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說“書”</p><p class="ql-block"> 自從接觸了語文主題學習就接觸了李希貴先生。李希貴,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歷任山東省高密四中校長,高密一中校長,北京十一學校校長;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著書頗豐。最近讀了他的幾本書,分別是《重新定義學?!?、《新學校十講》,不難發(fā)現這兩本書中都有一個“新”字。2020年9月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傾心之作《面對未來的教育創(chuàng)新》問世,我有幸一閱為快,又是一新。一直在說新不能不說朱永新—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由他主編,新教育研究院編著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中國著名校長辦學思想路》以及《中國著名教育局長管理思想錄》都是在說新。新教育新在何處?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如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xù)承,去發(fā)揚,去創(chuàng)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朱永新在做新教育,李希貴在做新學校,李希貴在《新學校十講》一書題為“重新定義學?!钡淖孕蛑袑懙?,何謂“新學校”?簡言之,就是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社會滿意的學校,過去,我們評判一所學校是否優(yōu)秀,其標準基本上是外在:的家長關注的升學率,領導和同行眼中的教學質量。顯然我們忘記了學校里的人——學生和教師。一所學校如果不能讓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和老師感受到幸福、快樂,無論外界的評價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學校!李希貴先生還有兩本書,一本叫《學生第二》2006年出版,時隔5年2011年出版了一本《學生第一》。他在《學生第二》自序中寫到:曾經聽說過一個叫人笑不起來的笑話,說是在一個參與式校長培訓班上,培訓的主題是“如何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學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長被要求回答一個情景性問題:當一位老師與一名學生發(fā)生爭執(zhí),到校長室去評理的時候,校長該批評老師,還是該批評學生?據說這位校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當然是批評教師,因為,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我們無法判斷這件事的真實性,這個笑話從某種意義上是對我們的一個警示,也引發(fā)我們反思,當強調學生主題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一個什么位置上?能給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我想也許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原校長李烈。在“以學生為主體”教育思想盛行的年代,她率先提出的“雙主體育人”思想,將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體,提到與學生主體同樣高的地位,并將“促進教師主體的主動發(fā)展”作為一校之長的首要使命。現在看來,正是這個抉擇成就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今天的輝煌。今天,她不再只是一所名校的好校長,而是中國教育改革的踐行者、風向標。"她的價值已經不是一個實驗二小能解讀的,她是中國小學教育的財富。"中國教育電視臺原副臺長、總編輯陳力說?!半p主體育人”思想的是主旋律以愛育愛。通俗地講就是以教師愛的情感、愛的行為、愛的能力和愛的智慧,培育出學生的愛。育出的學生之“愛”,既包括心中有他人的優(yōu)秀品格,又包括對知識與未知、對探索與嘗試的熱愛,以及愿以一己之力為周圍世界帶來改變的使命之愛。擁有這種“愛”,方為走向未來、健康快樂的大寫之“人”!說書最后再分享臺灣著名經濟學家、出版人高希均教授的一句話: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p><p class="ql-block">二、說“數”</p><p class="ql-block">通常教師說課要說學情分析,現在我要說師資分析。雖然這個標題說“數”,但這個屬于內部數據,暫不公布!我想農村小學基本上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通過這個數據,我得出一個結論:農村小學要發(fā)展就要努力追求教師的成長速度大于其流動速度。擁有優(yōu)秀的教師就等于擁有了優(yōu)秀的學校,反之沒有優(yōu)秀的教師,學校的優(yōu)秀也無從談起。這個旁觀者也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每一個家長,當他的孩子遇到了優(yōu)秀的教師,他就會認為這個學校很優(yōu)秀,從此評價也很高,反正如果他的老師很平庸,無無論這個老師有過多少獎勵,無論這個學校的學校里取得了好成績。家長也會覺得這個學校不夠優(yōu)秀。