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文字/原創(chuàng)</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品味童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社會快速地發(fā)展發(fā)展,人們忙碌的腳步在加速。孩子早早起床,急急趕往學(xué)校;工人行色匆匆,家庭工廠之間忙碌奔波;農(nóng)村,沒有了雞鳴狗叫,人們起得更早,東方尚未露曙,農(nóng)民工一路趕往工地;就是退休老人,也加入接送孩子的大軍,穿梭在車輛之間。唯有年邁的老人,或拿著馬扎,安坐在廣場、公園,或拄著拐杖,蹣跚在路邊,樹下。但他們的眼神中,對身邊行色匆匆的人們,流露出或羨慕,或不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紅燈一亮,就像落下水閘,人流戛然停止;綠燈剛閃,似開閘放水,行人涌過路口。白天,車輛在街道上行駛;夜晚,流光溢彩的車燈在城內(nèi)流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孩子放學(xué)后,剛邁出校門,又被領(lǐng)進(jìn)托管。在昏暗的路燈下,散工的父母等待著孩子走出托管大門。然后,在很晚才收攤的小販前,給孩子買各類的零食。路上,詢問著孩子的作業(yè),算是親情的交流。周末,家長還要上班,為孩子備好飯,出門時,還囑咐著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其實,家長前腳邁出家門,孩子后腳便打開了電視,拿起了手機(j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記得小時候,孩子們放學(xué)后,主要事情就是玩。天真爛漫的年齡,滿腦子就是瘋玩。春天,溫暖的春風(fēng)中帶著泥土的淳樸味道,最先吹開了小河北岸的泥土,茅草嫩芽從干枯的根部伸出來。孩子們會結(jié)伙去河邊草地上打茅草尖,我們當(dāng)?shù)胤Q谷笛。趴在草地上,眼睛盯著谷笛,嘴里還念念有詞:“谷笛谷笛馬皮,你不出來打你!”“紅糖白糖,越拽越長!”。剝開嫩綠的外皮,里面是柔軟的白色的絮花,放進(jìn)嘴里輕輕一嚼,淡淡的青草味道直入肺腑,瞬間俘獲了我們舌頭上的的味蕾,以至于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清爽甜美的味道還上縈繞在舌尖上。回家時,每個孩子的口袋都鼓得滿滿的,到家后慢慢享用,或帶到學(xué)校里給老師和同學(xué)一起分享。春風(fēng)中,茅草長得飛快,沒幾天,絮花便伸出來。遠(yuǎn)看,白茫茫一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記得兒時,大小河道、水灣坑塘四季有水,特別是盛夏,水面幾乎與河沿、灣邊平齊。當(dāng)時工具落后,河道水灣多年未清挖,泥沙淤積,水一般都很淺。十多米寬的河水,八九歲的小孩子在河里穿過,水才沒到胸脯。在河邊摸魚時,趴在水里,頭翹在水面上,肚皮貼著河底,魚兒不時從肚皮與河底間竄過,尖叫著去抓,只抓住些小魚。河道里水草特別多,有的水草特別濕滑,有的特別尖澀。魚兒沒摸很多,胳膊、肚皮、大腿卻被水草磨得通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夏天,大雨過后,大小水灣、坑塘與河溝通連起來,地勢低的莊稼地也一片汪洋。大雨過后,大大小小的坑塘里都有了魚。等到水淺了些,孩子們、農(nóng)閑時的大人們變加入了摸魚的大軍。孩子們趴在水里摸,大人蹲在水里挪動著摸。每當(dāng)有人摸住大魚,總會雙手掐住,舉在空中,向別人炫耀,全然不顧滿臉的泥漿。魚多時,竟顧不得扔到岸上,叼在嘴里,彎著腰急著去摸。又一次,我和很多人在一個大點兒的水坑里摸魚,發(fā)現(xiàn)有一條大黑魚。黑魚特別兇猛,身上一層粘液,就是逮不住。水坑里的水被眾人撲騰得像泥漿一樣,“泥猴子們”一會兒涌到坑這邊,一會兒涌到坑那邊。我年齡小,只好在別人身后。誰知當(dāng)他們追著黑魚涌到坑的一邊時,黑魚竟從人縫里竄到后面,撲棱一下竄到了岸上,正好在我腳下,我一下子按在了地上。“泥猴子們”看著“漁翁得利”的我,呲牙咧嘴、噓唏不止,一臉的無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有一年的夏天,大雨過后,人們忙著在家門口排水。忽聽村外有人大喊,發(fā)現(xiàn)了蟒蛇。人們?nèi)酉鹿ぞ?,一起涌向聲音傳來的方向。村東南的橋頭上(其實就是埋下一條粗水泥管子),一會兒就聚集了幾百口人,人們吵吵嚷嚷、嘰嘰喳喳,都想親眼看一看大蟒蛇。高聲喊叫的人指著河北面的草地激動地有些失聲:“那條大蟒蛇有一摟粗,翹著頭向北去了!”兩個手臂做出摟抱的樣子,比劃著有多粗。