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過 年

金言

<p class="ql-block">向看到此文的朋友致以新春祝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同年代、不同家庭的人,過年的感覺是不一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時候從記事起就盼著過年,掰著手指頭數(shù)還有多少天,就嫌時間過得慢,還天真地想,黃歷(日歷)一下子翻過去不就過年了嗎。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過年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吸引力是很大的,可以吃好的,穿新衣服,放鞭炮,想法就這么簡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國家“勒緊褲腰帶”集中財力辦大事,而用于投入居民消費的比例就相對少了一些,居民的生活就清苦了。完備的工業(yè)體系,兩彈一星發(fā)射升空,核潛艇下水遠(yuǎn)航,以及一些大型農(nóng)田水利工程就是在那個年代建成的,也為后來的改革開放積累了資金,打下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為此,老百姓是完全理解支持的。這就像居家過日子一樣,從吃穿用上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糧食、副食品憑票供應(yīng)的年代,母親就把每人每月供應(yīng)的2斤大米、2斤白面、0.4斤豆油省出一部分留作春節(jié)用,平時吃的基本是粗糧,菜里的油星不多,只有過年這幾天才頓頓吃細(xì)糧,菜里有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過年前,父母就開始打掃衛(wèi)生,用白灰粉刷屋里的墻面,換上新炕席,蒸饅頭,包豆包,父親磨刀霍霍向公雞。還宰殺了飼養(yǎng)一年也就長到200斤左右的一頭豬,那是純綠色無污染食品,燉出來的肉滿屋飄香,左鄰右舍都能聞到,現(xiàn)在再也吃不到了。母親起早貪黑用手工為我們哥仨每人一針一線縫制一套新衣服,做一雙新鞋,年三十那天美滋滋地穿上,從小到中學(xué)畢業(yè)母親都是這么做的。父親給每人發(fā)一掛小洋鞭(最小的鞭炮),舍不得一次性放完,拆開零散地放。二踢腳(雙響鞭炮)父親放,怕崩著我們。父親給我們哥仨每人壓歲錢一元,我都用于買小人書了(那時小人書幾分錢一本)。玻璃罐頭瓶子里面放上蠟燭,用繩拴上拎著,這就是燈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過年中,看到左鄰右舍家的親戚進(jìn)來出去的,很是羨慕。由于父母老家在山東,吉林省沒有可來往的親戚,就是家里五口人過年,顯得就不那么熱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過年時,我家與鄰居家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父母既不在家里玩撲克牌、打麻將,也不去鄰居家,平時也是這樣的,這也影響了我,時至今日,節(jié)假日從來不玩,這也是我的家風(fēng)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物質(zhì)不是那么豐富,年夜飯雖然沒有十碟八碗,年味卻十足。盼望已久的大菜—蒸豬肘子、豬肉血腸燉酸菜、小雞燉蘑菇、油滓子炒土豆絲、豬皮凍、豬肉炒黃花菜、豬肉炒蒜苗(蒜苗是自家盆栽的)、豬肉燉粉條終于敞開吃到嘴了,真是解饞呀。那時就想,要是隔三差五的吃到這樣一個菜多好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年三十早上父親把春聯(lián)貼到院子的大門和屋子的門上。晚上,全家在一起守歲,母親和面,父親剁餃子餡,弄好后,父親搟餃子皮,母親包,我?guī)椭鴶[放,待半夜吃餃子前,父親就點燃鞭炮,辭去舊歲,迎接新年。有時趕上父親去單位值班時我也跟著,像個小大人似的拿個棍子在廠區(qū)裝模作樣地巡邏,很是“威武”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過去沒有春晚 ,也沒感到寂寞。在沒有電視機的年代,小伙伴們就到鄰居老車家津津有味地聽收音機里的節(jié)目,聽到興頭兒上都忘了回家吃飯。看小人書,或聽父母講他們出生地—山東家鄉(xiāng)的趣事是我春節(jié)的另一個節(jié)目,在幼小心靈里埋下了長大后一定要去山東老家看看的愿望,并在1982年得以實現(xiàn)。