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4日上午8時25分,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家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8月30日,媒體公布驚聞稻盛和夫先生仙逝,悲慟不已。愿稻盛先生“世間萬物,始于心,終于心”的思想,照亮世界商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一生堅持“利他”的信仰,他說,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所有一切,歸根結(jié)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讓它變得更純粹、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是我的偶像,聽到他今天離世的消息,心情瞬間低入谷底,有種莫名的感傷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本早上收到前夫的短信,心里就有一萬個草泥??,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嘴臉實在讓人作惡,可教養(yǎng)告訴我不能爆出口,心態(tài)提醒我,為這樣的心機婊沒必要生氣,影響一天心情??僧斘铱吹降臼⒑头蛳壬x世的消息,不知道為什么就感覺特別的難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創(chuàng)業(yè)初期,擁有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本書“活法”,成為我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說:在我對自己的境遇充滿牢騷、抱怨的時候,沒有一件事情的進展是順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從我開始坦然接受命運,下定決心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那一瞬間,人生就從逆風(fēng)變成了順風(fē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自己從少年時期到步入社會,飽嘗了種種不幸與挫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回憶起來我才意識到,我少年時代的人生看上去似乎沾染了不幸的色彩,但實際上,這只是上天賜予我的精彩人生的前奏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的人生一帆風(fēng)順,完全沒有經(jīng)歷挫折和艱辛,我就不會努力磨煉自己的心靈,我恐怕會成為一個不懂得體諒和同情他人的人。</p> <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說:不管遇上好事或壞事,都要感謝!</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長期宗教或精神修行的人,或許自然而然就養(yǎng)成了感謝一切的習(xí)慣。但是,我們這些未經(jīng)修行的人,必須強迫自己心懷感謝,做到這種程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普通人,遭遇災(zāi)難、陷入困境、結(jié)果不如人意,如果人格沒有得到相當程度的磨煉,我們往往會口出怨言:“為什么偏偏讓我遭此不幸?”這個時候不抱怨就已經(jīng)很好了,如果你還讓他感謝,有很多人是很難理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說:不管眼前的狀況多么嚴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重要的是一以貫之地積極應(yīng)對,以“感謝之心”去面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讓一個受不公,被冤枉的人去做感謝這個東西,是不容易讓人理解的事。但如果一個人好運連連,什么事都稱心如意,這時候我們會覺得說感謝就很容易了吧?但這有些人也往往做不到。他們會歸功于自己撞好運、遇好事,那是我應(yīng)得的,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有的人還不滿意自己所得到的,認為“還不夠,還要更多”。貪得無厭,這也是某些人的本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雖然這是一個人生秘訣,學(xué)校里不會教,父母恐怕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提升。即便很多人學(xué)過,頭腦里知道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重要性、能在人生中真正加以貫徹的人,確實鳳毛麟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說,不管遇到好事還是壞事,要抱感謝之心同樣都很困難。</p> <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說:度過嚴酷人生的秘訣:“愉快”地接受災(zāi)難。災(zāi)難發(fā)生,意味著消業(y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災(zāi)難到來時,如果我們的心態(tài)不對,就可能喚來更大的災(zāi)難。避免這一點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災(zāi)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受了傷,就要想:“啊,還好,只受了這么點傷就完事了,沒有慘到身體都動彈不了?!比绻瞬?,要感到高興:“就這點病,動個手術(shù)就能治好,真幸運?!?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的災(zāi)難能夠消業(yè)自不必說,即使是很小的災(zāi)難,也能消業(yè),所以應(yīng)該高興,即使心里不這么想,也要使用理性讓自己高興起來。這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給予我這個珍貴教誨的,是我的人生導(dǎo)師——原臨濟宗妙心寺派管長西片擔雪法師。我在許多事情上,都曾向他請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瓷在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制造和提供了醫(yī)療用的人工膝關(guān)節(jié)。這件事,媒體曾廣泛報道,并對京瓷展開了激勵的批評。