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八一"建軍節(jié)的前些日子,原部隊的部分老戰(zhàn)友近日在各個戰(zhàn)友群里轉發(fā)這張"通縣記憶,戰(zhàn)友早上好"的圖片。這是山東聊城老戰(zhàn)友郭天華先生制作的。后來又經(jīng)過他制成小視頻轉發(fā)到戰(zhàn)友群。仿佛戰(zhàn)友們又回到那個年代的軍旅生活。那時的我們正值風華正茂,青春四射的年齡,大有"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豪邁氣概!懷揣著夢想從四面八方聚集到軍營。</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份入伍,一九七九年下半年提干,當了四年多的團電影組放映員。當新兵時我的繪畫特長在新兵連就被發(fā)現(xiàn),比如新兵連黑板報評比中我出的黑板報每次評比都是第一名。新兵訓練結束后分到連隊,出板報、繪制幻燈片我所在的三營三炮連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在連隊當戰(zhàn)士不到二個月,就被調(diào)到了團政治處電影放映組。在組里我除執(zhí)行放映電影任務外,還兼職于放廣播、辦櫥窗、寫會標、制作幻燈片的工作。時間長了,我的繪畫特長充分的得到了施展和發(fā)揮。</p><p class="ql-block"> 我們所在的部隊營房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按照蘇聯(lián)模式的部隊團級編制的標準圖紙承建的。作為北京衛(wèi)戍區(qū)的下屬部隊又在北京市通縣梨園鎮(zhèn),當時離縣城較近。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自然比野戰(zhàn)部隊好多了。我所在的團電影組在部隊營區(qū)的中心位置,部隊大禮堂的北側一排平房里。那里也是我們部隊的娛樂中心,有廣播室、乒乓球室、閱覽室、機修室和我們的工作室兼臥室。禮堂北側是一個標準的小型蘭球場兼羽毛球場。禮堂的大門在東側,門口是營區(qū)中心大道,向南直通一號房(團部指揮機關所在地)。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我當了四年多的放映員,每天在干部機關食堂用餐,伙食標準要高于基層連隊,又不吃粗糧,那時我們機關兵被多少戰(zhàn)士們所羨慕!</p><p class="ql-block"> 正值青春的我們,懷揣著理想和夢想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聚集到這里。在那個時代的我們風華正茂,大有"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豪邁氣概。為了自已的前途,上進心十足,永遠有使不完的勁兒!</p><p class="ql-block"> 一天,組長張守文和我說:團首長想讓你把禮堂大門口對面的墻壁上畫一幅的反映部隊戰(zhàn)士形象的壁畫。接到任務后我犯了難,我從來沒有畫過這么大的畫,室外壁畫必須用油畫顏料,我也沒畫過油彩!在上高中時和來到部隊后只是在櫥窗里畫過水粉畫,那是用廣告色畫的。后來政治處主任和宣傳股股長到放映組見到我就鼓勵我要畫好這幅畫,意義重大,內(nèi)容和材料都有我選擇。這張畫在室外正對著大禮堂的東大門,兩側有兩個櫥窗,顯然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幅畫高:二米二,寬:三米六,必須用油彩完成。畫什么內(nèi)容?能不能畫?是擺在我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去過中國美術館和師部宣傳科去找資料,在師部閱覽室我翻閱了多年的《解放軍畫報》,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內(nèi)容無功而返!后來我去了北京市王府井新華書店,美術書籍專柜中找到了一本由北京軍區(qū)政治部和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并在全國新華書店發(fā)行的《北京部隊美術作品選》,其中有一張畫《節(jié)日不忘戰(zhàn)備》吸引了我的眼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當我打開畫冊翻到此頁,眼前一亮,這不正是我要選的內(nèi)容嗎!我如獲至寶。當時這本1973年4月公開發(fā)行的彩色膠版印刷的畫冊,定價才人民幣0.78元。</p><p class="ql-block"> 這張畫的作者:雷楚漢,1931年出生,廣東中山人,擅長版畫,北京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創(chuàng)作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會員,他的作品在全國和全軍多次獲展。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授予他“魯迅版畫獎”。</p><p class="ql-block"> 這張畫是他為部隊創(chuàng)作的宣傳畫,用水粉顏料畫成的。