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30日,旬陽市師訓教研中心聯(lián)合中國教師報、《新解新教材》編輯部,開展全市小學語文教師“課改中國行?新解新教材”在線培訓活動,小河鎮(zhèn)中心學校全體語文老師積極參加學習。 </p><p class="ql-block"> 瞧!他們認真學習的樣子真可愛!</p> <p class="ql-block"> 7月31日到8月2日這幾天,有的老師還反復回看直播,并積極在學校語文組群里發(fā)觀看后的心得體會。收集老師們的心得體會,我等同于又一次學習。忍不住想把這些文字分享出來。</p> <p class="ql-block"> “用好統(tǒng)編教材落實立德樹人”</p><p class="ql-block"> 視頻學習心得體會</p><p class="ql-block"> 小河鎮(zhèn)中心學校 蔡毅</p><p class="ql-block">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用好統(tǒng)編教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學校統(tǒng)一安排,2022年7月30日晚7:30分,觀看了課改中國行公益直播知名教師梁濤的視屏講座,獲益頗多,體會如下。</p><p class="ql-block"> 1.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它的人文性就是要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語文教材主要通過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童話故事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向真向善、實事求是、擔當負責、勤勞勇敢等價值觀。</p><p class="ql-block"> 2.注重基礎。更加重視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而不是死記硬背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3.重視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了資料袋共學生參考,還專門設計了“快樂讀書吧”作為讀書專題活動,學生既能將學習的方法運用到閱讀中,又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p><p class="ql-block"> 總之,結合學習,我將進一步梳理并更新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在今后的教學中,用好新教材,潤物無聲中認真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p> <p class="ql-block"> 思政課程新解</p><p class="ql-block"> ——觀看《用好統(tǒng)編教材 落實立德樹人》專題講座心得體會</p><p class="ql-block"> 小河鎮(zhèn)中心學校 陳正俐</p><p class="ql-block"> 7月30日晚上在家觀看了旬陽師訓教研中心組織的專題講座,講座主講人是山西省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梁濤老師,主題是“用好統(tǒng)編教材 落實立德樹人”。梁老師從四個方面為我們詳細解讀了統(tǒng)編教材中如何潤物無聲的落實立德樹人這一艱巨任務。</p><p class="ql-block"> 昨天看了直播,晚上躺在床上,回顧梁老師講解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很多觀點我還沒吃透,還莫能兩可,于是早上起來后又看了回放,將似懂非懂的部分重新看了幾遍。聽了梁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后,對于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了一些眉目,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思政課程這個概念談談本人的體會。</p><p class="ql-block"> 沒有參與本次網(wǎng)絡學習前,我一直認為思政課程就是思想政治課,就是課堂上給學生講道理,相當于道德與法制課程。聽了梁老師的解讀后,我才豁然開朗,原來思政課程并非純粹的思想教育課,而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向學生傳播正能量的課程。</p><p class="ql-block"> 同時梁老師還列舉了許多事例,說課堂上不能為了育人而育人,要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以文化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課例解讀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引導學生區(qū)分“稱”和“秤”時,不僅教會學生如何區(qū)分這兩個字的音和形,還重點解讀了“秤”的深層含義,說“秤”表示公平公正,人世間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當時聽到這兒,我不禁感嘆那個備課老師的良苦用心,竟然在識字的過程中滲透了德育,這就是潤物無聲最好的寫照。當然梁老師在講座中還列舉了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贅述了。</p><p class="ql-block"> 總之,通過本次將近兩個小時的學習,我對統(tǒng)編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找到了在語文教學中更好落實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金鑰匙,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精心備課,深度挖掘教材,最大限度的將語文學習與德育滲透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做一名立德樹人的語文教師</p><p class="ql-block"> ——聆聽梁濤老師講座體會</p><p class="ql-block"> 旬陽市小河鎮(zhèn)中心學校 李雙 </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30日晚,梁濤老師的一場關于“如何立德”如何樹人”的培訓,給我這個休假半年的語文教師帶來了福音……梁老師說:“從《敕勒歌》到陸游的《示兒》,從《圓明園的毀滅》到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都用血淚、滄桑、苦難和希望,刻寫著巨大的國家二字。如果作為下一代國家脊梁的莘莘學子具有強烈的國家意識,那么方可期少年之中國無疆。