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嶺夏日的天氣,頗有些南方山區(qū)的味道:時而晴時而雨,這山晴那山雨;晴時沒有平原地區(qū)的那種燥熱,雨時亦沒有南方那種粘濕的潮氣。王莽嶺是太行山脈南太行的最高峰,正處在黃土高原向華北平原下切的位置,落差超過千米,夏季,西北高原的冷空氣與東南長驅(qū)直入的暖濕氣流在此交匯,自然“風(fēng)雨興焉”。風(fēng)雨會影響觀景,但風(fēng)雨帶來的山嵐煙云,也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 登王莽嶺有多條線路,可乘觀光車?yán)@盤山公路上山,也可乘索道纜車直達(dá)山頂,腿腳勁健的,走步道拾級而上,會有更多野趣。我們步行了一小段,眼看山雨欲來,便選擇了乘纜車上山。索道建在王莽嶺的后山,山勢平緩。纜車上觀景,眼界開闊,心舒氣暢,但也錯失了許多攀爬險道的歷練和妙趣橫生的景觀。好在登王莽嶺不只是看風(fēng)景,王莽嶺滿山是俯拾即是的故事傳說,也很有趣。 <p class="ql-block"> 王莽嶺景區(qū)的正門(西門)所在地叫營盤村,傳說西漢末年王莽追剿劉秀,曾在此安營扎寨,王莽嶺也由此得名。歷史上的光武帝劉秀,踞河北,滅關(guān)東、隴右、西蜀,結(jié)束了西漢末期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zhàn)局面,統(tǒng)一了全國,可謂一代梟雄。而在各地的民間傳說當(dāng)中,劉秀給人的印象卻是孱弱不堪,到處被追殺,疲于奔命。劉秀何以被王莽追殺于王莽嶺呢,民間傳說與王莽稱帝有著很大關(guān)系。</p> 西漢末年,皇帝昏庸,天災(zāi)連連,朝野不安,戰(zhàn)事四起。大司馬王莽勵精圖治,輔佐了四任皇帝,皆無力回天。市井傳太行南天神柱龜鴕山(王莽嶺)龍脈上有一神龕,龕中為王莽帝王像,龕頂天書“王莽登基”,于是王莽取漢室而代之,改國號“新”,做起了新朝皇帝。劉秀欲斷新朝龍脈,奔襲龜鴕山,王莽得悉,率十萬大軍追剿。據(jù)說,王莽嶺太行紅巖大峽谷就是劉秀斷龍脈時留下的。 傳說王莽嶺還是愚公移山的地方。有人“考證”,南太行居?xùn)|,王屋山居南,符合《列子》“一厝朔東,一厝雍南”的描述;南太行與王屋山之間的太行陘(孔道),正好“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王莽嶺作為南太行最高峰,愚公在此挖山,是最合理的推斷。數(shù)千年后的今天,愚公的子孫還真在王莽嶺創(chuàng)造了一項“挖山”的奇跡,用最原始的方法在懸崖峭壁上修建了中國首條“掛壁公路”。<br> <p class="ql-block"> 乘索道翻山越嶺直達(dá)一道山脊,出索道站,經(jīng)過一片黑松林,眼前是一塊寬敞的臺地,臺地就是王莽嶺的山頂。臺地的一角聳起一座不大的山峰,即王莽嶺主峰老君頂。老君頂?shù)膫髡f很多:老子西行過此,悟天道作《道德經(jīng)》,老君頂由此得名;白居易感嘆攀登王莽嶺羊腸坂道之兇險,作《太行路》;俞伯牙千里迢迢到此拜訪彈奏《陽春白雪》的琴師師曠,從神奇的龜鴕山獲得靈感,成就了名曲《高山流水》……</p> 登上老君頂,尚未及觀景,一陣山風(fēng)吹過,云霧瞬間籠蓋了山野,大滴的山雨噼噼啪啪砸下來。峰巔上沒處躲雨,扛著,好在不大一會兒,雨住了,云霧也慢慢消散。從老君頂向東望去,云霧中,一片峰林若隱若現(xiàn),宛若仙境,那就是神龜峰、仙鴕峰,王莽嶺的原名龜鴕山就來源于此。據(jù)說八仙過海的故事不是發(fā)生在遙遠(yuǎn)的東海,而是發(fā)生在王莽嶺的云海,不信,看看云霧中的龜鴕山。 王莽嶺是太行山風(fēng)光的代表,主要景觀有,山巔六絕:絕頂日出、云山幻影、佛光異象、霧凇冰掛、林海濤聲、秀谷觀峰;有八臺險景:觀日臺、東哨臺、仙女散花臺、撫琴臺、弈棋臺、點將臺、練兵臺、烽火臺;有十二奇景:浮云崖、試膽石、寒武石林、勒馬崖、隱仙崖、石庫天書、西寨門、天橋、羊腸阪、老豬洞、一線天、山谷回聲,等等,每一個景觀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段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