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p><p class="ql-block"> 每當聽到這首充滿當代軍人悲壯的英雄風采之歌時,我那感情的波濤便會奔湧而起,強烈地沖開我記憶的閘門,勾起我對在云南前線戰(zhàn)斗中犧牲了的戰(zhàn)友深深的懷念………</p> <p class="ql-block"> 他叫梁波,是我團一連副連長,湖北鄂州人,大大的個頭,長得象《高山下的花環(huán)》中的梁三喜,戰(zhàn)友們都喚他"大梁"。我倆同歲,同一年當兵,同一列火車開赴前線,可他再也沒有和我一同回來,永遠留在了南疆的熱土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張建和</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部隊于1985年12月至1987年5月參加云南老山前線對越防御作,歷時18個月。我是在參戰(zhàn)前由部隊醫(yī)院充實到團衛(wèi)生隊的,興許是緣分,我倆一見如故,也是前線的戰(zhàn)斗生活更加深了我們之間兄弟般的情感。我們團的防區(qū)在云南老山地區(qū)盤龍江東側(cè)的八里河?xùn)|山,大梁所在的陣地與我所在的團救護所相距不到1000米。他在山頂我在山腳,他蹲貓耳洞我駐坑道;他每次帶隊下山背水背糧時總愛來我這里歇腳,聊上一會兒。前線的戰(zhàn)斗生活非常艱苦,狹小的貓耳洞只能一個人坐在里邊,尤其是在雨季,陣地上悶熱潮濕,蟲蚊猖獗,日頭出來像蒸籠,云彩飄來滿地水,長時間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大部分戰(zhàn)士都患上了爛襠癥。下雨時站到外邊淋點雨用毛巾擦一擦算是洗了澡,基本都光著膀子守陣地,而且隨時有遭受炮火襲擊的危險;遇著炮火封鎖,食品和飲水供給會受阻,一連幾天供不上,戰(zhàn)士們就接些雨水下干糧充饑。我的戰(zhàn)友們包括梁波他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守衛(wèi)著我們的陣地。因此,大梁他每次來歇腳時我總要為他濃濃地泡上一缸子由家鄉(xiāng)捎去的平時舍不得喝的“碧螺春”,算是犒勞他吧。有時設(shè)法搞些黃瓜、西紅柿之類的東西給他。這在后方算不了什么,可在陣地上要能吃上也是不容易的啊。他喝起茶來那副香甜樣,就像好酒者突然得到一瓶茅臺那樣快活。我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先美美地喝上幾口,閉上眼睛用他那湖北腔嘆上一聲“好茶……”,然后拿起一根黃瓜放在鼻子上嗅嗅,欲咬又罷,一副舍不得的樣子,最后干脆把所有的“犒勞品”一并放入挎包并深情地說:“帶回去給弟兄們一起享受吧”。他每次來還要帶許多水壺,讓我把茶水灌滿,因為陣地上是無法泡茶的。我非常樂意幫他做這些事,總是找最好的茶葉。他走時用槍挑著灌滿的水壺,叮叮當當,嘴里還哼著小曲兒,活象個買貨郎。</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陣地上改造工事,他一個多月沒有下山。一天清晨,他匆匆來到我處,猛一見他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又黑又瘦,胡子少說也有寸把長,身上到處是泥,顯得十分疲憊。我一看就知道他一定是“連軸轉(zhuǎn)”了。他就是這樣,做什么事總是那樣“玩命”。他來到我跟前摸出一封信和一小疊錢放在我手上,我不解地看著他。他略頓后對我說:“老婆病了是腎炎,孩子也不知怎樣,我又幫不上他們,沒法子我向其他連長借300元錢先給他們寄去,先應(yīng)付應(yīng)付”。他讓我?guī)退彦X和信郵回去。我看著手中的錢和信,一種憐憫之心油然而生。我給他出主意,我說我設(shè)法讓他去后方看病,順便遛回去看看。他聽后平靜地說:“這樣做不好,怎么給戰(zhàn)士們作榜樣”。我說人家多的是,還不是一樣 ?!叭思沂侨思椅沂俏遥也幌胱鲞@號子事”。他顯得很認真。還沒等我再說什么他就接著說:“盡快幫我把事辦了,好讓她早些收到”。說完就匆匆回陣地去了。這次他連茶都沒喝就走了。我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的波濤在翻滾著,心痛、感慨、敬佩之情交織在一起。誰沒有兄弟姐妹,誰沒有父母妻兒,誰不想花前月下柳蔭湖畔盡享那天倫之樂?而梁波他這樣舍妻棄子而不顧又是為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他和我一樣曾經(jīng)都是知青,懷揣著對人生的探尋和向往參軍入伍,他愛人是一位紡織女工,兒子出生才幾天他就奉命上了前線。梁波他和我們許許多多軍人一樣,把真誠的愛深深地藏在心底,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可以把他的愛和滿腔熱血毫不保留、毫無條件地奉獻給我們的祖國和人民,他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全部融進了當代軍人的靈魂,染織了一幅無私奉獻的風彩圖。</p><p class="ql-block"> 我永遠忘不了1986年10月19日那天。我團奉命對越軍侵占的某高地進行拔點作戰(zhàn),梁波他是這次戰(zhàn)斗的突擊連長。戰(zhàn)斗持續(xù)10多個小時,炮火遮天,槍彈如雨,雙方短兵相接打得異常激烈。梁波他身先士卒,率先沖上敵陣地,在硝煙中他左拼右殺如入無人之境,一連摧毀多個敵工事。就在他指揮合圍另一制高點敵工事時,離他約30米處的一敵暗堡向他噴出了罪惡的火舌。他全身多處中彈,雙臂被打斷,可他沒有倒下,更沒有后退,猶如一尊鋼鑄的巨人巍然挺立在前沿陣地上。</p> <p class="ql-block"> 一名戰(zhàn)士迅速打掉了這個暗堡回身來到梁波身邊為他進行簡單包扎后要背他下來,可他堅決不肯,“戰(zhàn)斗還沒有結(jié)束我怎么能下!”