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但更多人不知道介入科是一個怎么樣的科室,可以治療什么疾病的科室。
那什么是介入科?
介入科,顧名思義是進行介入診療的科室。外科治療是靠手術,內科治療靠服藥,而介入治療不像完全打開的那種暴露、開放似的手術,同時,也不是一種靠藥物來治療的手術,它介于兩者之間,它的英文名叫intervention(介入干預的意思),就叫介入治療。
它是在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在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通過人體原有的腔道,對病灶局部進行診斷或治療的科室。 我們?yōu)楹未嬖冢?
介入在診療疾病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1、微創(chuàng)性:往往僅通過血管穿刺、插管即可完成診斷和治療,病人痛苦少,無創(chuàng)傷或創(chuàng)傷很小。
2、療效高、見效快:一旦介入治療成功,療效顯著;如出血立刻停止,管腔立即開通,伴隨癥狀馬上消失。
3、定位準確:由于介入治療所有操作均在影像設備引導下進行,可插管至病灶局部進行治療。
4、可重復性強:在一次性治療不徹底或病灶復發(fā)時 介入科的我們平時都在做什么醫(yī)療工作?
腫瘤介入
腫瘤的傳統(tǒng)治療,包括外科手術切除和內科放化療,事實上還有第三種治療方法——介入治療,它不需用開刀切除就能有效控制腫瘤,通過向腫瘤供血動脈內灌注化療藥物和栓塞劑,以“毒死”、“餓死”腫瘤,其局部藥物濃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 以肝癌為例,發(fā)病隱匿,大部分患者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已失去外科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等根治機會,介入治療的經(jīng)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ra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被公認是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法,可明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再以肺癌為例,肺癌在我國發(fā)病率、死亡率均位于第一,既往對于無法切除的肺癌患者,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是其繞不過的夢魘,而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直接將藥物注入肺部病灶局部,精準治療的同時避免了全身化療的副作用。
另外對于部分早期腫瘤通過射頻消融術,可以達到腫瘤微創(chuàng)根治的療效。所謂射頻消融術,是把一根直徑兩三毫米的穿刺針插入到體內,直接在原地就能把腫瘤殺死的方法,這樣就減少了患者在過去必須承受的大創(chuàng)口手術之苦,一些過去需要切除一葉肺或一塊肝的患者也避免了正常臟器的損傷。 以下是肝癌動脈栓塞術 下面是肝癌射頻消融術 神經(jīng)介入
腦動脈瘤介入治療
大部分腦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由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引起,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股動脈穿刺,經(jīng)微導管向動脈瘤腔內送入彈簧圈,利用彈簧圈的機械閉塞作用以及繼發(fā)的血栓閉塞作用,將動脈瘤隔絕于載瘤動脈的血循環(huán)之外,從而達到防止動脈瘤再破裂的目的。
單純通過一根微導管送入彈簧圈將動脈瘤栓塞,適用于窄頸動脈瘤。所謂窄頸動脈瘤指的是瘤蒂窄而瘤體胖大的動脈瘤,彈簧圈容易穩(wěn)定于這種動脈瘤的瘤腔中,不容易溢出到載瘤動脈內。
對于寬頸動脈瘤,即瘤蒂較寬的動脈瘤,則需要用一些輔助技術使彈簧圈停留于動脈瘤腔內,而不致于累及載瘤動脈。這些輔助技術包括球囊再塑形技術、支架結合彈簧圈技術和雙微導管技術。 以下是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示意圖 窄頸動脈瘤的單純栓塞治療 寬頸動脈瘤的支架輔助栓塞治療 手術的圖片 急性腦梗塞閉塞動脈開通術
腦閉塞動脈開通術是在治療“時間窗”內通過使用微導絲、微導管、取栓支架,球囊,支架等機械方法將血栓直接從導絲導管可以到達的腦血管堵塞的位置中取出血栓,或者在原位狹窄部位球囊擴張以后支架開通閉塞動脈,使閉塞動脈快速再通,挽救未死亡腦細胞,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縮短住院時間。 以下是急性腦梗塞的閉塞動脈取栓開通術 取栓支架示意圖 取出來的血栓 肺動脈栓塞、下肢深靜脈栓塞介入治療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引起肺動脈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而肺栓塞的病死率高達30%。以往單純的溶栓治療雖可解決血栓問題,但難以預防栓子突然脫落造成患者猝死!下腔靜脈濾器是一種置放于下腔靜脈的金屬濾網(wǎng),通過健側股靜脈或頸靜脈將濾器置入下腔靜脈,捕捉下肢靜脈脫落的較大的血栓。整個手術過程耗時很短,患者痛苦小而且可以有效預防肺栓塞的發(fā)生,發(fā)生肺栓塞患者,介入可以用溶栓導管放置在相應的肺動脈栓塞位置進行有效的動脈溶栓,或者機械開通閉塞的責任動脈。 以下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取栓溶栓+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 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在下腔靜脈防止下肢靜脈的血栓“跑”到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置入支架后可以進行下肢深靜脈內血管治療,包括血管內溶栓和取栓,以及開通術 下腔靜脈濾器置入的示意圖 放置下腔靜脈濾器后,進行下肢深靜脈造影并放置溶栓導管溶栓 肺動脈栓塞放置溶栓導管溶栓治療 消化介入——急診救命
