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驚悉作家馬行健突發(fā)病,醫(yī)治無效西去,自感痛惜,消息源于昨天(8月23日),本地一家自媒體。上個月見他騎個電動車,急急火火的擦肩而過。我招手示意,他看清是我,匆匆停車,不亦樂乎,寒喧中面帶笑容拱手告別,誰知這是他和我的決別……</p><p>認(rèn)識老馬有二十多年了,我在電視臺當(dāng)記者,經(jīng)常有寫作稿件往來,有時在一些報道中相互合作,我給他拍過片子,曾在省臺報道過,他是個低調(diào)知識分子,不顯張揚,我的稿子他看后,認(rèn)真地改了又改,說:不要過獎,人會笑話的,文章發(fā)表了,他又請我吃飯,從此,就熟悉了。</p><p>我認(rèn)識他時,感覺他病病瘍瘍的,又瘦又黑,他說他患食道癌,當(dāng)時我吃驚,怎么會?他不以為然,該說笑就笑,該吃吃,牙忍著病痛,吃力地一夜一夜的在紙上飛舞,天明時稿紙散了一地,手里的筆捏的緊緊的合衣而睡。時兒在笑,時而又在哭,妻子說你“伙計”瘋了,其實他在與時間賽跑,要把胸中的積蓄的愛與恨,情與仇、生與死、萬物相依相克、天地宇廟之間的能量想要爆發(fā)出來,用道德或良心把紅色的,黑色的,灰色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傾盡在白紙上,讓世人知道什么是事與非……</p><p>他的散文隨筆集《拒絕死亡》的主題就有幾十人,有大作家冰心,以平民百姓為主,有我熟悉的公安局長賈民洲,出生入死打擊犯罪,為民除害的感人事跡?!昂诨㈧`官”楊培基,他是公安局一名民警,“這人咬字很重,干脆,像炒豆子般崩出來的,又像是石鏨子敲在大理石上冒起的火星,而極為珍貴””我說不行,生熟人都一個原則,你可以走了!”寥寥幾言,入木三分,對人物的刻畫到了極致。</p><p>他寫作家殷世江《稼穡居隨筆》:“人不親行親,所以隨筆一詞自有幾分親近感??w的書名堅排著。黑色中透著一般莊嚴(yán),一幅素箋上壓只黑色圓珠筆的彩照,又顯文人的艱辛……”書由誰讀。這是緣分,書店的書無數(shù),偶然就有一本向你擁抱。</p><p>他筆下的楊素珍創(chuàng)辦城關(guān)產(chǎn)院:“由無名到成名,幾多艱辛,酸甜苦辣盡在其中。她普通而偉大如同我普通而又不知疲倦的母親一樣,她向社會奉獻(xiàn)了一顆善良的慈母心”圣母心的描述是人性的光輝。</p><p>楊少民大荔縣漢村人,和老馬是鄉(xiāng)黨,一九九二年榮獲巴塞羅納殘奧運動會冠軍,獲金牌獎,楊少民回來后我約他同去采訪,我為楊少民拍攝新聞?wù)掌l(fā)到《陜西日報》很快刊發(fā),以大幅圖片在報紙報道。</p><p>老馬在他的散文集中描述:獨臂亦風(fēng)流,爬墻草依附著高大的墻壁,不該出名的也出名了,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能干的妻子貢獻(xiàn)與輸出,妻子楊瑞玲默默承受著各種委屈如壓力,楊瑞玲有一個世界冠軍的丈夫,這就是一個農(nóng)家婦女的榮光和幸福。楊少民的榮譽和輝煌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夫妻倆都給按排了工作,楊少民現(xiàn)供職縣體委。</p><p>老馬的筆下人物個個鮮活靈動,生命中閃爍著本性的光芒,每一個勞動者,為生存,在默默地奮斗著。大荔有一道名菜《水磨絲》。廚師白兆龍,把一片豬耳朵能切的細(xì)入絲線,可以穿針也一點不夸張?!鞍?4片豬耳朵迭在一起,每片不到半毫米,貼在手心。那掌紋清晰地映透著。亦如繪在掌上的小幅山河圖,令人叫絕不已!白兆龍出了名,成了媒體的熱們?nèi)宋铮笃嵉拿浴端ソz》至今名聲大震有席必上的名菜,白兆龍成了”新長征青年突擊手”錄招到縣飲食公司工作。</p><p>老馬一生寫的人物太多太多了,不論是那個階層:官員、平民,他峰芒神筆至此:舊城改造的王煥友,把一個“清朝的房,民國的路”建設(shè)成現(xiàn)代人的“同州廣場”.