正月里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舞獅子,耍龍燈,騎著毛驢回娘家,十五鬧花燈、猜謎語等傳統(tǒng)地方特色節(jié)目豐富多彩、形象直觀、健康向上,很是吸引人,圍觀的人里三圈外三圈,水泄不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參加工作后(與父母不在一地),也盼著過年,急切地回到家里與父母團(tuán)聚,享受著與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骨肉相連的親情讓年味更濃了。由于工作需要,有時年三十就主動申請在單位值班,不能回家過年,聽弟弟講,濃濃的思念之情愣是讓父母茶飯不思,現(xiàn)在想起來,感到深深的愧疚自責(zé),虧欠父母太多太多了……為什么只想到工作,而未考慮過父母的感受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成家有了女兒后,輪到父母盼著我們一家三口早點回家過年,看到他們?nèi)账家瓜氲男O女樂得嘴都閉不上了,你爭我搶地抱著親不夠,享受著添人進(jìn)口、隔輩親、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真是打心眼兒里為父母高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現(xiàn)在過年除了享受三代同堂的樂趣外,還多了份對天堂父母的思念,不知哪里是否也過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平時的吃穿用與過年時相差無幾,也就沒有那么多盼頭了,更別說是興奮了,有一種例行公事的感覺。年前,除了幫老伴忙這忙那、按單采購?fù)?,就沒有什么可做的了。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拎著大包小裹的,才感受到又是一年春節(jié)來到了,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一晃花甲開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dāng)下過年唯一高興的就是,看到小孫女穿上新衣服跑來跑去,左照右照地美,仿佛又看到了過去我過年的樣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近年來隨著年齡增大,加之欣賞水平低,孤陋寡聞,反應(yīng)遲鈍,越來越看不懂春晚了,看與不看一個樣子,烙印不深,一片茫然。大眾主題不鮮明,群眾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不多,致使春晚沒有根。時代感不強,有的作品不是來源于生活,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謳歌新時代與百姓意愿未能一致。觀賞性不強,孤芳自賞,自娛自樂,沒有考慮大多數(shù)人的喜愛。以文化人、引領(lǐng)潮流的作用不突出,致使春晚沒有魂。格調(diào)不高,枯燥無味,節(jié)目單一,形式呆板,牽強附會,生拉硬拽,為演而演的現(xiàn)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春晚沒有人氣。唱歌像說話,歌詞白開水,小品俗而無雅,跳舞扭扭捏捏,哪還有觀看的興趣。不像以前還能流傳下來“我的中國心”“愛拼才會贏”“愛的奉獻(xiàn)”“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咱當(dāng)兵的人”“小白楊”“一二三四”等膾炙人口、經(jīng)久不衰、鼓舞人心的經(jīng)典歌曲,全然沒有了上世紀(jì)八十年代盼春晚、看春晚的勁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幾年城市高擎環(huán)保這桿大旗,趕時髦湊熱鬧,一刀切圖省事就禁放煙花了。沒有兼顧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及群眾的意愿,沒有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的濃烈過年氛圍,聞不到鞭炮硫磺的味道,聽不到鞭炮霹靂啪啦地爆炸聲音,看不到禮花升空綻放的流光溢彩、五顏六色,就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人間煙火的氣息越來越沉悶了,以至于索然無趣,過不過年都無所謂了,就剩下長了一歲的感慨了,再也找不到過去過年熱鬧喜慶歡快的場面了。這種現(xiàn)象長此以往,實在是令人堪憂,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恐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殆失矣盡。誰還知道過年是怎么回事嗎?誰還在意過年嗎?還有親情嗎?還有凝聚力嗎?根魂不就丟了嗎?還能記得祖宗嗎?</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