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隨教學進度進行質量檢測,是西工大附中多年來努力抓好教育教學質量的常規(guī)動作,也是廣大老師和學生“以學帶練,以練促學”的法寶。就語文學科質量檢測的寫作題目而言,不但老師們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來命題、閱卷、講評,而且學生們也完全按照高考的要求來審題、構思、行文。在規(guī)定時間里,順利完成最起碼的寫作任務原本正常,但要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實屬不易。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我們特輯高卓雅、李欣桐、曹展銘、李茉菲、楊杰凱等同學文章以饗讀者!</p> <p class="ql-block">【真題再現】</p><p class="ql-block">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p><p class="ql-block"> ①《楚辭·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币馑际钦f,圓榫孔配上方榫頭,我本來就知道兩者相抵觸而難以插入。</p><p class="ql-block"> ②秸稈打成圓捆和方捆都可以,區(qū)別是圓捆便于滾動,但不好堆積;方捆便于堆積,但不好滾動。</p><p class="ql-block"> ③黃炎培曾說過:“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p><p class="ql-block"> 以上三則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圍繞“方與圓”這個話題寫一篇演講稿,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p><p class="ql-block">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p> <p class="ql-block">【審題指導】</p><p class="ql-block"> 1、材料解讀</p><p class="ql-block"> 材料①強調方與圓的不相合,可延伸為在道德品質、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的立場上只能方,不能圓,二者不能相容。</p><p class="ql-block"> 材料②強調方與圓各有其優(yōu)缺點,因此要客觀辯證地看待二者,不可一味褒揚或批判。</p><p class="ql-block"> 材料③強調做人處世要“外圓內方”,把內在的“方”與外在的“圓”完美結合,以達到既堅持原則又與人為善的目標。</p><p class="ql-block"> 2、立意指導</p><p class="ql-block"> ①原則問題,擇方棄圓;②方圓各有短長;③立身處世,外圓內方;等等。</p> <p class="ql-block">【佳作展示一】</p><p class="ql-block"> 做外圓內方之人,曉事道處事之理</p><p class="ql-block"> 高三B2班 高卓雅</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外圓內方之人,曉世道處事之理》。</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圓”與“方”便為眾人所議論。如屈原筆下的《離騷》寫道:“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再如《楚辭·九辯》中記敘道:“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眱墒自娫~中都表達了方與圓本不可一體,必會相互抵觸而難以進入的觀點。</p><p class="ql-block"> 但依我之見,方圓也并非兩條完全相互排斥的路徑。例如我國古代在民間一度流傳使用的銅錢,它的形象即是外圓內方。以致黃元培先生曾寫下了:“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向于錢,外圓內方”的話語。</p><p class="ql-block"> 圓,不是圓滑處事,而是和若春風。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亦要本著這種圓的態(tài)度。唯有變得圓潤些,才不會因為自己的沖動刺傷身邊深愛并且關心自己的人。</p><p class="ql-block"> 方,不是古板守舊,而是肅若秋霜。對待自己,亦要有明確的分寸,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唯有這樣方正些,才不會讓我們在茫茫的人生路途中迷失了自己稚嫩的初心,才不會讓我們失去真正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秸稈打成圓捆或方捆都可以,其區(qū)別只不過在于前者便于滾動卻不好堆積,后者便于堆積卻不利滾動。可我們若是學會融會貫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便也可以得到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了。</p><p class="ql-block"> 做外圓內方之人,要求我們每個人要通曉并掌握靈活變通、和以待人的方法;亦要求我們要守好道德底線,嚴于律己,有一幅從容冷靜的頭腦,更要有一顆熾熱溫暖的心。</p><p class="ql-block"> 我堅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更為自由的人,俗言道:“越自律,越自由”,當方與圓結合成型的那一刻,我們擁有的是更大限度的自由,擁有的是更加溫和的心靈,亦可以成為一枚有著獨特價值的,散發(fā)著光亮的銅錢。</p><p class="ql-block"> 做外圓內方之人,曉世道處事之理。外在圓潤寬厚,內在有棱有角,蘊含君子之氣,靜處人潮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佳作展示二】</p><p class="ql-block"> 方以守正,圓以順俗</p><p class="ql-block"> 高三B3班 李欣桐</p><p class="ql-block">老師們、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方以守正,圓以順俗》。