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默言</b></p><p class="ql-block"><b> 這幾天不知怎么了,晚上睡覺老是夢見逝去的老屋。夢中看到老屋的土墻、窯洞,安靜而平和,記憶的閘門突然打開。老屋生活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如影片播放一般在我腦海中翻騰。</b></p><p class="ql-block"><b> 我的老家位于市區(qū)東郊臥龍寺高坡半塬一個叫二甲村“燒香臺”的地方,那一塊貼著崖頂并排住了10多戶人家。我家的老屋在靠西的第3家,院子的東邊是三間土木結(jié)構(gòu)的半大廈房,北邊靠崖有3孔窯洞,南邊有2間土柸房,西邊是相鄰的幾間廈房遮擋,院子足有1畝多地,西院墻有1棵杏樹很茂盛,街門在東南邊,院子外邊靠西邊扎有豬圈、廁所,然后在南邊有一條東西貫通的土路,路南還有一塊地方有半畝地大,用來堆放柴草、糞堆,還有不少野生的槐樹、桐樹,夏天的時候出來在樹下乘涼。</b></p> <p class="ql-block"><b>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初,我就是在這老屋的半面廈房中出生的。老房子坐東朝西,3間中間一個過道,南北兩邊各1個臥室,盤有2個土炕,木門木窗,2個屋子各有一個老式木柜木箱,土墻土地,屋樓是木板定制,上面堆放著糧食和農(nóng)具,外面的房沿臺靠近滴水處倒立著貼了一排磚,臺沿上面全用土夯實(shí)。</b></p><p class="ql-block"><b> 北邊齊刷刷的崖面下并排的3孔窯洞,中間的是灶房,西邊的放柴草,東邊的住人。</b></p><p class="ql-block"><b> 南邊的2間土坯房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經(jīng)常漏雨,平常也不住人,放些雜物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在我們關(guān)中西府農(nóng)村,上世紀(jì)五、六、七十年代,人們住的多是土屋。這種房 屋結(jié)構(gòu)簡單,黃土夯實(shí)的地基,再用土坯胡基摻著麥草的泥巴踹在一起,直壘而上,四面而起,是要用掉很多土方和麥草的,上好兩座橫梁,搭上木基,糊上泥巴,再蓋上青瓦,這樣一座房子便建成了。人們常說的陜西有“十大怪”,房子半面蓋,指的就是這種土木結(jié)構(gòu)的廈房。這種土房土屋比較原始簡易,占地面積少,最大的好處通風(fēng)向陽,冬暖夏涼。雖然看上去顯得不洋氣,但住在里面十分舒服。</b></p> <p class="ql-block"><b> 我家的這個老屋,我的奶奶住過、父母住過,我們姐弟6個住了,在土屋里生、在土屋里長,伴隨我一生20多年。兒時最天真爛漫的時光、最幸福美好的日子都是在家鄉(xiāng)的這所老屋里度過的。春天看著窗外的春曖花開;夏天,看著窗外的瀝瀝細(xì)雨,秋天,看著窗外的果實(shí)一天天變紅;冬天,看著窗外漫天飄著大雪,屋檐下掛著冰凌,窗上貼滿了冰花。</b></p> <p class="ql-block"><b> 記憶中的老屋是美好的,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溫暖,太多太多的傷感。天晴時,縷縷陽光穿透屋子映在地板上,像金燦燦閃光的元寶;下雨時,綿綿雨絲侵襲瓦縫飄進(jìn)屋子,沾到臉上涼幽幽的。冬天刮風(fēng)時,呼嘯的北風(fēng)從門縫里鉆進(jìn)來,冷得讓人直打顫。那時候經(jīng)常沒電,只有油燈,到了夜晚漆黑一片,八九點(diǎn)就上炕睡覺。</b></p> <p class="ql-block"><b> 我們一大家人就這樣在那座老屋里生活了四五十年,白天黑夜、睡覺吃飯都在那里。夏天溜著光席睡,冬天鉆在暖暖的被窩里不想出來,尤其父母住的火坑屋里最是熱鬧,大人孩子八九個,滿滿一屋,人多,地方小,站的、蹲的、坐的什么姿勢都有。吃個飯端著個碗還跑來跑去,門檻上、石礅上、臺沿上就要占個好位置,你擠擠我,我推推你,嘰嘰喳喳,孩子之間打槌鬧仗避免不了,經(jīng)常招來大人的一通訓(xùn)斥。遇到逢年過節(jié),老屋窗欞上糊上一層白紙,貼上剪花,全家人從四面八方趕回土屋,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好不熱鬧!</b></p> <p class="ql-block"><b> 除了老屋廈房,北邊崖下窯洞里灶房靠外邊也盤有一個土炕,連著燒火做飯的火眼,最具煙火氣息,長年飄溢著飯菜的清香。一口陳舊的老水缸,養(yǎng)育著滿堂兒女。那時我們時常還在睡夢中,母親就早早起來在灶臺邊不停地忙活,給我們準(zhǔn)備吃食。柴濕煙大,滿屋子青煙繚繞,熏的眼淚直流。</b></p> <p class="ql-block"><b> 時至今日,我還會時常想起灶房那破碎的瓷油罐,燒水做飯用的大黑老鍋,母親拉風(fēng)箱燒火做飯的情景。浮現(xiàn)在我眼前還有老屋中那個不知道已有多少年的老式方柜、長木紅箱、織布機(jī)。那個時候,農(nóng)村生活普遍艱苦,家里有啥好吃的東西,母親總是藏在這個大方柜里,等我姊妹六個都在家時拿出來分著吃,大方柜成了那時家里我最惦記的東西……</b></p> <p class="ql-block"><b> 彈指一揮間,四十多年過去了,老屋早已不存在了,老家中間經(jīng)過幾次搬遷,前些年經(jīng)過城市改造,農(nóng)村的舊房全部拆遷了。我們姐弟6人也已成家立業(yè),子孫滿堂,現(xiàn)都住上洋洋氣氣的樓房,過上了城市人幸福安康的生活,別提有多高興了!</b></p> <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我,已經(jīng)60歲了,離開老宅也有40多年了;但對于老屋,始終有種特殊的情感,讓人難以忘懷,畢竟那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老房子陪我度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是一個難以割舍的情懷,是唯一讓我一直懷念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故鄉(xiāng)的老屋,封存著往事,安放著鄉(xiāng)愁。每次回老家到坡上給父親上墳,我都會回以前老屋的地方看看,盡管老屋的房子已不復(fù)存在了,那3孔窯洞2孔尚在,有1孔我小時候住過的窯洞被雨水沖塌了。站在院子里,以前的一幕幕如走馬燈般放映著。我愛老家的院落,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見證著我的快樂成長,那里的一磚一瓦都記錄著四季的風(fēng)雨和時代的變遷!</b></p> <p class="ql-block"><b> 家里的老屋,古樸而厚重,簡樸而寧靜,悠久而親切,讓人魂?duì)繅艨M。它承載了我童年和少年酸甜苦辣,記載著我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心心念念的老屋,是我抹不去的情懷,是我人生中不老的回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