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練習課是以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技能技巧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主要以鞏固性知識的練習(機械模仿練習)為主,靈活運用知識的練習嚴重不足。也不少教師為突出一個“練”而片面追求題型多、容量大的“題海戰(zhàn)術”,以致學生負擔重,課堂效率低。要提高練習課的效益,必須深刻理解練習課的內(nèi)涵和特點。</p><p class="ql-block">一、練習課的性質(zhì)、任務、類型和特點</p><p class="ql-block"> 練習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練習活動,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強化和形成技能,提高和培養(yǎng)能力的一類課。</p><p class="ql-block"> 練習課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技能技巧為主要任務,以加深理解和鞏固運用知識為主要目的。簡言之,通過練習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識,通過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練習的目的和內(nèi)容,練習課可分為:鞏固性練習課、綜合性練習課、復習性練習課,操作性練習課,探究性練習課和思維性練習課。</p><p class="ql-block"> 練習課最大的特點是“練”和“習”。練是手段,習是目的;練有過程,習有效果。</p><p class="ql-block">二、練習課教學原則</p><p class="ql-block">目的性原則。練習課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切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大搞題海戰(zhàn)術。在練習中鞏固哪些知識,形成哪些技能,溝通哪些聯(lián)系等,是練習課教學首要考慮的問題。練習要集中體現(xiàn)練習的意圖,克服練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師在練習設計時首先要鉆研“課標”(學科課程標準)和考綱(考試說明和要求),明確練習的重點、難點和考點;其次要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摸清學生知識和能力盲點和難點。</p><p class="ql-block">層次性原則。練習安排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螺旋上升,不在一個平面上盤旋。有層次和合理的梯度,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有階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悅感,才能興致盎然地學習知識,讓知識向技能、智能轉化。因此練習首先要由易到難,從模仿到再造,再到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緊扣,逐步提高;其次分層設計練習,讓學生練習有選擇性。</p><p class="ql-block">多樣性原則。盡量避免練習的單一化和固定化模式,要變化方式、方法,以新鮮的形式增強學生對練習的興趣,提高練習的效果。</p><p class="ql-block">一是題型上,應設計多種題型,如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匹配題、改錯題等概念性、思考題比較性強的題目配合使用,還要加強對易混知識的對比練習、變式練習。</p><p class="ql-block">二是性質(zhì)上,應設計順向性練習和逆向性練習、類比練習和對比練習,靜態(tài)練習和動態(tài)練習、書面練習和操作練習等。</p><p class="ql-block">三是在結構上,應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設計適量的題與題之間彼此相關的題組,使之能更好地揭示知識之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和規(guī)律,讓所學知識系化、網(wǎng)絡化。</p><p class="ql-block">啟發(fā)性原則。學生通過練習學會一種方法、掌握一種思路、發(fā)現(xiàn)一種規(guī)律,不斷地受到啟發(fā),達到以例及類、聞一知十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目的。</p><p class="ql-block">一是從一題多變出發(fā),通過改變條件、提問(問題)和情境,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問題,尋找解決額問題的途徑。</p><p class="ql-block">二是從一題多解入手,通過一題多解,啟發(fā)學生從同一問題中找到不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途徑。</p><p class="ql-block">三是一題用夠,從精煉做起。教師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習題的功效,力求把練習題用夠,實現(xiàn)精練。</p><p class="ql-block">四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編練習題。</p><p class="ql-block">趣趣味性原則。興趣屬非智力因素的范疇,是動力系統(tǒng)。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定向、內(nèi)驅、維持和強化的作用,練習效率和趣味性聯(lián)系在一起的??菰锏木毩曌屓朔ξ镀?。