盡管這個事情有特殊背景,但我對此不做任何辯解,只是反復(fù)道歉謝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瓷總部門前,接連幾天布滿成排的攝像機,電視上多次播放我低頭謝罪的鏡頭。我身心俱疲,于是前往法師處請求指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師卻像往常一樣沏好了茶,仔細聆聽我的傾訴,然后對我說:“很好啊,災(zāi)難降臨之際,也就是過去造的業(yè)消失之時。遭受這么一點批評就能消業(yè),必須慶祝一番啊?!?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心想著法師肯定會安慰我,沒想到法師竟然這樣說,我覺得他這話未免冷漠無情。</p><p class="ql-block">但是,仔細咀嚼了這段話,我的心靈被治愈了,深感慰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著從來不遭遇災(zāi)難的人不存在,災(zāi)難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襲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種時候,不能意氣消沉,不能墮入絕望的深淵。要為此高興,并予以感謝,然后跨出新的一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教講:“思念造業(yè)?!本褪钦f,心中所思,會成為“業(yè)”,即成為原因,原因制造出現(xiàn)實這個“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年輕時還飽受挫折。像我這樣的人,居然在企業(yè)經(jīng)營領(lǐng)域有了一定成就,可能就是因為我理解了這句話,并時時將感謝之意掛在嘴邊。</p> <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說:如果一個人缺乏謙卑,感謝之心是無法萌生的。讓人生誤入歧途的元兇,往往是成功和贊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情進展稍微順利,加上周圍人的吹捧,內(nèi)心就會動搖,如同斷了線的風(fēng)箏一樣,到處亂飛,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變得傲慢,對別人也會采取蠻橫無禮的態(tài)度。讓人生誤入歧途的元兇,并不一定是失敗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贊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始終心懷感謝,謙虛律己,同時不忘對他人施以關(guān)愛和善意。這樣的心態(tài)就是吸引美好現(xiàn)實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英國思想家詹姆斯·埃倫在其著作《原因與結(jié)果法則》一書中,做了以下論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種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標,還是人生的目的,心靈純潔的人總是遠比心靈骯臟的人更容易達成?!?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雖然頭腦并不聰明,也說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們以純粹的動機發(fā)起挑戰(zhàn),不懈努力,最終完成了大家都認為難以完成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才華出眾的人制定了縝密的計劃,卻不能順利推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不管多好的計劃,如果其動機源于邪念,那么即使獲得一時的成功,這種成功也無法持續(x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身心投入工作時,怨恨他人、憎惡他人的雜念就不會浮現(xiàn)。猶如禪僧坐禪一般,當下的心靈會變得純潔、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磨煉心靈,我們沒有必要特地去坐禪,沒有必要居深山。只要將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當下這個瞬間極度認真、極度專注,就是任何方法都無法替代的精神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埋頭工作獲得的收獲不止于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靈就能得到凈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當心靈處于純粹狀態(tài)時,人就能觸及所謂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觸及事物的本質(zh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說,這是度過人生這一嚴酷旅程的“秘訣中的秘訣”。</p> <p class="ql-block">稻盛先生被譽為日本“經(jīng)營之圣”,他一生創(chuàng)辦了兩家企業(yè),京瓷和日本第二電訊電話公司,都在其帶領(lǐng)下進入了世界500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8歲時,稻盛和夫受首相鳩山由紀夫邀請,出山拯救日航,這個老人這一次只用了424天,就將日航扭虧為盈,創(chuàng)造了日航歷史上1884億日元的利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一生堅持“利他”的信仰,他說,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所有一切,歸根結(jié)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讓它變得更純粹、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論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權(quán)勢,當生命結(jié)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p><p class="ql-block">人生不是一場物質(zhì)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p><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p><p class="ql-block">先生一路走好!往生極樂凈土,永沐光明!</p><p class="ql-block">您的精神與大愛將長存于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