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樹立正確的交友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國旗下講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劉春華</p><p class="ql-block">同學們、老師們:</p><p class="ql-block"> 今天國旗下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樹立正確的交友觀。</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們一起回顧,在這一階段,我在國旗下講話連續(xù)分享的三個話題,第一個話題是: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即知道哪些是“是”,正確的,我們要堅持;哪些是非,錯誤的,我們要改正。在日常交往過程當中,應該堅持怎樣的“是”,應該如何改正不正確的“非”。同時我們還記住了育英中學守則的第九條,“講究衛(wèi)生,不吸煙,不喝酒,禁讀不健康的書刊,乃抵御修心之本!”。我們知道在學生階段,吸煙、喝酒、打架、罵人等等一些不文明的舉動,這些都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的不正確的行為,這就是“非”。我給大家分享的第二個話題:正三觀,學做人。三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知道了該做一個怎樣的有價值的人,老師和同學們也記住了這樣的一句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對我們的價值觀有一定的啟示。第三個話題,為大家講解了育英中學學生守則的第十條,“每日三省身心,誠實做人,知錯就改乃人生進取之本”?!叭 背鲎浴墩撜Z.學而》,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日“三省”身心的第二條是對待朋友應遵循的原則。該選擇怎樣的人作為自己的朋友呢?今天我們要分享的話題:樹立正確的交友觀。</p> <p class="ql-block"> 首先看“友”是怎么寫的?“友”的甲骨文是這樣寫的,兩只在一起的手。從造字上,我們知道了“友”的本意是,能夠合作和互相幫助。</p><p class="ql-block"> 我認為,朋友分成了以下五種:</p><p class="ql-block">第一種,諍友。能夠交到這樣的朋友,不是一生的幸運,而是三生有幸。諍,從言從爭,在《說文解字》當中,諍,止也,止其失也,止是停止的止,阻止的止,失是過失的失。諍友就是能夠正直地指出你過失的人。有這樣的朋友是一生當中最可貴的。</p><p class="ql-block">第二種,摯友。摯是真摯的摯;是在生活、學習中,互相幫助,建立起深厚友情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第三種,益友;是對自己人生帶來幫助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第四種,損友。雖然也是友,但是叫損友。</p><p class="ql-block">第五種,狗友。</p> <p class="ql-block"> 我是這么理解幾種“友”的層次。關于諍友,他不以自己的利益為發(fā)點,正直地指出你的過失,讓你看到自己有哪些不足。大家都知道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個諍臣魏征,是最能夠勸諫的人。有一次,他坐在大堂上,跟唐太宗李世民爭得面紅耳赤,讓皇帝覺得很沒有面子,有的時候皇帝真想殺了他。但是李世民清楚地知道,在剛剛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之后,若能國泰民安江山永駐,就必須有這些敢于勸諫的諍臣,為自己力諫,才能使國家強盛。曾經(jīng)有這么一件事,唐太宗李世民覺得,國家經(jīng)過一段時間治理之后,已經(jīng)太平安定了,于是提出想到泰山封禪的想法。封禪,是在國富民強的背景下,皇帝登上泰山,舉行非常盛大隆重的祭天儀式。不料魏征卻持反對意見。魏征認為,雖然經(jīng)歷平定戰(zhàn)亂,國家基本穩(wěn)定下來,但是還沒有達到國強民富的程度,如果去封禪的話,無論途中的花費還是封禪的花費都是很多的,勞民傷財,這樣做是不對的。唐太宗最終接納這個建議。對于唐太宗而言,魏征一生敢于獻諫,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當魏征因病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傷地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今征歿矣,我失一鑒”。</p> <p class="ql-block"> 一個國家有諍臣,國家就會興旺發(fā)達,一個人有諍友,自己的學業(yè)、事業(yè),就會因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不斷提升和進步,所以說諍友是難能可貴的人,我們要珍惜自己在身邊能夠指出我們自己那些不足的人,這樣才能做到明得失。</p> <p class="ql-block"> 第二種友叫做摯友,摯,真誠、真摯,就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實際上校園中的同學,部隊里面的戰(zhàn)友,很容易成為摯友。