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上,接朋友電話,說幾天陰雨綿綿,今天風和日麗,能否去近郊轉(zhuǎn)轉(zhuǎn)?此言正合吾意。</p><p class="ql-block"> 十時整,我坐上了朋友的座駕。去哪呢?他說聽我的。那就去木蘭天池吧,這是我念念不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那的山,青翠疊嶂;那的水,靈動透澈;那的景,野趣生動;那個池,一泓碧波。還有,天池的那邊一直在吸引著我。木蘭天池已經(jīng)宛若仙境,而那邊半山的村落,日照霞飛,煙嵐云岫,白云繚繞,又該是怎樣的世外桃源?我曾登上過天池,但卻未曾到達彼岸,今天可以滿足夙愿了!</p> <p class="ql-block"> 武漢市黃陂(pí )區(qū),是古代將軍花木蘭的故里,該區(qū)旅游主打木蘭牌,已經(jīng)打造出AAAAA 級木蘭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在黃陂的山水之間,到處可以尋覓到花木蘭的足跡,看到古代的刀光劍影,聽到征戰(zhàn)時的鼓角爭鳴。木蘭天池就坐落這里,果不其然,一進景區(qū),一尊花木蘭的白色雕像就聳立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通往天池的山路上,也不時看到摩崖上歌頌巾幗英雄的涂鴉。</p> <p class="ql-block"> 我是很崇敬花木蘭的,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忠孝勇節(jié)、巾幗英雄,都是花木蘭身上顯著的特征,深得老百姓的喜歡和愛戴。以花木蘭名字命名的木蘭山、木蘭湖是我經(jīng)常打卡的地方,將軍廟也去過多次,《木蘭辭》至今我都能順背如流。</p><p class="ql-block"> 但我同樣喜歡這里的山山水水,特別是從木蘭天池淌下的山澗溪流,它在路縫中,石板上,崖壁前,歡快的向下流淌。</p><p class="ql-block"> 我邊走邊努力回憶那些描寫溪水的古代詩詞,“啼鳥云山靜,落花溪水香”(唐 · 戴叔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宋·辛棄疾)。</p><p class="ql-block"> 追憶先賢的華章,凝視眼前的溪水,置身大自然的懷抱,此刻的我心緒安寧、神融氣泰。老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達不到如此境界,修心養(yǎng)性便是,但我是真心喜歡山水。故此,在登山的過程中,我拍了不少溪流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拍完溪水剛轉(zhuǎn)身,朋友抓拍了我。正應了那句話:你在拍風景,樓上的人在拍風景里的你。</p> <p class="ql-block"> 沿途大小景觀值得賞玩,旖旎的自然風光也時常拖住我們的腳步。朋友感慨的說,野趣是木蘭天池最大的特點,對此我深表贊同并樂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還是有人造的景觀。這一片是以“龍”為主題的景觀帶,龍池、龍亭、雙龍井、龍吟臺、龍珠潭讓人流連忘返。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龍能興雷電,布云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有水的地方就應該有龍,何況這是“天池”。</p> <p class="ql-block"> 又來到一個有意思的景點“天道亭”和“打坐石”(亦稱“石來運轉(zhuǎn)”),相傳這里是花木蘭的師傅李天順道長修煉居住的地方。李道長云游至此,察覺這里藏風聚氣、天靈地秀,風水極好,就此結廬居住,以“道法自然”之意取名“天道亭”,并從此和花木蘭有了一段師徒情緣。久而久之,老百姓也常來這里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再久而久之,我來到這里時,卻成了青年人定情許愿和鎖情的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社會的延革真是奇妙!</p> <p class="ql-block"> 在山路上優(yōu)哉游哉晃蕩了一個多小時,我看見了“鎮(zhèn)谷石”??炝耍俚巧习偈壟_階,天池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最后的努力,天池現(xiàn)在完美的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里是木蘭天池景區(qū)的最高處,萬山簇擁的一湖碧水,在藍天下波光流動。游客大多數(shù)到此照相打卡就回頭了,我卻迫不及待用灼熱的目光看向?qū)γ娴娜荷剑遣攀俏一隊繅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登上開往對岸的游船,我問船工對面的情況。他說,這個地方叫朱馮山寨,是由朱馮兩姓組成的兩個村落,山民通過一條崎嶇陡峭的公路與外界聯(lián)系。道路狹窄,外部車輛不許進入, 因此這里少受外面打擾,民風淳樸,路不拾遺,清靜安適,農(nóng)戶自給自足。新農(nóng)村建設及興辦旅游以后,這里的人都富裕了。 </p><p class="ql-block"> 聽著船工介紹,我再一次想到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的描寫: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p><p class="ql-block"> “夢中的桃花源,我來了”,我在心中默默呼喊。</p> <p class="ql-block"> 舍舟上岸,我踏上了朝思暮想的這方凈土。</p><p class="ql-block"> 時值正午,暖陽高懸,天空湛藍,和風拂面。村莊坐落在連綿不絕的群山腳下,房舍整齊,白墻黑瓦,石階直巷,錯落有致。