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時間過得真快,我的黔桂滇萬里長征路已經(jīng)走完一年了,可我的“萬卷書”才寫到了一半,今天是2023年2月16日正好是出發(fā)一周年,也算是紀念版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每每寫游記的時候,我的心總是蠢蠢欲動,就像有一只小兔子在胸膛內(nèi)偷偷地跳動,是不是又該出發(fā)了?前幾天偶然看到了董卿的一段話,讓人醍醐灌頂:</span></p><p class="ql-block"> 人生其實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孤獨地來到人世間,最后又孤獨地告別。生命中,不論你遇見誰都是過客,明白了這個淺顯的道理,你心中便釋然,縱觀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0歲登場</p><p class="ql-block">10歲草長鶯飛二月天,忙趁東風放紙鳶。</p><p class="ql-block">20歲人生得意須盡歡,賞花歸去馬如飛,驚起一灘鷗鷺。</p><p class="ql-block">30歲風華正茂,激情飛揚,指點江山,睥睨天下。</p><p class="ql-block">40歲人生不惑,成功淡然,失敗釋然。</p><p class="ql-block">50歲而知天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p><p class="ql-block">60歲退出社會舞臺,在暮色里回首來時路,才發(fā)覺這一生活錯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曾經(jīng)以為的知音,漸行漸遠,最后全都消失在天際邊。</span></p><p class="ql-block"> 原來窮盡畢生尋尋覓覓的知音,居然是自己的靈魂,它不曾離開過自己,風雨兼程相伴到老,直到亙古。</p><p class="ql-block"> 不知哪一年,或20、30年,自己也會退出生命的舞臺,所以,除了我的責任和義務,我應該對自己好一些,想干些什么就干什么吧,眼前還是繼續(xù)寫我的游記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D15.</span></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日</p><p class="ql-block"> 昨天傍晚到達浪巴鋪土林,由于時間關系只看了一下外圍,在另外一處小土林拍了一下星空,今天早晨進景區(qū)游覽土林,成人門票40元,1.4米以下兒童、現(xiàn)役軍人、退役軍人免費,老班長也享受一下國家待遇吧。私家車不能進景區(qū),停在大門外停車場,乘坐15元電瓶車入園。</p><p class="ql-block"> 云南元謀土林形成于距今約150萬年前,坐落在元謀縣西北約20公里處,是長期流水侵蝕而形成的一種自然土質地貌類型。由于土林的沙礫中含有多種礦物質,使得土林呈現(xiàn)出粉紅、棕黃、灰白、淺綠等色彩,被風雨之神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柱狀形態(tài),因遠望如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元謀土林是指以元謀縣地區(qū)為中心,大大小小的多個土林,其中以物茂土林(又稱虎跳灘土林)、浪巴鋪土林(又稱新華土林),風景最為震撼,色彩最豐富,層次感最強、兩處土林地貌基本相同,只是形狀略有不同,尤以浪巴鋪土林最壯觀,它好像烙印在大地上的美麗傷疤,把大自然無極的廣博與悠久的歷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面對它,猶如面對一種驚心動魄的蒼涼和曠世的沉寂,所以我們選擇了浪巴鋪土林。</p> 清晨,我們踏著潮濕的小路,呼吸著帶有泥土芳香的空氣。土林景觀神奇壯麗、鬼斧神工,千奇百怪的土柱造型、深遠寧靜的幽谷地縫、原始粗獷的沙溝荒漠、怪模怪樣的五彩奇石,水中斷續(xù)的倒影,樹梢上探頭探腦的小松鼠(大眼賊),草叢里穿梭的山雞野兔......。早晨的光線變化帶給土林艷麗的色彩和更富有層次的形態(tài),還有生命的律動。<br> 我給它起個名字就叫三顧茅廬吧 雨后春筍 <p class="ql-block"> 像大頭娃娃嗎?</p> <p class="ql-block"> 刀劍如林</p> <p class="ql-block"> 你見過不長葉的木瓜嗎?其實木瓜是先長葉后結果的,由于2022年春全國大面積倒春寒,前幾天下了一場雪,把葉子凍掉了,才變成了這副模樣。</p> 拍攝土林的大場景還是首選無人機,土林的形態(tài)千奇百怪,光怪陸離,某一景觀像什么,只有自己慢慢品,各抒己見吧。 <p class="ql-block"> 這一景觀完美地詮釋了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原來大地也有年輪</p> 擎天一柱香 <p class="ql-block"> 午后結束拍攝,隨便在車上吃了些方便食品,抓緊時間去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 航拍浪巴鋪土林</p> 下午兩點半離開元謀,趕往200多公里外的東川紅土地。 傍晚七點多到達昆明市東川區(qū)新田鄉(xiāng)落霞溝村,村子不大,二十幾戶人家,除民宿外,酒店就有三、四家,可見旅游旺季時有多少人光顧這個小山村,如果不是因為疫情肯定一房難求,今天我們包場了。由于時差的原因,太陽還沒有落山,我們放下行李,安排好晚飯,先去拍落霞溝日落。 <p class="ql-block"> 云南紅土地景區(qū),是以昆明東川區(qū)新田鄉(xiāng)花石頭村為中心,方圓幾十公里的丘陵范圍,地勢坡度大都在30-40度之間,隨處都是大片大片的紅土地,有坡地、梯田,姿態(tài)各異,色彩斑斕,加上這里的緯度、氣候、濕度、海拔和特殊的季節(jié)等因素與別處不同,能產(chǎn)生不同的夢幻光景,是吸引全國各地游客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落霞溝這一帶還有一個地名叫陷塘地,其中包括兩個小自然村,水冬瓜灣和落霞溝,拍攝地點在村東的狹長坡地上,旅游局在這里修建了一條240多米長,上下兩層的觀景臺, 雖然村名叫落霞溝,但并不是在這里只能拍日落,拍日出也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落霞溝 </p> <p class="ql-block"> 這個小村莊叫大坪子,坐落在一條峽谷的西半坡上,地勢不高不低是我們的拍攝方向,落日時,村邊的溝壑都被陽光的陰影覆蓋,唯獨村莊和村外的紅土地被余暉照亮,很有特點。</p> 在無人機視角下更明顯,只有村莊和紅土地被夕陽照亮。 云南的臘肉很有名,晚飯本想搞一點吃,酒店老板家就有,只看了一眼,打住,太肥了,比紅河元陽臘肉差遠了,而且不是火塘上熏出來的,顏色也不好看。 今天跑了229公里,中間是高速,兩頭是幾十公里的鄉(xiāng)村路,雖是瀝青路,但比較窄,而且彎道上下坡多,小心駕駛。另外自駕車友要注意,如果燃油不多,離開縣城前切記把燃油加滿,山區(qū)農(nóng)村沒有加油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D1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3月3日,吃完和老板約好的早飯,摸黑開車來到昨天拍日落的觀景臺,拍攝落霞溝日出。落霞溝屬于小景,拍攝目標單一,就這么一處景觀,但是非常有代表性。太陽沒有出來前,地面被天空的散射光照的朦朦朧朧,小村莊看的似清非清。</span></p> 光線分分鐘在變化,太陽快出來時,地面被天空光照的更亮,這時是最好看的時候。 <p class="ql-block"> 網(wǎng)上有關紅土地的影像代表作就是這一畫面,不過這一幅是我拍的哦,因為可選擇的機位有限,誰拍都差不多,只是天氣和光線的不同而已。所以攝影師也沒什么了不起,在一個最好的時間,到了一個最美的地方,正巧你又帶著相機,還會一點PS技術,OK 了。不過這幾項條件不是誰都能遇到的,可遇不可求也,要么你就要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去追尋。</p> 當太陽跳出山脊后,陽光很強烈刺眼,變成大逆光,反倒效果不好了。 反倒是北側的丁達爾光顯得更有韻味,在這里拍日出一個多小時夠了。抓緊時間去別的景點。 <p class="ql-block"> 東川紅土地最美的景觀主要有七彩坡、錦繡園、落霞溝、螺絲灣、打馬坎、樂普凹、鍋底塘等。</p><p class="ql-block"> 錦繡園-是在不同的角度看大片起伏有致的山坡,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地塊有不同的色彩,影友都說以下午拍攝為佳,可我們是上午來的,拍的也不錯。</p><p class="ql-block"> 錦繡園</p> <p class="ql-block"> 東川地區(qū)地處烏蒙山區(qū),海拔1800-2600米,土壤中含鐵、鋁成分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環(huán)境,高溫多雨,將這片土地發(fā)育成紅色土壤,這塊方圓近百里的區(qū)域,是云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在藍天、白云和那變幻莫測光線的襯映下,尤其是雨后,土地濕潤,紅色的飽和度更高,加上季節(jié)不同,地表植被和農(nóng)作物的不同,便構成了東川紅土地五顏六色的壯麗景色。</p> 下圖右上那個巨大建筑不知是個什么東東,肯定不是博物館,也不是村委會,我想一定是新建的旅游設施,以后會不會買票呢?這個由后來的朋友去鑒定吧。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百度)東川紅土地的發(fā)現(xiàn),歸功于昆明的一位攝影師。當他乘坐飛機經(jīng)過東川,看見下面有一片壯觀而絢麗的紅土地,于是他多次奔赴東川尋找。終于在偏僻的花石頭找到了這片紅土地。他拍的照片一刊登,一夜之間,昆明市東川區(qū)的紅土地火了,一撥一撥的人朝圣般涌向花石頭,每一條山梁、每一塊土地都被人們的激情所點燃。</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那只是一個“據(jù)說”,云南紅土高原,自古以來就存在,用得著誰去發(fā)現(xiàn)嗎?要說發(fā)現(xiàn),肯定是當?shù)氐母髯遛r(nóng)耕先輩的功勞。</p><p class="ql-block"> 2015年春節(jié),我一家去老撾自駕,乘飛機快要抵達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前,也在空中發(fā)現(xiàn)了這塊紅土地,當時也感覺非常奇特,只知道這里是云南紅土高原。要按“據(jù)說”法,我也是發(fā)現(xiàn)者嘍?在這里插幾張所謂當年我拍的航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 女士們,先生們,飛機正在下降,即將到達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請大系好安全帶,準備降落,感謝各位乘客和我們共同完成這次空中之旅,下次再見!