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山楂,河南省輝縣市特產。輝縣山楂種植始于清朝康熙年間, 是中國五大山楂產地之一 。輝縣山楂主產區(qū)分布于輝縣西北部山區(qū)。由于受太行山脈走向和海拔高度影響,季風作用較為明顯,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山楂的生長。輝縣山楂栽種主品種為"豫北紅"和"紅孔杞",具有色澤鮮紅、果實渾圓、果面光澤和酸甜適口的特點。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輝縣山楂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產品</b></font></h1><br>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批準對"輝縣山楂"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h1><font color="#FF8A00"><b>產品特點</b></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一、外在感官:</b></font>輝縣山楂果實近圓形,果色鮮紅,果面有光澤,果點突出,直徑2.5厘米-3厘米,適宜鮮食及作醫(yī)藥制品和深加工制品。主栽品種鮮食以豫北紅為主,深加工以紅孔杞等半野生品種為主。輝縣山楂個大、色紅、風味佳。初食口感酸澀,多食后酸中回甘,怡神胃暢,口味獨特。<br><font color="#B06FBB"><b>二、內在品質:</b></font>輝縣山楂除含有一般山楂的營養(yǎng)成份外,其總糖、維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據農業(yè)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輝縣山楂的總糖含量達到10.58%,維生素C實際含量達到75.1毫克/100克,可溶性固性物含量達到20.3%。在2002年-2003年兩次對全國不同品種山楂的總黃酮含量的測試中,2003年輝縣山楂含量最高(7.62%)。<br><font color="#B06FBB"><b>三、藥用價值:</b></font>山楂作為中藥早在唐代就有記載,唐《新修本草》中記載:"汁服止痢。"相傳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huán)患了腹脹病,出現(xiàn)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泄瀉等癥狀。見貴妃整日蹙眉嘆息,這可急壞了唐明皇,忙詔令御醫(yī)為貴妃診治,無奈用遍了多種名貴藥,病情不減反而加重,只得張榜招醫(yī)。一天,有位道士路過皇宮,當即揭榜為貴妃治病。入宮診視,道士察貴妃脈象沉遲而滑,舌上布滿厚膩苔,于是揮毫處方:"棠棣子十枚,紅糖半兩,熬汁飲服,日三次。"隨后揚長而去。皇帝對此將信將疑,沒有責罰道士的傲態(tài),而急命御醫(yī)照方遣藥。誰知用藥不到半月,貴妃的病就果真好了。<br><br>唐代藥方中的棠棣子,至宋代《本草圖經》被確認是山楂的別名。元代《本草衍義補遺》載有山楂"健胃行結氣,治夫人之產后枕痛,惡露不盡,煎汁入砂糖服行效"。明代《本草綱目》中更是記有"可以飲食消肉積"。<br><br>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以山楂為原料的中藥配方更多達50多種。中醫(yī)認為,山楂其性味甘溫而酸,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功,善治傷食積滯引起的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等癥,對瀉痢腹痛、瘀阻胸腹痛、疝氣及婦女痛經等也有顯著療效?,F(xiàn)代還廣泛用于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菌痢、癌癥及減肥美容。<br><font color="#B06FBB"><b>四、等級分類:</b></font>輝縣山楂一般分為優(yōu)質品、成品、次品三個等級。優(yōu)質品是指單個果重9克-11克,果形近圓形,果色鮮紅,無損傷。次品是指單果重不足8克,外觀畸形,有損傷、果色不正。介于兩者之間的為產品成品。<br> <h1><font color="#FF8A00"><b>產地環(huán)境</b></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一、土壤地貌:</b></font>輝縣市位于中國第二級地貌臺階向第三級地貌臺階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北而東南呈階梯形下降,有深中山區(qū)、深低山區(qū)、丘陵區(qū)、盆地、山前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其中山地面積1007平方千米,丘陵216平方千米、平原784平方千米。