李泌曾言:“方如行義,圓如用智。”他身居高位,卻視名利如草芥,逍遙拂衣而去,為唐人的史書平添一抹玄遠之氣。</p><p class="ql-block"> 有人認為,“方”與“圓”如水火不容。“圓”者圓滑如李斯,觀廁鼠而定下追名逐利茍合一生的主旨,最終果如老鼠般匍匐而死。“方”者耿介如屈原,篤信“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堅持不與濁世同流,在漁父的長歌中毅然投江。</p><p class="ql-block"> 然而閱盡歷史長廊,前人故事目不暇接,在我看來,愈發(fā)認識到平衡“方”與“圓”的關系有多么重要。“方”與“圓”并非不可兼得,“方”者守正自持,“圓”者降心順俗,他們都只是人生路上的一種選擇罷了?!兑捉洝酚性疲骸疤煜乱恢露賾],同道而殊途?!敝灰髦剡x擇,二者都可有所助益。</p><p class="ql-block"> 魏晉名士嵇康,一生固守山林,以“抱琴行吟,弋釣草野”為樂,耿介孤傲的性情不與世俗相融。與他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則不然,他能享山林之樂,亦能入朝為官,甚至試圖舉薦嵇康一同出仕。得知此事,極康怒不可遏,寫下一封絕交書與其割袍斷義。其中他冷言嘲諷道:“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直指山濤不過是個為名隱居的偽君子。此時此刻,“方”與“圓”的碰撞可謂激烈而不留余地。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當嵇康觸怒司馬集團禍不旋踵時,他卻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蛟S,嵇康持“方”一生,固然以此自傲,卻并不愿意自己兒女也走上這條路吧。一句“巨源在,汝不孤矣。”為斷絕多年的情誼再續(xù)佳話,也見證了嵇康“方”與“圓”的妥協(xié)。后來,在山濤的照顧下,嵇康之子當朝為官,其女風光出嫁。山濤本人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少傅等要職,然而風評不墮,不負賢名,亦可知他“圓中有方”的堅持,算得上外圓內方。</p><p class="ql-block"> 我們游走于如今社會之中,需以圓融之心,求同存異。黃炎培曾說:“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泵鎸姺倍嘧兊氖澜纾覀円痪杏凇胺綀A”之辯,只要方正做人,圓滿做事,就能成為一個有用有為之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感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佳作展示三】</p><p class="ql-block"> 處事為圓、做人為方</p><p class="ql-block"> 高三B2班 曹展銘</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 !</p><p class="ql-block"> 很榮幸站在這里為大家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處事為圓,做人為方》。</p><p class="ql-block"> 方與圓,從先奏到楚漢、從民國到當下,一直在探討其中的內涵。圓,代表著圓滿,為人謹慎,講究情意;方,代表著方正,鐵面無私,不留情面。</p><p class="ql-block"> 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中國都是一個講究處事為圓的國家。當時,縱橫家之所以在各國被奉為座上賓,不正是因為處事為圓嗎?從《燭之武退秦師》中我們可以看到,處事為圓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凡也最強大的武器。他用“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贝騽恿饲啬鹿?,展現了處世為圓的風采。以史為鑒,方能自省。在與同學相處時,我們也應學會“圓”。與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出現小矛盾即時化解,大家齊心協(xié)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溫馨圓滿的大家庭中共同進步,是我們每位同學之幸也!</p><p class="ql-block"> 處事為圓,但做人為方更為重要。從古至今人們對人才的評價在德行方面要求更為嚴格。德才兼?zhèn)?,德為先,其次為才。漢代舉孝廉的選官制度等都告訴我們做人最基本的是道德。我們心中應時刻長存一根紅線,如若越過它,那我們有何異于野獸?做人為方,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猶豫,應時刻以國家利益為重,保守國家秘密,守衛(wèi)國家安全。現如今有不少人為了一時的榮華富貴,在金錢與利益面前沒有擋住誘惑,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不僅害了自己,也連累了親人。</p><p class="ql-block"> 黃炎培曾說過:“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卞X如此,人應亦然。在相處之時,行為溫和,做一個溫文爾雅的君子,在涉及道德底線的問題,應堅定不移,如若寒冰,處事為圓,做人為方。在當今有著大變化的時代中,我們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為中華民族復興作出貢獻。</p><p class="ql-block"> 圓與方,既是對立,也是統(tǒng)一。立足于當下,我們應處事為圓,做人為方。 </p><p class="ql-block">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佳作展示四】</p><p class="ql-block"> 方以為己,圓以待人</p><p class="ql-block"> 高三B3班 李茉菲</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方以為己,圓以待人》。</p><p class="ql-block"> 《楚辭·九辨》中曾寫道“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指的便是圓榫孔與方榫頭兩相抵觸而難以插入。