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土耳其人口八千五百萬,橫跨歐亞大陸,伊斯坦布爾(Istanbul)的博斯普魯斯(Bosporus)海峽,銜接歐亞大陸。海峽以西是東色雷斯(East Thrace),地處巴爾干半島的東南角,屬歐洲。海峽以東是小亞細亞(Anatolia),屬亞洲。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Marmara)海。后者通過達達尼爾(Dardanelles)海峽與愛琴(Aegean)海相聯(lián),從而組成黑海的出海通道。</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舊稱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自公元330年后一直是帝都。經(jīng)歷西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拉丁帝國與奧斯曼帝國。1923年土耳其獨立后,定都安卡拉。君士坦丁堡從此失去帝都之位。并在1930年被改名為伊斯坦布爾。</p><p class="ql-block">幾千年來數(shù)大帝國在此博弈興衰。公元前550年至前330年的波斯第一帝國雄踞于此,后被亞歷山大大帝所滅。短暫輝煌的亞歷山大帝國在大帝死后不久瓦解。公元元年左右開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對此地的影響持續(xù)近一千五百年。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國興起。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培育出高度文明的伊斯蘭文化。但1258年被蒙古鐵騎摧毀。奧斯曼帝國尋機興起。自1299年開始奪城掠地,至1453年滅拜占庭帝國,稱霸一方。帝國在蘇萊曼一世時(1520-1566)達到頂峰。蘇萊曼大帝在歐洲征服巴爾干諸國,兵抵維也納。在中東,北非也收疆?dāng)U土。以后北面的俄羅斯崛起,兩國241年內(nèi)發(fā)生了12次俄土戰(zhàn)爭。交戰(zhàn)中奧斯曼帝國逐漸衰弱。一戰(zhàn)時奧斯曼不滿于英國的口是心非,支持德國。戰(zhàn)敗后幾乎被協(xié)約國列強解體。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率領(lǐng)土耳其人擊敗了協(xié)約國的企圖。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并成功對土耳其進行了世俗化改革。</p><p class="ql-block">感恩節(jié)期間,跟隨一個旅游團到土耳其周游十一日。期間驅(qū)車三千公里,一路訪問名勝古跡。這里的歷史沉淀極為豐富。所去景點,多是聯(lián)合國文化遺產(chǎn)。給人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在谷歌地圖上描繪出的三千公里路程。</p> 一:伊斯坦布爾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的古跡集中在早先的艾米諾努(Emin?nü)區(qū), 該地區(qū)現(xiàn)已并入更大的法蒂赫(Fatih)區(qū)。法蒂赫三面環(huán)水,陸地的行政邊界是君士坦丁堡的老城墻。所以法蒂赫就是過去的君士坦丁堡老城。艾米諾努屬其東面一角,那里有老皇宮,圣索菲亞大教堂,藍清真寺等名勝。</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是個近一千六百萬人口的大都市。有所有大都市的通?。好刻焐舷掳鄷r交通擁擠。剛到時打出租車,發(fā)現(xiàn)在每個紅綠燈都要等很久很久。白天打車的費用竟是晚上的三倍,可見在路上耽擱的時間。以后學(xué)會了乘地鐵。那里的公共交通很好。地鐵能把握時間。在地鐵站邊的自動售票機上買個數(shù)天有效的地鐵卡,充好錢后刷一下就能上車。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犯罪率很低,出門安全。</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有uber服務(wù),但不建議用。當(dāng)?shù)厝瞬挥胾ber。uber的作用就是幫你叫出租車。出租車司機馬上知道叫車人來自美國, 成為待宰的羔羊。司機會在超過uber建議車費一倍的價錢上跟你討價還價。我曾試過兩次去酒店,司機要200里拉車費。到街上叫停一輛出租車,僅用75里拉。</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的老城墻堅固厚重,讓東羅馬帝國得以維持到1453年。到了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東羅馬帝國的地盤基本上就是君士坦丁堡城。那年末代皇帝求和不成,英勇戰(zhàn)死城中, 也算有骨氣。</p> <p class="ql-block">完成于公元四世紀(jì)的瓦倫斯水道橋是君士坦丁堡的主要供水系統(tǒng)。</p> 加拉達石塔 <p class="ql-block">在艾米諾努北面的貝伊奧盧(Beyo?lu)區(qū)的加拉達石塔, 建在山頂上是伊斯坦布爾的標(biāo)志建筑。塔高九層。上有瞭望臺一覽伊斯坦布爾全景,夜景尤佳。</p> <p class="ql-block">在塔頂瞭望臺上拍出的美輪美奐的伊斯坦布爾夜景。</p> <p class="ql-block">加拉達石塔內(nèi)有兩個電梯,把人載到7層。然后再爬上9層瞭望臺。下塔沒有電梯可坐,要沿著塔走石旋梯到每一層, 參覽每層的展品到一層。