消化介入的一大應用范圍就是各種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多屬于急癥,病因較多,嘔血、便血或各類手術后出血若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往往因失血性休克死亡。準確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但對于部分患者,傳統(tǒng)內鏡或內科保守治療仍難以及時判斷出血部位和原因并控制大量出血,可通過血管介入技術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治,通過血管造影以及介入栓塞術,找到出血的血管進行栓塞便能有效止血。
消化介入的另一大應用范圍就是各類管腔狹窄以及瘺口,例如食道狹窄,膽道狹窄,食道氣管瘺等。食管癌等消化系統(tǒng)腫瘤,中晚期往往導致無法進食導致惡病質。
而膽道狹窄導致的阻塞性黃疸,患者全身皮膚鞏膜發(fā)黃,不僅難以及進食,蓄積的膽紅素也是致命的。
介入治療讓這些患者不再餓死、憋死,通過球囊擴張或支架置入解除狹窄,就能讓患者照常吃飯,正常排泄。 造影發(fā)現(xiàn)出血的十二指腸動脈,用栓塞彈簧圈栓塞出血動脈止血 下面是輸卵管造影+再通術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介入治療。
主動脈夾層的最大危害是死亡。主動脈是身體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來自心臟跳動的壓力,血流量巨大,出現(xiàn)內膜層撕裂,如果不進行恰當和及時的治療,破裂的機會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以往的文獻報告,1周內的死亡率高達50%,一個月內的死亡率在60-70%之間。 以下是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及我科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支架置入術 在患者情況適當穩(wěn)定后,治療方式的選擇主要根據(jù)夾層的類型而定。就目前的治療現(xiàn)狀而言,對于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以介入血管內成形術治療為主。治療的依據(jù)包括以下情況,或者說手術適應癥:夾層持續(xù)擴大,表現(xiàn)為主動脈夾層直徑快速增大、范圍迅速增加、胸腔出血、疼痛無法控制;或是主動脈的主要分支,如腸系膜上動脈、腎動脈缺血。 以下是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及血管內治療術示意圖 婦科介入
子宮肌瘤以及子宮腺肌病是女性常見疾病,內科保守治療僅可緩解癥狀,根治性治療既往就是婦科手術切除,這對有生育需求的婦女,是難以跨越的難題,即使沒有生育需求,做個“完整的女人”的愿望,也是千千萬萬女性的基本訴求。而婦科介入治療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介入治療通過栓塞肌瘤及腺肌病病灶供血動脈,使其缺血萎縮,療效確切,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
其他婦科疾病可以進行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的還有很多,比如產(chǎn)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fā)癥,是我國孕產(chǎn)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內科保守治療無效時,不得不以切除子宮為代價挽救生命,但微創(chuàng)的介入治療不僅成功地挽救患者生命,也能保住子宮,保留生育能力。 再比如女性不孕癥,介入再通術應用于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治療,具有損傷小、操作簡便、費用低等優(yōu)點。 其他科室介入應用——應用廣泛
介入診療技術應用廣泛,看病選擇傳統(tǒng)內外科室的同時可以同時選擇介入科的對應診療范圍:
呼吸系統(tǒng)介入——支氣管擴張及肺癌引起的大咯血、氣道狹窄支架治療、肺栓塞溶栓治療等
泌尿系統(tǒng)介入——腎囊腫、腎動脈狹窄、輸尿管狹窄等
血液系統(tǒng)介入——脾亢脾動脈部分栓塞
骨系統(tǒng)介入——骨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椎間盤突出癥的消融和切吸術等
血管系統(tǒng)介入——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及其溶栓治療、糖尿病足等
腫瘤介入——腫瘤經(jīng)皮穿刺活檢與治療、消融術、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等 我們綜合介入科充滿朝氣的團隊 胡主任射頻消融術 穿著幾十斤重的鉛衣,在射線下手術 患者對于我們的評價 蓬勃發(fā)展的介入科,將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有效,快捷的醫(y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