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標(biāo)志著仲春時節(jié)的開始。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時節(jié),春雷始響,蟄伏于地下冬眠的蟄蟲被雷驚醒,紛紛破土而出。</p><p class="ql-block"> 當(dāng)驚蟄與孩子們相遇,將激起怎樣的漣漪? 是破土而出的芽兒,惺忪睡眼的昆蟲,還是.......</p> 驚蟄?由來 <p class="ql-block">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斌@蟄,天氣繼續(xù)回暖,地溫升高,使冬眠的小動物感受到自然界的變化,就開始從冬眠狀態(tài)復(fù)蘇,因此,稱為驚蟄,就是把蟄伏的小動物喚醒的意思。從自然界來說,驚蟄以后,大氣層冷暖氣流變化大,會出現(xiàn)雷電天氣,因此,有驚蟄打雷醒百蟲之說。我國古代的人們非常重視驚蟄節(jié)氣,因為驚蟄一到,忙碌的春耕就要開始了。</p> 驚蟄?三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候,桃始華</p><p class="ql-block"> 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于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候,倉庚鳴</p><p class="ql-block"> 驚蟄后五日,“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鳥出而鳴啼,春暖花開之慶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候,鷹化為鳩 </p><p class="ql-block"> 再五日,“鷹化為鳩”,古人稱“鳩”為布谷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p> <p class="ql-block">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在乍暖還寒的春日里,在生機盎然的幼兒園中,孩子們與驚蟄美麗相遇。</p> 驚蟄?童言話 <p class="ql-block">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了解關(guān)于驚蟄的習(xí)俗和特點。各班教師通過繪本故事、操作體驗、兒歌學(xué)習(xí)等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驚蟄的節(jié)氣特點,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p> 尋?驚蟄 <p class="ql-block"> 聞著春的氣息、尋著春的腳步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地面上的點點綠意感受著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的秘密。</p> 繪?驚蟄 享?驚蟄 <p class="ql-block"> 一聲春雷驚醒了還在冬眠的小動物,瞧,小朋友們用自己的雙手制作著春天的小動物。</p> 蝴蝶 蝸牛 毛毛蟲 戲?驚蟄 <p class="ql-block"> 春的氣息愈發(fā)濃重——種子破土而出,黃鸝歌唱燕子歸,桃花漸紅柳葉綠。 希望孩子們能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享受春日的和風(fēng)暖陽,聽鳥語聞花香。 </p><p class="ql-block"> 在感知節(jié)氣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同樣沐浴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聆聽民俗的聲音,在傳承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編輯:王 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片:各班教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審:彭曉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終審:藍彩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