</p> <p class="ql-block"> 返回部隊后,我立即拿著這本畫冊逐級向我們組長和各級首長作了匯報,最后團的首長私下通氣一致認為此畫內(nèi)容非常切題,決定就選畫這張,畫的下面要寫上"我為毛主席站好崗"!</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是我畫的這幅畫,從邏輯上講是不通的。準確的說我是用油畫顏料臨摹了這張水粉畫。當年我二十歲,第一次拿起畫筆完成這么大幅的作品,也是要有自信和勇氣的。</p> <p class="ql-block"> 此畫大概畫了近二十天,快完成時團的首長和官兵誰看了都夸贊我?guī)拙?,都說:畫的好!我當時的虛榮心自然也得到了滿足。時任團長何德水多次在下午下班回家的路上都要站在此畫前觀看我畫畫狀態(tài),邊看邊鼓勵我說:"小李子,畫得好"!</p> <p class="ql-block"> 畫完成后,何德水團長再次鼓勵我:"畫得不錯,好好干"。而后爭求我的意見讓我在禮堂后面的墻壁上再畫一張更大的風景畫,最好畫一幅萬里長城。</p> <p class="ql-block"> 接到第二幅畫的任務后,我就著手開始準備畫禮堂內(nèi)的《萬里長城》。這對我來說,又是一次不小的挑戰(zhàn)。最后通過師部宣傳科邱干事的幫助,他給我找了一幅油畫《萬里長城》,讓我參考。當然還是臨摹作品,尺幅更大。從選題到完成又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p> <p class="ql-block"> 《萬里長城》畫前留影的這張照片是我畫完這幅畫后的第九年,也就是一九八五年拍攝的彩色照片,這是我唯一的、永遠的歷史性紀念照。在部隊當戰(zhàn)士期間,自從這兩張畫問世后我就在我們團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戰(zhàn)士?。嫾遥?。</p> <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八一"建軍95周年紀念日。我們這些當過兵的人非常留念那個時期的軍旅生涯。不同的時代,曾經(jīng)的歷練,給了我們這代人奠定了對生活、對社會、對祖國樸素而真摯的認知和感情!雖然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了,進入了夕陽紅時代。但是對生活的熱情、對戰(zhàn)友的感情、對軍隊的未來、對祖國的發(fā)展依舊是信心滿滿,初心不減!</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用文字回顧和記錄了那段難舍難忘的經(jīng)歷,是戰(zhàn)友們的行動激勵了我。繪畫中威武的戰(zhàn)士,颯爽的英姿,正是我們北京衛(wèi)戍區(qū)那個年代每個戰(zhàn)士的具體體現(xiàn)。畫中的兵的形象非常親切自然,"他",就是你、我、他。就是曾經(jīng)的"我們"!</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詩詞中,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到:"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寫照!</p> <p class="ql-block"> 這段故事,距今已經(jīng)過去了四十六年了,雖然歲月不待,青春不在,但是我們是當過兵的人,情懷難忘!如今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通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前赴后繼,現(xiàn)代化的中國已經(jīng)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和曾經(jīng)一名軍人,我為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軍隊而自豪!"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于通州</p> <p class="ql-block">李正桓,字敬德,號桓廬居士、敬瓛齋主人。1956 年生于安徽太和,大專文化,長期居北京。現(xiàn)為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市通州區(qū)老年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物協(xié)會會員、北京石齊畫院畫家、中國徽派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先后就學于北京畫院石齊新中國畫畫家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理論研究與山水畫創(chuàng)作高研班,師承北京畫院石齊老師、清華美院山水畫高研班張培武老師、現(xiàn)拜師于著名山水畫家韓紹先老師,作品先后被《中國書畫報》等刊物選登,其山水畫并多次在全國美展中入圍或入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