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歷洮南》后的斷想</p><p class="ql-block"> 文/萬平</p><p class="ql-block"> 于浩雄先生送我一本書《游歷洮南》。一看便知是介紹家鄉(xiāng)洮南的,這樣的書并不少見,天恩地局,吳俊升商業(yè)大樓,一章一段的總有人介紹。對洮南的歷史,有一些了解,說是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說個大概而已,多數(shù)資料也是如此。浩雄先生的游歷,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坐下來看了第一章,他和他的同學在游歷洮南的同時,介紹和挖掘洮南的歷史,于是我也跟著游歷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人文地理鑄成了歷史,故鄉(xiāng)情結(jié)伴隨一生,不論走到何處都忘不了故鄉(xiāng),家鄉(xiāng)的好壞牽扯到每個人的情緒和生活。2017年,我用100張洮南建筑圖片,做了一個小年糕相冊《家鄉(xiāng)---洮南》,兩年時間超過20多萬人觀看。不是相冊多么好,而是故鄉(xiāng)情牽動了世界各地洮南人的心,都留言祝福洮南,希望家鄉(xiāng)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洮南過去是東北的要塞,有著百年的府縣歷史,有過很多的傳奇人物。歷史是真實記錄這塊土地的人文地理、重大事件。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只能讓史實去說。歷史只能是真實的記錄,最厭惡隨意臆造更改。</p><p class="ql-block"> 讀史是枯燥的,用講故事的方式就增加了可讀性,趣味性。浩雄的這本書,是和他的同學實地考察引經(jīng)據(jù)典真實介紹洮南的歷史,比較全面詳細客觀。作為古稀之年的人來說在洮南百年來歷史中,也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見證了一些興衰,有其發(fā)言權(quán)。游歷洮南就好像導游領著我們看洮南的風景,又像是解說員給我們講故事,如臨其境,講的雖然是歷史聽起來是鮮活的,這與其他史書不同,也是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p><p class="ql-block"> 洮南的歷史雖然悠久,有詳實記錄的也就百余年,主要從雙流鎮(zhèn)建立洮南府始,這一百年見證了洮南的興衰,既留下了文物,也留下了史料和傳說,作為洮南人有驕傲也有悲傷,這就是歷史。家鄉(xiāng)人都應該了解歷史,記住歷史,繼續(xù)創(chuàng)造歷史。歷史是延續(xù)的,總應有時代的英雄人物推動,立功建業(yè)譜寫真正的史詩。</p><p class="ql-block"> 游歷洮南,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家鄉(xiāng)的地理和人物,但還是沒看到介紹姚炎,我想姚炎也應當和其他英烈一樣都是洮南應該紀念的?!?958年,為紀念姚炎烈士,洮安縣政府命名其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為姚炎人民公社,同時把所屬地改名為姚炎村,讓子孫萬代永遠銘記烈士的事跡和英名?!?lt;/p><p class="ql-block"> 這是縣政府對姚炎烈士的紀念。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改名了,有人傳說姚炎與謠言諧音,不好聽故改了,這只是聽說。姚炎烈士起名的時候謠言一詞就在吧,他們家人不可能不知到。人名、地名都是嚴肅的事,輕易不要變動,尤其是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這樣的歷史還是不改更好。</p><p class="ql-block"> 在洮南可引為驕傲的還應有半拉山石拱橋,據(jù)講是洮南人自己設計建造的仿古石橋,那個時期是舉全縣之力建造的。近80歲的建橋人介紹,半拉山“反修大橋”建于1970年,洮南各公社出民工,就地取采半拉山花崗巖,60多個石匠,幾百名民工,人工手搬肩抬修建,純石頭拱砌,大拱套小拱,僅“反修大橋”的橋頭牌就鑿了3個月,歷時兩年通車,堅固適用,蔚為壯觀,是洮南人的杰作。此橋像古老的趙州橋,然而比趙州橋大多少倍。這樣的橋,全國也少見,據(jù)說近幾年拆了,又建了新橋。</p><p class="ql-block"> 文物都有它的時代性,是歷史的活教材。保護文物,是繼承,是尊重歷史。不是凡是舊的就拆,不適用的就扒,文物是時間越久遠,價值越高,從長遠看不毀掉比新建的更有價值。</p><p class="ql-block"> 保護文物有什么法可依?誰是文物的鑒定者、保護者?不是專業(yè)說不明白?,F(xiàn)存的吳俊升商業(yè)大樓始建于1927年,吳俊升主建但他沒能看到它的雄偉就離世了,也就百年歷史,成了省級文物。我們毀掉的那些建筑也都在50年以上了,馬上進入文物期了,可惜毀了,歷史留下了遺憾。</p><p class="ql-block"> 毀掉的就毀了,新史記載的是功績,沒有追究誰責任。現(xiàn)存的怎樣保護?洮南史記載的張善人碑,因為張桂林一生無私地為洮南老百姓做善事,死后人們自發(fā)地為其立碑紀念,此碑現(xiàn)仍立在橋頭村的荒地里,過去雖然無人管,保持基本完好,現(xiàn)在可好,民宅蓋到了碑前,雜草叢生,雞狗圍著轉(zhuǎn),民國時期有人立碑,文明時代無人保護,看了心里難受,起碼算市級文物,不知它將來的命運如何。</p><p class="ql-block"> 無獨有偶,1987年省政府在洮南城西立的百萬畝造林紀念碑,是當時主管農(nóng)林的田紀云副總理題字“植樹造林 綠化祖國”,天然理石,方正雄偉。建立時,洮突公路至北上百米,沿洮突公路東西長上百米全是松樹,郁郁蔥蔥,形成了小森林公園,人們觀光,游玩拍照。現(xiàn)在,全成了民宅,碑在夾縫里,荒涼至極,好像無人管理無人問津,讓人看了心寒。國家命名的百萬畝林業(yè)縣,紀念碑是標志,是榮譽。洮南人自己毀了,是否定,是恥辱?,F(xiàn)在就如此了,還談文物保護?以前帶著敬仰的心情去攝影,《家鄉(xiāng)---洮南》留有圖片紀念?,F(xiàn)在看看,雜亂不堪,無法取景,心里不是滋味,還能恢復它的本來面目嗎?</p><p class="ql-block"> 回顧洮南的歷史,東北重鎮(zhèn),有過知名人士與將領,也有革命先烈的足跡和烈士的熱血,他們都為洮南做過貢獻,使得洮南府有過昌盛和輝煌,洮南人引為驕傲。保護好現(xiàn)有的古跡,應是我們的責任,激勵我們建設家鄉(xiāng),過上好日子。作為洮南的官民,應積德為善,蔭及子孫,給后人留下遺產(chǎn)和財富。我們這一代的史料遺憾與光輝后人會續(xù)寫和評說。愿家鄉(xiāng)洮南繁榮昌盛。</p><p class="ql-block"> 攝影 萬平</p><p class="ql-block"> 20221203 </p> <p class="ql-block">張善人碑 2021年攝</p> <p class="ql-block">張善人碑</p> <p class="ql-block">半拉山反修大橋</p> <p class="ql-block">百萬畝林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百萬畝林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油畫像</p> <p class="ql-block">東方紅劇場(殘存)</p> <p class="ql-block">洮南電影院(已拆除)</p> <p class="ql-block">洮南市政府大樓(已拆除)</p> <p class="ql-block">洮南市委大樓(己拆除)</p> <p class="ql-block">百姓廣場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