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殘荷(二)</h1> 唐代李商隱在《贈(zèng)荷花》中寫道:<br>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br> 在陽光照耀下,老荷枯枝如鐵,殘葉似旗,枝枝殘荷在陽光的映襯下,形成簡潔明快、卓有意趣的抽象線條,在寒水中呈現(xiàn)出多姿的水墨畫面。沿著池塘邊緣邊走邊瞧,慘淡夕陽透視中的枯枝殘葉,在微皺的水面投下冷峻而幽寂的顫影。它們或相攜而立,或虬曲水面,或躬身水中,此時(shí)的荷,香消玉殞,露冷蓮池,已沒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嬌娜,也沒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燦爛,只有殘荷的凄清,“菡萏香消翠葉殘”的悲壯。 俗語說道:“年輕莫笑白頭翁,花開能有幾時(shí)紅”。這些都是自然規(guī)律,但愿能像胡秉言詩道:柳敗柔情傲,梅蕭五四尊,荷殘風(fēng)骨在,竹老氣節(jié)存。我贊美殘荷,因?yàn)樗芙o人增添傲骨,讓人們頂天立地,死后仍然能讓人們來欣賞,來賦詩、來繪畫、來抒發(fā)悲歡離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