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嘚,陀螺也。</p><p class="ql-block"> 打嘚,其實非打,準(zhǔn)確說是抽打,或者抽。城里人稱之為“玩”,即“玩陀螺”。</p><p class="ql-block"> 猛抽一鞭子,那嘚立馬逃開了不說,還斜著身子繞一弧線,一副欲返又不敢返的樣子,好像被抽疼了,有意躲著主人似的。于是,主人追過去,又是一鞭子……</p><p class="ql-block"> 這一情景與街頭耍猴的過程十分相似,故有不少地方將嘚叫“猴”。打嘚是否就源自耍猴,雖無史書記載,但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p><p class="ql-block"> 鄉(xiāng)下孩子玩的嘚純屬“當(dāng)?shù)靥禺a(chǎn)”,是一種“純手工”,或自己或央求做木工的大叔。其用料中槐、豆梨、青岡為最好,沉而不裂,且善轉(zhuǎn)。</p><p class="ql-block"> 老五的父親是村子里最有名的一個木匠,老五的嘚是我見過最好的。不僅用的是淡黃色且經(jīng)過仔細打磨的中槐,而且最下端鑲一架子車轱轆里邊的珠子,一鞭子抽下去,轉(zhuǎn)的沒完沒了,讓其他孩子頗是羨慕。</p><p class="ql-block"> 同桌建國的父親在城里做大官,一日,建國帶來一只非常精致的藍色的用塑料做成的陀螺,樣子像外星飛碟,甚是稀罕。下課了,建國玩轉(zhuǎn)陀螺的時候,大家都圍著看稀奇。那個時候,我們這些鄉(xiāng)下孩子沒有出過遠門,沒有見過世面,還不知道建國拿來的那種玩物叫陀螺,更不知道陀螺和嘚其實是一回事,是同一種游戲。</p><p class="ql-block"> 夏天,在場面子上打嘚是最有意思的一項活動,大叔、大哥哥們心血來潮時也經(jīng)常參與其中。大叔大哥哥們勁大,一鞭子抽下去,那嘚串出去老遠,會轉(zhuǎn)老半天。尤其是兩個人對抽最有意思,中間畫一橫線,像比賽似的,你抽過來,我又抽過去,來來回回,特別好玩。</p><p class="ql-block"> 不比城里的孩子,鄉(xiāng)下的孩子從幾歲開始就得學(xué)著干活。不去地里給豬拔草,拾柴火,只顧打嘚玩,為此,經(jīng)常被母親數(shù)落,埋怨……遇到脾氣暴躁的那種父親,挨一頓揍也說不定。</p><p class="ql-block"> 記得小學(xué)畢業(yè)之后,我們就不再玩這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