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納米比亞的西北部聚集著一個古老的民族—辛巴族。他們袒胸露乳、赤腳裸足,用紅泥涂抹皮膚,靠香薰清潔身體,因此人們又稱他們?yōu)椤凹t泥人”</p> <p class="ql-block">他們的歷史雖然只能追溯到500年前,但遇見他們,就仿佛穿越了上萬年。2018年4月,我和幾個朋友結(jié)伴造訪了辛巴人的一個營地。</p><p class="ql-block">為了表示尊重,我還是用“辛巴人”來稱呼他們</p> <p class="ql-block">500年前,辛巴人從安哥拉高原遷徙到納米比亞,曾經(jīng)稱霸一方,也曾是非洲草原最富庶、最強大的游牧民族??墒遣恢獮槭裁?,他們沒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卻選擇了退守叢林、離群索居,固守原有的生活方式,延續(xù)近乎原始社會的田園牧歌</p> <p class="ql-block">由于偏遠,通往辛巴人營地的道路都是塵土飛揚的土路</p> <p class="ql-block">在這樣的土路上大約跋涉了3個來小時,我們乘坐的越野車終于停在了一處有鐵絲網(wǎng)圍著,并有人把守的自然保護區(qū)。進入保護區(qū)前,工作人員對我們的車進行了全面消毒,以防把病毒和細菌帶進去</p> <p class="ql-block">進入保護區(qū),突然覺得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純粹天然的世界。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涓涓的溪水潺潺流淌,溪邊的棕櫚樹偉岸挺拔,傘狀的柞木樹稀稀拉拉地布滿了山坡。萬籟俱寂,只有風(fēng)聲和水聲在曠野中回蕩</p> <p class="ql-block">如此純天然的環(huán)境使我們無路可走,保護區(qū)內(nèi)沒有道路可言,越野車只能碾著碎石前進,顛簸了半個小時才找到一個辛巴人的營地</p> <p class="ql-block">走進營地,仿佛來到了一個古人類居住的村莊。七八個小屋圍著一塊空地,小屋前青煙裊裊,空地里老牛漫步,像極了博物館展示的遠古祖先居住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小屋由略粗一點的樹枝搭成骨架,用黃泥和著牛糞涂抹成墻,用茅草覆蓋做成屋頂。這樣的建材只能支撐很小的居住面積,所以每座屋內(nèi)只有三四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辛巴人實行一夫多妻制,一個男人可以娶四五個妻子。一個妻子和她生育的孩子住在一個小屋,所以,一個男人有多少小屋,就說明他有多少位妻子</p> <p class="ql-block">豈止是居住環(huán)境,辛巴人自身的裝扮也給人一種穿越感。有文獻說,大約在17萬年前,人類就穿上了衣服,可是眼前的辛巴人,無論男女都裸露著上身</p> <p class="ql-block">來之前,雖然看過辛巴人的照片,已知他們上身裸露,下身用獸皮和布料遮擋,但是真正相遇,心中竟涌起一點羞澀,竟不敢抬頭直面</p> <p class="ql-block">還好,我的羞澀很快就被她們的坦然化解。她們?nèi)魺o其事地忙碌著自己的日常,好像一切本來就該如此,倒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失去了人類的本真。也許最真實的就是最自然的吧</p> <p class="ql-block">一位席地而坐的中年婦女向我們招手,顯然是想介紹點什么或演示點什么</p> <p class="ql-block">等我們靠攏,她便拿出一小塊石頭放在游客的手上,原來是要給我們演示“紅泥”的制作過程</p> <p class="ql-block">辛巴人好像還生活在石器時代,碾磨紅石的工具都是石頭。中年婦女把小紅石放在一塊大石頭上,再用一塊手掌大小的石頭使勁地它把碾磨成粉末。之后用油脂調(diào)和,待粉末與油脂完全融合,油膩膩的紅泥就制作成功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p> <p class="ql-block">“這么簡單啊!”此話一出口,立馬感覺不妥。其實,中年婦女給我們演示的僅僅是紅泥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她最初放在手上的紅石頭是一種礦石,為了獲得這種礦石,要到很遠的礦洞開采。