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讀《悠悠歲月》

云淡風輕

<p class="ql-block">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 網絡圖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十月末起幾天之內聽了一遍,主播非常好,聲音富有磁性,語速不疾不徐,但歲月悠悠,跨越世紀的漫長56年時間,作品信息量太大,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歌星、不熟悉的政治事件,不了解的文學作品,以及法國的時代背景,公眾事件,民族喜好,生活瑣碎,諸如此類,聽書雖省眼力卻易走神,有時云里霧里,時常倒回去重聽。</b></p><p class="ql-block"><b>于十一月初開始,又斷續(xù)抽時間閱讀213頁的《悠悠歲月》紙質書,十二月一日讀完,平均每天讀10頁的節(jié)奏;十二月三日補錄完最后幾十頁的筆記,共做讀書筆記2.3萬余字,主要為摘錄,穿插少量點評及自己回憶。有時候感到處處是金句,想大段地摘錄。埃爾諾的文字是通過個人記憶對大到國際事件、小到服飾餐具的敘述,精準直抒個人感受,富有真實感,并凝結為更高層面的哲思,繼而引起集體回憶。勾起我的共鳴,然而我卻說不出來。</b></p><p class="ql-block"><b>埃爾諾的《悠悠歲月》就像一串珍珠項鏈,用一張張發(fā)黃的照片、一個個富有時代感、視角犀利的鏡頭組成,用回憶、用思想的線堅實地把它們穿在一起,串成一條獨特的、制作精美的項鏈,也許歲月的塵??赡苁怪樽喻龅?,但只要你輕輕地拭去它的微塵,它定會在陽光下、甚至在黑夜里都熠熠生輝。</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頭幾年里所有黃昏的印象,有夏季一個星期天的發(fā)亮的水坑,父母死而復生、我們走在難以確定的道路上的夢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誰都有類似這樣的印象與夢境不是嗎?蒙太奇般的迷幻和親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在樓梯上拖著她剛殺死的美國大兵的郝思嘉的印象----奔跑在亞特蘭大的街道上為就要分娩的梅拉妮尋找一個醫(yī)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這個記憶畫面感極強地腦補著《亂世佳人》的畫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躺在丈夫身邊回想著一個男孩第一次擁抱她和她說著“是的,是的,是的”的莫莉布盧姆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腦補《尤利西斯》里那個多情、偷情的莫莉,給布盧姆戴了多少頂綠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不要違反季節(jié)的周期去脫掉外套和長襪,在“太早”和“太晚”之間有一個適于做任何事情的時期,一段珍貴的和難以計數的時間,大自然的善意在此刻發(fā)揮作用,要根據這個原則讓雌兔與雄兔交配,種植生菜。冬季出生的孩子和貓長得不如其他季節(jié)好,而三月的太陽使人發(fā)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把生土豆敷在燒傷的地方或者由一個懂巫術的女鄰居來“止火”,用尿治愈一個寄存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傷口</span></p><p class="ql-block"><b>想到蕭紅《呼蘭河傳》,蕭紅的書寫多是的感性;而埃爾諾更多是理性的。還想到虹影《饑餓的女兒》,那是殘忍和令人哀傷的年代,有一種掙扎的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 生存是不渴就欽</p><p class="ql-block">● 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你在做什么?</p><p class="ql-block"><b>那年那天我剛到南京不到一個月,貌似也去新單位剛上班。晚上下班回去時天色已暗,走過游府西街的“朱記餛飩”,進入小區(qū)上8樓,家里人正在租來的房子里看新聞聯播,在播放飛機撞向大樓的驚悚場面。2013年感恩節(jié)我去美國跟團參觀過那個叫做 “遺址紀念館”的地方,已成一片廢墟。</b></p><p class="ql-block"><b>記得2005年之前那幾年,南京新街口商圈有一個商場叫世貿中心,牌子好響亮,門面卻不大,在新街口和華僑路之間,上班的時候會路過,不知現在還在不在了。