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875年,王仙芝在河南率兵起義,黃巢在山東響應,轟轟烈烈的唐末農民起義拉開帷幕。在長達7年的動亂中,有兩個人脫穎而出,一個是朱溫(后梁太祖),另一個是李克用(后唐太祖,追封)。</p><p class="ql-block">黃巢起義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都歸咎于李克用和朱溫兩人。</p> <p class="ql-block">朱溫是王仙芝和黃巢起義軍麾下的一員猛將,同時,他也是一位投機主義者。</p><p class="ql-block">雖然黃巢對朱溫十分看重,但朱溫卻是一個愛走捷徑的人,他表面上在農民軍里面十分賣力,在背地里卻想著脫離起義軍歸順大唐王朝。</p><p class="ql-block">公元882年,唐王朝在于起義軍經歷了幾次大戰(zhàn)之后,明顯占據優(yōu)勢,這時觀察已久的朱溫瞅準了時機,同自己的心腹大將一起反水,并斬殺了軍中的監(jiān)軍以此作為投名狀歸順朝廷。</p><p class="ql-block">當時唐朝皇帝唐僖宗在得知朱溫投靠之后十分高興,他認為朱溫是一個作戰(zhàn)勇猛驍勇善戰(zhàn)的大將,于是便封他為金吾衛(wèi)大將軍。</p><p class="ql-block">就這樣朱溫帶領著唐朝軍隊正式與農民軍決裂,由于他熟悉農民軍內部的情況,所以多次帶領唐軍打了勝仗,立下了豐厚的戰(zhàn)功,就這樣農民軍逐漸開始走下坡路。</p> <p class="ql-block">李克用是沙陀后裔,其祖先曾被唐玄宗賜姓李,黃巢起義時,唐朝軍隊不堪一擊,為了抵抗唐朝,唐僖宗不得不引沙陀軍來鎮(zhèn)壓黃巢。</p><p class="ql-block">在農民軍奄奄一息的時候,李克用又率領部隊給予了它致命打擊,最終將農民軍全殲。</p><p class="ql-block">雖然朱溫和李克用二人當時并沒有什么交情,但他們都是在戰(zhàn)爭當中立下功勛的大將。</p> <p class="ql-block">公元884年,在消滅黃巢后,朱溫大擺宴席,感謝各位大佬的救援。</p><p class="ql-block">李克用在宴席上不鳥朱溫,他一邊喝酒,一邊大罵朱溫:你特么算個什么東西?要不是你投降的早,老子這次連你也一并剿滅!</p><p class="ql-block">李克用罵完了,很爽。他環(huán)顧四周,看到朱溫不敢頂嘴,更爽。于是,他就說老子今天在你的(朱溫)府里睡下了。你有意見沒?</p><p class="ql-block">看到李克用的表演,朱溫驚呆了。他自認是個土匪,但他是真沒想到,李克用是土匪中的土匪。說話做事從來不給人面子。難怪先前會被朝廷視為叛軍。這種活土匪,誰容得下???今晚必須要干掉他!不然以后自己有罪受的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朱溫就起了歹念。一面嘴上奉承,說李克用在自己府上住,是他的榮幸。一面暗中調兵遣將,準備趁夜里干掉李克用。然后收編李克用的沙坨騎兵。(李克用的主力駐在城外,他只帶了很少的侍衛(wèi)進城)</p><p class="ql-block">就這樣二人結下了大仇,但是最終在唐僖宗的調和之下,他們二人也不好再說什么,只是內心對彼此都有著防備。</p> <p class="ql-block">在此之后,朱溫又踏上了南征北伐的道路,直到公元900年,他已經成了能威震朝堂的大將軍,這時的朱溫已經不滿足于當一個大將軍,而是將目光放在了皇位身上。</p><p class="ql-block">而在當時他最大的對手就是李家人和那些河東勢力,于是在他們之間又展開了一輪新的爭斗。</p><p class="ql-block">晚唐時期的朝堂上,哪家勝出大權就歸于誰,皇帝已經成了傀儡?!耙簧讲蝗荻ⅰ保鲇谶@樣的觀念,朱溫對于李家采取的措施可謂是雷霆手段,不留一絲余力。</p><p class="ql-block">而當時李茂貞和李克用面對著朱溫的窮追猛打也是奮力抵抗使出渾身解數,可終究由于朱溫的勢力太過強大而敗退。</p><p class="ql-block">在這次爭斗當中李茂貞被朱溫處死,李克用也是大權旁落,自此朝堂上已經成為了朱溫的朝堂,可以說這時的唐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傀儡皇帝唐昭宗手里沒有一點兒實權,他對朱溫也是言聽計從,不敢有一絲懈怠,想要再次翻身那是有可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這個時候的朱溫非常類似于三國時期的董卓,但是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他都比董卓要更占據一些優(yōu)勢。</p><p class="ql-block">在野心的驅使下,朱溫決心為建立自己的王朝開始做準備,他先是用計謀殺害了對自己有威脅的唐宰相崔胤,隨后又逼著唐昭宗遷都洛陽。</p> <p class="ql-block">突然要離開自己父輩們建立了幾百年的長安城,唐昭宗心里自然是不同意的,但無奈他手中沒有實權,只能對朱溫言聽計從。</p><p class="ql-block">此時大權旁落的李克用看不下去了,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唐王朝就此歸于朱溫之手,于是他便聯合起來了唐朝的宗親對朱溫展開討伐。