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講人:海風老師</p> <p class="ql-block">不輸全國落地家長學校公益直播課堂又和我們見面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案例:晨晨不管玩什么都要贏 ,不要輸 比如他和爸爸玩棋或是競技游戲,贏了就高興,輸了就大喊大叫。和同學們玩游戲,贏了就很開心,輸了就不玩了回家生悶氣 。孩子贏得輸不得的其實根源在于父母 。</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孩子本沒有輸贏的概念,就算有也不會很執(zhí)著,通常是接收到父母的暗示之后他才習慣的。很多孩子贏得輸不得作用是兩方面的,他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斗志讓他不認輸 ,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也可以摧垮孩子的意志,讓他變得沮喪無力 或者將他的輸歸應于其他或者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潍@得。父母過度的看重輸贏 ,讓孩子患得患失 ,家長都有哪些輸贏的教育誤區(qū)呢 ?</i></p> <p class="ql-block">1.過度看重輸贏 讓孩子患得患失 </p><p class="ql-block">2.輸和贏里潛藏的教育誤區(qū) </p><p class="ql-block">3.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有3點 </p> <p class="ql-block">下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家長們的感言吧!</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汪宇宸媽媽:《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輸贏》孩子贏得、輸不得的根源在于父母。孩子本沒有輸贏的概念,就算有,也不會很執(zhí)著,通常是接收到父母的暗示之后,她才習得。引導孩子接受和相信自己。與孩子一起正確看待輸贏,孩子成功時為她鼓掌,失敗時和她共同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放下所謂的輸贏。引導孩子認識到努力的價值,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關注過程的體驗感,而不是只會盯著一個輸贏成敗的結果。</i></p> <p class="ql-block">方逸旋媽媽:家長一味的遷就、謙讓,會使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當她遇到激烈競爭時,極易產生受挫心理,甚至逃避現(xiàn)實。剛看了海風老師的直播,對我?guī)椭艽螅?lt;/p><p class="ql-block">首先,要坦然面對孩子的挫折;</p><p class="ql-block">其次,要穩(wěn)定孩子受挫時的情緒;</p><p class="ql-block">再次,要允許孩子適度宣泄;</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 1, 1);">最后,要幫孩子總結經驗。家長一味的遷就、謙讓,會使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當她遇到激烈競爭時,極易產生受挫心理,甚至逃避現(xiàn)實。</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姿余媽媽:要告訴孩子,不論輸贏,爸爸媽媽對你的愛都不會改變。引導孩子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再歸納總結失敗的原因,為下次避免再次犯錯做準備。偶爾一次的失敗,只是一個小挫折而已,和孩子一起坦然面對。畢竟每一次的經歷,都是難得的洗禮。當父母不是那么在意結果的輸贏,孩子漸漸也會淡化結果,而開始享受過程。</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虞薏禾媽媽: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或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做競賽性的游戲總有人贏,也總有人輸。能贏固然很好,輸了也沒有關系,關鍵在于自己有沒有盡力。只要盡了力,碰到強手即使輸了也沒關系。認輸意味著承認自己當時不如別人,但并不意味著甘愿一直不如別人。要分析一下輸在何處,以便進一步學習、提高,爭取下一次能贏。</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莊秉諭媽媽:孩子和大人一樣,遇事都想逃避。但孩子的承受能力遠遠不及大人,作為家長,我們要經常和孩子交流,正確引導孩子,鼓勵孩子,給他足夠的自信!我們不要把偶然的一次勝負看的過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勝負乃兵家常事,告訴孩子用平常心面對事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葛熠樂爸爸: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看待輸贏,不能一味追求輸贏,要享受過程,體會生活帶給我們的挫折和磨練。咱們家長對孩子要有期望但不能太高,這樣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我們也不能過度溺愛過度表揚孩子,讓孩子過于自信。</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張歆愉媽媽:聽了海風老師的課受益匪淺,課上互動的形式更是更好地帶動了家長們的積極性和認知性。的確,孩子本沒有輸贏的概念 ,就算有也不會很執(zhí)著,更多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灌輸性的 暗示之后,才讓孩子習慣了贏得輸不得的 理念。殊不知孩子不認輸它也具有它的兩重性 :可以孩子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也可以摧毀孩子的意志 。因此父母過度的看重輸贏會讓孩子變得患得患失 。作為家長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得學會安撫孩子的情緒 嘗試去理解孩子,這樣才能給予孩子更大的幫助 而不是在一旁指責或是遷怒于她的任何不適,我們得注重過程 , 做理性的家長,這樣的收獲更多 !</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葛彥含媽媽:標題:《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輸贏》我們應該要正確引領孩子.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嫌棄、責罵她,贏的時候,我們要多給孩子鼓掌、鼓勵;輸?shù)臅r候,我們也要和孩子一起面對.但我們家長也不可以每一次都順從孩子.導致孩子有了負面的自信;也不能去指責孩子,否則孩子就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就墮落在原地了.我們要給孩子一個美好、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家長也是在孩子前進的道路中的智者,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引導t她們的智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徐晨曦媽媽: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價值觀不同,評判標準也會不同,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體會他的心情,估計他的感受應該和我們一樣,不管做任何事,結果總有人贏,也總有人輸。能贏固然很好,輸了也沒有關系,關鍵在于自己有沒有盡力。只要盡了力,碰到強手即使輸了也沒關系。事后可以分析一下輸在何處,以便進一步學習、提高,爭取下一次能贏。</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陳姿翰媽媽:偶爾一次的失敗,只是一個小挫折而已,和孩子一起坦然面對,畢竟每一次的經歷,都是難得的洗禮,引導孩子注重過程,讓孩子明白“享受過程”比“贏的勝利”更重要,而不是結果,再歸納總結失敗的原因,為下次避免再次犯錯做準備,并面對下一次的挑戰(zhàn)。</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林孜涵媽媽: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風風雨雨,沒有人會是常勝將軍,我們要做打不死的小強。我們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成功和失敗,適當?shù)毓膭詈⒆佑掠诿鎸毫蛘吣婢场?lt;/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吳姿彥媽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了解和理解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家長有時也要注意尺度,如果對孩子期望太高,可能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最終適得其反。稱贊孩子付出的努力不只是關注結果,鼓勵孩子享受做事的過程和體驗,只要過程努力了就是勝利。允許孩子有情緒的表達,當遇到失敗時鼓勵孩子勇敢面對,然后積累經驗爭取下一次做好。</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