</b></p><p class="ql-block">● 像一句座右銘那樣永遠依附于一些人身上的話語----在14號國道上的一個確定的地方,因為一個行人說出它們時恰恰有人開車路過,于是在重新路過這里時這些相同的話語不可能不迎面撲來,就像彼得大帝夏宮里埋藏的水柱,有人把腳放在上面就會噴出來</p><p class="ql-block"><b>我也常常有這樣的感覺,恐怕很多人都有,很奇特</b></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記憶脫離了我們,在多雨天氣的一陣微風里</p><p class="ql-block"><b>風是個好載體,一切過往以及記憶,在風里,捕捉不到,卻能感受得到;隨風飄散,或許落在哪個角落里,抑或定格在某個雨天的樹枝上,淅瀝的雨珠打在傘上,或許透過朦朧的燈光就能夠看到和想起。我想起若干歌詞:</b></p><p class="ql-block"><b>今夜微風輕送把我的心吹動/多少塵封的往日情重回到我心中/往事隨風飄送把我的心刺痛/你是那美夢難忘記深藏在記憶中(《最真的夢》)</b></p><p class="ql-block"><b>就讓往事隨風都隨風都隨風心隨你動/昨天花謝花開不是夢不是夢不是夢/就讓往事隨風都隨風都隨風心隨你痛/明天潮起潮落都是我都是我都是我(《往事已隨風》)</b></p><p class="ql-block"><b>晚風中閃過幾幀從前啊,飛馳中旋轉已不見了嗎?(《這世界有那么多人》)</b></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這一連串的英雄事跡剩下的只是無聲的灰色遺跡;懸崖當中的碉堡、城市里望不到邊的石頭堆。</p><p class="ql-block"><b>想起小時候校園操場里的防空洞,和小伙伴一起鉆到里面玩,那時候大概只有四歲左右,覺得防空洞藏貓貓很好玩,學校墻上還有大的紅字標語:深挖洞 廣積糧 不稱霸,不甚懂意思更增添了神秘。時光老人很會開玩笑,半個世紀后,今春遭遇的疫情,封控期間深刻體會到領袖人物的高瞻遠矚。</b></p><p class="ql-block"><b>又想起1984年,我在成都上初三,作為年級團支部書記代表全校師生給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的英雄們寫了慰問信,并收到一封來自老山前線戰(zhàn)士們的回信。信里附了一張照片,是幾位頭戴鋼盔、手持沖鋒槍、身著軍綠色迷彩服的戰(zhàn)士在貓耳洞前的合影,這封信在全校大會上讀。后來信和照片與我在成都時和父母的所有書信一起帶回了新疆,連同他們送我去成都上學時帶的老式皮箱一起,放在父母家 院子里的雜物間,1996 年他們搬入樓房時或清理或遺失了。</b></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代本身開始被作為美化了的日子來回憶,我們從收音機里聽到“我想起美麗的星期天……這一切確實多么遙遠遙遠” 時就感到失落。</p><p class="ql-block"><b>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回憶,剛解放的時候,父母也不過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是埃爾諾的同齡人。他們唱的是《讓我們蕩起雙槳》:“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huán)繞著綠樹紅墻……”,而這些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歌曲我們這代人還在唱。</b></p><p class="ql-block"><b>小時候有一年(大概是1978年)夏天的晚上,去縣里露天大會場觀看第一小學舉辦的演出,校合唱團站在水泥舞臺上就唱著這些歌。合唱團的同學們穿著白襯衣,深藍褲子,頸上系著鮮艷的紅領巾,高高低低站成幾排呈弧形,領唱的孩子是一對姓褚的雙胞胎兄弟,聽說他們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回內地了。</b></p><p class="ql-block"><b>他們聲音高亢情緒飽滿地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唱《快樂的節(jié)日》:“花兒向我們點頭/白楊樹嘩啦啦響/它們同美麗的小鳥/向我們祝賀/向我們歌唱/它們都說世界上有我們就更美麗/世界上有我們就更美麗”, 還唱《我們多么幸?!贰啊匡L吹拂五星紅旗/彩霞染紅萬里山河/……/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的學習多么快樂”。&nbsp;</b></p><p class="ql-block"><b>臺下的我們被他們的歌唱感染,也覺得無比幸福。</b></p><p class="ql-block"><b>還有一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大概是1979年,抑或是1978年,記不大清了),學校歌唱比賽,每個年級都有代表節(jié)目,我們班唱的是歌唱華主席的歌曲,現在已經查詢不到歌名了。只大概記得幾句歌詞(不一定準確):“小樹穿上了綠色的衣裳,鮮花盛開在寬闊的大路旁,我們來到原野和工廠,蹦蹦跳跳多么歡暢……華主席帶我們走向春天,美麗的祖國像花園一樣?!