因此,練習要有新形式、新題材、新要求、新思路、新方法,手、腦、口并用,讓學生獲得新體驗。</p><p class="ql-block">一是練習的內(nèi)容要鮮活,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熟悉、可感知,有親切感。</p><p class="ql-block">二是練習的方式要靈活,趣味性強。</p><p class="ql-block">三是課前準備要充分。</p><p class="ql-block">三、如何上好練習課</p><p class="ql-block">一要厘清教學思路。想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做什么,它們么之間是怎樣的邏輯關系。這樣一條不間斷的教學過程安排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內(nèi)容的邏輯聯(lián)系,即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教學內(nèi)容的邏輯有機結合。教學思路的方式大致有:先分后總、先總后分、一脈相承、主線串珠、移步換形、面中取點、由此及彼、烘云托月、相輔相成、懸念結解、多放集中等。</p><p class="ql-block">二是設計練習課堂教學結構(三階段五環(huán)節(jié))</p><p class="ql-block">練習課的課堂結構設計為“準備——導練——概括——檢測——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具體說明如下:</p><p class="ql-block"> 準備(5分鐘左右)。適當安排一組準備題讓學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識等方面做好必要的準備。這部分的內(nèi)容安排要特別注意三點,一是知識的激活,二是思維的激發(fā),三是情感的激勵。</p><p class="ql-block">知識的激活。激活知識有兩個目的:突出知識中的重要因素(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和強化知識的基本要素。準備階段,應安排一些突出解題關鍵的基本題為解答復合題作準備。</p><p class="ql-block">思維的激發(fā)。準備階段安排—些調(diào)理思維的習題,確保學生思維的啟動和運作。</p><p class="ql-block">情感的激勵。通過導入(如故事)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注意練習課中的“準備”與新授中的“鋪墊”的差異。</p><p class="ql-block">導練(12分鐘左右)。 教師精心設計一組組練習題、或邊練邊評,或由學生一鼓作氣練完后再逐題評講,以達到練習的目的。其間以學生“練”為主,教師的“評”為輔。有些習題讓學生做后對一下答案,不必評講。為了提高“導練”質(zhì)量,教師要力求解決好三個問題:</p><p class="ql-block">練習設計。做到:圍繞重點,精選習題;由易到難,呈現(xiàn)題組;形式靈活,題型多變。習題以課本為主,自編為輔,圍繞重點展開,不能貪多求雜,確保12分鐘內(nèi)練習的質(zhì)量。</p><p class="ql-block">組織練習。組織練習是“導練”的實質(zhì),“導練”就是有指導、有組織的練習過程。要通過一題多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使學生舉一反三,從而提高練習的效率。</p><p class="ql-block">評講練習。評講一般在練習后進行,也可在練習前或練習中。練習前的評講,目的是喚起學生注意,提醒學生避免出錯,起到前饋控制的作用;練習中的評講,屬于即時反饋,即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從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及時指出來,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更多的是練習后的評講,如果采用題組練習,那么最常用的辦法是一組練完畢后教師評講,再進行下一組練習,以此類推。評講內(nèi)容包括:判斷練習結果的正誤,比較練習過程的異同,評估習題的價值與功能,指出解題的關鍵與注意點。</p><p class="ql-block">概括(3分鐘左右)。 解題重要的不是統(tǒng)計做了多少題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類題的實質(zhì),即有無形成基本的解題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類題的解題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這類題目的基本規(guī)律。當學生練習到一定程度時,就應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總結和概括出練習的基本經(jīng)驗和教訓,獲得有意義的練習成果。</p><p class="ql-block">檢測(12分鐘左右)。學生練習了,教師評講了,師生又一起概括了,這時就有必要檢測一下練習效果。通常選用課本或練習冊上的習題進行檢測,最好是教師編制并印刷好,課上發(fā)給學生做。為了確保大部分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題目數(shù)量和難度都要控制好,同時設計一些附加題,使做得快的學生可以多做一些題目。力求使中上生“吃得飽”,中下生“吃得了”,以達到因材施教之目的。</p><p class="ql-block">反饋(8分鐘左右)。學生檢測結束后,應及時反饋練習效果。</p><p class="ql-block">反饋過程的一般程序如下:一是教師或學生分析解題過程,核對解題結論。二是學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換批改。三是統(tǒng)計檢測結果。四是錯的同學訂正,對的同學另做思考題。五是教師抽查部分學生的檢測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