈的師公有72名兵馬,掛九宮燈的師公有120名兵馬,掛十二大羅燈的師公有1200名兵馬。因此,掛燈是一定要掛上畫像的,不掛畫像則意味著師公請不到神靈,也就招不到天兵天將的保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瑤族掛燈儀式中,開壇請神請的是上界、中界、下界的神,還有各位度戒師公的祖師以及神像畫里的神靈。師公把先書寫好的疏表放到神臺上,師男把原來卷起的元始神像放下后,并對著跪拜12次(拜一次跪一次)。隨后,師男和正度師、開教師、引度師各拿一支香,正盟師、另一名開教師在旁念經,引度師帶著學徒在屋內跳天罡步。請神要請三次(即要念三次經),念完三次之后說明家主度戒的原因。請神的過程中眾師公需站在稻草上,按師公說法,鋪稻草是講禮節(jié),并是對神農炎帝等神靈的感恩和尊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請神儀式結束后,接著進行師男的受戒儀式。此時,師男會被引度師和紙緣師帶到屋旁的山坡上,圍在一個裝著祭祀用品的簸箕旁進行受戒。受戒儀式先由引度師念經,并將簸箕中的祭品分九次吃完,意思是師公和弟子以后要長長久久;緊接著引度師囑咐受戒弟子在以后要注意的事情:在儀式期間師男不可以抱不干凈的東西和動物;不能抱拉屎拉尿的小孩;不能觸摸女性,更不可與女性同床;在大便時要將道袍脫掉。在度戒以后的生活中,絕對不能吃蛇、狗、貓、龜、七星魚等五味靈性動物之肉,吃了這些都會受到神靈的懲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體現(xiàn)傳承,如果師男的父親從未掛過燈,就要先由師男的父親掛燈取得身份之后,他才能進行掛燈。在儀式過程中,需要念及父親的名字,意味著師男父親取得相應的社會身份。師公們拿來一張寫有“凳頭獅子、凳尾麒麟”的木制“老君凳”,通過打筶念經做法將其變?yōu)閽鞜舻?。隨后開教師手拿兩根上元棍,夾在凳腳,與徒弟兩人把凳子抬起來,左右搖擺,再逆時針轉圈。接著,開教師一邊念經一邊拿燈(用酒杯裝,內有茶油和燈芯),把三盞燈放在神臺上,將簸箕放在地上,拿起簸箕上的小塊白布掃凳子(除穢氣)。凳子頭朝神臺,用一塊三尺六寸長的白布蓋在凳子上面,師男父親穿好瑤服坐上去,兩位師公中指勾中指圍著師男父親轉,作射箭狀(意思是把不好的東西射出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師男父親兩腳下踩著“鈴花朵”——倒放的兩酒杯。師公把第一盞燈掛到燈架頂部,第二盞燈掛在右邊,第三盞燈掛在左邊。隨后,師公們把三盞燈拿下放到神臺旁(意為退燈),并把掛燈的竹子放上二樓,以后都不能拿下,拿下來就認為是不吉利。正度師把象征36天罡的36枚銅錢裝進牛角里搖晃再倒出來,如果陰面多就吉利,開教師手拿上元棍,腳踩硬幣,一步踩一顆,先后腳,踩上再倒退,這就是走天罡步。另一開教師拿一小杯和一根插有香的竹子來傳法,把桃簡放于他嘴前,將桃簡上的幾粒米吹向他。開教師與學徒拿兩上元棍夾于他腋下,左右搖晃,抬起他。門外隨即響起鞭炮,開教師在旁燒紙錢,至此,師男父親掛燈儀式完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師男掛燈,要先掛三盞燈,再掛七盞燈。掛三盞燈和退燈的步驟與其父親的掛燈儀式步驟完全相同。師男掛七盞燈的過程如下:師公把師男的父親請來,讓他站在師男的身旁,由師男的父親掛第一盞燈,開教師掛第二盞,正度師掛第三盞,保舉師掛第四盞,紙緣師掛第五盞,坐壇師掛第六盞,焚香師掛第七盞,其中第五盞和第七盞燈放在師男兩腳前。這七盞燈分別是貪狼燈、巨門燈、祿存燈、文曲燈、廉貞燈、武曲燈、破軍燈。同時也代表北宮玄武七宿,即二十八星宿中的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獐。北方玄陵七屬水,簡稱斗、牛、女、虛、危、室、壁七位星君。