蔽液土硪晃宦曇艏毴岬呐謩e領唱中間的兩句:“啊,小蜜蜂飛來了,引我們一起捉迷藏;百靈鳥飛來了,和我們一起歡樂地歌唱”。那位唱后一句詞的同學聲音宛若百靈鳥。</b></p> <p class="ql-block">春天。 水彩8 K習作 云淡風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b>埃爾諾不是我的同輩人,但她寫一些代表時間流逝、歲月更替的物件和事件,舒緩展開的畫面,同樣引起我們的共鳴和回憶。</b></p><p class="ql-block">● 整個冬季煮土豆的氣味、在便桶里撒尿的聲音和父母打鼾聯系在一起的語言</p><p class="ql-block"><b>想到我們冬季的凍豆腐、燴大白菜,院子里的菜窖,洋爐……</b></p><p class="ql-block">● 一些秘密的游戲,用帶齒的窗簾環(huán)夾住自己的耳垂</p><p class="ql-block"><b>我們小時候竟然嚼瀝青,美其名曰“嚼牙根”,后來父母知道后說那是有毒的,才不再跟風。</b></p><p class="ql-block">● “綠色圖書館”叢書……</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我小時看的書《動腦筋爺爺》《十萬個為什么》《高斯的故事》,訂閱《兒童時代》《少年時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收音機里播放小說連播《林海雪原》,少劍波,小白鴿……</b></p><p class="ql-block">● 眼下他們是臉色蒼白、貧血、指甲發(fā)白的“戰(zhàn)爭兒童”,應該吞服魚肝油和月亮牌驅蟲藥</p><p class="ql-block"><b>我們這里是“寶塔糖”驅蟲藥</b></p><p class="ql-block">● 食品配給制結束了,新鮮事物不斷產生,但相互的間隔足以使它們都受到喜出望外的歡迎,它們的實用性也被人們在談話時進行評價和討論</p><p class="ql-block"><b>想到我們小時候的上海麥乳精,父母鎖在床頭柜里給我們限量吃,我發(fā)現了開柜子的“機關”;上海泡泡糖,封面上一個扎蝴蝶結發(fā)帶的小女孩吹出一個大大的泡泡,整整100條,裝在牛皮油紙做的紙盒里,這是一個上海知青老師假期回滬帶來的,媽媽把它鎖在抽屜里,只有我有分配權</b></p> <p class="ql-block">彩鉛畫,云淡風輕</p> <p class="ql-block">老物件 云淡風輕拍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埃爾諾說:“沉默是一切事物的背景,而自行車則衡量著生活的速度。”</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yōu)槟切┦箶蛋倌甑淖鳛楹团κ幦粺o存、開辟了一個據說什么都不用干的時代的種種發(fā)明而驚嘆。</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過早地渴望各種東西,塑料文具盒,橡膠底鞋,金表。擁有它們不會令人失望。我們讓別人欣賞它們。</p><p class="ql-block">●&nbsp;洗衣機、電視……,阿司匹林、碰碰車……</p><p class="ql-block">●&nbsp;進步是人類的遠景。必須跟上時代,我們爭先恐后地說著,以此作為智慧和思想開放的證據</p><p class="ql-block">●&nbsp;人們談論著“變樣了”或者“不要因循守舊,待在家里會變蠢的”。把父母那一代稱為“老態(tài)龍鐘”</p><p class="ql-block"><b>我們跨世紀的“新一輩”,如今也將要隱入塵煙</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當“煤爐換成煤氣灶,鋪著一張油布的木桌換成一張弗米加牌的桌子……”,當“最令人羨慕和最昂貴的物品”----汽車出現并逐步成為代步工具,埃爾諾說:“(汽車)在某種意義上完全控制了世界的距離。”</b></p> <p class="ql-block">雜貨鋪前的自行車</p><p class="ql-block"> 鋼筆淡彩32k 云淡風輕2020年春節(jié)畫</p> <p class="ql-block">攝于上海古董花園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b>埃爾諾的回憶由一張張舊照片如放幻燈片般地展示開來</b></p><p class="ql-block"><b>1963年的照片,大學時代的少女,追求“女人味”,閱讀存在主義,超現實主義,完成學業(yè)“向上走”;</b></p><p class="ql-block"><b>內心日記,“夢想用一生中陌生的語言寫作”。沮喪“我是一種意愿和欲望”的反話。開始寫第一部小說</b></p><p class="ql-block"><b>一切都不是她的時代,她的時代被固定在了照片里</b></p><p class="ql-block"><b>她寫她的成長,她的打拼,她的學習她看的書,薩特、波伏瓦影響了她的寫作。