</p> <p class="ql-block">在附近的餐館,吃了個土耳其大餐,美味無比。</p> 夢幻的水殿 <p class="ql-block">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在6世紀(jì)開建地下水宮殿(Basilica Cistern)。宮殿占地138米x65米。每隔5米有根立柱,總共有336根大理石柱。立柱高9米。整個宮殿面積9800 平方米,體積8萬立方米。東羅馬帝國時,儲存在水宮殿里的水,平日可供皇家用水,戰(zhàn)時也能充當(dāng)緊急水源。但到奧斯曼帝國后,水殿被廢棄,主要是穆斯林講究用活水。存在水殿里的死水不潔。1565年法國旅行家,自然學(xué)家Petrus Gyllius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厝巳ツ抢镒ヴ~才重新發(fā)現(xiàn)這個水殿。</p><p class="ql-block">建設(shè)水殿用了7千奴隸。用的大理石柱都是回收產(chǎn)品,長短不齊。需用不同的墊石來補平9米高度。羅馬人有回收舊物的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水殿現(xiàn)改成一個旅游場所,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層水,加上彩色的LED燈的渲染,非常夢幻。</p> <p class="ql-block">美杜莎神是希臘神話中的保護神。現(xiàn)在讓其做墊石并橫放或倒放,顯示多神教的謝幕。</p> <p class="ql-block">眼淚柱用于紀(jì)念建水宮時逝去的建造者。</p> Hagia Sophia大教堂/大清真寺 <p class="ql-block">公元537年大教堂建成后立即成為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堂,并保持記錄長達千年之久。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城市被掠劫1日后當(dāng)晚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入城,旋即下令將Hagia Sophia改成大清真寺。以后伊斯坦堡爾興建的大小清真寺,如藍清真寺,新清真寺,蘇萊曼尼耶清真寺等,都是Hagia Sophia的翻板。</p><p class="ql-block">巨大的教堂僅用5年多建成。而且絕不是粗制濫造。僅黃金就用了十噸。教堂的二層回廊專供皇帝使用?;实奂用?,皇后可在回廊正廳觀看。</p><p class="ql-block">穆斯林清真寺里嚴(yán)禁出現(xiàn)人或動物的形象,認(rèn)為這些形象削弱了對神的崇拜。穆罕穆徳二世有希臘血統(tǒng),也推崇希臘文化。也許是這個原因,他不忍破壞教堂內(nèi)金碧輝煌的人物畫像,只是令人用石膏涂抹掩蓋。然后在立柱上懸吊了阿拉伯書法家金字圓盤。把教堂改成了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索菲亞清真寺被改為博物館。西方文物專家小心剝離了奧斯曼時代涂抹的石膏,讓拜占庭時期的圣像得以重見天日。但最近埃爾多安總統(tǒng)又把它改回成清真寺。無人知曉這些壁畫的最終命運。</p> <p class="ql-block">從入口處看大教堂的穹頂。我們既看到了代表基督教的人像,又看到了代表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書法圓盤。</p> <p class="ql-block">人像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圣母瑪利亞的畫像現(xiàn)在被一塊布簾遮上。</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恢弘。很難想象實在公元6世紀(jì)用5年多建造出來的。穹頂跨度三十多米。穹頂下沒有立柱。彰顯當(dāng)年的技術(shù)水平之高。當(dāng)然在多地震的伊斯坦布爾,穹頂塌落6次。每次都加固修好。從中積累的經(jīng)驗,應(yīng)用于后來修的清真寺中。</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門上羅馬皇帝跪拜耶穌鑲嵌馬賽克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出口處另一個鑲嵌畫。圣母瑪利亞居中,左面的君士坦丁大帝獻她君士坦丁堡的模型,右面的查士丁尼一世獻她圣索菲亞大教堂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入口處修的四扇的加固扶壁。</p> <p class="ql-block">金碧輝煌的走廊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入口的守門人長期站立出的凹坑。</p> <p class="ql-block">二層回廊的中段,皇家人員可在此觀禮。</p> <p class="ql-block">二層回廊末端,皇帝專用。</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左右兩個凈化甕,大理石造。</p> 托普卡帕宮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Topkapi)皇宮建在Hagia Sophia邊上。1460年建成后,到1856年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行政中心?;蕦m分4個庭院與后宮。第一庭院基本上就是個花園;第二庭院有花園,議事廳,御膳房,珍寶館等建筑;第三庭院主要是覲見廳, 這里是蘇丹接見來賓的主要場所,后面有圖書館,私室。