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題記:三年來的疫情給世人帶來災難和痛苦,于防疫居家期間我用詩詞訴說心聲,回憶往事,深感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關懷和哺育。年幼時,老師是一道港灣;年輕時老師是一尊偶像;中年時,老師是一段歲月;年暮時老師是一部史書。對傳道解惑之師我終身難忘,今記之以為念。祈禱駕鶴而去之師無憂安樂 ;祝愿健在之師快樂永年;期盼后來學子事業(yè)有成,萬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攀枝花張喜全壬寅年桂月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贊友誼中學元老</p><p class="ql-block"> 張喜全/詩</p><p class="ql-block">一支粉筆寫春秋,三尺臺前染白頭。</p><p class="ql-block">甘做人梯欣不悔,愿當基石樂無休。</p><p class="ql-block">燕梳碧柳山川美,雨潤青峰傲骨遒。</p><p class="ql-block">育出幼苗成脊檁,天南海北競風流。</p> <p class="ql-block"> 顧興舉</p><p class="ql-block">投身普教數(shù)風流,四海招賢競上游。</p><p class="ql-block">師道尊嚴傳統(tǒng)固,天時地利將才稠。</p><p class="ql-block">行家興校人梯豎,蠟炬成灰志不休。</p><p class="ql-block">晝夜操勞親學子,無邊功德記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顧興舉 ,吉林省舒蘭縣 ,1948年5月參加工作。任舒蘭縣開元區(qū)大安村小學教員、小學校長。1950年9月至1951年11月任開原區(qū)政府農(nóng)業(yè)助理員。1951年11月調到舒蘭縣人民政府農(nóng)業(yè)科任科員。1952年9月至1954年8月在東北農(nóng)學院畜牧獸醫(yī)系學習2年。畢業(yè)后(1956.7)分配到北安農(nóng)校當教員、學校辦公室副主任。后調齊齊哈爾農(nóng)校,任學校辦公室副主任、黨總支部副書記。1958年8月調到東北農(nóng)學院合江分院 ,任畜牧系黨總支書記。1962年在友誼中學擔任代理校長、校長。1968年復課鬧革命 ,分配到七分場二中當校長。1969年調到三師當校長。1977年因病去世,享年50歲。</p> <p class="ql-block"> 桂體仁</p><p class="ql-block"> 張喜全/詩</p><p class="ql-block">黌堂交大桂花香,身在豪門性不狂。</p><p class="ql-block">文革風波遭迫害,冤平重用謝穹蒼。</p><p class="ql-block">抽絲育后絲無盡,種柳遮陰柳有行。</p><p class="ql-block">一片丹心圓綺夢,鯤鵬宏志染蠻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桂體仁,1930年生于上海官宦家庭。1950年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yè)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雷達工作。1958年從部隊轉業(yè)到北大荒,先在五九七農(nóng)場勞動,1962年調友誼農(nóng)場中學當教員。后任農(nóng)墾科學院副院長,系享受國務院津貼的高級電子工程師、黑龍江省農(nóng)墾總局科學院終身不退休專家。曾擔任省政協(xié)委員、墾區(qū)僑聯(lián)主席等社會職務。先后被評為墾區(qū)特等勞模和黑龍江省特等勞模。因患癌癥于2005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 周紹庚</p><p class="ql-block"> 張喜全/詩</p><p class="ql-block">甘做園丁四十秋,操勞白了少年頭。</p><p class="ql-block">溝溝坎坎勤為路,雨雨風風苦作舟。</p><p class="ql-block">文革崢嶸心可鑒,龍江逶迤志難酬。</p><p class="ql-block">古稀靜賞京都景,駕鶴西天任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周紹庚,1930年6月生于湖南益陽,1942至1948年在信義中學就讀,1948年保送到武昌私立大學經(jīng)濟系就讀,1950年考入武昌中原政治學院。1954年調入第四文化速成中學任教(后改為第五步兵預備學校)1956年晉升為中尉,1958年轉業(yè)到友誼農(nóng)場,1959年調入友誼中學,曾任語文教研組組長,友誼高中副校長,友誼縣政協(xié)副主席。總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管局中學語文教學研會理事長,佳木斯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因患肺癌于1999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 攝于1978年友誼重點高中。</p> <p class="ql-block"> 贊陳飛云書法</p><p class="ql-block"> 張喜全/詩</p><p class="ql-block">筆含千緒夙緣高,墨硯心魂氣韻豪。</p><p class="ql-block">柳骨顏筋云浩蕩,蠶頭燕尾霧翔翱。</p><p class="ql-block">箴言詩句魏碑鑄,曲賦辭章漢簡牢。