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讀《靜靜的頓河》凝思之二</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8日記)</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一年看過一部寫蘇聯(lián)五十年代末一批鄉(xiāng)下年輕人到莫斯科尋求學業(yè),創(chuàng)業(yè)與愛情的電影,片名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講的是年輕人一部分勵志奮發(fā),從艱困中摸爬滾打創(chuàng)就了人生輝煌,一部分因追求天賜,貪圖享受,走向沉淪。最典型的就是女一號卡捷琳娜,年十六七歲,她原本是去求學進取的,哪知因美貌動人而與電視臺一位攝影師邂逅。又慕虛榮,于是以普通工人之女而冒充某大學教授之女與這位叫魯?shù)婪虻母叽髱洈z影師陷入愛河,結果有了身孕,卻因身份假冒之情被對方識破而拋棄??ń萘漳仍跓o奈之時,沒有沉淪。這位十七歲的單親媽媽帶著剛生下的女兒,一邊打工,一邊奮發(fā)讀書,終于熬出大學學業(yè)。又培養(yǎng)女兒也快上大學,又自己創(chuàng)業(yè),經過十六年不舍拼搏,終于成了莫斯科某一大工廠廠長。到40歲時又與一高級工程師組成了一個幸福家庭。此電影于79年先后獲奧斯卡獎及柏林電影節(jié)獎等多項獎項,創(chuàng)造了蘇聯(lián)電影自《戰(zhàn)爭與和平》之后又一部轟動世界的電影。據(jù)說里根總統(tǒng)在與戈爾巴喬夫會面前就曾看過8遍此片以了解蘇聯(lián)民情。這就是一部勵志大作。故當時我理解認為這句"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即在教育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不論遇到什么艱險,千萬別指望誰會同情相助,只能靠自己奮斗才可走出困境。</p> <p class="ql-block"> 一幌四十年過去,早已退休的我在書架上拿到一本當年遭批過的蘇聯(lián)諾獎小說《靜靜的頓河》(現(xiàn)巳認同此著,曾于20世紀30年代獲過列寧獎與斯大林獎),當讀到因長久戰(zhàn)難,使頓河兩岸的哥薩克男人幾乎不存在身體正常的成人,只剩傷殘男子,寡婦與孤兒的場面之時,書中突然冒出一句:"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我頓時想到電影,那是和平年月說創(chuàng)業(yè)之艱,這是戰(zhàn)爭時期之中期(1919年前吧),應當是說面對戰(zhàn)后恢復的圖新之困吧!</p><p class="ql-block"> 哪知書中并未將故事引向孤兒寡母們奮斗求存,重建家業(yè)之舉,而是繼續(xù)寫戰(zhàn)爭(即國內三年內亂平息之戰(zhàn)),到完篇才寫到蘇維埃建立與建設,只是一個尾巴!我揣摩肖洛霍夫用此警句何意。于是我想用書中男女一號之經歷推測一下。</p><p class="ql-block"> 男一號是葛利高里。一個普通農家文盲,從十七歲到廿五歲都在戰(zhàn)難中沖刺。最初是沙俄的一戰(zhàn)列兵,十月革命是紅軍少尉到少將,國內戰(zhàn)爭中被虜后成為白軍至師長,又紅軍虜后奮斗成中校副團長,又稀里糊涂被民間匪軍虜徒,又偷偷當了逃兵,又清理肅反時攜情人潛逃,情人在逃途殞命,而他兩年后潛回隱生。這與警句好象沒關系。他雖無文化,但不論當哪方面的兵都英勇善戰(zhàn),且屢戰(zhàn)屢傷不死,又屢戰(zhàn)屢立功屢升遷屢被多邊敷虜又戰(zhàn)又升,但一升到較高層次均因被敷降而受不信任審查,直至他逃兵回家依然被妹夫(村蘇維埃任職)告發(fā)再逃,兩年后終于平靜他才滿身傷殘回家隱生。如是經歷的男一號與警句何干?