在交往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苦惱的事情,也肯定有一些需要別人幫助的事情,在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中,能夠獲取深厚情誼,隨著時間的增加,這樣的情誼會更加的深厚。如果一生當中,有一個兩個摯友,人生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如果我們想選擇真誠的朋友,那一定要以真誠對待別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三種和第四種,是益友和損友。在《論語》中,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什么意思,直,正直的人可以是益友。諒是原諒的諒,在這里指的是寬恕,寬厚的人,也就是誠信,寬厚的人可以是益友,友多聞,多聞就是博學見多識廣的人??鬃咏o我們指出了選擇朋友的三個標準。有了這樣的益友,才對自己的學業(yè)、事業(yè)有所幫助。</p> <p class="ql-block"> 什么叫損友呢,孔子說,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是說,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善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lt;/p> <p class="ql-block"> 在同學當中,哪些人是損友呢?看以下現(xiàn)象是不是損友的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1、某某同學在下樓梯時,碰了你一下,非但不道歉還用那種眼神看你,不服氣。然后約同班的同學幫自己出氣,給那個同學約架。這些參與打架的同學是不是損友?</p><p class="ql-block">2、本來兩個同學因去衛(wèi)生間遲到了,兩個人一商量,遲到了挺沒面子的,干脆這節(jié)課不去上了。兩個同學本來沒有多大的錯誤,卻互為壯膽,從遲到變成了曠課。這是不是互為損友。</p><p class="ql-block">3、自己厭倦了學習,而且覺得家長、老師都不理解。于是與同樣心理的同學做朋友,互相支撐。在一起不是玩游戲就是閑逛。這是不是互為損友?</p> <p class="ql-block"> 第五種,狗友,也叫狐朋狗友。這是一個成語,狐,狐臭,也就是臭味相投,氣味兒相投的,這樣的人為狐朋狗友。他們在一起經(jīng)常吃吃喝喝,打打鬧鬧,不是以成就某一件事情而在一起,而是互相釋放負能量,做一些有害的事情。在學校違反校規(guī)校紀,走到社會上違犯法律。如果也能作為朋友的話,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家庭。所以這樣的人叫做狐朋狗友。</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如果在你身邊,有這樣的老師,他既多聞而且品德高尚,人格高貴,從他身上學到做人的道理,學到做學問的方法,那你一定要和這樣的老師交朋友,有這樣良師做益友,那真是你的幸運,一代偉大的主席毛澤東,他的私塾老師文正瑩,不僅博學多聞,還非常重視對后輩們做人方面的教導。他曾手抄《家范箴言》一卷,要學生們誦讀、熟記,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他常常教育學生“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有這樣的良師益友的教導,可以學到治國的方略。同學們也要和這樣的良師來作為益友。</p> <p class="ql-block"> 有些同學為自己沒有朋友而苦惱,我覺得你是要記住,真正的諍友,摯友,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生當中有一個,就難能可貴了。即使在學習和生活中沒有遇到好朋友,也沒有關系。哈佛大學的校訓,要與柏拉圖為友,要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p><p class="ql-block"> 他強調(diào)了我們要堅持正義,堅持真理,如果在真理面前,哪怕你是最權(quán)威的人,哪怕你是最好的朋友,也要堅持真理。</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還有一種朋友,永遠不會嫌棄你,當你沒有動力的時候,他會給你帶來激勵,當你在困難的時候,他會給你帶來幫助,他永遠不會損傷你,這種朋友叫“書”。在書中有很多的人的事,有很多的人的經(jīng)歷,都能夠給我們帶來人生的啟示和激勵,能夠指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們要以書為永遠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一個同學要想交到對自己有益的人,首先自己要做到正直、寬厚、博學,那你一定能夠交到更多像你一樣志同道合的人,從而在我們的人生成長路上,與友相伴,不僅溫暖自己,還能溫暖他人,我們在前行的路上也都充滿力量。如果我們喜歡文學,那你可以交文友,還可以書信來往交筆友;如果我們喜歡寫詩,可以交詩友。有這些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伴,我們會充滿前行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