</p><p class="ql-block">撇捺點提儒釋道,騰龍舞鳳競風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陳飛云,1927年生,湖南省寧遠縣再上村人,畢業(yè)于中南軍政大學,歷任文化教員、排長、參謀等職,在抗美援朝中榮立三等功,1958年轉業(yè)到黑龍江省友誼農(nóng)場曾在友誼一中、紅管局教師進修校任教。行草大氣、流暢頗有大家風度。陳老的書法以顏體為根底,用行草為表達內心的情感,筆法多變,富有神韻,對北大荒書法界影響甚大。</p> <p class="ql-block"> 張學選</p><p class="ql-block"> 張喜全/詩</p><p class="ql-block">清華學子慕高賢,守業(yè)躬耕不計年。</p><p class="ql-block">三尺講臺追遠夢,一支粉筆拓荒田。</p><p class="ql-block">儒牛到死終無悔,蠟炬成灰愿自燃。</p><p class="ql-block">重返杏壇嚴正己,以才報效謝蒼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張學選,清華大學畢業(yè),曾在哈軍工任講師,1957年戴著右派帽子到北大荒勞動改造,因表現(xiàn)好,1960年調友誼中學任化學教員。1978年右派平反后,被華東理工大學免試聘為教授。</p> <p class="ql-block"> 畢希清</p><p class="ql-block"> 張喜全/詩</p><p class="ql-block">才子登臺語句驚,教人憐庶恨公卿。</p><p class="ql-block">黌堂解惑聲名淡,文革搖心學術輕。</p><p class="ql-block">一副丹圖談漢史,半支粉筆寫忠誠。</p><p class="ql-block">艱辛付出無言苦,哺育雛鷹萬里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 左:黃光鈺、聶繼軒、桂體仁;</p><p class="ql-block">中左:闖志英、周紹庚;</p><p class="ql-block">后左:畢希清、王錦章、孔凡廷。</p> <p class="ql-block">畢希清1978年與友誼師訓班老師合影。</p> <p class="ql-block"> 黃光鈺</p><p class="ql-block">剿匪西南冷月殘,援朝伏案到更闌。</p><p class="ql-block">捐身莫論風塵酷,報國不言雨雪寒。</p><p class="ql-block">桃李滿園皆可喜,芝蘭一地欲追歡。</p><p class="ql-block">春蠶絲盡終無悔,點亮千燈瀝膽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光鈺,1928年生于四川省合江縣。1950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西南剿匪戰(zhàn)斗。1951年初,出國抗美援朝,參加了第五次戰(zhàn)役和上甘嶺戰(zhàn)役,先后擔任過連教員、團和師作戰(zhàn)見習參謀。1953年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58年下放鍛煉。1959年初調入東北農(nóng)學院合江分院任教。1972年初調入紅興隆教師進修學校任教,擔任數(shù)學教研組組長、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9年退休。1956年在哈軍工一系一科被評為防汛功臣,并立二等功;曾被評為農(nóng)墾總局優(yōu)秀教師、農(nóng)墾部優(yōu)秀教師。2011年8月6日去世。</p> <p class="ql-block"> 長兄張喜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山黑水是君家,甘為園丁哺嫩芽。</p><p class="ql-block">瑞靄青絲栽綠樹,濃霜兩鬢育奇葩。</p><p class="ql-block">一生刻版抒鴻志,三尺平臺繪彩霞。</p><p class="ql-block">不倦誨人傳正道,高徒輩出震中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張喜良,1939年2月4日生于吉林省扶余縣,1958年畢業(yè)于長春師范學校,分配到舒蘭一中任教,1961年調友誼中學當美術教師。1972年入黨,后調入東北農(nóng)墾總局子弟校任教。中學特級教師,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會員。1996年獲魯迅版畫獎,50余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等多家單位收藏,其作品曾在日本、美國等七個國家展出。</p> <p class="ql-block">版畫:漁火</p> <p class="ql-block"> 柴勝元</p><p class="ql-block">勤翻文史閱千家,中外精詞潤柳芽。</p><p class="ql-block">高校雅園栽綠樹,大荒沃土養(yǎng)奇葩。</p><p class="ql-block">半生探索立鴻志,一曲評彈唱晚霞。</p><p class="ql-block">無慮居京閑度老,紫荊樹下品香茶。</p> <p class="ql-block"> 盧文冠</p><p class="ql-block">教壇高處競風流,驚看文冠翰墨遒。</p><p class="ql-block">人有精神耕不倦,道無名利助清修。</p><p class="ql-block">漚心久為平民想,俯首常聽雅士求。