我有些困惑。我估摸是否"戰(zhàn)爭不相信眼淚"。是因為他的八年中,總在正反兩邊打仗,總在沖鋒陷陣,總傷殘不死,總又升又貶又易身份。但他終于沒有在戰(zhàn)爭中倒下,他相信智勇圖存之理。所以有"戰(zhàn)爭不相信眼淚"。但他可能終其八年也沒弄清為誰而戰(zhàn),為何而戰(zhàn),只圖生存。從這一點上說,此著作是以此農民眼光與生死觀審視戰(zhàn)爭的。說此書對所有戰(zhàn)爭都反對當不為過,因那些頓河邊的哥薩克幾乎都是葛利高里雷同之經歷與認知,不是戰(zhàn)略家也不是明了時勢的被教化者(這反復正反陣營參與戰(zhàn)亂的兵士哪有被教化機會喲)??伤勾罅謪s在肅反中保了這位作者,是因為正視哥薩克人的無奈于戰(zhàn)難,正是因此人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有功(肖洛霍夫本就是哥薩克后代)之故?!所以此處引"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對于男主人翁之類的人,就是在戰(zhàn)難中別存僥幸,戰(zhàn)爭不同情弱者,大約是這意味吧!不惜一切地沖刺于戰(zhàn)場也許就有圖生之機,否則,戰(zhàn)爭會收拾你。</p> <p class="ql-block"> 再說女主人翁阿克西妮婭。十七歲被父親酒后暴虐。又被父親強迫委身斯捷潘,總沒少挨暴力。恰于葛利高里(隔壁)同情,倆人私奔當傭人,葛利高里當兵去了,她卻又被主人少東家玩了。又被斯捷潘尋回,又與葛利高里到白軍師部,又與葛被虜,又潛逃,又最后一次與葛逃跑時被紅軍追兵擊斃身亡。好象她的一生都與警句無關。作者是否在隱喻:"命運不相信胡折騰"。這位女主人翁生前總在圖僥幸中賭命運,可似乎每一次都是輸家,以致到最后還輸?shù)袅诵悦?。是否如此,不好定論。反正此警句在書中始終有些迷茫。</p><p class="ql-block"> 其實男女主人翁都在戰(zhàn)難中被煎熬,被選擇,最終所得,就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作了裁決。你奮力搏擊,得到了生存,你總想逃避卻枉送了性命。我這種附合是否成立不顧了!</p> <p class="ql-block"> 于是又有了個心眼。電影就寫莫斯科的人和事,告知創(chuàng)業(yè)奮斗必須勵志圖強,沒有向人乞憐之路。這戰(zhàn)亂小說引此名言,意在告訴當時的人,必須勇敢且智慧地在戰(zhàn)亂中圖存,沒有戰(zhàn)亂會同情示弱者,男女主人翁是兩方面的典型。但這原句出自何處?肯定不是肖洛霍夫的創(chuàng)造。我游歷資料傳說,好象找到了出處。</p><p class="ql-block"> 大約十六世紀中葉(1552年),沙俄帝國(當時范圍只在莫斯科周邊,或許叫莫斯科公國)的伊萬大帝(有說是三世,或四世,即瘋狂擴張的開始之帝)入侵喀山韃靼蒙古汗國(成吉思汗的后人所立),收復此國歸俄羅斯帝國。此國國王與臣民跪在伊萬大帝腳下求乞寬恕。伊萬對一群淚流滿面的乞求者說了一句"不幸的人呵,你們并不了解俄國的威力"!這就是不予同情,于是這一伊萬之語就被史家或語言學家們引據(jù)成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此即說明當時的莫斯科公國為擴張疆域,是不會接受同情與憐憫的。由伊萬開始,經過幾代極力擴張收編之后,俄羅斯即成了地跨亞歐的版圖第一的強大國家。從此這句名言就成了俄羅斯人勵志奮斗的誓訓之句,當然也成了這個民族挑戰(zhàn)艱困之境的激勵之辭。</p><p class="ql-block"> 由此回頭看前頭的電影之名與書中引據(jù),就當明了其意指何為了!此回索是否成理,供批評!</p><p class="ql-block"> 20230301整理(圖自網(wǎ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