土壤類型包括棕壤、潮土、褐土、風沙土、水稻土。有機質含量1.3%、全氮0.1053%、速效磷15.656ppm、速效鉀127.855ppm。<br><font color="#B06FBB"><b>二、水文情況:</b></font>輝縣市屬海河流域衛(wèi)河水系,北部有湛河東流,衛(wèi)河有六條支流穿越本區(qū),由西向東排列為:紙坊河、峪河、石門河、黃水河、劉店干河和淇河,在河流上游建有寶泉、石門、陳家院、三郊口四座中型水庫,總庫容量為10884萬立方米,境內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地表涇流量5.67億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可開發(fā)總量3.0298億立方米。<br><font color="#B06FBB"><b>三、氣候情況:</b></font>輝縣市為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qū),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雪。年均日照數2293.7小時,全年無霜期達214天,10℃以上積溫4691.3℃,年降水量589.1毫米,年均相對濕度68%。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的土壤和氣候,為輝縣山楂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環(huán)境。<br> <div><h1><font color="#FF8A00"><b>傳承歷史</b></font></h1></div><div>輝縣山楂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河南省山楂科技協(xié)作組于1978-1979年組織多名專家對河南省山楂資源的調查顯示,河南省太行山區(qū)為中國山楂的原產地之一,自古野生山楂資源豐富,作為最早的栽培區(qū)域在豫北輝縣市一帶,輝縣山楂當家品種"豫北紅"據傳是康熙年間后莊一個名叫胡老炳的在山東任官,后帶回山楂接穗在碼溝村嫁接成活一株,后經當地特殊的自然條件馴化而成。因附近村民都來此采取接穗,擴散繁殖以至蔓延輝縣大部分山區(qū)和林縣南部,當地群眾稱接穗為碼,碼溝村也自此得名。<br><br>《輝縣市志》記載:輝縣境內盛產山楂、核桃等,1996年《輝縣市年鑒》中也記載"境內產山楂,產量居河南省第一,為河南省著名的山楂生產基地。"<br><br>解放后,黨和政府重視山區(qū)發(fā)展,輝縣市大力推動山區(qū)山楂發(fā)展,并解決了山楂種植管理問題,山楂面積迅速擴大。著名作家、詩人趙樸初旅居輝縣曾寫《贊太行》一詩,有"林木蒼翠生幽谷,漫坡藥草山楂紅"的感慨。<br><br>改革開放后,隨著農業(yè)標準化的推廣,綠色無公害等技術的應用和山楂深加工技術的發(fā)展,輝縣山楂得到質的提升。<br><br>2017年,為了加速山楂產業(yè)的發(fā)展,實現(xiàn)山楂產業(yè)的轉型升級,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申報的"新鄉(xiāng)市山楂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獲批。以山楂產業(yè)為主線,沿著上游(山楂品種選育、規(guī)范化種植等)、中游(藥物活性成分提取)、下游(山楂原料食品深加工和提取后資源綜合加工利用等)三個方向發(fā)展。據初步估算,進入工業(yè)化生產階段后可形成年產山楂提取物500噸的生產能力,按100噸山楂葉提取物、100噸山楂提取物的產能計算就可為行業(yè)帶來十億元級的經濟效益,僅輝縣就可帶來近千萬的增收,與此同時,整個產業(yè)可新增就業(yè)崗位2000-3000個,帶動約2萬戶農民脫貧致富。<br></div> <h1><font color="#FF8A00"><b>地理標志</b></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一、地域保護范圍:</b></font>輝縣山楂的地域保護范圍在輝縣市境內西北部海撥400米以上的太行山深山區(qū),西北至山西交界,東南起太行山與修武接邊。保護范圍包括輝縣市薄壁、上八里、黃水、南村、沙窯、南寨等6個鄉(xiāng)鎮(zhèn)、80個行政村,區(qū)域總面積650平方千米,其保護范圍地理坐標為北緯35°27′至35°51′,東經113°23′至113°47′。