人們又涌到河北面看,確實,達(dá)到膝蓋深的草叢里有一條越半米寬的痕跡,草被壓向兩邊,確實像什么東西爬過的樣子。很多人顧不得草上的雨水,順著草痕向前查看,約幾十米,到了一片樹林邊,痕跡不見了。人們很失望沒見到蟒蛇。有年紀(jì)大點兒人說:“蟒蛇像龍一樣,借著大雨飛到天上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河里因為常年有水,有時會發(fā)現(xiàn)甲魚,村里人習(xí)慣叫王八。那時沒人吃甲魚,看到之后只是覺得好玩。村間有“千年王八萬年龜”的說法,傳說長到小鍋蓋大小的王八有神通,能搬運(yùn)大水。據(jù)說,從前村里有個人逮住一只大王八,放在水缸里,半夜聽到院子里淌水的聲音,起來一看,院子里已經(jīng)滿了水,大水仍從水缸里汩汩地流出來。嚇得他天亮之后趕緊把王八放回到河里。還說王八能遁形入地,有人把一只王八罩在一個水缸底下,第二天早晨掀開水缸一看,王八不見了,地上一點痕跡也沒有。后來,王八成了上等的滋補(bǔ)品,于是就有人專門去捉王八。在河里摸王八時,要沖著太陽的方向摸,說是王八在水里也是頭沖著太陽,這樣手先摸到王八的尾部,不會被王八咬著手。王八咬住手指不輕易松口,讓它的頭對著太陽或是用木棍戳它的屁股眼兒,王八才會松口。反正小時候,我從來沒敢去摸過王八,怕被咬住手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秋天,孩子們會拿著鐵鍬去挖茅草根。撥開干枯的茅草窩,一鍬下去,土塊上布滿了白色的斑點,那是截斷的茅草根。拍開土塊,茅草根密密麻麻的交錯著,一抓就是一把。不用刨多少地方,就能挖出很多。抖掉上面的土,再到河里洗一洗,摘干凈根節(jié)處的毛毛,就可以吃了。一節(jié)一節(jié)潔白的茅草根,一嚼,滿嘴濃濃的甜味。在那沒有零食的年代,這就是美味了。秋天,地里很多植物結(jié)出了果實,孩子們會結(jié)伴成伙地去找。比如野葡萄——紫黑色的豆粒兒大小的果實,酸溜溜的;野枸杞——成串的紅色的果實,吃在嘴里略帶甜味,吃多了會留鼻血的。剪子菇——藤蘿樣的秧子纏繞在灌木叢上,果實成對,像張開的剪刀,剝開皮,露出長在白絮上的種子,嚼起來滿嘴清爽感覺;麻包——種子像芝麻,剛開的花和嫩點的果實,直接放在嘴里嚼,粘粘糊糊,很有味道。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都是孩子們的最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農(nóng)閑時節(jié),人們聚在一起,男人們一壺茶可以喝上一天,談天說地,總有扯不斷的話題;婦女們一捧玉米花,一把炒豆可以吃到半夜,家長里短,臨走站在門口還得咬上一會兒耳朵。孩子們一塊泥巴,一角瓦片也能玩得熱火朝天,為爭個輸贏面紅耳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印象最深的就是踢房子——在地上畫上長方形的幾個方格當(dāng)做房子,通過剪子、包袱、錘確定順序。先將巴掌大小的瓦片扔進(jìn)第一個方格,然后抬起一只腳,另一只腳蹦跳進(jìn)方格,蹦跳著將瓦片踢到另一個方格,依次踢到最后一個方格,再反方向踢著瓦片回到開始地方。前進(jìn)的過程中如果瓦片壓在了線上或者踢出了方格、腳踩到了線上或者人失去平衡歪倒了,就算結(jié)束。假如整個過程沒有失誤,就進(jìn)行下一步,站在方格外,把瓦片扔進(jìn)第二個方格,再蹦跳著踢一遭。依次進(jìn)行,隨著瓦片扔向更遠(yuǎn)的方格,就會壓倒線上、扔到方格外或者扔進(jìn)規(guī)定以外的方格。比賽的輸贏就是看誰踢著瓦片在方格里來回踢的遭數(shù)多。單腳蹦跳著踢瓦片,幾遭下來,也會讓小臉蛋紅撲撲的,大口大口喘著粗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將人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童年,經(jīng)常和快樂、美好、幸福連在一起,回憶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確實如此。沒有電視,在大人嘴里我們知道了千奇百怪的事情;沒有玩具,我們自己發(fā)明制作的,仍舊玩得不亦樂乎;沒有零食,各種野果、草根卻吃得津津有味;沒有公園,廣闊的野外,是孩子們玩耍的天堂;沒有寬闊敞亮的房屋,狹窄的土房內(nèi)一家人其樂融融;沒有轎車,但坐上村里唯一的膠輪大馬車,聽著趕車大爺甩出清脆的鞭子聲,伴著馬兒跑起來車子一上一下的顛簸,痛快的感覺無法言說……太多的回憶,讓童年又回到了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當(dāng)現(xiàn)在的孩子們長大了,回憶起他們的童年,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