</p><p class="ql-block">面對著聲勢浩大的討伐軍,904年,朱溫先將唐昭宗斬殺,立他的兒子唐哀宗為帝,隨后又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出關作戰(zhàn),殲滅了討伐軍。</p> <p class="ql-block">公元905年,因為太常寺卿職位空缺,朱溫便提議由心腹張廷范擔任。宰相裴樞認為,太常寺卿是主管禮儀和外交事務的,自古都是由文官擔任,而張廷范是武將,不太合適。朱溫被宰相拒絕,非常高興,于是,他動了殺心。</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另一位宰相柳璨和裴樞關系很僵,柳璨借星象變化,對朱溫說:“這是天下充滿怨恨之人太多,我們應該殺掉他們以堵塞災害?!崩钫褚舱J為:“那些清流們試圖破壞我們成大事,應該將他們全部殺光!”</p><p class="ql-block">(李振)言于全忠曰:‘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之濁流!’全忠笑而從之。</p><p class="ql-block">李振對朱溫說:“他們不是自詡清流嗎,不如把他們扔進黃河里,讓他們變成濁流?!?lt;/p><p class="ql-block">在清除清流之前,朱溫打算先辦一件大事震懾一下朝臣。當時,朝中仍有九個皇子存在,朱溫為了達成稱帝的野心,先設計除去九位皇子。朱溫讓樞密使蔣玄暉在九曲池設宴,以唐哀帝祭祀的名義邀請九位皇子赴宴。九位皇子最小的才九歲,傻乎乎的全部來到,在酒足飯飽之后,朱溫派人將他們全部勒死,投入池中。九曲之宴,也就成了“一宴殺九王”的著名宴會,比鴻門宴還要兇險。</p><p class="ql-block">九王之死,讓那些清流們驚慌失措,他們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撐,開始恐慌,與此同時,朱溫開始了密集的人員調動,把裴樞、獨孤損等人貶出朝堂,任命自己的親信擔任宰相等職。</p> <p class="ql-block">殺了九個王子還不算完,還有一群孝忠于唐王朝的大臣們呢。</p><p class="ql-block">公元905年6月,朱溫讓柳璨、蔣玄暉等人以唐哀帝的名義發(fā)布命令,讓裴樞、獨孤損等30多位清流全部集中到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這些清流們雖然知道此行必有蹊蹺,但他們忠于唐朝,唐哀帝讓他們去,他們不得不去。等他們到達滑州之后,柳璨、蔣玄暉等人早已帶兵埋伏在此處,30多位手無寸鐵的清流官員,就這樣被掩殺,尸體全部丟入黃河。</p><p class="ql-block">這就是歷史上最凄慘、最惡毒、最悲涼的屠殺事件,因為事情發(fā)生在白馬驛,因此史稱“白馬驛之禍”。</p><p class="ql-block">而這個屠殺計劃的總導演,便是朱溫。30個多位清流丟盡黃河之后,他們的尸體,和大唐的命運極其相似,不管黃河的波濤有多大,這些尸體已經做不了主,只能隨波沉浮。</p><p class="ql-block">這些人被殺后,朱溫還不解氣,他又將退休已久的司空裴贄賜死,告老還鄉(xiāng)的太子賓客柳遜、員外郎李延古等人紛紛被清剿,那些不愿意向朱溫低頭的唐朝大臣,被朱溫像砍瓜切菜一樣,一掃而空。白馬驛之禍,豈一個慘字了得。</p> <p class="ql-block">這么大的禍事,朱溫還想立牌坊</p><p class="ql-block">朱溫是想當皇帝的人,他不想自己的殘暴將來會被記載史書上,于是,他開始了有計劃的“甩鍋”,換句話說,就是卸磨殺驢。他對外宣稱,殺死這些清流的事,自己并不知情,而是柳璨、蔣玄暉等人私下干的。</p><p class="ql-block">公元905年12月,朱溫開始為柳璨、蔣玄暉安排“罪名”:</p><p class="ql-block">玄暉私侍積善宮皇太后何氏,又與柳璨、張廷范為盟誓,求興唐祚。</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說,朱溫對外宣稱:柳璨、張廷范等人拉攏何太后,和張廷范等人一起盟誓,打算恢復唐朝。于是,將何太后廢為庶人,然后賜死,把柳璨貶為登州刺史,而后殺死,再將蔣玄暉秘密殺死,張廷范等人也被五馬分尸。</p><p class="ql-block">這樣一來,白馬驛之禍的“兇手”被朱溫全部誅殺。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柳璨、張廷范等人固然死有余辜,但他們的死,畢竟無法洗清朱溫的罪惡。</p> <p class="ql-block">一次又一次的屠殺,終于忠于唐朝的力量被徹底清除,連殺人的劊子手也被朱溫清理干凈,于是,幕后黑手朱溫成了一個“功臣”。唐哀帝失去了母親,失去了親人,失去了朝堂依仗,無奈之下,他只能按照朱溫的意思,封朱溫為相國,加九錫。朱溫哪里肯滿足?</p><p class="ql-block">公元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位,朱溫登上皇位,唐哀帝被降為濟陰王,后來被朱溫毒死。朱溫登基,改國號為梁,五代十國的大幕從此拉開,唐朝自此亡!</p> <p class="ql-block">朱溫用自己的屠刀,把反對者全部屠殺,白馬驛之禍讓唐朝諸多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道義被破壞,忠臣之魂一旦被清理,必然產生不可預料的惡果,唐王朝已經無法維系。</p><p class="ql-block">白馬之禍,朱溫喪失人性的做法,為千夫所指。多行不義必自斃,朱溫登基6年后,被其兒子親手弒殺,也算自食其果了。</p>