<div><font color="#B06FBB"><b>二、專用標志使用:</b></font>標志使用人應在其產品包裝上統(tǒng)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輝縣山楂"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注型式。<br></div> <font color="#B06FBB"><b>三、質量技術要求</b></font><br>1. 產地選擇與要求:選擇海撥500米以上的山地種植,產地遠離廠礦、公路等污染源,環(huán)境符合《NY5013-2006無公害食品林果類產品產地環(huán)境條件》要求,種植地要選在背風向陽的緩坡地,以南坡為宜,土壤以沙壤或棕壤土,pH值6.5-7.5,土層厚應在60厘米以上。<br>2. 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鮮食品種以當地當家品種豫北紅為主,深加工可選擇紅孔杞等半野生品種。 3. 生產過程管理:輝縣山楂生產過程重點包括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步驟。具體如下:<br>(1)土肥水管理技術:深翻,改土施肥,每年秋季沿山楂樹邊緣向樹外挖寬60厘米-80厘米環(huán)狀或條狀溝,每株施有機肥50千克-200千克,改善根部生長條件,覆蓋樹盤,清耕除草。早春在山楂樹盤或行間覆蓋15厘米桔桿、雜草、綠肥等。生產季節(jié)及時中耕除草。<br>(2)適時追肥,合理灌溉:每年追肥3次-4次,時期為萌芽至開花前、謝花后、果實速長期(8月下旬)及采收后結合施肥進行,未結果樹第株每次追純氮0.2千克-0.5千克、結果樹第次第株追純氮0.5千克-1.5千克,前二次追肥以氮肥為主,后二次追肥要氮磷鉀配合使用,氮磷鉀比例為2:1:2。結合追肥要及時澆灌,尤其要注意土壤封凍前要澆封凍水,同時在生產季節(jié)結合中噴藥及時進行葉面追肥,前期可追0.2%-0.3%尿素,后期噴0.5%的磷酸二氫鉀。<br>(3)整形修剪技術:選擇適宜樹形,要根據種植密度和產地條件選擇樹形,稀植式分種植的樹采用疏散分層形,樹高4米-5米,干高60厘米,主枝分三層,一層3個,二層1個-2個,三層1個。上下層主枝錯落分布,角度60厘米-70厘米,第一、二層間距100厘米,二、三層間距60厘米-80厘米。密植園采用小冠樹形,干高50厘米,基部3個-4個主枝,樹高3米-3.5米,每主枝上生2個-3個側枝。中心桿上著生技組。冬夏結合,合理修剪,改善樹體風、光條件。冬季修要疏、縮、截相結合,培養(yǎng)健壯技組,疏去輪生骨干枝,回縮衰弱主側枝,采用壯枝壯芽帶頭,復壯結果枝組,重截復壯弱枝,對幼果期樹要根據整形要求,對中心桿及主側枝延長頭,適當短截,加快分枝速度。夏季修剪以拉枝為主,適時摘心、環(huán)剝,促進花芽形成,對角度小的骨干枝及有空間的健壯輔養(yǎng)枝于5月下旬-7月上旬拉枝開角,促進成花,對位置不當、生長過旺的發(fā)育枝及花序下部側芽萌發(fā)的新梢要全部疏除,防止各級大枝中下部光禿。對樹冠內膛枝于5月中旬枝長30厘米-40厘米時重摘心,培育緊湊的結果枝組,對生長過旺,結果少的枝,于5月份-6月份進行環(huán)剝促花、花果管理,在花序分離前至花期根據樹勢適當疏除花序,營養(yǎng)枝與結果枝比例為1:1,中庸樹為1.5:1,弱樹為2:1,疏花序時要疏后留強、疏弱留壯。初花期噴0.3%硼酸,盛花期噴20ppm-70ppm赤霉素,提高座果率。<br>(4)病蟲害防治:山楂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花腐病,主要蟲害有桃小食心蟲、紅蜘蛛、山楂蚧殼蟲。在病蟲防治上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運用農業(yè)、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安全有效經濟的目的。首先休眼期徹底清園,減少病源,萌芽前噴3Be°-5Be°石硫合劑,謝花后噴25%三唑酮或50%甲托600倍液-700倍液,防止各種越冬病蟲,對各種病蟲害要做好測報,做到"治早、治小、治了"。對桃小食心蟲,重點是地面防治,在越冬蟲出蟄前用阿維菌素2000倍液噴灑地面,同時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噴滅幼脲3號800倍液。紅蜘蛛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防治。介殼蟲用阿維菌素5000倍液防治。 4. 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要求:用手摘的方法,將手摘果和落地果分開,采下的果堆放在樹下,使其散熱后分級包裝。<br>5. 生產記錄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獲、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