他們沒有任何機械化的設(shè)備,沉重的礦石都靠肩扛手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一位辛巴婦女一個月就要消耗13公斤的紅泥,為了滿足全家人的需求,一年之中他們要多次往返礦洞。除此之外,還有水,還有油脂,這些原料也不是唾手可得的</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中年婦女給我們演示“香薰”。只見她點燃了一個石碗中的樹葉,碗里頓時升起縷縷青煙。她端著石碗,讓青煙在自己的頜下、腋下、胸前,以及身體的各個部位熏蒸 。通常,她們要熏得滿身出汗才能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辛巴女人一生基本不洗澡(也有人說,她們一生能洗兩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結(jié)婚),香薰可以通過出汗帶出體內(nèi)的污垢,從而達到清潔的效果。原來,辛巴女人是用這種近似于“桑拿”的方法處理個人衛(wèi)生</p> <p class="ql-block">香薰不僅能潔身,煙霧散發(fā)的味道還能驅(qū)蚊。為了證明香薰的氣味,中年婦女把冒著青煙的石碗遞過來,示意讓我們聞一聞</p> <p class="ql-block">身旁的小男孩冷不丁的突然叼住了她的奶頭,二話不說就吸吮起來</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有人“咦”了一聲,小男孩不以為然地斜瞟了我們一眼,心中可能抱怨“少見多怪”</p> <p class="ql-block">此時的中年婦女不但不讓我們回避,反而若無其事地邊喂奶邊用剛制作好的紅泥在孩子身上抹起來</p> <p class="ql-block">給孩子抹完,就在自己的身上涂抹</p> <p class="ql-block">中年婦女抹得很仔細,全身暴露在空氣中的部位都被抹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紅泥確實是好東西,涂抹在身上能防曬、防蟲,還能防寒</p> <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紅泥不僅使辛巴婦女皮膚細膩而有光澤,還使她們的膚色變成了黑里透紅的古銅色</p> <p class="ql-block">這種古銅色透著一種藝術(shù)的魅力。怪不得有人說,一個“紅泥人”就是一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別看辛巴人生活簡單,但婦女在裝扮自己時卻一點不含糊。她們每天要用近3個小時的時間涂抹紅泥。不僅在皮膚上涂抹,頭發(fā)也不放過</p> <p class="ql-block">辛巴人的頭發(fā)很有講究,男孩、女孩不一樣,已婚和未婚也不一樣。已婚婦女頭頂上戴一個近似牛角的冠,牛角冠下面是一股一股用紅泥包裹的頭發(fā)(圖為一對新婚夫婦,女的是新婚,男的早已妻兒滿堂)</p> <p class="ql-block">男孩、女孩都編辮子,他們的辮子不是下垂的,而是頂在頭頂上。男孩頂一根,女孩頂兩根。從這張照片,大家很容易看出這是姐弟倆</p> <p class="ql-block">已婚婦女每一股被紅泥包裹的頭發(fā)都比手指還要粗,一股頭發(fā)的末梢是蓬松得像一朵花似的毛發(fā)。我很納悶,一般黑人的頭發(fā)都是短短的、卷卷的,辛巴人怎么會有這么長的頭發(fā)?一打聽才知道,她們用的是假發(fā),蓬蓬松松的發(fā)梢是動物的鬃毛</p> <p class="ql-block">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既然沒有上衣,那就在配飾上多下功夫。辛巴女人的配飾非常多,每位婦女的脖子上、手腕上、腳踝上和腰間都佩戴了數(shù)量不等的圈圈和鏈鏈</p> <p class="ql-block">一般脖子上要戴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大小不等的項圈;手腕上粗粗細細的手環(huán)摞起來大約有30公分,腳踝上的圈圈一直壘到小腿肚子,腰帶、腰鏈叮叮當(dāng)當(dāng)也能纏上幾圈</p> <p class="ql-block">辛巴人的身材高挑,腿長身短,肌肉緊致,在這一身配飾的裝扮下,婦女們竟有了幾分颯爽的姿色</p> <p class="ql-block">造訪辛巴人營地前做功課得知,辛巴人有一個陋習(xí),為了說好本民族的語言,他們不論男女都會拔掉門牙或門牙下面的下頜中切齒(圖中的婦女拔掉了四顆下頜中切齒)</p> <p class="ql-block">這位婦女拔了一顆門牙。