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月8日下午,腦出血患友趙大哥來高壓氧艙做治療時,家屬拿出來早就準備好的錦旗,送給值班工作人員,這是高壓氧室收到的第一面錦旗。從神志不清的“植物人”恢復到如今能夠行走并有清晰言語狀態(tài),兩年多的治療,讓趙大哥一家對醫(yī)院充滿了感激之情,也留住了一些難忘的回憶。</b></p> <p class="ql-block"><b>來做高壓氧治療的患友,大多是行動不便、意識不清,治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天面對這樣的群體,重復著同樣的動作和語言,無疑需要超常的耐心和愛心,有時還要充當護工的角色協(xié)助搬運,有時又像是知心大姐開解家屬的惆悵。疫情期間,劉鳳蘭老師多次聯(lián)系患友們,到病床前走訪他們,提前為他們安排好時間?!叭绻皇莿ⅧP蘭和潘杰兩位老師的鼓勵,或許我們半途就會放棄治療,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樣子?!壁w大哥家屬面露喜悅,這樣告訴筆者。</b></p> <p class="ql-block"><b>有一次,趙大哥把艙內(nèi)治療床給尿濕了一大片,兩位老師沒有說一句抱怨和責怪的話,還像往常一樣幫忙把他推出艙。當時趙大哥滿臉歉意,家屬也覺得不好意思,想把床上的墊子拿下來去清洗,潘杰老師急忙把床墊子拿過來,她裝做什么都沒發(fā)生,拍著趙大哥的手說:“別讓趙哥受涼了,換好衣服趕快去針灸,不能讓你們把時間耽誤在這里”。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對于工作人員來說也不算什么,但是趙哥一家卻一直記著。</b></p> <p class="ql-block"><b>古人云,不精不誠不能動人。</b><b style="font-size: 18px;">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b><b>認真對待工作的人是最可愛的,也是最受患友尊敬的人,敬人者人恒敬之,或許這些是我從這面錦旗故事中得到的思考,希望與大家共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供稿|黨委辦公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編輯|孫中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審核|李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