“方”與“圓”,其形各異,體現的是相互對立,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又并不盡然。秸桿打成圓捆便于滾動,而打成方捆卻便于堆積,其形狀各異,卻各有長處。黃炎培曾說過“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方”與“圓”呢?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有多種相處方式,而最令人感到融洽舒適的一種,便應當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了吧!</p><p class="ql-block"> 嚴于律己謂之“方”,“方”又是什么呢?是持之以恒、勇不言棄的精神,是實事求是、力求完美的態(tài)度,也是逆流而上、為夢拼搏的行為?!胺健敝傅氖欠叫危俏覀兩鐣蜕钪袘斪裱母鞣N規(guī)范和制度。屈原在《離騷》中哀嘆道:“背繩墨以追曲兮,緬規(guī)矩而改措?!泵枋龅谋闶悄菚r的人們不守規(guī)則,導致社會混亂。因此,良好的社會秩序的建立和維護,對于個體的自我約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對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肆意踐踏社會規(guī)則,破壞社會秩序,那么整個社會就會陷入混亂,變得動蕩不安。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嚴格遵守社會的各種規(guī)范,會使別人感覺到不受侵犯而得到尊重,人際關系也會變得友好融洽。對自己嚴格,也意味著你會減少因違規(guī)而犯錯,因疏忽大意而出錯,從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這便是所謂的方以規(guī)已。</p><p class="ql-block"> 寬以待人謂之“圓”,“圓”又是什么呢?是春風和煦的態(tài)度,是樂于助人的行為,也是溫暖人心的話語?!皥A”指的是圓形,是曲形的線,它不像直線那么刻板,它懂得變通。生活中不缺少“圓”的人,他們思維活躍,待人舒心,遇到事情時總能將各方面都安排妥當,用另一個詞來形容的話,應當是“情商高”。與人相處時這點十分重要,若在朋友相處時你自己定的規(guī)矩太多,對別人的行為求全責備,讓別人完全去迎合你,到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不歡而散,你落個孤家寡人。生活中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生活工作中的各方面細節(jié)自然不同,只要在不違反大原則的情況,可做更多的變通,求同存異,創(chuàng)造一個令大家舒適的環(huán)境和氛圍,就能將更多的人團結在你的周圍,人際關系自然融洽合諧。這便是所謂的圓以待人了!</p><p class="ql-block"> 因此,“方”與“圓”雖對立,卻同時互補。世界上事物總是處在相互地對立統(tǒng)一之中,“方”與“圓”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應該將“方”與“圓”有機的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在該“方”的時候“方”,該“圓”的時候“圓”,這樣我們便可以無往而不勝,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p><p class="ql-block">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佳作展示五】</p><p class="ql-block"> 立于方,行于圓</p><p class="ql-block"> 高三B2班 楊杰凱</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在離騷中,方圓是相異之物,但在漫漫中華文化之中,方圓兩物卻常常一起出現,“取象于錢,外圓內方”,方圓間的相融,可否挖掘出深于內在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古時,以天為圓,以地為方,一感潤滑,一感齊整,如此相悖的外象卻相交相融,此般現象無獨有偶,如道家的陰陽之學,陰陽之間相沖相克,卻缺一不可,相持平和才是其正常的穩(wěn)定之態(tài)。那方圓之間的結合,也應蘊含著平衡之理。</p><p class="ql-block"> 常聽,做人便是要學會守規(guī)矩,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人便是立于方圓之中,維持平衡。規(guī)整端正的方立住人的本基,如同大地一般,是其開始之處,立根之所;包容平滑的圓,打開人的未來,如同天一樣,是其追尋之處,生長之所。直白來講,放就是人應去堅守的底線與原則,圓便是我們應去發(fā)展的空間。</p><p class="ql-block"> 秸稈打成圓捆易于滾動,方捆易于堆積。而做人需要“能進能退”,若將人束縛與方中,便容易為人固執(zhí)死板,難以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若放縱于圓,便容易使人隨意放肆,難以保持向上的姿態(tài)。正如同陰陽兩極一樣,人便是去學會以方束圓,以圓擴方,在平衡之中向前跨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正是方圓相平的高度總結。</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們應立于圓,行于方,堅守底線,發(fā)展自我,用方來在時代潮流中闊開自己的土地,用圓來于此之上細細耕耘。錢學森縱使在美國有著極高的聲譽地位,但他心中那不移的方,讓他不沉迷于名利,不懼困難,堅持回國,來為新中國奠定下更加堅實的“方”。</p><p class="ql-block"> 我們時常批判這個時代的物欲橫流,但我們若不立于自己的“方”中,終究難逃深陷其中卻不自知的窘境。身為青少年,應立志高遠,不拘于眼前的茍且,堅守原則,不墨守成規(guī),有著“日參省乎己”的立方之策,有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擴圓之氣,這才是新青年之風尚,吾輩應循的方圓之理。</p><p class="ql-block"> 立于方,行于圓,于方圓之間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