辛巴人的日子本來就很艱苦,為什么還要用這么殘忍的方法來折磨自己?且不說牙齒的缺失會對進食造成多大的困難,單說拔牙,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生生地拔掉,這與酷刑有什么兩樣!</p> <p class="ql-block">出于同情,到了辛巴人的營地,我特別注意觀察了他們的牙齒。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人都缺失門牙或下頜中切齒。男人、孩子和一些年輕婦女并不缺失,只有年長的婦女會缺失。也許,我們造訪的這個營地,辛巴人正在改變這一陋習(xí)</p> <p class="ql-block">這兩個男孩牙齒齊全</p> <p class="ql-block">在辛巴人的營地,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孩子滿地跑,老人卻沒有一位,這是怎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有人解釋,辛巴人的DNA有嚴(yán)重的缺陷,他們的男孩不容易活過15歲。所以辛巴人男女比例嚴(yán)重失調(diào),一個男人才會擁有多名妻子(圖為一個男人和他的老妻和新妻)</p> <p class="ql-block">不過,這種解釋不太令人信服。營地里的女人年紀(jì)也不太大,全都在生育期內(nèi)。我想,造成辛巴人短命的原因可能還是生活條件太艱苦</p> <p class="ql-block">我們國家的貧困地區(qū),再難也不過缺醫(yī)少藥,而辛巴人卻是沒醫(yī)沒藥 ,一旦生病就只能看自己的造化。再加上食物短缺,自然災(zāi)害和野獸的襲擊,辛巴人的壽命自然會比較短</p> <p class="ql-block">臨近中午,十幾位辛巴婦女圍坐了一個大圈,每個人面前鋪了一塊布,上面擺放著準(zhǔn)備出售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走近一看,基本都是他們自制的工藝品,有手環(huán)、腳環(huán)、項圈、腰帶等。制作所用的材料有茅草、樹葉、藤條和木頭</p> <p class="ql-block">售賣活動持續(xù)的時間不長 ,大約40分鐘后,她們就麻利地收起了沒有賣出去的的工藝品,然后站成一排,唱唱跳跳起來。起初,我以為她們是準(zhǔn)備歡送游客,后來看到她們圍著中間的小藤籃起勁地跳,才知道這是在搞募捐</p> <p class="ql-block">非洲黑人好像天生就是歌唱家、舞蹈家,一張口就能唱出“高位共鳴的面罩音”,一抬腿就能跳出熱情奔放的搖擺舞</p> <p class="ql-block">開始,她們是集體唱、集體跳,后來就一個一個地圍著小藤籃邊唱邊跳</p> <p class="ql-block">游客不斷地向小藤籃里投錢,她們賣力地唱啊、跳啊,直到所有參加演出的人都獨自表演完一段,募捐活動才算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離開辛巴人的營地,我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紅泥人”了。誰知幾天后,在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居然看到了擺地攤的辛巴婦女。她們依然袒胸露乳,依然赤腳裸足,依然紅泥加身。真是難以置</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高樓大廈之間,藏身于燈紅酒綠之中,滿眼是摩登女郎的身影,滿耳是推杯換盞的吆喝……她們居然能抵制誘惑、無動于衷、傳統(tǒng)不改、我行我素。對于辛巴人,我真有點看不懂了(圖為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一角)</p> <p class="ql-block">聽說納米比亞政府為了改善辛巴人的居住環(huán)境,建了房屋鼓勵他們搬出叢林,過上現(xiàn)代人的生活,但大部分辛巴為了維系民族傳統(tǒng),拒絕搬遷,拒絕走出荒野。目前尚存的辛巴人不足2萬,如果不嘗試改變,真擔(dān)心他們的族群會走向消亡(圖為溫得和克政府辦公地)</p> <p class="ql-block">謝謝閱讀和觀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