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東關(guān),在人們心里實際是一條老街,東西走向,西至南券門,東至沙河,西高東低,長不到400米,解放后行政區(qū)劃歸商村。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關(guān)仍然是廣靈縣最為繁華的一條街,沿街不是單位就是商鋪,大多是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筑,是縣城的商業(yè)、文化、經(jīng)濟中心。還有點西洋風(fēng)格的殘存建筑是民國年間基督教搞的。東關(guān)老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遺留下來的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滄桑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老街兩旁的房屋、店鋪很多都已傾斜、坍陷、<span style="font-size:18px;">搖搖欲墜,</span>老街上的居民都已搬遷,人去屋空、門可羅雀,不復(fù)從前,正慢慢消失在無情的歲月中,讓人倍感凄涼。原來人民銀行的老房拆除改建成了現(xiàn)在的牌樓,原來文化館圖書館的老房拆除建了老干部活動中心大樓。其他老房都還在,如自行車修理鋪、農(nóng)副產(chǎn)品門市部、電影隊、派出所、新華書店等。</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看到面目全非的電影隊時,不由地想起了小時候來縣里看電影在此買電影票的情景。記得縣里要放映一部新電影,對一個農(nóng)村里的孩子來說,買一張電影票是最難的。一般是下午開始出售晚上的電影票,售票窗旁掛著黑板,用粉筆書寫即將上演電影的片名、時間、票價。當(dāng)我下午來到售票處時已是人山人海,大家使出渾身力氣擠在那兩個小窗口旁,就為買到幾張心儀的電影票。那天我擠進人群為買一張電影票鞋后跟被人登住,硬是把鞋扯了,因為心里一直想著這只鞋,電影看完了也不知演了點啥,用繩綁住腳回了家還挨了罵。</p> <p class="ql-block"> 記憶最深的是放映《少林寺》,簡直是一票難求。五關(guān)里的孩子們啥也不怕,憑擠買不上就幾個人將一個人抬起來,舉過擠在前面的人頭頂,將手從別人頭上伸入窗口買票。那時似乎還沒有票販子,也沒有什么倒票的“黃牛黨”,人們只是憑力氣憑關(guān)系搞到電影票。還有的人買不上票就找張顏色一致的彩紙畫張票,趁檢票人多時蒙混進去,孩子們?yōu)榱丝措娪翱芍^不擇手段。</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城關(guān)派出所搬到東關(guān),從此,東關(guān)的社會治安明顯好轉(zhuǎn),也不再發(fā)生人們被掏腰包的事情了。因為派出所就在東關(guān),警察經(jīng)常出出入入,縣城掏腰包的(扒手)為了自身安全從不在東關(guān)下手,按道上說也算給派出所警察叔叔面子,東關(guān)也就成了縣里比較安全的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 派出所東邊就是新華書店,墻上邊的“新華書店”四個字,只剩下“書”和“店”的半個字和下邊的一小部分拼音字母?;叵肫呤甏矣米约嘿u繩頭攢的錢來這里買小人書。大家都看過小人書,它給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樂趣。當(dāng)時的小人書有《雷鋒》《雞毛信》《王二小》《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敵后武工隊》《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焦裕祿》《紅旗渠》《平原槍聲》《鐵道游擊隊》《烈火金剛》《羅盛教》《邱少云》《猴王》《復(fù)仇歷險記》《小兵張嘎》……有故事有電影就有小人書。每買到一本新出來的小人書,如獲至寶,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到廢寢忘食,再帶到學(xué)校去與同學(xué)交換著看。</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末東關(guān)新華書店才搬到延陵路。我小時候買小人書,看小人書,不是認字看故事情節(jié),我主要是為看上邊的畫,而且最愛看手繪的,學(xué)畫上邊的各種人物、各種動物,學(xué)畫上邊的各種武器……小時候用木頭做大片刀、劍、匕首,盒子槍、手榴彈等各種玩具武器,與同學(xué)一起在課余時間玩打仗、比功夫,那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我做的非常精致,有的還要上漆,人見人愛,誰見誰夸,就是因為從小人書上學(xué)的。</p> <p class="ql-block"> 過了新華書店,挨著就是兩戶大戶人家,看建筑為清朝時期所建,兩戶門樓緊挨著,磚刻木雕非常講究。這次偶然發(fā)現(xiàn)西邊那戶,門樓碼頭墻的半腰處有一小方洞,洞上方磚刻四字“敬惜字紙”,此乃尊敬文字、重視文化之意。</p> <p class="ql-block"> 敬惜字紙,也就是敬惜帶字的紙,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燕京舊俗志》記載:“污踐字紙,即系污蔑孔圣,罪惡極重,倘敢不惜字紙,幾乎與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庇谑?,就出現(xiàn)了勸人敬惜字紙的善書,也就是所謂“惜字功律”。 “敬惜字紙”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中的一種良好美德,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理念之一,代表著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字紙,代表的是文化。敬惜字紙,也就是要求敬重和愛護文化。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所以,敬惜字紙的思想內(nèi)涵,不僅在歷史上發(fā)揮過積極作用,在當(dāng)今,仍然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敬惜字紙”有助于我們珍惜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的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 東關(guān)名人很多,其中就有二肉丸子。二肉丸子本是東臺人,姓羅,自小從藝鼓匠班,人送外號二肉丸子,久而久之人們竟不知道他的真名叫啥。他吹掌廣靈大號技藝精湛,名聲遠揚。自創(chuàng)大號可一人交替吹奏多號演技,無人能及,在鼓匠界名噪一時。因為大號的聲音雄厚洪亮發(fā)出罕乎罕乎的聲音,所以人們就編了歇后語:“二肉丸子掌大號——罕呼”?!昂焙簟痹趶V靈方言中是歷害的意思,此歇后語一直流傳至今。時年,生意興隆,于東關(guān)開一鼓匠鋪。吃住都在鋪中,習(xí)慣喝半碗茶葉的濃茶。文革開始前,鼓匠班解散,鼓匠鋪關(guān)閉,他無子無家仍居鋪中,沒有了生活來源,靠鄉(xiāng)鄰接擠度日,就盼著鼓匠復(fù)出。后來政府將其納入五保。 70年代末一冬日,卒于鼓匠鋪中,享年73歲。可憐一代大號藝人終未聽到大號送葬。</p> <p class="ql-block"> 廣靈大號是廣靈獨有的一種器樂,號筒如倒扣的甕一般,當(dāng)?shù)厝艘卜Q這種號為大甕號。廣靈大號相傳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大臣魏象樞所制。明崇禎年間,蔚縣名人魏象樞與廣靈人易向南同朝為官且相互交好,后來滿清入關(guān),魏象樞做了清朝官員,易向南隱退回鄉(xiāng)。易向南的夫人故去時,家貧無力操辦喪事,恰逢魏向樞回鄉(xiāng),看到故友的窘迫之狀,便依照當(dāng)時宮廷上朝所用禮儀朝號的形制特點制成了與之相似的大號,大號發(fā)出的聲音低沉、悠長,他動用多名下人組成依仗隊送別故人之妻。后來大號便成了廣靈和毗鄰的蔚縣獨特的民間祭祀樂器流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2.11.17</p><p class="ql-block">拍攝地點:廣靈縣城老東關(guān)</p><p class="ql-block">文字:快樂五子 邊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