百姓勤勞富足,環(huán)境整潔干凈,偶爾能聽到從哪個地方傳來的雞叫聲。清澈的池塘鴨子悠閑的浮游水面,原野上野花姹紫嫣紅,<span style="font-size:18px;">柳枝竹林吐著新綠??諝庵袕浡咂⒌那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舊時的桃花源,現(xiàn)實的新農(nóng)村,中華民族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幾千年,已經(jīng)走向了全面小康,陶淵明先生若九泉之下有知,能否再作一篇《新桃花源記》呢!</span></p> <p class="ql-block"> 朱馮山寨真是很接近陶先生所描繪的理想世界。這里的百姓世代依山傍水筑屋而居,鮮與外界聯(lián)系,但卻安居樂業(yè),勤懇勞作。戶戶豐衣足食,村寨關系和諧,百姓性格善良,不浮躁、不狡黠,不為錢所累,不為貪所困。</p><p class="ql-block"> 封建社會的桃花源雖然與現(xiàn)在的新農(nóng)村建設大不相同,但在人性的真善美、自由與平等、樸實無華的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等方面,幾千年來追求的本質(zhì)應該是一樣的。</p><p class="ql-block"> 真應該為這里的百姓對人之初心的堅守點贊!</p> <p class="ql-block"> 在與山民交談中,我們意外得知這里是花木蘭外婆家,花木蘭自幼在此長大。三公里外有木蘭祠,忠孝堂,以及根據(jù)史料(或是傳說)仿造的外婆家所在地雙龍鎮(zhèn)。我們隨即買票坐上電瓶觀光車前往。</p><p class="ql-block"> 車站十分簡陋,司機卻一絲不茍待我們坐穩(wěn)驗票,送到后等我們游完出來再次驗票才返程。</p><p class="ql-block"> “有必要兩次驗票嗎?也沒其他游客?!? “制度是這樣的?!?lt;/p><p class="ql-block"> 見微知著,嚴謹、認真、用心、敬業(yè),這方水土滋養(yǎng)的品格操守讓我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下車即看到花木蘭塑像,聳立山頂,金光亮霞。和我看到其它英姿颯爽的花木蘭塑像不同,這尊塑像,少女模樣,婀娜多姿如出水芙蓉。稍想一下就理解了,這是從軍前的花木蘭,她真實反映了花木蘭在外婆家度過的豆蔻年華。</p> <p class="ql-block"> 雙龍鎮(zhèn),花木蘭幼年和少女時期在此生活。這里不光有養(yǎng)育她的家人,還有兒時的玩伴。那王老板的酒館,李鏢師的鏢局,張掌柜的米鋪,還有雙龍客棧,都折射出花木蘭在家鄉(xiāng)的快樂時光。</p><p class="ql-block"> 真?zhèn)螣o從考證,但眼前這一切確實讓我們穿越時空,仿佛到了那個遙遠的古代社會。</p> <p class="ql-block"> 木蘭祠,又稱“木蘭文化博物館”,里面內(nèi)容就不一一細說了,歡迎美友來此參觀游覽。但木蘭祠和忠孝堂的兩副對聯(lián)引起我的注意,它基本概括了花木蘭的傳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萬里赴戎機將軍原是女兒身 </p><p class="ql-block"> 天池洗紅妝夢里常到外婆家</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巾幗英雄所向披靡保邊關 </p><p class="ql-block"> 孝烈將軍戰(zhàn)功卓著歸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奇色彩極濃的平民英雄人物,她忠于國家,孝順父母;既有女兒情懷,又有英雄氣概。是古代杰出的巾幗英雄,被唐朝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站在天池這邊神奇的土地上,我感嘆靈秀的山水孕育出如此英雄人物。</p> <p class="ql-block"> 偌大的木蘭文化園廣場空無一人。我看到了《木蘭辭》雕刻,花木蘭正是因為這首古代樂府民歌名揚天下,受到后世景仰。雖然雕刻風吹日曬,字跡斑駁,但一點不影響我的興致,情不自禁背誦起來。記得2021年重陽節(jié),我曾在木蘭山巔頂風冒雨默頌曹操的《龜雖壽》,那時的心情是虔誠和向往,現(xiàn)在則是飛揚和興奮。我尋找到了一方凈土,找到了久違的安寧與純真。</p> <p class="ql-block"> 該回去了!我們不舍的告別這方原野沃土,乘船回到天池那邊?;蛟S不是休息日,游客稀少,索道今天停了。想想徒步下山我就頭皮發(fā)麻。當?shù)厝苏f,只要你買票了索道就開。還真是這樣,我們購票后索道專門為我倆開動了,這份待遇讓我受寵若驚,山里人的實誠更讓我對這片山水再添一分親近。</p><p class="ql-block"> 我揮手向索道工作人員告別,匆忙之中手上還拿著脫下的背心,結果又被他抓拍了。</p><p class="ql-block"> 金總拍照的手藝見漲??!</p> <p class="ql-block"> 2023.2.24.—25.寫于游覽當晚及次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說明:木蘭故里究竟在哪里,史學界爭議很大。其中河南虞城、武漢黃陂、陜西延安、安徽亳州爭論最為激烈。2008年國家公布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目錄中,“木蘭傳說”為河南虞城和湖北黃陂兩地共享。本美篇無意“木蘭故里”的歸屬,只是如實記錄下旅游中的所見所聞及感悟。其實花木蘭是哪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不斷傳承花木蘭的大忠、大孝、大節(jié)和大勇。在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同時,又把她作為我們解決當下困擾的楷模。這就足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