她提到一堆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福樓拜的《情感教育》(第一部現代小說),弗吉尼亞?伍爾夫,卡夫卡,安德烈?布勒東,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加繆。她對薩岡“盡管極不道德、卻強調真實”的小說更有興趣,還提到一些作家及作品,我聽都沒聽說過更無從接觸過他們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nbsp;讀過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書,除了驗證有個子宮的不幸之外毫無用處。</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還不到35歲,“謀得一份工作”、就在那個外省的普通城市里衰老和死去的想法令人傷感,難道我們就不能生活在這喧囂躁動、紛繁忙碌的巴黎?等火車一下子飛速奔馳得像瘋子那樣行駛到里昂車站———巴黎地區(qū)———的灰色城墻都不停下來的時候,我們已經感覺到渴望從第戎出發(fā)了。這是一種成功生活的不可避免的演變,完全獲得了現代性。</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她寫她的婚姻和隱私;她的家庭聚餐,與孩子們的交流;她在&nbsp;“奔六”的年紀和一個&nbsp;29&nbsp;歲情人的交往,讓人不由刮目相看。其中關于婚姻的敘述讓人淚目、嘆息。</b></p><p class="ql-block">●&nbsp;在決定分居之前,夫婦之間要有幾個月的爭吵和疲憊的和解,在決裂的過程中,用于平分的家具和家用器具的清單標志著到了無法后退的地步。</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在商品價值“這一錢不值了”與使用價值“我比你更需要汽車”之間爭奪著它們(有價物品),這份要平分的物品清單現在體現著決裂。財產清單認可了夫婦的死亡。下一步是咨詢一位律師,把我們的故事變成一種法律語言,從決裂中一下子排除了激情的因素,使它進入了一種平庸和匿名的“夫妻共有財產解體”。</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想逃避和到此為止,但是我們預感到不可能回頭,準備好承受離婚的痛苦,大聲威脅和辱罵,斤斤計較,準備過錢少了兩倍的生活,準備不惜一切重新找到對一種未來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耳畔響起蘇芮的歌“沒有歲月可回頭……”</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她寫與小男友的決裂,是“執(zhí)著的緩慢而秘密地進行”,&nbsp;她寫對小男友新女伴的嫉妒,以及她內心的感慨,是那么具有真實感。</b></p><p class="ql-block">●&nbsp;她像做一種工作那樣把嫉妒保持了幾個星期,直到只想做一件事情為止……她在世界上立刻就被迅速地替代,這使她極為惶惑。</p><p class="ql-block">●&nbsp;她在日記里寫著:“他把我從我這一代人中拉走了??墒俏也辉谒且淮死?。從前我不在任何地方。他是復活過去、使之變得永恒的天使?!?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b>物轉星移,時代變遷。從物質匱乏到越來越豐富,科技也推動著人類的進步,支付手段愈來愈便捷。</b></p><p class="ql-block"><b>支票 支付便捷,貸款,支付碼……</b></p><p class="ql-block"><b>新式產品,吸塵器、電吹風,速凍食品,咖啡壺,香波,可調頻收音機,高保真音響組合,安裝家用電話……</b></p><p class="ql-block">● 物品越來越快的到來把往事推到后面。人們不問它們的用處,只想擁有它們,并且為沒有換到足夠的錢來立即付款購買它們而痛苦?!闷嫘膽?zhàn)勝了懷疑。</p><p class="ql-block">● 食品店和消費合作社讓位給了超市,顧客們在付款之前高興地撫摸著商品。我們感到自由了,不用向任何人問任何事情了。(六十年代)</p><p class="ql-block"><b>我們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超市一路過來,越來越發(fā)達,越來越放飛自由; 微信支付、支付寶,基本不用現鈔了。不知埃爾諾是否能想像得到,支付的便捷已到了刷臉,疫情當下的人們卻不能輕易露臉;有些事情也還會有反復,我們又將重建供銷社。</b></p> <p class="ql-block"><b>后來,進入商品極大豐富,金錢至上的時代,埃爾諾的用幽默、俏皮,與時俱進的文字生動敘述,毫無違和感。她說到克?。喝欢磺卸既绱溯p易,人們的驚愕更是轉瞬即逝,對于來到市場上的一種新物品,只是說一句“這很高明。”</b></p><p class="ql-block">● 我們回想起父母的責備:“你有了這一切還不幸福嗎?”