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那么理想化的,而是發(fā)展的、有階段性的。所以,我們要先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從個性、情緒、人際交往、學(xué)業(yè)和親子關(guān)系等方面去了解他們的特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孩子的一些行為其實是他們這個發(fā)展階段正常的行為。這樣才能對癥下藥,而不是一概而論。因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們教育的方式應(yīng)該是不一樣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環(huán)城南路小學(xué) 鄒遠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老師在積極溝通環(huán)節(jié)中提到的傾聽,是解決有效溝通的萬能鑰匙,傾聽為先,行為背后的正面動機才有機會被了解接納,共情的公式具有實操性,回應(yīng)的步驟也是非常清晰有序,這些拿來就能用在平時的心育工作或是學(xué)生管理工作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中南路小學(xué) 羅娟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學(xué)生要用心用情,要讓學(xué)生既要樂于接受知識的教育,也要接受道德情操、為人處事、前途理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這就要求老師在教育學(xué)生的時候,要用心用情,使自己真正成為學(xué)生的好朋友、知己,使學(xué)生從內(nèi)心里接納你、尊敬你、崇拜你。這樣老師的教育教學(xué)才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便是“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船山英文學(xué)校 鄧文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印象最深的是小組接龍介紹自己的活動,不僅讓小組成員很快熟悉,而且還讓小伙伴們展示了一把自己,氣氛活躍又熱烈。還有小組編組名、口號、畫組標(biāo)、唱組歌的環(huán)節(jié),我們一個個學(xué)習(xí)小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各小組在舞臺上完美綻放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第八中學(xué) 胡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關(guān)系大于教育,那么我們就得和學(xué)生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成為孩子們心中可愛的老師:愛讀書, 愛電影,善于適時自我暴露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有童心,玩學(xué)生的游戲,做點好吃的獎勵孩子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耒師附小 肖海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個性永遠大于共性,每個學(xué)生都是獨立的,擁有自己獨特的人格和經(jīng)歷,永遠不要試圖把他們套入模板中,保留并發(fā)展他們的個性才是一個合格的心理老師應(yīng)該做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耒陽二中 孫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呈現(xiàn)一定的心理共性,所以作為教師需要放平心態(tài),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行為,通過傾聽、共情等方式方法拉近我們與孩子的距離。在尊重孩子的共性的基礎(chǔ)上,了解每個孩子的差異性,通過拆分目標(biāo)一步一步引導(dǎo)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傾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要多寬容,常接納。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是一個發(fā)展中的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西渡鎮(zhèn)英陂完小 陽莉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項永不退休的事業(yè),每個孩子都想成為受歡迎的好孩子,和孩子站在一起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孩子當(dāng)成問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逸夫中學(xué) 黃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此時“方恨讀書少”,深知與專業(yè)心理學(xué)老師在知識上的差距,認知的距離。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路才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更加深入學(xué)習(xí)心理學(xué)專業(yè)知識,研讀專業(yè)教材,做一名“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逸夫中學(xué) 雷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是一種心靈上的一種情感溝通、感應(yīng)和默契,這是任何人工智能無可代替的。人是有感情的,其他的任何機械、人工智能都不可能存在感情上的溝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珠暉區(qū)實驗小學(xué) 許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這么幾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讀懂孩子之前先珍愛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訓(xùn)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走線、聽音樂冥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使用繪畫評估法:房樹人、雨中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確立權(quán)力邊界:威、信、情。5.溝通55387原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第一中學(xué) 楊惠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了解到孩子是立體的,我們應(yīng)該多角度、動態(tài)全面的了解孩子。通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尋找問題孩子是哪個低層次的需要未得到滿足,從而“對癥下藥”。通過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把握學(xué)生共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實驗小學(xué) 許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效溝通才能解決問題且拉近人與人之前的距離,只有正確表達+內(nèi)容被聽進去了才能做到有效溝通,不然說得再多也只是在做無用功。在說之前我們應(yīng)該認真傾聽,不要急于下結(jié)論,也不要輕視孩子的問題,在與孩子交流時不要轉(zhuǎn)移話題,有時候聽比說更加重要。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與孩子共情,體會感受他們的處境,理性回應(yīng),少說多問。當(dāng)孩子覺得我們是理解他們的,他們才會認同我們提出來的解決問題方法,從而有效地幫助他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和平鄉(xiāng)中心學(xué)校 羅雪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老師通過長期的一線課堂調(diào)研總結(jié)出了大量中小學(xué)生各個年級的心理特點,這讓我想到自己平時工作中的疏忽,我期待自己從現(xiàn)在開始,用心感受學(xué)生的內(nèi)心,深入地去思考,認真地對待,并總結(jié)經(jīng)驗。相信周老師分享溝通的技巧中的傾聽、共情和回應(yīng),定會讓我受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第二中學(xué) 萬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老師。老師一定首先要自己舒心,然后才有力氣,智慧去解決孩子的問題。老師如果自己博覽群書,會激勵學(xué)生,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分享給學(xué)生,愿意傾聽孩子,這樣會更受孩子喜歡。周老師還強調(diào)老師一定要從容淡定,春風(fēng)化雨,和顏悅色,樂于助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第三中學(xué) 唐春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過參與本次培訓(xùn),我了解了如何讀懂孩子的內(nèi)心有這些途徑,包括傾聽內(nèi)心、培養(yǎng)自信心、同理心、自我調(diào)節(jié)以及修復(fù)應(yīng)激把控等方法。其中,傾聽內(nèi)心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礎(chǔ),它包括自我意識、自尊心和自我尊重等要素。培養(yǎng)自信心,則有助于提高自我價值,消除自卑感。同理心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等,有助于拓展我們的思維范圍,增強自我能力,并控制自己的情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陽市第十五中學(xué) 劉智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將愛轉(zhuǎn)化為看得見的行為表現(xiàn)”,當(dāng)我們一邊指責(zé)孩子,一邊說我都是為你好的時候,能激發(fā)的只是孩子的對抗。指責(zé)孩子可能滿足的是自己對不能掌控的憤怒,只是喂養(yǎng)了自己的需求,而非提供孩子想要的心理營養(yǎng)。所以,一定要看見孩子,了解孩子,允許孩子如其所是,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愛,去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愛沒有發(fā)生,一切都不會有改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衡鋼中學(xué) 陳壽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