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書法得益于”書地”</p><p class="ql-block"> “書地?”是在水泥地上用提斗蘸水寫字。</p><p class="ql-block"> 1983年我進入吉師,張運成老師就領(lǐng)著我們這樣練字。老師說:”這張大紙,永遠也寫不壞!?”</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我家生活困難,從馮家屯去河南街買支毛筆或買本字帖,為了節(jié)約幾毛錢寧可來回步行不坐公交,“書地”是何等省錢的學習方式!</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吉師教學樓的水泥地面既不光滑也不粗糙,顏色深灰,蘸水寫上去?像在宣紙上一樣,很容易顯現(xiàn)出清晰字跡而且不暈淹,很久都不會消失,簡直可以跟商店賣的水寫布PK 。比朱履貞《書學捷要》載:“古人居則畫地,廣數(shù)步” 先進實用得多!后來地面換成水磨石或磁磚就徹底不行了。</p><p class="ql-block"> 當時這種“書地”很受歡迎,每到下課或吃飯前后,走廊和正廳就擠滿了人,形成了一種吉師特有的練字風氣,美其名曰:“書地組”。</p><p class="ql-block"> 我則用一個破皮球,剪去一個口,穿上提梁裝水,非常實用!大概一開始我用1號“京提”,后來覺得有點小,不過癮,就用抓筆寫一米以上的榜書大字,幾十米的走廊瞬間就可以揮灑出一兩趟大字。為了強占“陣地”,我一般晚點去食堂,不跟大家一窩蜂似的跑去排隊,等大家吃完飯回到教室,我早已把走廊寫滿了大字,再去食堂正趕趟。</p><p class="ql-block"> ?蘸水寫字常常比用墨書寫更加爽快,不粘,收放自如,仿佛真能做到“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 ”(孫過庭《書譜》句)。有時候遇到地面粗糙點或有點灰塵,也可以造成飛白效果,妙如天成!</p><p class="ql-block"> 通過“書地”還可以練習大空間的布局,長長的走廊或正廳,就像巨大的紙張呈現(xiàn)在眼前,寫多少字?分幾行?字應該寫多大?字距多遠合適?都應該有個算計,這種宏觀上的安排,是在小的紙張上很難獲得的。就這一點來說,張老師為我們開辟的“書地”空間真是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遠勝懷素拿芭蕉葉當紙,與“墨池”、“筆冢”無二! </p><p class="ql-block"> 畢業(yè)后為了維持生活,我常寫牌匾和墻皮標語,字再大我也心中有數(shù),用油和涂料都無所謂,總能輕松完成任務,讓人家滿意。2010年開始,我去山東河南等地交流,用六尺或八尺屏寫大字橫幅,不必疊格,下筆就寫,寫到末尾空間正好。有一次為一個生態(tài)園寫八尺四條屏《愛蓮說》和《陋室銘》,我也不用疊格設(shè)計,下筆就寫,寫到末尾剩余的空間正合適,觀者稱贊不已!后來我寫四尺以上的大字橫幅干脆全部不疊格,很少有失誤,這是由于當初吉師“書地”打的底子,才讓我臨場這樣從容不迫。</p><p class="ql-block"> 吉師四年之后,我無論到哪里工作,都希望再找到一樣的“書地”?空間,可是,再也沒有找到?;貞浫昵埃幻飧恿魬俸碗y忘!慶幸有那樣一段特殊的學書經(jīng)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