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 在探討人生問題時,叔本華還把重點放在有關人的幸福和痛苦方面。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特性是其幸福的最為根本的因素,它長久不變地起著作用,比他的財產(chǎn)和名聲重要得多。<br> 在人的種種素質(zhì)中,最能直接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是快樂的心情;而最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是身體健康,對于幸福而言,身體健康具有最大價值。<br> 閑暇時間讓我們在辛苦勞作之余享受自己的意識和特性帶來的愉悅;然而就大多數(shù)人而言,閑暇意味著煩悶無聊或者縱情聲色;只有那些內(nèi)心十分豐富的人才能從閑暇中獲得幸福。<br> <div><br></div> 叔本華認為,人生來就是痛苦的,痛苦是他的本質(zhì);一旦其需要獲得滿足,再無其它欲望,空虛無聊又很快襲上心頭,于是他的一生就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活動;人們要消除痛苦的種種努力,除了改變痛苦的形式之外,沒有其它任何作用。<br> “幸福的生活”只不過是“較少痛苦的生活”,也就是我們還能忍受的生活;生活并不是讓我們?nèi)ハ硎艿?,減少甚至免除痛苦就是衡量一個人幸福的標準:如果我們免除了某種痛苦,也不感到無聊,那就已經(jīng)達到幸福的狀態(tài)了。<br> 個別的不幸事件發(fā)生或許出自偶然,但從總體上看,不幸及其造成的痛苦卻是必然的;痛苦具有肯定的性質(zhì),它讓人們感受其存在,而幸福和滿足總是表明某種欲望的滿足,也就是某種痛苦的消除;由此可知,快樂并非像我們通常所希望的那樣美好,而痛苦卻總是比我們所能估計的更為深刻。<br> <div><br></div> 我們應該以控制想象來減少痛苦:不要去想象那些只是有可能發(fā)生的災難和不幸,因為它們要么是被虛構(gòu)的,要么是可能性很小的,盡管它們有可能發(fā)生,但用不著讓想象來把它夸大;如果一定要想象,那就想象一些讓人賞心悅目的事情。<br> 人和動物的快樂和痛苦之源相同,但人對快樂和痛苦的感受要比動物敏銳得多;此外人的快樂和痛苦還是自己反思的結(jié)果,而死亡作為一個無法逃避的事實也增加了他的痛苦。<br> 而動物既不會反思也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其痛苦和快樂比人少得多;動物表現(xiàn)出一種真正的智慧即那種寧靜的態(tài)度和安于現(xiàn)狀的快樂,往往讓我們?nèi)祟惛械叫呃ⅰ?lt;div><h5>【本文摘自《叔本華自述》一書,黃忠晶(即由心品)編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h5><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