</p> <p class="ql-block"> 七彩坡-是在不到十公里的視野里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七彩地帶”,一眼望去,“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盡收眼底,七彩坡和錦繡園東西相鄰靠在一起。<br></p><p class="ql-block">七彩坡</p> 正值早春,遠山的積雪還沒有融化。 <p class="ql-block"> 請橫屏觀賞錦繡園-七彩坡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 樂普凹和鍋底塘</p> <p class="ql-block"> 請橫屏觀賞樂普凹和鍋底塘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 航拍東川紅土地</p> <p class="ql-block"> 東川區(qū)紅土地分幾個主要的景觀,錦繡園、七彩坡、落霞溝、打馬坎、螺絲灣、樂普凹、鍋底塘等。</p><p class="ql-block"> 螺絲灣-是指一段彎曲的公路,可是山區(qū)的路哪有直的,誰知道在哪里。打馬坎-其實是紅土地的一個小村子,日出前后在高坡上俯瞰打馬坎村,可以拍攝到村子里裊裊的炊煙和紅土地上升騰的晨霧和云海,這季節(jié)晴空萬里到哪里去看云海,而且距離比較遠,還不能住宿,要拍日出還要換地方再住一天。鍋底塘-不在公路線上,所以都放棄了。再說落霞溝、錦繡園、七彩坡、樂普凹已經(jīng)很有代表性了,大同小異而已,知足了。</p><p class="ql-block"> 這些景點都被認為是紅土地的代表作,都以色彩斑斕,層次優(yōu)美而著稱,融色彩、線條、層次、大氣、廣袤之美為一體,都像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卷,更像上帝的調色板。</p><p class="ql-block"> 汽油不多了,也看的差不多了,好在一路下坡順利到達縣城,加滿燃油,直奔織金縣,去看那富麗堂皇的地宮。當天已經(jīng)無法到達,決定在六盤水住宿,順便看看世界造橋史上的奇跡,北盤江第一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個不是北盤江第一橋哦,貴州堪稱世界橋梁博物館,橋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這座懸索橋叫普立大橋。</p><p class="ql-block"> 普立大橋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橫跨寶山、普立兩個鄉(xiāng)鎮(zhèn),是一座高速公路鋼箱梁懸索橋,全長1040米,其中主跨為628米,塔高153.5米,橋面距離峽谷底部485米。由于受到地形、交通等條件的限制,山區(qū)懸索橋一般采用鋼桁加勁梁的架設方案,目前國內(nèi)山區(qū)僅有普立大橋采用鋼箱加勁梁懸索的方案建成,桁和箱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構件和技術,因此它是中國山區(qū)鋼箱加勁梁懸索橋零突破的標志。2011年11月建設,2015年8月通車。</p> <p class="ql-block"> 這才是真正的北盤江第一橋,在杭瑞高速公路外能拍橋的最佳位置在都格鎮(zhèn)西北的山包上,距都格鎮(zhèn)3.9公里,正對大橋正面1.4公里,高度稍低于橋面。另一處在北盤江底部,位置太低 ,距橋1.8公里,這兩處都有點遠,我們沒有去,因為從杭瑞高速都格鎮(zhèn)出口下來,還要往回走15公里才到都格鎮(zhèn),時間不充裕,我們選擇了距離都格鎮(zhèn)還有大約4公里的一個岔道出來,這條路可能是通往北橋頭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了一個叫岔河半坡的地方,距北橋頭直線距離大約還有500米,不能再走了,再走拍照角度就不好了。</p> <p class="ql-block"> 北盤江第一橋,原稱尼珠河大橋或北盤江大橋,是一座連接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鄉(xiāng)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qū)都格鎮(zhèn)的特大橋,位于尼朱河之上(又叫可渡河),為杭瑞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 </p><p class="ql-block"> 該橋為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全長1341.4米,橋面至江面距離565.4米,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10.28億元。2013年開工建設,2016底建成通車。</p><p class="ql-block"> 因其相對高度超過四渡河特大橋,刷新世界第一高橋記錄而聞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以下照片是無人機拍攝。</p> <p class="ql-block"> 橋下是尼朱河(可渡河),北盤江在這里拐了一個大灣,和尼朱河相交,橋左側是云南,右側是貴州,貴州側橋塔高269米,云南側稍低為247米,橋面至江面垂直距離為565.4米,橋塔頂部至江面垂直距離為740米。</p> <p class="ql-block"> 航拍北盤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 拍完大橋,駛回杭瑞高速,夜宿六盤水市。