反之少年若泯滅了國家意識那么未來國家、國民或許都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培育學生的國家意識,落實學科思政育人,是教育的使命,更是語文學科的責任擔當?!敝v座中,梁老師從找準“源頭活水”明確育人導向,涵養(yǎng)“上善若水”聚焦真實問題,攪動“一池春水”實現(xiàn)深度學習,呵護“涓涓流水”落地語文素養(yǎng)等四個方面展開具體深入的解讀、指導。通過大量的統(tǒng)編教材具體教學案例,解讀如何在教材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還重點解讀“語文思政課”的概念和如何開展、如何評價。十幾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讓我深深地感到,在學科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方式,立德樹人應該貫穿于學科教學始終,課堂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要當好一名語文教師,就要堅持立德樹人,回歸教育初心,充分利用語文教學這塊豐富多彩的育人園地,認真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為孩子們施以心靈的澆灌和培養(yǎng),讓他們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深刻領會教材要旨,用好教材,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課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文化教育,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文化自信,在日常漢字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加入書法欣賞,讓學生體味到我國的漢字文化有高度、有法度、有厚度、有溫度。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很多,靈活多樣。一是通過表情朗讀,以情感人。朗讀要求學生結合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做到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使學生從中領略作品飽滿的感情和深刻的主題。二是采用放錄音的形式,通過聽讀優(yōu)秀文章,來體會文中的聲聲淚、字字情,從而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之目的。三是采取導游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使學生在學習中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四是還采用欣賞法,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神思,體會文章所蘊藏的思想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五是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開展視聽教學,通過視聽手段再現(xiàn)生活情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活動,如,舉行朗讀會、故事會、讀書報告會等來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傲⒌率腔A,育人是目的”。語文課堂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戰(zhàn)場,只要我們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學生就會獲得道德情操的熏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以這次學習為新的契機,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回歸教育初心”,用一輩子來錘煉自己立德樹人的基本功,并且一輩子去身體力行。</p> <p class="ql-block"> 用好統(tǒng)編教材,落實立德樹人</p><p class="ql-block"> 小河鎮(zhèn)中心學校 吳鳳蘭</p><p class="ql-block"> 7月31號通過直播回放聆聽了梁濤老師關于“用好統(tǒng)編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講座。本次的學習我收獲頗豐,受益匪淺!淺談幾點: 首先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統(tǒng)編教材編寫的特點和意義:小學課文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落實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落實了立德樹人,凸顯兒童主體地位。其次我更理解教科書編寫的單元結構:以語文要素和人物主題雙線組元的方式組編,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思想品德和情感審美教育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最后我明白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課標為導向,以三維目標為主線,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關注單元導語,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樹立單元雙線一體理念,強化單元整合意識,建立單元的統(tǒng)籌備課策略。還要注重單元與單元,冊與冊之間的區(qū)別和銜接。另外還要關注文中的泡泡提示語,把握單元要素,讀懂文本表達的真正意圖。教學的要點也更加的明確,我們備課時應當研讀教材,關注課后思考題,做到一課一得,語文要素,點狀化,序列化的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單元,真正的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p> <p class="ql-block">《用好統(tǒng)編教材 落實立德樹人》學習心得</p><p class="ql-block"> 旬陽市小河鎮(zhèn)中心學校 趙安琴</p><p class="ql-block"> 7月30日晚7:30-9:00,我參加了“改革中國行 新解新教材”線上培訓,培訓中我認真聆聽了知名教師梁濤老師為我們帶來的講座《用好統(tǒng)編教材 落實立德樹人》,感受深刻,收獲頗豐。</p><p class="ql-block"> 本次講座梁老師從找準“源頭活水”,明確育人導向;涵養(yǎng)“上善若水”,聚焦真實問題;攪動“一池春水”,實現(xiàn)深度學習;呵護“涓涓流水”,落地語文素養(yǎng)等四個方面展開具體深入的解讀、指導。