私室里面藏了伊斯蘭最神圣的寶藏:先知穆罕穆徳的佩劍,腳印等;第四庭院是蘇丹生活區(qū),里面有巴格達亭樓,開齋亭等諸多建筑。后宮是蘇丹家眷生活的地方。里面也有太監(jiān)。但穆斯林教義不允許閹割。那里的太監(jiān)要從基督徒處買來。而后者也是從中國那里學(xué)來的。</p> <p class="ql-block">帝王之門(Imperial Gate)是第一個大門。是進入第一庭院的主要通道。第一庭院其實是個公共花園。</p> <p class="ql-block">崇敬門(Gate of Salutation)要大臣級別才能進入。通過崇敬門,便進入第二庭院, 屬外庭。群臣在此聚集好去帝國議會議事。</p> <p class="ql-block">帝國議會開始蘇丹還參加。以后大臣們就自己開了。蘇丹有個密室,在里面聽大臣們的議案。密室有個金絲窗戶通帝國議會。</p> <p class="ql-block">議事廳</p> <p class="ql-block">金絲窗告訴你膈墻有耳!</p> <p class="ql-block">議事廳邊上是個珍寶館,里面是各國送的禮品,多是鐘表。照片里的大鐘,是英國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珍寶館隔壁是兵器室。里面的槍,劍都是精品。這是鑲著三塊綠寶石的匕首。</p> <p class="ql-block">與86克拉的鉆石。</p> <p class="ql-block">蘇丹的裝飾全身盔甲。</p> <p class="ql-block">御膳房在第二庭院的右方?;蕦m里每天5千人的飯菜都由御膳房負責(zé),里面工作人員上千。注意房頂?shù)臒焽枋清F形的,跟卡帕多細亞的地貌類型。</p> <p class="ql-block">御膳房展有大量來自東西方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這是清朝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除了膳食,咖啡與茶的文化也是皇宮里的重要項目。奧斯曼處在東西商品交易的節(jié)點。早年通過奧斯曼把咖啡傳入歐洲。</p> <p class="ql-block">以后奧斯曼人又時興喝茶。</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庭院,還能看到正義塔。這是皇宮里的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吉兆之門(Gate of Felicity)是進入第三庭院的必經(jīng)之路。第三庭院屬內(nèi)廷。是蘇丹生活場所。里面有覲見廳。蘇丹有重要賓客來訪時,會在此接見。</p> <p class="ql-block">覲見廳靠窗有個水泉,不但用于清洗,泉水的聲音還能防止竊聽。</p> <p class="ql-block">內(nèi)廷的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1517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在埃及俘獲了哈利發(fā)穆塔瓦基勒三世后,哈利發(fā)的稱號便由奧斯曼蘇丹繼承。哈利發(fā)的圣物最后也都藏在皇宮。圣物包括穆罕默德的腳印,頭發(fā),牙, 佩劍等。</p> <p class="ql-block">因為有圣物,房間里有個阿甸不斷在吟誦《古蘭經(jīng)》。他邊上櫥窗里是穆罕默德的劍與弓。</p> <p class="ql-block">后宮的帝王殿是蘇丹家庭娛樂之處。后宮除蘇丹外只有內(nèi)眷能進入。大門由太監(jiān)守衛(wèi)。</p> <p class="ql-block">后宮的浴室很多。土耳其浴很有名。</p>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是東羅馬時的體育和社交中心。兩邊各有一個來自埃及的方尖碑。中央有個銅制蛇柱。蛇柱的底座在地面下兩米,是當(dāng)年的地面高度。</p> <p class="ql-block">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是狄奧多西大帝公元390年從埃及購得,取自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上面的埃及文字還清晰可辯。</p> <p class="ql-block">墻柱是皇帝君士坦丁七世10世紀(jì)在賽馬場的另一端興建的方尖碑。外面曾包著鍍金銅牌。被第四次十字軍洗劫熔化了。幸存下的石質(zhì)核心被稱為墻柱。</p> <p class="ql-block">蛇柱上面原有三個蛇頭,頂著一個金碗。金碗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被盜。部分蛇頭在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德國噴泉位于競技場北,藍色清真寺旁。興建于1900年,紀(jì)念德國皇帝威廉二世1898年的訪問。當(dāng)時衰敗的奧斯曼帝國已成為歐洲列強互相利用的棋子多年。被英國拋棄后,奧斯曼投入德國懷抱。一戰(zhàn)失敗后,險遭肢解。國父凱末爾率領(lǐng)土耳其人保家衛(wèi)國,保留下土耳其現(xiàn)存的國土。</p> <p class="ql-block">下篇:<a href="http://www.zit.org.cn/4kkvs8no"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土耳其之旅2:中土之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