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吊蘭的介紹</p> 吊蘭(學(xué)名: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吊蘭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西歐又叫蜘蛛草或飛機(jī)草,原產(chǎn)于南非。 <br>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吊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狀莖平生或斜生,有多數(shù)肥厚的根。葉叢生,線形,葉細(xì)長,似蘭花。有時中間有綠色或黃色條紋?;ㄆ?月,果期8月。植株有凈化空氣的作用,全株可入藥。 <h1><b>形態(tài)特征</b></h1> 根壯莖短,根稍肥厚。葉劍形,長10-30厘米,寬1-2厘米,向兩端稍變狹。<br>吊蘭為宿根草本,葉基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狹長,柔韌似蘭,吊蘭的最大特點(diǎn)在于成熟的植株會不時走出走莖,走莖長30-60厘米,先端均會長出小植株花葶比葉長,有時長可達(dá)50厘米,常變?yōu)橘橹Χ诮敳烤呷~簇或幼小植株。<br>花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梗長7-12毫米,關(guān)節(jié)位于中部至上部;花被片長7-10毫米,3脈;雄蕊稍短于花被片;花藥矩圓形,長1-1.5毫米,明顯短于花絲,開裂后常卷曲。<br>蒴果三棱狀扁球形,長約5毫米,寬約8毫米,每室具種子3-5顆。 <h1><b>生長環(huán)境</b></h1> 吊蘭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huán)境。它適應(yīng)性強(qiáng),較耐旱,不甚耐寒。不擇土壤,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中生長較佳。對光線的要求不嚴(yán),一般適宜在中等光線條件下生長,亦耐弱光。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溫度為20-24℃時生長最快,也易抽生匍匐枝。30℃以上停止生長,葉片常常發(fā)黃干尖。冬季室溫保持12℃以上,植株可正常生長,抽葉開花;若溫度過低,則生長遲緩或休眠;低于5℃,則易發(fā)生寒害。 <h1><b>分布情況</b></h1> 原產(chǎn)非洲南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h1><b>栽培技術(shù)</b></h1> 吊蘭對各種土壤的適應(yīng)能力強(qiáng),栽培容易。可用肥沃的沙壤土、腐殖土、泥炭土、或細(xì)沙土加少量基肥作盆栽用土。盆栽吊蘭在管理上,為求莖葉茂盛,在每年的3月份應(yīng)換土、換盆一次。若盆較深,基肥較足,可兩年換盆一次。在翻盆時,將植株從盆中磕出,剪去枯腐根和多余的根系,換上新的富含腐殖質(zhì)的培養(yǎng)土,再施以牲畜蹄角片或腐熟的餅肥作基肥。栽好后,放半陰溫暖處緩苗。吊蘭最適生長溫度為25℃左右。待植株恢復(fù)健壯生長后,將花盆吊于廊檐下或室內(nèi)適當(dāng)位置。一般高度以不碰頭為宜,并要注意通風(fēng)。下部枯葉、黃葉要隨時摘去,葉尖發(fā)黃時用剪刀斜著剪去黃頭。平時要保持正常濕度,不宜干燥,也不宜過濕。 <h1><b>種植</b></h1> 吊蘭可采用扦插、分株、播種等方法進(jìn)行繁殖。吊蘭分株時,可將吊蘭植株從盆內(nèi)托出,除去陳土和朽根,將老根切開,使分割開的植株上均留有三個莖,然后分別移栽培養(yǎng)。也可剪取吊蘭匍匐莖上的簇生莖葉(實(shí)際上就是一棵新植株幼體,上有葉,下有氣根),直接將其栽入花盆內(nèi)培植即可。<br>吊蘭的種子繁殖可于每年3月進(jìn)行。因其種子顆粒不大,播下種子后上面的覆土不宜厚,一般0.5厘米即可。在氣溫15℃情況下,種子約2周可萌芽,待苗棵成形后移栽培養(yǎng)。帶有葉藝的品種采用種子繁殖時,子代退化為全綠品種。<br> <h1><b>植物價值</b></h1> 吊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枝條細(xì)長下垂,可供盆栽觀賞。<br>吊蘭能在微弱的光線下進(jìn)行光合作用,可吸收室內(nèi)80%以上的有害氣體,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強(qiáng)。一般房間養(yǎng)1-2盆吊蘭,其對甲醛的吸附量相當(dāng)于10g椰維炭的吸附量,能將空氣中有毒氣體吸收殆盡,一盆吊蘭在8-10平方米的房間內(nèi),就相當(dāng)于一個空氣凈化器。由于新裝修的房子甲醛等有害氣體一直不斷的持續(xù)釋放,因此環(huán)保專家建議,裝修后保持多通風(fēng),養(yǎng)幾盆吊蘭等綠植,這樣新房空置三到六個月后基本可達(dá)到入住標(biāo)準(zhǔn);吊蘭同時能將火爐、電器、塑料制品散發(fā)的一氧化碳、過氧化氮吸收殆盡,還能分解苯,吸收香煙煙霧中的尼古丁等比較穩(wěn)定的有害物質(zhì),故吊蘭又有“綠色凈化器”之美稱。 <h1><b>植物文化</b></h1> 吊蘭的花語是“無奈而又給人希望”。<br>這來源于一個傳說,說有個妒賢忌才的主考官為了讓他的干兒子魁名高中,下決心要捺著那個姓林的才子,在批改林德祥的卷子時恰好碰到皇帝微服來訪,主考官慌忙之中把卷子藏到案頭那盆長得茂盛的蘭花中,被相中這盆開得漂亮的皇帝在不經(jīng)意中看到并得知了實(shí)情,結(jié)局大家都能猜得到,不僅免了他的官職,還把那盆花“賜”給了他。主考官又羞又惱,心生郁悶,不久就死了。從此以后,這種蘭花的莖葉就再也沒有直起來過,且漸漸演變成今天的吊蘭,而它的花語也是取其意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