</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上午在紅土地玩了半天,直接趕到織金縣要將近600公里,貴州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跑夜山路實在不安全,所以住在了六盤水市,今天行駛了400公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D1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3月4日,計劃今天游覽織金洞和清虛洞,到織金洞路程不足200公里,所以不著急,睡了一個自然醒,從六盤水東又上了杭瑞高速。</span></p> 不到兩小時就到了織金洞,美滋滋的跑到景區(qū)購票,結果要48小時核酸證明。自打2月26日離開建水古城,這六天都沒有做核酸,撫仙湖、石林、浪巴鋪、紅土地住的都是民宿,六盤水住的也是小旅店,再說貴州當時沒有疫情,我們認為疫區(qū)在紅河、昆明,所以路過昆明時沒敢進城,走繞城高速轉過來的。無奈,趕緊到織金縣人民醫(yī)院做核酸,8小時后出結果。 織金洞今天是去不成了,這段時間也不能浪費了,搜了一下周邊,有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平遠古鎮(zhèn),就在縣城邊上,到此一游吧。 雖然天氣不好,好在景色還是不錯。 貴州織金縣少數(shù)民族較多,有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仡佬族、蒙古族、回族、水族等,誰能告訴我這位大姐是什么民族? 樓臺亭閣,花橋山水,餐飲休閑,樣樣俱全,只是沒有居民,難道是一座假古鎮(zhèn)嗎? 斥巨資修建這么個東東干嘛?多少年可以收回投資? <p class="ql-block"> 在古鎮(zhèn)里,還建有一座文廟,從兩座門墩石上的護門石?門柱?(反正我也不知叫什么)來看,還真是古跡,少說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看來這座古鎮(zhèn)不是空穴來風,是近年重建的。</p> 百度得知:貴州省畢節(jié)市織金縣平遠古鎮(zhèn),因織金古稱“平遠”而得名。作為織金古城的組成部分,平遠古鎮(zhèn)與織金古城無縫連接,依托“寶楨故里,洞天織金”的人文歷史,以“荷葉蓮城,煙雨古鎮(zhèn)”的文化定位,在地方建筑特色、民族風情與靈山秀水中尋找靈感,通過再現(xiàn)歷史、返樸歸真的視角再現(xiàn)平遠古鎮(zhèn)。<div> 看來我孤陋寡聞了,又長知識了,咳,活到老學到老吧,不過有一點我沒有猜錯,是重建的。</div><div> 孔圣人</div> 人玩高興了是不是都這個樣,忘乎所以,忘記了年齡。 商業(yè)區(qū)幾乎沒有游客 飯店也是門可羅雀,謝絕店小二的盛邀,匆忙回到縣醫(yī)院等待核酸結果。 <p class="ql-block"> 在縣醫(yī)院附近隨便吃了一點飯,沒想到在貴州能吃到北方的餃子,有點像山西的牛肉餃子,帶湯,不過我認為不好吃,可能是不習慣吧。</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點終于等到了核酸結果,發(fā)現(xiàn)行程碼又帶了一顆星,在云南紅河原陽縣的那顆星還沒消,又加了昆明的一顆星,來時沒有進昆明,只在繞城走了半圈就變成兩顆星了,幸虧沒有陽,否則就地隔離就壞了。時間太晚只能住在織金縣了,這一天跑了178公里,就玩了一個平遠古鎮(zhèn),太可惜了,吃一塹長一智,往后必須堅持48小時核酸,否則寸步難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D18.</span></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font>3月5日,手續(xù)齊全終于可以游覽心心念念的地宮織金洞了,車停在停車場,乘電瓶車去入口,織金洞已探查出的長度約12公里,已開發(fā)部分6.6公里,出入口不在一起,出洞后從另一個方向再乘電瓶車回停車場。</p> 織金洞景區(qū)是由織金洞、織金大峽谷、烏江源百里畫廊共同構成,是一個集洞穴、峽谷、湖泊、天生橋、天坑為一體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群。 <p class="ql-block"> 織金洞是一個喀斯特大觀園,原來也叫打雞洞或織金天宮,自從1980年4月被發(fā)現(xiàn)以來呀,織金洞就一直憑借著瑰麗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風光成為了一個著名的風景區(qū),可以說這個喀斯特溶洞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種沉積形態(tài),它既是一座地下藝術寶庫,又是一座巖溶博物館,一個世界奇觀,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這個世界奇觀的風采吧。</p><p class="ql-block"> 織金洞是一個多層次,多階梯,多類別,多形態(tài)的完整巖溶系統(tǒng),在織金洞你能見識到所有喀斯特地貌的發(fā)展階段和表現(xiàn)形式,織金洞的總面積有七十多萬平方米,洞里的堆積物高度平均都在40米左右,最高堆積物有70米高,織金洞不僅規(guī)模宏大,還具有形態(tài)萬千,色彩紛呈的特點,現(xiàn)在已經(jīng)勘察出洞的長度有12.1km,雖然只有這么短的一段距離,卻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積物類別里的40多種堆積形態(tài),整個溶洞萬千氣象,風光無限,這里有雄偉壯觀的地下塔林,虛無縹緲的鐵山云霧,還有一望無涯的寂靜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簾等等,至于深奧無窮的廣寒宮,神秘莫測的凌霄殿等景觀,織金洞也照樣有,織金洞不僅洞內(nèi)豐富多彩,洞外風光也一樣精彩,在織金洞的地表周圍大約5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分布著大量典型的羅圈盆,天生橋,天窗,古河流,還有峽谷等等,這些地表喀斯特景觀也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性景觀。