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最近身邊的朋友除了“陽過”、“陽康”“王重陽”,還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 “陰人”。其他“陰人”是怎樣挺進決賽圈的我不清楚,反正,我從 “等陽”----“躲陽”-----“怕陽”----“幻陽”----“還沒陽”。從最初的早陽晚陽早晚都要陽到陽就陽吧,能晚陽就晚陽拖一天是一天,又到能不陽就不陽,一路走來也是不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身邊已經(jīng)陽過的人,三五成群談笑風(fēng)聲,連口罩都不戴了,走路慢條斯理大搖大擺的,給人一種“陽陽”得意的感覺。我這還沒陽的人出門必帶四件套,口罩、一次性手套、鞋套、酒精,走路靠邊挑無人地方走,佩戴口罩,不輕易打招呼,要是在樓梯上碰上了,就擺擺手背過身連忙用酒精對著自己噴一噴,門口放著84,只要一開門就不停的向?qū)γ鎳妵妵?,手里拿著酒精上下樓梯不管有沒有碰到人,趕緊噴一噴,陽過與沒陽的人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表情放松的是陽,表情緊張的是陰。主動招呼的是陽,躲著你走的是陰。購物不急的是陽,買完快走的是陰。不戴口罩的是陽,戴手套囗罩是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剛開始覺得淡定自若,每天上網(wǎng)課,改作業(yè),沒有想一些歪七糟八的事兒,看著班上一個個中招請假的孩子,我還讓大家少出門,多喝蔥姜茶,多熏艾等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從知道上下左右鄰居接連“淪陷后”,病毒在我們這棟樓肆虐時,就不敢下樓,也不再去教室里上網(wǎng)課了,就在家里上網(wǎng)課,更不敢輕易開門,就連開窗子通風(fēng)時也是等中午大太陽時而且還要熏艾。但是,放了假,閑下來就覺得開始焦躁不安了,想趁著天氣晴好,擦擦抹抹、洗洗曬曬。第一天擦窗戶,登高踩低的上躥下跳,貓腰弓背的加上吹了點風(fēng),第二天早上感覺頭暈腿有點乏力,樓下的魏老師說我這個癥狀跟他們最初的癥狀是一樣的,樓上的雷老師也說快點陽啊,天天都不敢來找你玩了,再不陽就沒朋友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其實沒有陽的人累心也很焦慮,心情就像在坐過山車,滿腦子都是:“我是不是陽了?” “我真的不行了,頭很暈,渾身都沒力氣,這次一定是陽了。” 他們陽過的人經(jīng)驗告訴我陽了渾身乏力疼痛,嗓子疼,發(fā)燒,還不能做事,最短的一個星期恢復(fù),長的還要十多天,但我想我今天還不能倒下,陽臺上大窗子還沒擦完,萬一真陽了還得等十幾天,那不就過年了,這可不能等啊,今天說啥也要咬咬牙把它擦完,趕緊沖了一包兒子寄的荊防顆粒喝下,因為感冒藥緊缺,之前也沒有囤到藥,家里只剩七包感冒沖劑,放開初期代老師感冒了,她也沒囤到藥,我只給了她三包,我留了四包,我這小身板平時只要是有點風(fēng)吹草動就要沖一包喝了緩解一下,這次硬是不敢輕易沖了喝,怕喝光了,等陽真來了,又沒藥??了,四包藥一直支撐著我,直到前些天兒子寄得藥到了心里踏實點。姐姐也是隔三差五的叮囑我,能不感染千萬不要感染,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陽過的朋友們也噓寒問暖,讓我要保護好自己千萬別感染。早上,我跟老楊說今天起床后有點頭暈,乏力有點像中招兒了,你晚上別回來了,免得給你傳染上了,他說傳上就傳上吧,萬一晚上發(fā)燒,沖個藥都沒得人,別說還有點小感動。??說干就干又投入戰(zhàn)斗,說來也奇怪,有活干了,也沒覺得哪不舒服了,就是開始覺得有點惡心,后來汗流浹背,干完后洗了個澡,到陽臺上曬曬太陽喝點熱水,身心舒適。與代老師的視頻聊天時在她指導(dǎo)一下做了一個抗原,陰性,又懷疑是不是太早了測不出來呀,“我怎么還沒陽?”“我到底什么時候陽?”甚至還頻頻冒出一種“幻陽癥”。心想著窗子也擦干凈了,洗洗曬曬的也差不多了,要陽你就陽吧,睡一覺,第二天起來又啥事兒沒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第一波陽康陽過的朋友們?nèi)逑嘌簿蹜c賀,雖心動,但沒行動,昨天遠在廣州的朋友給我發(fā)信息,說在回家的路上,我也只讓她路途注意安全,邀請她上家里來玩的話語遲遲沒有說出口,特殊時期,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陽過,還是沒陽,目前沒有出現(xiàn)過發(fā)熱,嗓子疼、身上疼,是個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沒有赴約,也沒有邀約,希望她們都能夠諒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其實,面對未知、不確定的情況,擔(dān)憂、焦慮的情緒都是正常的反應(yīng)。但病由心生,過度焦慮,往往會造成身體的不適和健康的困擾。很多時候,打垮我們的不是病毒,而是自己的心態(tài)。及時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時刻保持好心情,能不陽的盡量不陽,能挺過一天是一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