現在我們知道當時所有的一切是不足以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從傳送臺到小推車,帶著一張條形碼的購物在日益迅速地進行,輕微的咔嗒聲在一秒鐘里就隱沒了交易的費用。物品的時代吸引著我們,迫使我們總是提前兩個月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們沒有衰老。我們周圍任何東西都不夠持久到衰老的程度,它們被飛快地取代、復原了。記憶來不及把它們與生活中的一些時候聯系起來。</p><p class="ql-block">● 廣告:顯示應該如何生活和行事、配置家具,它是社會的文化教輔導員</p><p class="ql-block">● 投影儀:屏幕上,我們第一次看到自己走路,頗為狼狽</p><p class="ql-block">● 在所有新穎的物品當中,手機最為神奇、最為迷人。我們被口袋里第一次響起的鈴聲嚇了一跳,面帶愧色和尷尬地急忙尋找著通話按鈕……</p><p class="ql-block">● 電腦:這是第一件我們在它面前感到低下的物品。我們羨慕地任憑別人去控制它。一種冷酷的和不吉祥的工具,它把我們剛剛寫好的信件藏在內部的最深處,扔進了一個永恒的地獄。它令人屈辱。</p><p class="ql-block">● 傳真機:打印情話:這種缺席者的奇特存在,強烈到了我們沒有摘下耳機和任憑自動回答機說個不停時就會感到犯了錯誤,在出聲時會在擔心被人聽到的虛幻恐懼中發(fā)呆。</p><p class="ql-block">● 打字機:在我們看來,好像出自一個不可思議的遙遠年代。不過當我們回想起幾年前在一個咖啡館的盥洗室里正給X打電話、一天晚上在奧利維迪牌打字機上給P打一封信的時候,應該承認沒有手機和郵箱,對于生活的幸福和痛苦是毫無關系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新月異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大8 K水彩習作 云淡風輕</p> <p class="ql-block"><b>如今我們許多人都是花唄消費,以及世界離不開你,你離不開手機的狀態(tài)。我們有沒有感到滿足和幸福呢? 埃爾諾說:“我們進入了一個對物品既有欲望,又感到厭惡的糟糕透頂的時期,消費行為的頂點——然而我們還是履行了,在炎熱、收銀臺的等待和憎惡,如同一種犧牲,一種獻給不知什么神、為了不知什么靈魂得救的花費的義務?!?lt;/b></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一個沒有人的物的世界里演變?;ヂ摼W進行著把世界變成空話的眼花繚亂的變化。</p><p class="ql-block">● 記憶變得無窮無盡,但時間的深度——紙張的氣味和發(fā)黃、書頁翻動的沙沙聲、一直陌生的手在一個段落下面畫的著重線所給人的感覺——消失了。我們處于一種無限的現在之中。</p><p class="ql-block"><b>埃爾諾也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懷念從前慢,她寫到:在一切混合的概念里越來越難以找到一句給自己的話,一句當我們默默地對自己說的時候能幫助我們活下去的話。</b></p> <p class="ql-block">從前慢 水彩16 K習作,云淡風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b>埃爾諾串起一些政治事件,還有戰(zhàn)爭,</b></p><p class="ql-block"><b>斯大林之死訊,阿爾及利亞騷亂……</b></p><p class="ql-block"><b>半導體收音機,政治人物,電視說教</b></p><p class="ql-block"><b>赫魯曉夫、肯尼迪、鐵托</b></p><p class="ql-block"><b>總統(tǒng)大選,戴高樂、密特朗</b></p><p class="ql-block"><b>南斯拉夫,科索沃,以色列</b></p><p class="ql-block"><b>香榭麗舍大街。移民……</b></p><p class="ql-block"><b>危險感,羅馬尼亞人,不安全</b></p><p class="ql-block"><b>道德新秩序,政治上正確……</b></p><p class="ql-block"><b>有人說,《悠悠歲月》很難讀,書中多處高密度、集束式地用一種格言排比式的句子敘述、羅列西方國家民族運動、社會思潮、流行文化等等事件,隔著國家、隔著民族、隔著語言,尤其隔著歲月的長河與代溝,難免不會因你不夠多聞或沒有興趣而毫無共鳴之感。然而埃爾諾語言的魅力對我來說,是她寫這些我們并不一定感興趣的政治事件或人物,卻能讓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感受到她的冷峻、犀利和睿智,而又毫無說教之感。</b></p><p class="ql-block">● 即使應征的士兵繼續(xù)開往阿爾及利亞,這個時代還是屬于希望和意志,屬于對大地、海洋和天空里的宏偉規(guī)劃,屬于豪言壯語和盛大葬禮</p><p class="ql-block">●&nbsp;世界上的年輕人用暴力給出了他們的消息。