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箋</strong></h3><br><h3><strong>九 月</strong></h3><br> <h3>作者:葉爾達西 誦讀:落地生根</h3><br>九月是豐盈的,是絢麗多彩的。九月里有太多值得回憶的人和事,景和物。轉(zhuǎn)眼之間,又到九月,秋收時節(jié),農(nóng)場人滿懷豐收的喜悅,一年的希望和投入,寄予于此。農(nóng)場人們不勝歡喜,就連家里的老人與孩子們也是高興。只是如今的九月,不同的是一陣機器的轟鳴聲過后,連隊就安靜下來,秋收就結(jié)束了,人們經(jīng)過短暫的在連隊相聚之后,又各自奔赴自己多元的工作崗位上去了。想起我們孩童時節(jié)的九月,說起來有無限的苦楚,但也有無限的樂趣,兵團有些土話說:三秋么有收麥忙,三茬麥子也么有一秋長,意思是說三秋一要收獲二要播種冬小麥三要把所有的地騰干犁凈,要用很長時間。而小麥從收割到交糧只能有半個月時間。經(jīng)過春天的華麗,夏天的孕育,才盼來了秋天的收獲。九月是收獲的季節(jié),又是播種新希望的季節(jié)。 <h3>對城里人和其他行業(yè)的人來講,九月的天氣是十分宜人的,悶熱的夏季一去不復(fù)返,天是那么的藍,那么的高,空氣是那么的涼爽與新鮮,農(nóng)場除了路兩旁的林帶、果樹。就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肥白的棉花金黃的玉米紅如晚霞的線椒還有身披麻網(wǎng)清香翠甜的伽師瓜……一漫都在九月的秋風(fēng)里綻開了笑臉,綠油油的葉子變成黃燦燦的。一季莊稼成熟了,她們從春天孕育了新的生命,經(jīng)過春與夏風(fēng)雨的洗禮,完成了她的使命。把豐滿殷實的果實奉獻給辛辛苦苦勞作的農(nóng)工,葉子與秸稈自然地落入地下,把自己漚作來年的肥料,讓后來的棉花苗獲取更多的營養(yǎng)。</h3><br><h3>農(nóng)工們自從第一種莊稼醬番茄成熟,忙忙碌碌地收,然后葵花、還有棉花一個多月就開始收玉米,甜菜,一直到中秋播上的冬小麥子澆上第一遍水才能歇一歇。</h3><br><h3>想起那時的秋收、秋種的場面,四十年前,每到九月莊稼熟了,學(xué)校要放秋假,小學(xué)生幫著大人一起忙前忙后。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就是掰玉米,綠油油的玉米葉莖,經(jīng)過秋風(fēng)秋雨的洗禮,失去往日的華麗外表,換了個樸實的衣裳,猶如當(dāng)初充滿了美好幻想的姑麗,不知不覺間就變成成熟穩(wěn)重的中年古麗。雖徐娘半老,但風(fēng)韻猶存。這樣的比喻也不知恰當(dāng)不恰當(dāng)。嫩綠的玉米棒子也褪去往日的青澀和苗條身材,鼓鼓的,長長的,每一個都像裝滿啤酒的酒瓶兒,雄赳赳氣昂昂地挺立在涼爽颯颯的秋風(fēng)里,向農(nóng)工們展示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h3><br> <h3>收成熟的玉米,小子和姑娘們須穿上厚厚的長衣長褲,戴著帽子,再圍個毛巾在脖子上。因為玉米葉片較長較寬,而且上面還長滿密密麻麻的倒刺兒,劃到哪里都又癢又疼。一手握著玉米秸稈,一手握著玉米棒子使勁往下一掰,只聽啪地一聲,玉米棒子就掰下來了,撂成一堆一堆地,掰完玉米用地排車拉回家,扒下來外皮抓緊晾曬。脫下外面的白中帶黃的外衣,里面是排列整齊的金黃玉米粒。粒粒飽滿,顆顆金光閃閃,勤勞的家庭主婦,會挑選一些大棒子趁著新鮮,用菜擦子(一種打菜絲的用具)打碎,熬稀飯喝,再用新鮮豆角爆鍋,那種味道是吃在嘴里在那個年代會印記在腦子一生,現(xiàn)在想起來都美滋滋地。</h3><br><h3>那時的老人有時間,就慢慢的扒玉米皮兒,把外面發(fā)黃的去掉,留下來白色的,用剪刀鉸的方方正正,捆起來一小扎,一小扎地。曬干后,蒸饅頭的時候用來墊在饅頭下面,防止蒸熟的饅頭粘連在篦子上。吃的時候只須輕輕一撕,饅頭完好無損。有的家庭把玉米棒子扒開,外面的白皮不撕掉,而是兩個玉米棒子系在一起,掛在房檐下,有的堆在連隊的場院里,利用所有的空間,晾曬豐收的果實。</h3><br> <h3>兵團土話還說:小麥不讓場,秋作物不讓墑。說明收小麥時間緊,糧場不能隨意占用。秋天收獲的時候雖長,但北疆的氣候,也不是隨便拖延的。為了有一個好墑情,在棉花、玉米收獲之前半月會提前澆一遍水,使收獲的秋作物豐滿成熟,提高品質(zhì)和產(chǎn)量。</h3><br><h3>種小麥俗話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每年的秋分一般在八月中秋節(jié)左右,如果地里的墑情合適,就會把麥子種上。