接著,七位師公圍著師男轉,先逆時針后順時針,中指勾著食指,作射箭狀。退燈后,師公把神臺上的香爐缽拿下來,頌《含香度卦經》撥法,師公唱到:“老君含香卦天師,天師含香卦地師,地師含香卦祖師,祖師含香卦本師,本師含香來卦我,我今又去卦師男,師男又去卦師弟,師弟又去卦師孫,自古一世傳一世,自古一個傳一人,子孫代代傳香門?!痹侔阉肽孟聛?,師男、正度師、開教師(站著)三人共同握著上元棍,打筶過后,師男便可坐回凳子,香爐缽擺回神臺上,這就意味著撥法完畢了。隨后,師公讓師男拿著一件道袍,并把牛角、上元棍、鈴、小香爐、水碗等法器依次拿起來輕拋給徒弟,徒弟只有一一接住了,才代表他接受了教法和撥到兵馬。拋物結束后,開教師拿起桃簡對著師男吹米,之后師男便可換上道袍了。開教師、正度師拿兩上元棍夾于師男腋下將其抬起,旁邊的人在堂屋放鞭炮,至此,經過一天一夜時間做法,掛七星燈儀式完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前,茅坪村掛燈儀式對于瑤族有著重要意義。首先,從個人層面來說,掛燈儀式是度戒儀式的第一步,沒有經過掛燈的瑤族男子,是沒有辦法進行度戒的,也無法取得有效的社會身份,他死后其姓名不能刻在墓碑上。因為瑤族人們沒有經過掛燈儀式的人,就不曾擁有師公幫取的法名,在日常生活當中舉行別的儀式時,師公就無法向神靈或者祖先告知他的名字(這里指法名),也就不能得到保佑。只有通過了掛燈儀式,這樣他才擁有被列入祖先冊的資格。此外,度戒儀式作為師公必備的“入教禮”,瑤族男子以后想成為師公,就必須要經過掛燈儀式。如果要成為出色的師公,更要經過高級別的度戒儀式,而度戒的級別又與掛燈的級別相對應,只有經過掛了七盞七星燈以上的儀式,才能舉行較高級別的度戒儀式。掛十二盞大羅明燈(掛眾燈),是過山瑤民最高層,也是瑤民一生追求“得道”成“大羅”最耀的光的喜禮。“大羅”是過山瑤宗教對“得道者”的稱呼,就像佛教對“得道者”稱“阿羅漢”一樣。掛十二盞大羅明燈與掛三盞三臺銀星燈意義不相同,掛三盞是單姓瑤民傳宗接代,掛十二盞則范圍擴大到盤瑤支系十二姓氏舉族傳宗接代,掛燈者的本命豪光與圣神魂魄豪光也擴大了三倍。掛十二盞燈,道法更宏大,十二盞燈分別代表十二種光:本命豪光、盤王圣帝陰魂豪光、祖宗豪光、祖師豪光、昊天金闕玉皇大帝豪光、九帝高真豪光、三清大道豪光、閭師主豪光、梅師主豪光、李天師豪光、張?zhí)鞄熀拦?、趙元帥等眾圣神們的陰魂豪光滲透于掛燈身心,洗刷掛燈前本命罪孽,照除本命邪害,去惡存善、成為得道“大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前,在茅坪村瑤族同胞的每一個家族里,在同一輩人內,至少會有一人以上參與過掛燈儀式。在他們看來,如果同一輩人當中沒有人經過掛燈,那么就等于沒有人接祖宗兵馬和祖宗香火,這是對祖宗和神靈的不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掛燈儀式被視為瑤族連接家族與已故祖先溝通的橋梁。他們通過掛燈接兵馬的行為來告慰已故祖先,同時也把自己的身份加入本家族的名冊之內,掛燈儀式無形中加強了族群的凝聚力和族群“共同體”的形成。在古代,瑤族同胞通過掛燈儀式傳承瑤族文化、形成族群的凝聚力,達到個人、家族乃至社會整體共同意識,強化族群的認同感和共同體的內在行為規(guī)范,從而增強整個族群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族入侵,頑強生存了下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族的融合,茅坪村年輕一代人已經很少參加掛燈儀式了。但是,為了不使這一瑤族獨特民俗文化被時代遺棄,還是把瑤族“掛燈”儀式詳細記錄出來,以作歷史資料考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