他們在越南戰(zhàn)爭里找到了造反的理由,在毛的“百花齊放”里找到了夢想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半導體收音機帶來的是一種陌生的樂趣,是能夠獨自待著而又不孤獨、隨意支配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聲音的樂趣</p><p class="ql-block">● 1968年的五月風暴</p><p class="ql-block">我們評價各種制度,尋找一些典范。我們對世界進行普遍的政治閱讀,主要的詞匯就是“解放”</p><p class="ql-block">● 右翼回來了,果斷地摧毀,非國有化,取消解雇的行政許可,巨額財產稅。這樣不能使足夠的人變得幸福。我們又熱愛密特朗了。</p><p class="ql-block">● 總統(tǒng)大選:密特朗濫用了我們的希望。我們明白美好的時刻結束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預感到什么都阻止不了薩科齊的當選,人們的愿望走到了它的終點。又有了一種甘受奴役和服從于一個領袖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蘇聯爆炸的核電站……俄羅斯的一場未能成功地掩蓋的災難,必須歸咎于他們的無能----即使戈爾巴喬夫使我們感到親切,和他們與集中營----只是尚未傷害到我們----同樣的殘忍。</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戰(zhàn)爭遵循著它們的進程。</p><p class="ql-block">● 一些孤立的恐怖主義行動,肇事者們突然消失,(頻繁)有炸彈爆炸,是在一些公共場所。我們坐下的時候注視著旅客腳下“可疑的”體育用品包……在對即將來到的死亡的意識中,我們突然強烈地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和現狀。</p><p class="ql-block">● 東德人越過了邊界,柏林墻塌了。我們感到自己落在這些事件的后面,羨慕東德人能經歷這樣一些時刻。接著我們看到他們撲向西柏林的商店,他們?yōu)拿癜愕姆b和旅行包引起我們的憐憫,他們缺乏消費經驗令人同情,然而這種集體渴望物質財富、不知節(jié)制和區(qū)別的景象使我們感到不快。他們并未站在我們?yōu)樗麄兘⒌?、純潔和抽象的自由的高度。面對這些桎梏下的民族時我們習慣感受的痛苦,變成了對他們運用自身自由的譴責和批評。我們更愛被剝奪了一切、排隊買香腸和書籍的他們,以便品嘗屬于“自由世界”的幸福和優(yōu)越感。</p><p class="ql-block">● 若斯潘成了總理。把損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恢復了一些關注自由平等和寬容、根據我們的愿望來調整的措施。</p><p class="ql-block">● 一個冷漠的矮個子男人,懷著難以識破的轉,有個聽過一次就容易發(fā)音的名字,普京,取代了酒鬼葉利欽,并且許諾“直至茅坑里都支持車臣”。俄羅斯不再帶來希望和恐懼,除了一種無盡的憂傷之外沒有別的。它退出了我們的想象力---美國人不顧我們的意愿取而代之,猶如一棵巨大的樹木把樹枝伸到了地球的表面。</p><p class="ql-block">● 我們看到的喬治·布什,當有人在他耳邊把消息告訴他的時候,他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那樣沒有反應----也沒有思想和感覺,只是盯著電視屏幕看了又看,曼哈頓的雙塔先后倒塌……似乎畫面由于看得過多而變成現實了。各種說法和分析紛至沓來。事件的本來面目正在消失?!@個奇跡令人驚嘆。我們后悔相信美國是不可戰(zhàn)勝的,報復了這種錯覺。</p><p class="ql-block">● 前任總統(tǒng)的平庸兒子、在對選票進行沒完沒了的重新計數之后,可笑地當選的美國總統(tǒng)喬治·布什,代表文明和“善”對“惡”宣戰(zhàn)。不要再睡覺了,保持警惕直到世界末日。為美國人承擔恐懼的義務削弱了團結和同情。我們嘲弄他們沒法抓住本·拉登和騎著摩托蒸發(fā)的毛拉奧馬爾。</p> <p class="ql-block">書友攝于上海古董花園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p><p class="ql-block"><b>本雅明說,文學的靈韻,全是從小細節(jié)來的。文學評論家說,埃爾諾的作品及語言,文學性手術刀般地精確體現在細節(jié)上;歌德之后德語變了,普魯斯特之后法語變了,埃爾諾之后代理人的法語變成了自己的法語,代理人成為了故事中的人。</b></p><p class="ql-block"><b>“這是一個高速的時代,發(fā)生的事情超出了想象,而我們的激動卻跟不上現實”,這是屬于埃爾諾的凝練、精準和深邃,句句都精彩!