</p> 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篆刻留言,在當下這屬于亂寫亂畫,時代不同了,性質也變了。 洞口 本人工作照 <p class="ql-block"> 迎賓廳</p><p class="ql-block"> 它是整個織金洞中唯一一個享受自然采光的宮殿,有200多米長,洞里長滿了各種植物,有低等的苔蘚,也有高等的草本植物,它們的存在讓迎賓廳散發(fā)著勃勃的生機,畫面左上方是洞口,四周洞壁上長滿了綠色植物,就像蒼翠的迎客松在迎接您的到來,在畫面的右上方有一個直徑大約10米的圓形朝天洞口,陽光透過這個天窗直射到洞底,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的千千萬萬個金錢,因此人們也叫它落錢洞。</p> 進洞后眼睛就不夠用了,高大的洞穴讓人感到震撼,奇形怪狀的石筍、石鐘乳、石樓、石壩、卷曲石、石花、壁流石、石幔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感嘆一下吧,人的一生一定要來看一次,才不枉來世上一遭。 洞內(nèi)有很多臺階和廢棄的欄桿,凡是標注有禁止通行的地方,千萬不要擅自進入,危險?。。? 洞頂仿佛有一個魔鬼,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虎視眈眈的注視著下方的游客。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琵琶宮,那么這琵琶在哪兒呢?請看上方洞臂倒掛一垂直鈣化石,重約10噸,它的形狀乍一看是不是特像一把琵琶,造型逼真,琴弦分明,傳說這是天宮里琵琶仙女用來彈奏的琵琶,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p><p class="ql-block"> 從倒掛琵琶就可以看出織金洞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中的石鐘乳和石筍是多么的多姿多彩,豐富無比。這把琵琶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雪壓青松</p><p class="ql-block"> 這株巍然挺拔的青松高13米,差不多三四層樓的高度,一層層的樹冠上像是覆蓋著一層白雪,越發(fā)顯示出松樹挺拔堅韌的高尚品格。</p><p class="ql-block"> 看到這株雪松,不由得讓人想起了陳毅元帥的詩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這詩說的正是大雪壓在青松上的雪景圖,放在這里倒也算是應景。</p><p class="ql-block"> 雪壓青松-是塔松狀石筍,高約20米,約10萬年前形成,由于洞頂?shù)嗡l率和水量大,長期連續(xù)保持不變,加上滴水飛濺協(xié)同沉積而成,水量總體是前期較大,后面逐漸變小,因此呈下寬上窄的形態(tài),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 渾圓天成</p> <p class="ql-block"> 婆媳情深</p><p class="ql-block"> 這一高一低的開花狀石筍,從燈光剪影乍一看,低的像彎腰駝背的老婆婆,在老婆婆的背后,是她那賢惠孝順的媳婦兒,一頭時髦的卷發(fā),懷抱哺乳的嬰兒,正在給老婆婆捶背。這婆媳情深的燈光剪影,也正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它大約形成于10萬年前,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三星聚會</p><p class="ql-block"> 婆媳情深后方的三座高大石筍高約20米,他們就是福祿壽三星,相傳福祿壽三星感動眼前這媳婦的孝順,就約在這里娓娓交談,贊嘆這段人間的美好親情,久久不愿離去,中間的老壽星長須下垂,手拄拐杖,神形兼?zhèn)洌梢哉f是神態(tài)逼真。相傳見過它們的人可以活到九十九,我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p><p class="ql-block"> 其實三星都是頂棚裂隙較大的片狀流水沉淀而成的,有25萬年以上,說他老啊,還真是名副其實呢。</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一番攀登,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中天門,在這里看到一座石柱,它被稱為千層寶塔,頂天立地,有寧折不彎的氣勢和風骨,由于處在南北天門的交界處,它又叫做中流砥柱,這石柱是水滴溶解石灰?guī)r后,垂直滴落到底,形成碳酸鈣水簾鈣化物層層堆積起來的。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您看到洞頂上倒掛的巨型石鐘乳了嗎?是不是很像一只只懸掛著的玉筆,它被稱為玉筆生輝,也作為天宮中陳列的珍品。 <p class="ql-block"> 擎天一線</p><p class="ql-block"> 據(jù)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天空是由八根大柱子托起的,被稱為擎天柱,我們眼前的這根仿佛就是其中的一根,纖細而修長,頂天立地,仔細一看,他的下端還生長著好幾叢石花,就像一只只向上攀巖的猴子,所以它又叫群猴登天,《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就是一只石猴變成的,后被招上天宮,當了齊天大圣,花果山的猴子發(fā)現(xiàn)這條銀線是通天的,就想沿著它爬上天去找美猴王,但是因為他們神通不夠,爬了幾十萬年也沒能爬上天去,至今還在線上懸著呢。</p><p class="ql-block"> 擎天一線形成于15萬年前,高達37米,直徑僅有不到1米的棕櫚狀石柱,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最細的石柱。由于洞頂?shù)嗡l率和水量比較均衡,長期連續(xù)保持不變形成的,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們腳下就是天宮的女主人王母娘娘的瑤池了,瑤池是神仙聚會的地方,500年一次的盤桃宴會就在這里舉行。池中的石荷花葉脈分明,形態(tài)逼真,荷花又叫蓮花,仙女們路過瑤池就是踩著蓮花前行的,所以形容女子走路的姿態(tài)好看,就叫步步生蓮。</p> <p class="ql-block"> 看這天宮的帷幔,它像是一個巨大的舞臺,莊嚴華美,氣勢恢宏,而舞臺的大幕只在左邊拉開了一半兒,顯得非常神秘,右邊的這一簾沒有拉開,長百余米,高數(shù)十米,瑰麗堂皇,顯示出了天堂的富有與豪華,這個大幕是幾十萬年前從洞頂裂縫中,漫流而下的片狀水流逐漸沉淀而成的石簾,他保持著水流的自然形態(tài),如同千姿百態(tài)的瀑布群,從天河傾瀉而下,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 霸王盔</p><p class="ql-block"> 您可要好好欣賞一下,因為它可是織金洞的三絕之一。傳說這尊高14米,直徑3米的鈣化滴石,是古代西楚霸王項羽的頭盔。當年項羽與劉邦共同推翻秦王朝的統(tǒng)治后,兩人又展開了奪取江山的楚漢相爭。結果,項羽戰(zhàn)敗,在烏江邊揮劍自刎。烏江是貴州最主要的一條河流,而項羽自刎也就在織金洞附近。為了不給狡詐的劉邦留下笑柄,項羽自刎前讓手下帶走了自己的頭盔,這頂頭盔被帶進了織金洞。兩千多年后,織金洞被發(fā)現(xiàn)開發(fā),這頂霸王盔才受到關注。它非常貴重,一般的將領是根本沒有資格佩戴的,只有“西楚霸王”,才能擔當?shù)闷?,所以都叫它霸王盔?lt;/p><p class="ql-block"> 傳說故事當然不足為信,這霸王盔其實是一棵巨大的復合型石筍,由下部的帽石筍和上部的細長桿狀石筍組成。石筍能形成如此形態(tài),是早期滴水內(nèi)含礦物質豐富,多呈線狀下流,沉積速度快,后期滴水內(nèi)含礦物質減少、分散,下滴速度減慢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霸王盔16萬年前形成,是世界上不可多見的盔狀石筍之一,由于洞頂?shù)嗡l率和水量前后差異較大而形成,早期洞頂?shù)嗡l率和水量大,先形成下部粗大的盔狀石筍,后期滴水頻率和水量突變,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陡減,再慢慢形成上部細長的棕櫚狀石筍,是織金洞“三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 江山多嬌</p><p class="ql-block"> 我們緩步前行,來到了一個仿佛巨大的畫廊前,不禁會發(fā)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慨,眼前的這幅巨大的壁畫名叫大壁畫,有人稱之為江山如此多嬌,是廣寒宮里最重要的一道風景,畫幅連綿200余米長,氣勢宏偉,它是由形狀各不相同的石蓮、石柱,石筍,石鐘乳構成的山水畫長卷,有點兒像人民大會堂里懸掛的那幅大型國畫江山多嬌,這是大自然的杰作,由溶洞滴水堆積構成,而且是立體的浮雕,圓雕,跌宕起伏,精妙絕倫。</p><p class="ql-block">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幅大壁畫就是一首大自然的長詩,渾然天成的交響樂,可以說這個景觀充分體現(xiàn)了織金洞大和美的特點,在全世界溶洞中極為罕見,堪稱巖溶洞穴沉積物的世界級珍品。</p><p class="ql-block"> 請橫屏觀賞下圖</p> 靈芝山<div> 這顆高40多米的鈣化石柱,氣勢非凡,這是廣寒宮的標志之一,娑羅樹,樹干高大挺拔,枝葉繁茂,形態(tài)優(yōu)美,石柱由形如靈芝的石花堆疊而成,與洞頂下垂的石帷幔相連,又被稱為靈芝山。</div> <p class="ql-block"> 普度眾生</p><p class="ql-block"> 一尊像是巨佛的高大石筍,只見巨佛雙手合十,正念念有詞,他是應玉皇大帝的請求前來說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孫悟空沒有翻出如來的掌心,被如來壓在了五行山底下。而整體這些石筍的剪影則稱為寂靜的群山,它是由巨型、小型塔妝石筍和附著在表面的鈣化物組成,形狀猶如佛祖正在布道傳法,諸佛和羅漢們認真聆聽,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三級華蓋</p><p class="ql-block"> 洞壁上懸掛著的三個圓形實體,它們有些像皇帝出行用的滑蓋,三者的形體相向顏色一致,距離相等,都是13米,傳說這是華夏始祖皇帝車上的傘蓋。