</p><p class="ql-block">一代良師今福壽,安居蜀地樂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盧文冠,一九六二年秋,從武漢華中師范學院(即現(xiàn)在的華中師范大學)化學系畢業(yè)后,被分到友誼農(nóng)場任教,從1962年秋到1979年春均在友誼中學工作。1980年后任友誼縣教育局局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盧淑貞</span></p><p class="ql-block">軍旅勤勞學問淵,燭光風范志昂然。</p><p class="ql-block">講臺六尺開迷霧,粉筆三支解惑篇。</p><p class="ql-block">厚德傳知關愛獻,忠誠盡責暑寒煎。</p><p class="ql-block">暮年力奉香桃李,甘作人梯育俊賢。</p> <p class="ql-block"> 盧淑貞:河南開封人,開封女高畢業(yè)后考入武漢大學,學習一年后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在沈陽軍區(qū)任部隊文化教員。退伍后在沈陽市冶金學校當教師,1959年在友誼中學任教,1969年下放到三師十八團一營中學任教,后調回友誼師訓班(即后來的教師進修學校)任中文教師,1980年調回河南省登封縣一中任語文教師。從教38載,1994年患病去世,享年64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李淑琴</b></p><p class="ql-block"> 溫柔聰慧好園丁,三尺平臺獻一生。</p><p class="ql-block"> 解惑答疑耕不倦,傳經(jīng)授業(yè)潤無聲。</p><p class="ql-block"> 夜深樂甚逢衣帽,假日欣然備課程。</p><p class="ql-block"> 亦母亦師情意厚,寬容勤儉載家榮。</p> <p class="ql-block">攝于1960年,2018年清泉翻拍于哈爾濱。</p> 兄嫂2024年合影于哈市 <p class="ql-block">附注:李淑琴,1937年11月5日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58年畢業(yè)于長春師范學校,(即現(xiàn)在的長春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舒蘭一中任教,1961年調友誼中學任語文教師,曾任語文教研組組長,后調入東北農(nóng)墾總局子弟校任教。中學高級教師。</p> <p class="ql-block">后記:此美篇得到溫廣彥、盧文冠先生的支持。高六班馬淑清、尹延河;28班張文軍的提供,在此一并表示感謝。更希望得到方家的斧正和幫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微信號:wxid_xvunb0dyceen22 電話:13330718109</p> 評論拾零 <p class="ql-block"> 一、 喜全學弟 :我仔細看了你的作品及對老師的詳實介紹,對每位老師的評價恰到好處。你用格律詩的形式描寫、歌頌德高望重的老師很不容易。這組詩很有特色,你的詩首首傾吐真情,聯(lián)聯(lián)追求對仗,字字用心推敲,全部使用平水韻。可見你的文字功底、文學修養(yǎng)之深厚。詩根據(jù)每個老師的性格特點及生活閱歷,栩栩如生地刻畫他們的形象,令人回憶往事而浮想聯(lián)翩。我不研究古詩詞,也不擅長寫律詩,喜歡寫散文或雜文之類的文章。前幾天,我受孫桂琴同學的委托,用書信的形式寫給我們的班主任盧文冠老師一段文字。大約用了一個小時,表達我們對恩師的一片深情。不知你看到?jīng)]有?說心里話,我很佩服你73歲仍筆耕不輟,對友誼中學的老教師感恩之情甚烈。當下?lián)p人利己之人甚多,咬文嚼字為園丁作古體詩的人甚少。愿你的詩能得到更人的喜歡和傳播。 希望以后多交流。</p><p class="ql-block"> 祝你全家安好!</p><p class="ql-block"> 高五班 喬傳義</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二、 為喜全學友別開生面的《詩話恩師》喝彩! 9月10日教師節(jié)期間,學姐馬淑清推出圖文并茂的美篇《不忘恩師》,在微信群掀起陣陣波瀾,時隔一個甲子的友誼中學,早已久違的友誼中學當年恩師風釆,又把我們帶入不可忘卻的懷念。 春風育桃李,師恩深似海。喜全《詩話恩師》贊譽的10位老師,個個都是博學多藝、學貫中西的大才子。他們給我們傳授的知識,讓我們受用終生。再一次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有友誼中學的恩師們,致以最誠摯、最崇高的敬禮。</p><p class="ql-block"> 王世才</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贊《詩話恩師》 喜全深情話師恩, 崇敬諸師細致微。黑發(fā)染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傳道授業(yè)傾學子, 嘔心瀝血為人民。 時光描述堪經(jīng)典, 詩詞對仗稱精華。文學功底積深厚, 不愧園丁哺精英。感恩靈魂工程師, 為國育人成棟梁。 </p><p class="ql-block"> 十班金寶先拙筆 </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九月廿二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美篇太棒了!你以詩歌的形式,把恩師的一生描述的淋漓盡致,言簡意賅,使我們更加了解恩師的一切,更加崇拜和懷念已故恩師!</p><p class="ql-block"> 高六班宮錫玲</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