</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預料這個春天會很熱鬧,接著秋天也是如此。它們過去從未像這個樣子。索爾仁尼琴帶來的《古拉格群島》</p><p class="ql-block">●&nbsp;人們把自由與自由主義混為一談,認為這樣命名的社會就是允許最大限度地擁有權利和物品的社會</p><p class="ql-block">●&nbsp;無法想象這座城市的邊界。我們覺得漂浮在一個過于巨大的空間里,生活就融入在其中</p><p class="ql-block">●&nbsp;從外省遷移到巴黎地區(qū),時間變得越來越快。對時間的感覺不一樣了。天已傍晚,我們覺得除了在令人煩躁的教室里模模糊糊地上課之外什么都沒干</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被遷移到另一個時空、另一個世界里,很可能是未來的世界&nbsp;</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無法得知對所有的人來說,無形地發(fā)生的模糊危機在什么時候變成了世界的起源和原因,變成了對絕對的惡的確信</p><p class="ql-block">●&nbsp;這是花言巧語的時代。金錢隨著信用卡消失不見了</p><p class="ql-block">●&nbsp;經商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它把所有的語言,生態(tài)主義的、精神分析的,都附屬于它的利潤,用人道主義和社會正義來裝飾自己,囑咐我們反對“昂貴的生活”</p><p class="ql-block">●&nbsp;回憶和遺忘的過程被媒體承擔了。它們紀念一切可以紀念的事情……我們屬于所有的時代,卻又不屬于任何一個時代。屬于我們的年代不在這里</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在變化。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新樣子。無限不再是想象。所以覺得自己有一天會死去是不可思議的</p><p class="ql-block">●&nbsp;一切都似乎令人壓抑。美國是時代與他們根據需要和利益隨意占領的空間的主人。到處都是富者愈富、窮者愈窮</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被物質時代超越了。在期待它們與世界的出現、在喪失與獲得之間的長期保持的平衡被打破了?!?amp;nbsp;瞥見一切的可能性是無限的</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不停的轉變。不再轉變,這就是接受衰老。我們的衰老與世界進程的方向是相反的。不會用電腦和數字音響的人將會消失,就像以前不會用電話或洗衣機的人消失了一樣</p><p class="ql-block">●&nbsp;鼠標在屏幕上迅速而輕快的點擊是時代的節(jié)拍</p><p class="ql-block">●&nbsp;在所有的日常生活的信息里,最有趣的、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明天的天氣</p><p class="ql-block">●&nbsp;我們來到了二〇〇〇年。早晨太陽平靜地在一片狼藉的景象上升起,帶著災難所特有的美</p><p class="ql-block">●&nbsp;沒有任何改變,只是用數字2代替1這件怪事,往往使人在支票下面寫日期時出現筆誤</p><p class="ql-block"><b>真是妙!絕!</b></p><p class="ql-block">●&nbsp;(9·11)在這種對現實的驚愕中,我們理解了人們在世界上的分離,以及我們的同樣不可靠的聯系。在奧賽博物館里注視梵高的一幅畫的時候,我們對此刻發(fā)生在曼哈頓的事情一無所知,也就是對我們自身死亡的時刻一無所知。</p> <p class="ql-block">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p><p class="ql-block"><b>又一張照片,1999年,書寫進而轉入千禧年</b></p><p class="ql-block"><b>千禧年之后的景象,更是我們的集體回憶。埃爾諾說:“九月十一日推動了迄今為止陪伴我們的所有日期。由此開始了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時代也世界化了?!憋w機撞向雙子樓,滾滾濃煙,五千多人的死,畫面永久停留在所有人無比錯愕的腦海里。</b></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不及思考就開始恐懼,一種模糊的力量滲入了世界,準備在地球上所有地方從事最殘忍的行為,一些裝有一種白色粉末的信封毒死了收信人……</p><p class="ql-block">● 宗教回來了,但不是我們的、我們不再信仰的、不想再傳下去的宗教。</p><p class="ql-block">● 語言始終把我們與他們分開,把他們劃成“區(qū)”里的“居民圈”……不安全,是人們首要的憂慮。