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兩軍對陣,一將拍馬上前,大喝一聲:“來將何人,報上名來!”</p><p class="ql-block"> 來將若是名聲不大,則必遭鄙視。</p><p class="ql-block"> “無名鼠輩,當立斬馬下,納命來!”</p><p class="ql-block"> 這是小時候讀《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時,書里常見的情節(jié)。</p><p class="ql-block"> 你看,籍籍無名之人,連打個仗,都要被人鄙夷,令人怪心塞的。</p><p class="ql-block">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習武之人爭名靠的是拳腳功夫、真刀實槍廝殺。多少武林腥風血雨,就為了爭天下第一的名頭。</p><p class="ql-block"> 文人求名,沒有喊打喊殺的道理。大多靠的是投名狀,獲得文壇名家的抬舉。</p><p class="ql-block"> 西晉左思寫《三都賦》,求名士皇甫謐作序,洛陽為之紙貴。</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初到京城,拜見文壇領袖顧況,顧況笑言:“長安米貴,居亦不易?!弊x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詩句時,不由贊道:“好詩!如此,居亦易。”此后,顧況大力宣揚,白居易名聲大振。</p><p class="ql-block"> 宋蘇詢拜訪歐陽修,呈上自己與兩兒蘇軾、蘇澈的文章,歐陽修逢人便道:“三蘇在此,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比K由此名揚天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當然也有不走尋常路,另辟蹊徑的。寫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泵涞脑娙岁愖影?,在集市上千金買胡琴,然后當眾摔琴,將自己寫的詩文分贈給圍觀者,一日之內,才名滿京城。</p><p class="ql-block"> 習文練武之人出名尚且不易,平民更難。一介平民,身無長物,唯一值點錢的就是一條命。要名,得以命相搏才行,翻翻《刺客列傳》你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豫讓刺殺趙襄子,臨死前說:“忠臣有死名之義?!?lt;/p><p class="ql-block"> 聶政刺殺俠累,怕連累姐姐,死前刮花了臉。他姐姐卻為了替弟弟揚忠義之名,不惜當街認尸自殺。</p><p class="ql-block"> “士為知己者死″、舍生取義的背后,還有著更殘酷的真相,那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雁過留影,人過留名”。</p><p class="ql-block"> 國人對名執(zhí)著。有人說“:不能留芳千古,就要遺臭萬年"。這話不是虛的,還真有不少實踐者。好名歹名,留名就行。</p><p class="ql-block"> 北京頑主、天津混混,想揚名立萬,一是要對別人狠,不把別人的命當命;二是對自己更要狠,狠起來隨時敢要自己的命。</p><p class="ql-block"> 清未的燕小八就是狠人中的狠人,為揚名故意去劫槽銀,被抓后,慈禧召見這個法外狂徒,燕小八桀傲不馴道:“要劫就劫皇糧,要睡就睡娘娘!”慈禧大怒,斬立決改為凌遲。要說燕小八確是個硬茬,刑場上眼瞅著自己被割了十幾刀,鮮血淋漓,還面不改色、揚聲大喊:“看燕爺面改色了沒有?”圍觀之人紛紛叫好,應道:“沒有!”……</p><p class="ql-block"> 燕小八求名得名,成為了我國歷朝里最后一個被凌遲的人??纯?,這名出的,一個字: 慘!不光彩還忒痛!</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有個詞叫注意力經濟,只要能吸引人眼球,就能帶來商機。名利名利,名與利早勾連到一起?,F(xiàn)在人求名,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甭管好名壞名、香名臭名,有名就有錢途。</p><p class="ql-block"> 網紅日進斗金早司空見慣,連慣偷也能憑“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的驚人之語爆紅,賺得盆滿缽滿。</p><p class="ql-block"> 演藝界,這個最大的名利圈,炒作成風,買流量、炒誹聞、組“CP”,各種無底線操作,烏煙瘴氣。</p><p class="ql-block"> 學術界,論文抄襲、學閥橫行,很多人巧取豪奪、欺世盜名,早已舍棄了讀書人的氣節(jié)和臉面。更可氣的是,時不時還有專家學者跳出來大放厥詞,雷得民眾外焦里嫩。</p><p class="ql-block"> 這個說:“倡議讓大學畢業(yè)生交錢上班,一可解決企業(yè)資金難題;二可解決大學生就業(yè)難題。”</p><p class="ql-block"> 我想問問這位腦子有坑的仁兄,小民上班是為賺錢為了生計啊,花錢買班上,是吃飽了有錢閑得發(fā)慌嗎?!</p><p class="ql-block"> 那個講:“失業(yè)率這么高,是眼高手低、游手好閑的人太多造成的,應當加快征收失業(yè)稅?!?lt;/p><p class="ql-block"> 唉!老百姓就想出賣勞力掙碗飯吃,可就業(yè)環(huán)境不好,找不到工作,已經很難了好吧,你還要上趕著砍一刀?!如此大放厥詞,是太蠢還是太壞?!抑或是又蠢又壞?!</p><p class="ql-block"> 民智已開,想憑借“出語驚人”搏出位的專家們算盤打錯了,你們不但忽悠不了別人,還會招來一片罵聲,專家為何成“磚家”,不值得一些人深思嗎?!</p><p class="ql-block"> 世人求名,也各有不同。有人求名為的是榮華富貴,福澤子孫;有的人求名為的是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輔明主、濟蒼生;還有的人求名是為了彰顯節(jié)義、喚醒民眾……</p><p class="ql-block"> 南宋狀元文天祥拒不降元,從容就義,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 譚嗣同父親高居湖北巡撫之位,本可富貴一生,為救國力推變法,被捕前拒絕了出逃,他說“:中國自古未有因變法而死者,請自我開始?!辈㈩}下絕命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p><p class="ql-block"> 譚嗣同認為變法需要有人犧牲。確實,變法者就沒有幾個下場好的,而且名聲都很壞。歷朝變法都是在貧富兩極分化、社會矛盾尖銳、國庫空虛時進行的,觸及的是權貴階層的利益,變法者聲名狼籍,自己和家人大多難得善終。但變法后,百姓賦稅減輕,國庫充盈,王朝就能中興一段時期。變法難,卻總有人迎難而上,不惜以身殉道!</p><p class="ql-block"> 有為大義留名的,就有為大義罔顧名聲的。</p><p class="ql-block"> 前段時間看了《風箏》,感觸良深。鄭耀先為了信仰,舍棄了友情、愛情、親情,背負罵名,在刀尖上行走幾十年,奉獻一生,唯一的遺愿是到天安門廣場看一次升旗儀式。</p><p class="ql-block"> 隱蔽戰(zhàn)線還有很多這樣的英雄,為救亡圖存,不顧生死、自毀名譽。很多人悄無聲息的犧牲,身后只留罵名……</p><p class="ql-block"> 近日,西北工業(yè)大學遭受美國安全局網絡攻擊的新聞引人注目。作為“國防七子"的西工大有座巨大的雕塑,寓意“隱姓埋名,為國鑄劍?!边@是一代一代西工大學子的選擇,為了國防事業(yè),不惜深藏一生的功與名。</p><p class="ql-block">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辈挥嬌溃衷鯐谝馍吧砗竺??!</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國家歷經滄桑,還能披荊斬棘,一路凱歌前行,靠的就是這無數個為國為民、前赴后繼的志士仁人,他們是這個民族真正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目前國際風云變幻,國內經濟低迷、滯脹抬頭,境外群狼環(huán)伺、蠢蠢欲動。國運關口,只盼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愿求名的、不求名的,有名的、無名的人,同舟共濟、砥礪前行,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則國幸甚!民幸甚至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