</p><p class="ql-block"> 它是織金洞僅有的壟斷性觀賞景觀,也是目前唯一發(fā)現(xiàn)的三個規(guī)模相似、且同時發(fā)育的盔狀石幔,是壁流石的一種,由裂隙水沿洞壁面狀流動的過程中逐漸沉積而形成的,裂隙水沿三個發(fā)育在大致平行的地層層面,且位置相近、間隔相似的裂隙同時滲出,滲出水量大致相似,在大自然中,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地方并不多見,所以十分珍稀!</p> <p class="ql-block"> 銀雨樹</p><p class="ql-block"> 這顆銀雨樹17米高,就像象牙雕刻的一樣,潔白晶瑩,玲瓏剔透,銀色的花瓣從根部一輪輪的長到頂端,縱觀它的生成歷史,那從高高的瓊龍上垂落的水滴,已經(jīng)不知滴過了多少年,曾經(jīng)塑造過一株同樣美妙的銀雨樹,但幾十萬年前的一次地殼運動,摧毀了那棵樹。但是織金洞不屈服命運的捉弄,又在倒塌的廢墟上繼續(xù)塑造出了新的銀雨樹,幾萬年又過去了,憑著執(zhí)著任性和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這株舉世無雙的銀雨樹終于被重新塑造出來了,俗話說水滴石穿,在織金洞卻是水滴生石,這棵銀雨樹完美的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織金洞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的詩,那么銀雨樹就是最激動人心的詩眼,如果說織金洞是一幅雄偉壯麗的畫,那么銀雨樹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了,稱它為國之瑰寶,譽它為溶洞之魂,當之無愧。著名地質學家孫大光先生說,把銀雨樹稱為國寶還不夠,應該稱它為球寶,地球之寶,無價之寶。是織金洞“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 姊妹玉樹</p><p class="ql-block"> 這一對兒形狀大小都差不多的石筍,算得上是織金洞的又一絕妙景觀,這對兒石筍它們像是形影不離的兩姊妹,玉葉瓊枝,雍容華貴,是名副其實的絕代雙驕,和那些高大險峻的鐘乳石林相比,她們顯得更加秀美飄逸,好比出水芙蓉,清新靈動??催@兩株石筍,盛開著各種形態(tài)的花卉,就像兩位被永不凋謝,石花裝扮而成,青春永駐的美少女。這兩株高達7米的白色花瓣狀石筍,是兩個流量不同的滴水點,在水質純度極高的情況下生長發(fā)育而成,而且晶瑩透亮、高度、形態(tài)十分相似的塔松狀石筍,就像兩個同樣的姐妹,上下粗細相似,是目前洞穴已發(fā)現(xiàn)形態(tài)最優(yōu)美,且正還在生長發(fā)育中的石筍之一,現(xiàn)在長成這一般亭亭玉立的模樣,倒也出足了風頭。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這個就是光棍一根了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一個巨大的塌方區(qū),幾十萬年前的一次地殼變動,造成地下溶洞塌陷,形成了一個高百米,寬150多米,長近300米的地下空穴,又經(jīng)過了幾十萬年的溶巖堆疊鈣化,再次形成了大片的巨型石鐘乳、石筍,人不要走動特別安靜的時候,可以聽到融水滴答滴答的回聲。</p> 穿過一個狹小的空間,眼前豁然開朗,又是一個巨大的大廳,一道藍光射進洞內(nèi),下方一處藍光吸引了我們。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塊在倒塌石筍殘塊上堆積的水母狀石筍,造型像一個破碗,里邊裝著一只潔白的水母,被稱為掌上明珠,當然每個人想象力不一樣,也有人把它視為乘風破浪,其形、其態(tài)倒也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它的形成是在凹進去的崩塌石筍上重新發(fā)育了一根小塔松狀石筍生長而成,世界上實屬罕見,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絕妙安排,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再往前走,就是未開發(fā)區(qū)了,由于沒有自然出口,人工在山體上開鑿了一個不大的洞,可以兩人并行出洞。但是下山要走一段臺階才能到電瓶車乘車點,乘電瓶車5公里再到景區(qū)停車場,至此結束織金洞游覽,驅車前往清虛洞。 <p class="ql-block"> 從織金洞到清虛洞只有60多公里的路程,驅車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p><p class="ql-block"> 貴州畢節(jié)大方清虛洞位于大方縣城南,距縣城10公里,當?shù)厝擞纸兴┒础⒋蠖椿蚯摱?,洞口與隴公田壩相連,田壩就是水田和旱田混合在一起的地形,其中有一條小溪流入洞內(nèi),洞內(nèi)入口處足有上萬平方米的開闊地。</p> <p class="ql-block"> 清虛洞是一座由天生橋、天窗洞、溶洞組成的巨大山體喀斯特溶洞景觀。1998年,美國洞穴基金會、貴州師范大學地理系組成聯(lián)合考察隊,對該洞進行實地測量,該洞橋高178.25米,跨高105.25米,拱橋跨度最大處127.35米,最小處77.69米,橋身長400米,寬200米。人站在洞中就像一只小螞蟻。</p><p class="ql-block"> 清虛洞天生橋已于2001年申報世界吉尼斯世界第一的請求,已被大世界上海吉尼斯總部接受。話說這也二十多年了,批沒批也不說一聲。批了在洞口掛塊牌子,昭告天下。</p> <p class="ql-block"> 民國二十七年(1932)廟主尹和尚率僧、尼等眾僧四方化緣,當?shù)孛癖娔季桢X、糧,在洞中平地和坡坎上增建木質不蓋頂?shù)牡缽R二座,(洞中不怕下雨還省銀子)就是圖片右邊臺子上的洞龕,曾經(jīng)擁僧、尼數(shù)十人,廟內(nèi)供奉騎獅子的菩薩、座象的普賢菩薩、騎牛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及十八羅漢等泥塑神像,進香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每日少則百人,多則千余,終日僧敲木魚聲、誦經(jīng)聲不息,數(shù)年香火不斷。