</p><p class="ql-block">● 歐元的流通讓人們高興了一陣??粗X幣來自何處的好奇心一個星期就消退了。這是一種冷漠的貨幣,干凈的小票子上面沒有畫面或隱喻。一種沒有分量,給人錯覺的幾乎是不真實的貨幣,它取消了價格,給人以商店里的東西普遍廉價的印象,而看著工資單卻覺得自己變窮了。</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從九月十一日開始突然出現了一些動作迅速的事件,接連不斷的謀殺和恐懼,令人震驚或悲痛的沒完沒了的爆炸……然后就消失,被遺忘了,不了了之,到下一年,如果不是下個月的話,就被作為遙遠的歷史來紀念了。</p><p class="ql-block">令人恐懼的還有失業(yè):</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人都在要求結束失業(yè),這是另一種“災難”,……變成了一種不合理的希望,一種在這個世界上實現不了的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埃爾諾還寫到不明原因的傳染病,薩斯、禽流感、基孔肯亞熱毒引起的急性傳染……。她說,我們沒有時間為所有的事情去憂傷。書是2016年出版的,沒有寫2020年伊始新冠肆虐,歷時三年我們至今仍在防與放之間徘徊掙扎。</b></p> <p class="ql-block">書友攝于古董花園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b>1??0??</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關于書寫,關于《悠悠歲月》的寫成,按埃爾諾的話是叫一種“隱跡紙本”的感覺,而“目的在于敘述一種生活、解釋自我?!?lt;/b></p><p class="ql-block">● 她感覺到生活中的一些時刻,一些時刻漂浮在另一些時刻之上。這是一種性質不明的時間,一種現在與過去重疊但又不混淆的時間,她覺得轉瞬之間重新納入了她生存過的全部形式?!亚逍训南順房吹酶哂谝磺?---她給了它一個名稱,隱跡紙本的感覺,盡管這個詞并不完全合適,如果她相信詞典上“擦字寫上新字的羊皮紙稿本”這個定義的話</p><p class="ql-block">● 她大概是受到了普魯斯特的影響,出于在一種真實體驗上建立她的事業(yè)的需要,想把這種感覺構成它的開頭。她學過、思考過、渴望過的一切,引導她穿過悠悠歲月來到這里</p><p class="ql-block">● 她認為她的生活可以用兩個交叉的軸的形式來表現,一根是水平的,帶著她隨時碰到、看到、聽到的一切;另一根是垂直的,只有某些陷入黑暗的印象……有點像莫泊桑的《一生》,會使人感到時間在她身上和在她之外的流逝</p><p class="ql-block">● 她想用一種敘事的連貫性,把她的這些各種各樣分開的、不協(xié)調的畫面集中起來。怎樣同時表現歷史時間的流逝,事物、觀念、習俗的變化和這個女人的內心,使得四十五年的宏偉畫卷與對歷史之外的自我、她在二十歲時用來寫作《孤獨》等詩歌的那些中止的時刻里的自我追尋相互吻合</p><p class="ql-block">● 在“我”里有著過多的穩(wěn)定性,某種狹隘的、令人窒息的東西;在“她”里有著過多的外在性,過遠的距離。……《亂世佳人》《追憶似水年華》《生活與命運》的閱讀中保留的印象,一種陽光和陰影在一些面孔上的流逝。她希望,偶然性提供的即使不是一種啟示,至少也是一個標志,就像浸泡在茶里的小點心對于普魯斯特一樣</p><p class="ql-block">● 這個世界留給她和她同代人的印象,她要用來重建一個共同的時代,從很久以前逐漸轉變到今天的時代——以便在個人記憶里發(fā)現集體記憶的部分的同時,恢復歷史的真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讀《悠悠歲月》前,我又迫不及待地聽了埃爾諾的《一個男人的位置》、《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女孩的記憶》,對她的成長,她的父母、她的時代有了更多了解,對閱讀理解《悠悠歲月》大有裨益。</b></p><p class="ql-block"><b>珍珠,泛著奇異的光芒,在</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種從前的光線</b><b>照射之下;我知道,這是穿過安妮?埃爾諾的也是我們的和世界的悠悠歲月的光線,是</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挽回我們將永遠不再存在的時代里的某些東西</b><b>的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u>云淡風輕寫于2022年12月4-6日晚,12月7日晚校改,部分圖片來自網絡</u></i></b></p> <p class="ql-block">書友攝于古董花園咖啡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