講座中,通過大量的統(tǒng)編教材具體教學案例,解讀如何在教材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解讀“語文思政課”的概念和如何開展、如何評價。小學生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立德樹人教育應該作為語文教育的第一課。從《敕勒歌》到陸游的《示兒》,從《圓明園的毀滅》到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都用血淚、滄桑、苦難和希望,刻寫著巨大的國家二字。如果作為下一代國家脊梁的莘莘學子具有強烈的國家意識,那么方可期少年之中國無疆。反之少年若泯滅了國家意識那么未來國家、國民或許都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培育學生的國家意識,落實學科思政育人,是教育的使命,更是語文學科的責任擔當。”為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滲透落實統(tǒng)編教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語文教師要準確把握思想教育的滲透點,堅持德育為先。德國教育家赫爾巴德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語文課程既肩負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又具有立德樹人的獨特優(yōu)勢。語文教師要從語文學科“文道統(tǒng)一”的實際出發(fā),貫徹在語文教育中“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思想教育的滲透點,抓住時機、有機滲透,只有堅持德育為先,認真、用心、全方位地挖掘本學科中的教育資源,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同情之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心,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在教學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p><p class="ql-block"> 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教師要明白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試,而是要運用所學知識,提升綜合素養(yǎng),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場域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其自主求索新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思維的能力。從“課后題”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統(tǒng)編語文教材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的實踐載體,用好教材的關鍵在于從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準確定位語文教學目標。通過本次培訓,我深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用好教材,還要用好課后題,可以更好地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梁老師以《讀不完的大書》和《大自然的聲音》為例,要我們做到“以課后題為支架,探究篇章特點;以課后題為途徑,積累生動語言;以課后題為內(nèi)容,學會語言運用”。</p><p class="ql-block"> 語文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積累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知識的遷移的能力??傊?,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要矢志不渝的用好統(tǒng)編教材,借助文本,借助語言文字,借助語文課堂的內(nèi)力,給學生做好每一篇的引導,做到“潤物無聲”。</p> <p class="ql-block">《用好統(tǒng)編教材,落實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p><p class="ql-block"> 小河鎮(zhèn)中心校 周玉花 </p><p class="ql-block"> 7月30日晚7:30,我參加了“課改中國行 新解新教材”線上培訓,培訓中我認真聆聽了知名教師梁濤老師為我們帶來的講座《用好統(tǒng)編教材 落實立德樹人》,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lt;/p><p class="ql-block"> 梁濤老師的講座文學意味十足,如小橋流水,緩緩流淌,浸潤老師們的內(nèi)心。 從責任擔當開篇,找準“源頭活水”,明確育人導向。梁濤老師娓娓動聽的為我們講述了面對“拔節(jié)孕穗期”的學生,教師作為引領者需要將統(tǒng)編教材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教學中,教學中切勿走馬觀花,而要探幽攬勝、提要勾玄,醞釀一代人的家國情懷?! ?lt;/p><p class="ql-block"> 涵養(yǎng)“上善若水”,聚焦真實問題。梁濤老師以真實的課例,向老師們說明,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試,而是要運用所學知識,提升綜合素養(yǎng),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 攪動“一池春水”,實現(xiàn)深度學習。梁濤老師通過具體的課文為例,指出了一篇課文的學習要經(jīng)歷“認識”“實踐”“遷移”的過程,通過深度學習,真正學會讀書,愛上讀書?! ?lt;/p><p class="ql-block"> 呵護“涓涓流水”,落地語文要素。梁濤老師指出“涓涓細流”就是擁有語文能力和語文品格,在語文課堂中讓語文要素遍地生根,落地開花。那生動的課例,婉轉悠揚的聲音,久久在心中回蕩。 </p><p class="ql-block"> 總之,教材是學習的工具,是育人的范本和基本依據(jù),但教師在遵循教材的基本精神情況下,更多地要教給孩子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也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語文不僅僅是語言文字,它還承載著民族的文化,承載著民族的過去和未來。</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續(xù)!</p><p class="ql-block"> 組稿:曹代香</p><p class="ql-block"> 審核:張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