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兵團人很敬畏大自然,過了合適的播種期墑情會影響下一年的收成。那些年大都是人工勞作,以面朝黃土背朝天,機械就是東方紅拖拉機,前面一個人開拖拉機,后面還有一個人操作犁具,后來經(jīng)過40年逐漸淘汰東方紅拖拉機,取而代之的是大馬力機械和全自動智能化農(nóng)業(yè)。 </h3><br><h3>兵團人心中有一個大信念,那時他們多快好??;少花錢多辦事,最好是不花錢也辦事,自己家能干的活兒盡量不花錢。現(xiàn)在的年輕人聽了也不信。那時候只要家養(yǎng)豬養(yǎng)羊,都積攢肥料來養(yǎng)地,三追不如一底。意思是三次后來的追肥也不如一次施足底肥能保證來年的麥子苗齊苗壯苗旺,來年的糧食豐收才能有希望。</h3><br>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播種新希望的季節(jié)、那些勞動場面時常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很久沒有看見秋季勞作的場景了,加上今年的疫情沒能回連隊,也許激動的收獲場景只能在電視上才能看到。<br><br>對農(nóng)場人來說,九月是幸福的季節(jié)。耕耘與勤勞,每一位農(nóng)工經(jīng)過春天的播種、夏天的呵護,迎來秋收,收獲富裕。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農(nóng)場人走過了春天的蓬勃生機,還未品足夏日的氣息,濃濃的秋意已悄然來到我們身邊。<br><br>涼爽的風(fēng),楓紅的葉,金黃的果實,迷人的色調(diào),和煦的陽光,構(gòu)成了一幅絕妙的九月秋景圖。對農(nóng)場人來說,九月是收獲的季節(jié)。當(dāng)廣袤的田野換上金色衣裳的時候,當(dāng)棉花掙破外殼怒放的時候,當(dāng)青青的線椒開始變得變得通紅的時候,當(dāng)紫瑪瑙般的葡萄一串串掛滿葡萄架的時候,就是收獲的時候。田間的阡陌上車來人往,熱鬧非凡,九月就是最幸福的季節(jié)。<br>辛苦勞累,無暇顧及作家筆下秋天的美景,痛并快樂者。家家院落里有了歡聲笑語,才是最真實、最具體的九月。<br>走進九月的農(nóng)家,才會真正感覺到這份收獲的喜悅,奮斗的幸福! <h3><br></h3><br><h3><br></h3><br><h3>作者簡介:葉爾達西,新疆兵團石河子總場北泉鎮(zhèn)退休工人,長于寫兵團的詩和事。</h3><br><h3></h3> <h3>主播簡介:落地生根,陳靜,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石河子人,退休工人,愛好誦讀。參加過石河子老年大學(xué)的匯報演出。喜歡在誦讀的小河舒展人生的自我。現(xiàn)在石河子老年大學(xué)朗誦中級班學(xué)習(xí)。</h3><br> <h3>清風(fēng)箋九月征文</h3><br><h3></h3> <h3>九月是豐盈的,是絢麗多彩的。九月里有太多值得紀念的人和事,景和物。請老師們以下列內(nèi)容提筆:</h3><br><h3>1. 《一根拐杖的支撐》</h3><br><h3>2. 《落葉去了哪里》</h3><br><h3>3. 《寫給祖國的詩》</h3><br><h3>4. 《收獲》</h3><br><h3>5. 《致敬十月》</h3><br><h3>6. 以菊為內(nèi)容,題目自擬。</h3><br><h3>要求:體裁不限,原創(chuàng)首發(fā)。散文小說2000字以下,詩歌50行內(nèi),古詩詞三首以上。</h3><br><h3>投稿:各群或收稿編輯</h3><br><h3>投稿郵箱:382800339@qq.com</h3><br><h3>截止日期:9月30日</h3><br><h3>本期出題:陳永雄 李輝 蔡炯 李淮 曾書祥 細人</h3><br><h3>評選:選出一名最佳人氣獎頒發(fā)獎品。另閱讀量滿100推薦知乎專欄刊登,滿500的推薦到知乎首頁。</h3><br><h3>歡迎老師們踴躍投稿,積極轉(zhuǎn)發(fā)分享作品,讓更多人閱讀,我們在文字里相遇,我們在文學(xué)道路上共攜手,同追夢!</h3><br><h3>2022年9月14日</h3><br> <h3>清風(fēng)箋歡迎您的加入</h3><br> <h3>關(guān)注我</h3><br><h3>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xHFqv9hYra-tJ8xunQcHg"><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