每天廣場老年人“歌舞升平”唱盛世。</p><p>他筆下采訪對象,細(xì)膩而不失清新,有張力而不輕浮,描述的作家、畫家、記者,攝影家,醫(yī)生,農(nóng)民工、企業(yè)家,社會學(xué)家,個性鮮明,形態(tài)各異,心境、人物特征,各有不同風(fēng)格,獨特魅力,光芒四射,講故事求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p><p>房龍山,為他的《躁動的黎明》提供多方的支持和幫助,終于事易愿為,出版成書。王杰山、王兆民、雷志鋒、王春陽、孫云鋒、聶郝禮.、劉西鋒、王青鋒、李親麗等等人物,都在他筆下生輝。他的“狐朋狗友”都是世面上的人,孫國植、馬健濤,張凡、李春全、夏春曉、劉寬禮,辛建社、張建升,仇滿屯等,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合伙人”,這些精英人物也他生活中的摯友。為他出書出過力,流過汗,甚至給予贊助支持。</p><p>直得頌贊的《躁動的黎明》一書,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書中描述解放初“朝邑起義”的共產(chǎn)黨人,革命英雄為了新中國黎明前艱苦卓越的感人情景,人物鮮活,故事生動,對了解大荔人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對青少年進(jìn)行紅色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p><p>他的一生,是追求自我,在痛中苦苦掙扎的一生,中年喪偶,從農(nóng)村走出家門,上 了大學(xué),接受過高等教育,專業(yè)是水利工程,而又偏執(zhí)文學(xué),可能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讓他失去了仕途,為了創(chuàng)作他也曾多次想“跳槽”,他以個性追求自由、獨立思考而不畏艱難曲折。執(zhí)著地走自己的路,書寫了幾十部作品,記錄了社會變革,記錄了一代人生百態(tài),他和社會一樣,時而起浮,時而失落?!笆篱L勢短,算世而勢,人多仁少,擇仁而人”這是我的朋友,著名書法家,西安音樂學(xué)院教授雷長安以刀為筆寫給我的作品,“墨透紙背”,含意是魯訊“筆是刀,可以殺人”這句話確實是真理。</p><p>馬行健的名著是《拒絕死亡》,但他沒有抗?fàn)庍^死,他把生和死看清了,因為有死,他才找出了一個活的出口,這個出口就是抗?fàn)帲床┚?,是他與癌癥斗爭了幾十年,寫下了幾十部書稿,字字聲聲是淚、是血也是他生命的細(xì)胞核。他走了,走前寫到:人生在世,升官發(fā)財,悲凄痛苦,喜怒哀樂,什么樣的遭遇不曾體驗過,唯獨死亡只一次。</p><p>就這一次是每個人別無選擇。</p><p>送馬行健的追悼會上,各地各界人士來了不少,有的是作家,也有不是作家想當(dāng)作家的,該來的不一定都來,不該來的而來了很多。該走的沒走,不該走的都走了……</p><p>哀樂聲,兒女們撕心裂肺的哭喪聲,悲痛致極、鞭炮聲,司儀有氣無力的嚨叫聲,把裹有他瘦小身軀的棺材,安放在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漢村坡頭上黃土地里,花圈,挽帳,人馬紙扎,被火燒點燃,熊熊大火之后,一股清煙直上九霄.老馬就這樣轟轟烈烈地走了!</p><p>馬行健先生:您一路走好。</p><p>陪伴你在病榻上半生、愛你和你愛的妻子在天堂等你等的太久了……</p><p>文/圖李洪元</p><p>2021.8.28于同州·南苑</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李洪元,國家資職新聞記者</p><p>中記協(xié)會員,中攝協(xié)會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