我們可以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求一些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是這些方案往往無法帶給我們所追求的學校進步和成長,其實方案從來都不是關鍵所在,人才是關鍵,我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這里。這不是說方案對提高學校教師的素質毫無用處只是方案本身不能帶來必然的進步。如果真有這樣有效的方案,那么他早已經被每一所學校采用了。方案永遠都不能解決問題,但也從來不會獨立構成問題,如果我們一味相信方案可以解決問題,那就很難發(fā)現什么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回歸基礎,竭盡全力去提高每一位教師的效率,并以此促進學生的進步,不拘泥于整個學校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說“術”</p><p class="ql-block">(一)、引發(fā)思考“讓學校進步”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但是,與許多其他簡單的概念一樣,想要真正實現它并非易事。有兩種方法,可以使學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得進步:</p><p class="ql-block">1、吸納更優(yōu)秀的教師</p><p class="ql-block">2、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我想更多的考慮第二個方法。開學初、每周一開始、每天一開始引發(fā)教師從工作態(tài)度、團隊建設、教學管理、義務和責任等方面進行思考</p><p class="ql-block">1、工作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1)在育教學的過程中,我是否采用一個既定的目標來鞭策我的言行?我為什么做教師?我為什么想要做教師?我是否能夠踐行自己的目標?我是否能夠按照我的目標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我的目標是否能夠在全班范圍內得以實現?</p><p class="ql-block">(2)、作為一名教師,我做每件事是否帶有明確的目的?你的目標決定了你將成為什么樣的教師。你的目標是你奮斗的激情所在。你的目標終將成就你。</p><p class="ql-block">(3)、我將教育教學工作是視為職業(yè)還是使命?我應將教育教學工作視為使命。</p><p class="ql-block">(4)、我對學生的表現有愿景嗎?</p><p class="ql-block">愿景:遇見尚未實現的計劃的能力。為了激勵全班范圍內的卓越表現,你必須培養(yǎng)承擔學生對創(chuàng)新爭優(yōu)的共同愿景。同時作為教師也要不斷的強化自己對學生的預期,問問自己:我對學生的期望是什么?我的學生能夠實現什么成就?我的學生能夠達到什么高度?我可以想象出我的教學能力能夠帶給學生什么樣的激勵嗎?我可以想象出有多少學生登上光榮榜嗎?@我可以想象出絕大多數學生都升入大學嗎?(5)、我把自己視為學生成功與否的第一要素嗎?如果你都不愿意為學生的表現負責,又怎么能夠有效的管理班級呢?假使你接手了一個成績不佳的班級,如果你不愿意自我反省和承擔責任,又怎么能夠幫助它改進和成長呢?敢于擔當、拒絕失敗是成功的班級管理者最核心的素養(yǎng)。</p><p class="ql-block">2、團隊建設</p><p class="ql-block">(1)、我營造的同事關系有利于提升教學嗎?(2)、我是否積極作為新人的導師和崗位教練,盡管我只是某一方面經驗豐富?</p><p class="ql-block">(3)、作為一名老教師(以我校實際情況3年以上),我否觀察過新教師的工作情況,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4)、我參加教師小組會議,適時發(fā)表見解并參與計劃、方案制定了嗎?</p><p class="ql-block">(5)、我對我的搭檔或其他同事表達過贊許或尊重嗎?</p><p class="ql-block">3、教學管理</p><p class="ql-block">(1)、我能夠基于自身的教經驗,提煉出個人的教學理念嗎?</p><p class="ql-block">2、我是否清楚地認識到,提高學生成績和持續(xù)的提升教學水平是我作為教師的首要任務。</p><p class="ql-block">3、我將每天的大部分時間用在教育教學上了嗎?</p><p class="ql-block">4、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我能夠保證自己應用一系列的教學策略去應對不同學習風格、不同能力層次和不同需求的學生嗎?</p><p class="ql-block">5、每次課前、課中、課后、我能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嗎?</p><p class="ql-block">一、我是否在滿足上級要求的同時,確保所有學生都想努力獲得更好的成績?</p><p class="ql-block">二、我是否拒絕接受失敗為失敗找借口,或者允許班里出現失?。?lt;/p><p class="ql-block">三、我敢于對學生的成功或失敗負責嗎?</p><p class="ql-block">四、我是否為學生做出了表率?</p><p class="ql-block">五、我反省、評估過自己的教學管理能力嗎?我的學生是否信任我?我是否信任我的學生?我是否對學生有信心?</p><p class="ql-block">(二)、重建關系教育學首先是關系學,教育不是知識和人之間的事,更不是考卷和人之間的事,教育是人和人之間的事。大量的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學校里的兩種關系對孩子乃至參與學習的成人的成長都至關重要。