。他把身子靠在一塊山石上,忍著劇烈的傷痛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號目標打掉了沒有,3號呢,其他各路進展如何”。他不停地詢問著戰(zhàn)斗進展情況,調(diào)整著各戰(zhàn)斗小組的陣容?!傲⒓醋屢弧⒍〗M從側(cè)面配合三、四小組迅速拿下2、4號目標,要快!其他各組注意搜索穩(wěn)固陣地,防止敵人反撲!”?!笆恰薄>o跟上來的步話員迅速傳達著他的命令。在我強大攻勢下,高地很快被我軍拿下。受到沉重打擊的越軍發(fā)急了,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進行瘋狂反撲。我方將士以靈活的戰(zhàn)術(shù)和頑強的斗志打退了敵軍一次又一次瘋狂的反撲,陣地牢牢掌握在我們手里。梁波他始終沒有下來,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由于傷勢嚴重,他幾次昏迷過去,又幾次從昏迷中醒來,頑強地指揮戰(zhàn)斗。我根據(jù)步話員報告的方位,帶領(lǐng)一個搶救小組向梁波所在的位置奔去。</p> <p class="ql-block"> 當我看到他時,殷紅的鮮血已浸透了他整個身子,在昏迷中的他嘴里還喃喃地說著“快…….”。我看著他,不由分說地把他抱上擔架,讓擔架員立即后送。我心里著急,救他心切,抱他時動作過猛,把他從昏迷中疼醒過來。當他睜開眼睛看到是我在他身邊時,他怒氣地朝我吼道:“你來這兒干什么!”說完,也不知道他哪來的一股勁,朝我猛蹬一腳。好重的一腳??!我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腳蹬得身子向后倒去,翻滾著跌下山坡,掉進一個大彈坑。就在這時,一發(fā)敵軍炮彈落在了梁波身邊,一股巨大的氣浪夾著濃濃的硝煙把他拋向高高的天空……。硝煙滾滾炮聲隆,群山在顫抖,江河在怒吼!當我看到眼前發(fā)生的這一切時,我的心被震裂了!我不顧一切往上爬去,雙手緊緊地抓著山土,拼命喊著大梁的名字,尋找著他,我?guī)缀鹾隘偭?!我再也沒有聽到他的回聲,我再也沒有找到他完整的軀體!</p> <p class="ql-block"> 我怎么就沒有把他背下來,或者我可以和他在一起!我的心在滴血,我恨我無能,恨我膽怯!時間盡管已經(jīng)過去幾十年,我也早已脫下軍裝轉(zhuǎn)業(yè)回地方,然而,每當我回想起這刻骨銘心的一幕,我的心中便會產(chǎn)生一種深深的痛。</p><p class="ql-block"> 大梁他匆匆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一串二十九年淺淺的腳印。臨出發(fā)前他給妻子留下一封信,其中這樣寫道:“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也許我已不在了。我無時不在掛念著你們,我多么想和你過安定的生活,可我是個軍人…….。對不起,別怨恨我,有合適的重新成個家吧,把孩子撫養(yǎng)大。我是個窮當兵的,沒什么留給您和孩子,我的撫恤金就權(quán)當我為孩子盡的一點責任吧……”。</p><p class="ql-block"> 他沒有要求,沒有華麗的詞語,一切都是那樣質(zhì)樸,那樣坦然;他獻出了一切,可他并沒想要得到什么,也沒有得到什么;他和許許多多的軍人一樣普普通通不為人知。他曾說他只希望做一支蠟燭。然而,他更是一座豐碑,他那英雄的精神風采將永留人間,永遠刻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靜靜的夜晚,我望著安逸中的萬家燈火,心里常常難以平靜,耳邊仿佛聽到梁波在歌唱:“也許我倒下,將不再醒來,你是否知道我化作了山脈……”。是啊,在我們祖國大地上不正是由歷代無數(shù)的英雄們所化作的山脈在捍衛(wèi)著我們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嗎?我那可敬可愛的戰(zhàn)友——梁波,此刻不正在向我們微笑嗎?</p><p class="ql-block"> 我默默地唱起《血染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近照</b></p><p class="ql-block"> 作者1978年3月應(yīng)征入伍到蘭州軍區(qū)服役,1985年12月至1987年5月赴云南老山前線參戰(zhàn),1987年12月轉(zhuǎn)業(yè)回常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中圖片除作者提供外選自網(wǎng)絡(luò)</span></p><p class="ql-block">責任編輯:曾澤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編者按:</b></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為此,《茅山知青》公眾號編輯部開展了“我的軍旅生涯”征文活動。當年,將近300名茅山知青先后參軍入伍。星移斗轉(zhuǎn),如今成了退休大軍中的普通一兵。征文活動期間,他們紛紛來信來稿,抒發(fā)保家衛(wèi)國的情懷,深情懷念昔日戰(zhàn)友,熱情謳歌軍營生活。這些,無疑成了軍旅生涯的縮影,他們的理想、勇氣、堅韌與擔當,連同他們的青春,值得今天的人們切膚地關(guān)情和永遠的致敬。特辟專輯,獻禮“八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章轉(zhuǎn)錄于《茅山知青》公眾號130期。</p> <p class="ql-block">筆誤,9月31日應(yīng)改成7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