</p> 天窗洞 洞中洞 這是一個蓄水池,洞外的小溪流到此池內(nèi),天旱可以到此取水,天澇池中水滿溢出流到洞中。 水流到這里不見了蹤影,下面應該是一條地下河,最起碼也是溶巖裂隙,可能是N年前洞頂塌方掩埋了暗河,所以只見水流進來,不見滿。 民國二十九年下半年(1940),中國航空第一發(fā)動機制造廠選址羊場壩烏鴉洞后,征用僅距廠區(qū)2公里多的清虛洞建造火電廠、翻砂廠、螺旋槳廠等,將洞內(nèi)先建的老佛廟、觀音像遷到朱仲河巖洞中。又將后建在洞內(nèi)沒有蓋屋頂?shù)膬勺髲R搬到路穿巖,將洞內(nèi)整平,流經(jīng)洞中的小溪加蓋后引水流入洞底溶洞。數(shù)月后,國民黨中央政府派員臨清虛洞考察,因溶洞后方有一巨大的天窗,及洞頂巖層薄,恐難避飛機轟炸而停工未建,廢棄至今。 現(xiàn)在就變成了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尷尬局面,由于比較小眾,除當?shù)厝撕偷刭|考察部門,還有一些攝影愛好者來轉轉外,沒什么人來。<div> 游完清虛洞已是下午五點多,驅車180公里前往貴州首府貴陽住宿。雖然時間有點緊張,天黑前一定要去看看著名的鴨池河大橋。</div> <p class="ql-block"> 航拍清虛洞</p> 經(jīng)貴黔高速黔西坪子出口駛出高速,走縣道5公里到鴨池河邊,可從側面觀看大橋。 鴨池河大橋<div> 鴨池河大橋是貴州省境內(nèi)連接畢節(jié)市與貴陽市的高速通道,位于鴨池河水道之上,是貴陽—黔西高速公路(貴黔高速S82)上的重要節(jié)點工程。<br></div><div><br></div> <div> 大橋為雙塔雙索面半飄浮體系混合梁斜拉橋。線路全長1240米,主跨長800米,寬度24.5米。貴陽岸一側橋塔高243.2米,黔西岸一側塔高258. 2米,全橋共有192根斜拉索,索長103至425米,最大索重43噸。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br></div><br> 鴨池河大橋于2014年8月24日動工建設,于2016年7月16日通車運營。 <p class="ql-block"> 請橫屏觀賞鴨池河大橋全景</p> <p class="ql-block"> 航拍鴨池河大橋</p> <p class="ql-block"> 看完橋,天基本就黑了,今天就沒有什么念想了,一路飛奔,于晚上快十點趕到貴陽市黔靈公園門口,因為明天要去公園看猴子,住在了同行隊友老韓曾經(jīng)住過的酒店,當然也推薦了貴州小吃絲娃娃和燒肘子,可惜來晚了,燒肘子關門了,小店打烊前勉強吃到了絲娃娃。</p> <p class="ql-block"> 絲娃娃就像北方的春餅,巴掌大的博餅卷各種蔬菜、羊肉串,肉,都行,隨便發(fā)揮即可,唯獨一樣讓我受不了,魚腥草,難吃到懷疑人生,怎么有人喜歡吃這個東東呀?</p> <p class="ql-block"> 上次經(jīng)過貴陽是2月19日,14天后又回到貴陽,完成了預計行程的第一個環(huán)。其實原計劃先走廣西方向219國道那個逆時針環(huán),大約一個月可以回到貴陽,那時畢節(jié)的百里杜鵑也開了,由于河口、崇左方向有疫情,廣西過不去,所以才改走了西邊順時針的這個小環(huán),暫時放下百里杜鵑,在做打算。(下圖綠色虛線部分)</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覽了兩洞一橋,行駛182公里,玩的比較開心,最值得一看的當屬織金洞。</p> <p class="ql-block"> 篇幅原因,本篇到此,下篇游覽黔靈公園與猴共舞、青巖古鎮(zhèn)、黃果樹瀑布、格凸河,敬請期待。</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本專題的前幾篇,新來的朋友可選擇閱讀。</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6日,一周年紀念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9vaofdy"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黔桂滇之行》一,荊州 矮寨 梵凈山 鎮(zhèn)遠古鎮(zhèn) 千戶苗寨</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ccbvz1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黔桂滇之行》二,雙乳峰、萬峰林、羅平萬畝油菜花海、九龍瀑布群、滇越鐵路碧色寨。</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g2mbpk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黔桂滇之行》三,云南紅河哈尼梯田,建水文廟、箐口、壩達、多依樹、阿者科、愛春、大瓦遮、老虎嘴、老鷹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lik6pax"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黔桂滇之行》四 元陽梯田、建水古城、鄉(xiāng)會橋、團山古村、雙龍橋、朱家花園、撫仙湖、石林、浪巴鋪土林 2022年2月</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