第一種是同伴關系。在中小學里,同伴關系已經上升為孩子上學的首要理由,孩子往往是因為幾個好朋友在同一所學校里才更有動力去上學,他們或者是有同樣的運動愛好,或者是同一個學習小組成員等等。第二種是師生關系。低年級的孩子常常因為喜歡上一位老師而喜歡上一門學科,高年級的孩子常常因為老師的陪伴與鼓勵,于是有了前行的動力。學校,不僅解決了知識問題,還貢獻了關系,汲取了能量。一個特別樸素的道理: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好了,學生就不可能不好。我們要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解決學生。1、紅領巾班級內我們采用小組教學,每個教師都有幾個得力的幫手,或是小組長,或是紅領巾。這些學生通過為老師、為他人、為集體做事中漸漸和老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了責任感。</p><p class="ql-block">2、課間對話</p><p class="ql-block"> 為了激起全校范圍內的卓越表現,我必須培養(yǎng)全校師生對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共同愿景。在上午大課間的時候,教師每天輪流演講積極向上的慷慨言辭,分享自己學習、成長的故事。 全校師生的課間對話點燃了學校一天甚至一周的心情,為日益完善學校的發(fā)展奠定了基調!3、夸夸我的好學生心要讓你聽見,愛要讓你看見。學生們的優(yōu)秀表現在教師的肯定下更加能堅持下來!教師要不斷的傳遞給學生一給學生一種信息在這個班級他們將與眾不同。也終將能取得非凡的成功。4、假日小隊(校長班)假日小隊其實就是少先隊大隊委員等一批有特長的學生組成的小分隊。他們的任務就是在節(jié)假日集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學雷鋒活動,防溺水宣傳,家鄉(xiāng)美活動。5、畢業(yè)活動6月21日左右,時至夏至日時,潑水節(jié)活動。我們不僅僅把它當作好玩的活動,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老師潑學生一把,學生潑老師兩把,讓老師、學生構建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一個學校里,師生關系平等了,才能暴露出真實的學生,才能發(fā)現教育的起點。平等的校園氛圍,要靠一個個活動來實現。2019年我?guī)е鴰讉€男生用礦泉水瓶小打小鬧,2020年在一個周六我?guī)е昙壞信畬W生潑,2022年六年級學生可以邀請低年級學生,這是參加人的多了,也有老師給我們拍照了。潑水節(jié)潑出一種平等的關系,潑水節(jié)潑出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潑水節(jié)潑出一種六年的期待......畢業(yè)活動還有為全校師生做一件好事,目前為止所做的就是防暑降溫,分發(fā)防暑西瓜,解暑綠豆湯。畢業(yè)蛋糕,感謝師恩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說“道”</p><p class="ql-block">(一)、堅持與道德長跑淬煉師魂</p><p class="ql-block">1、黨建引領,提升道德修養(yǎng)。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黨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利用學習強國平臺學習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以黨建帶動團隊師德提升,以黨建帶動團隊專業(yè)成長,以黨建帶動團隊文化塑建。</p><p class="ql-block">2、師德為首、鑄造師德品牌。</p><p class="ql-block">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師德模范”等榜樣教師的先進事跡,尋找自己的師德崗位教練。心中有榜樣奮斗有力量。(二)、培訓會增師能</p><p class="ql-block">班主任例會、全體教師會、教研會三會合一、大道至簡。</p><p class="ql-block">藝術鑒賞,美</p><p class="ql-block">道德建設 情</p><p class="ql-block">科研論壇 藝</p><p class="ql-block">時政速遞 時</p><p class="ql-block">校務工作 事</p><p class="ql-block">(三)、激發(fā)激情,增進職業(yè)認同!</p><p class="ql-block">要想成為一個好教師,前提應該是充滿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熱愛、對教育這一項神圣事業(yè)的激情。激情其實是一位好教師不斷追求的無窮動力。這個激情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熱衷,還有就是對學生的那種愛心。好的教師始終是一種生命燃燒的狀態(tài),充滿激情!有時候,這種教育的激情比教育的能力還要重要,因為激情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啟迪,而能力更是一種知識的理解力。當有了飽滿的激情時,教師才能夠從在充分把握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達到最佳化或者說最優(yōu)化。所謂的最佳化和最優(yōu)化,其實就是最貼近學生心靈需要的、最貼近文本和教育價值趨向的一種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